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中国盐矿资源
中国盐矿资源
一、盐矿资源概述
盐矿为
NaCl
的总称,又称为“盐”、
“钠盐”。其代表矿物为石盐。盐的原料来 源可分为
4
类:海盐、
湖盐、
井盐和矿盐。
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 盐叫作
“海盐”
;
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
“湖盐”
;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得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称“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
在日常生 活中,习惯上常将氯化钠简称为“盐”。氯化钠除供食用外
(
惯称食盐
)
,大 量用作化工原料
(
名
曰工业用盐
)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表以“原盐 ”为总称。
中国的盐产量中一直是以海盐为主,其次 是湖盐和井矿盐。由于海盐的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加之海
盐场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为了盐 业生产的均衡协调,
近
10
余年来内地的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得到较快的
发展, 因此海盐在盐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减小。
盐是世界 上利用最普遍的非金属矿物原料,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新的应用领
域的开拓以及 人口的逐年增加,对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国计民生中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盐的
消耗量是衡量 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世界产盐大国,以海水为原料生产的海盐居世
界第
1
位;海盐、湖盐和井矿盐的总产量居世界第
2
位,仅次于美国。
(
一
)
矿石矿物原料特点
石盐的化学式是
NaCl
,理论含量:
Na 39
.
34%
、
Cl 60
.
66%
。常含有卤水 、气泡、泥质和有机质等包
裹体;等轴晶系,晶体常呈立方体,很少见八面体,集合体一般为粒状、致密 块状,有时呈柱状、纤维状、
毛发状、盐华状等。无色透明或白色,含泥质时呈灰色,含氢氧化铁时呈黄 色,含氧化铁时呈红色,含有
机质呈黑褐色。玻璃光泽,风化表面或潮解后呈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性 脆,硬度
2
~
2
.
6
,密度
2
.
1
~
2
.
2 g/cm
3
。易溶于水,
200℃时溶解度为
26
.
4%
,易潮解,味咸,有凉感。不导电,摩擦发光, 焰色浓黄。
在
1 000
℃时其可塑性很强,当温度、压力升高超过其临界点时软化, 产生塑性变形,形成软流
(
固体流
)
。
能与多种物质起化学反应,生 成多种钠化合物和氯化合物;电解还原可得到金属钠和气体氯。石盐为蒸发
岩矿物之一,是分布最广的一 种盐类矿物,主要产于内陆盆地盐湖和被隔绝的浅水(氵舄)湖和干枯的海
湾中;共生矿物有石膏、硬石 膏、光卤石、杂卤石、钾石盐、钙芒硝、无水芒硝、天然碱等。产于沙漠盐
泽中的石盐常呈粉末状或土状 皮壳。
古代岩盐矿床矿石常见的共生盐类矿物有石膏、硬石膏、钙芒硝、无 水芒硝、天青石、方解石、白云石、
光卤石、钾石盐、杂卤石、天然碱等。据其主要矿物组分含量可分为
9
种矿石类型:石盐矿石,硬石膏
-
石
盐矿石,
泥灰岩-
石盐矿石
(
或泥砾质石盐矿石
)
,泥砾质钙芒硝
-< br>石盐矿石,
泥砾质钾石盐
-
石盐矿石等。
矿石
结构一般有自形 —半自形结构、
中粒—细粒结构
(
部分粗粒—巨粒结构
)
、
斑晶结构等;
在低品位岩盐矿石中
可见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泥质结构等。矿石构造常有:块状 构造、条带状构造、层状构造,其次还有斑
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脉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等。
岩盐矿石按品位可分为
3
类:
富矿石,
NaCl含量大于
85%
;
中等矿石,
NaCl
含量为
50%< br>~
85%
;贫矿石,
NaCl
含量为
20%
~
50%
。
(
二
)
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
1
、用
途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在农业和其他工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食盐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成人体内一般约含钠
90 g
、含氯
85 g
,大部分存于体
液中。钠对肌肉的收缩、心脏的搏动、血液 的流通、神经信息的传递、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新陈代谢、
体液的酸碱平衡等都有重要作用。氯既有维 持人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的作用,又是胃液中电解质的
主要阴离 子,能促生盐酸,帮助消化。为补充随小便和汗液排出的氯化钠,成人每天一般需要摄入
5
~< br>8 g
食盐,在夏季和高温环境中需增加摄入量。人体如果缺盐,轻则倦怠乏力,淡漠无神,起立 时晕眩;重则
恶心呕吐,痛性肌肉痉挛,水肿,血压下降;极重则木僵,恶心呕吐以至昏迷,血压进一步 下降或不可测
知。食盐除作调味品外,尚有调理作用和药理功能:食盐水浴可治疗皮疹、风湿、慢性贫血 ;肺出血时可
服数克盐水止血;在水银、溴、碘、铬等中毒时,服食盐水可解毒;注射生理盐水可作大出 血后的急救。
以食盐为载体,添加人体必需的有关盐类,可制出系列保健盐和医药盐。在食盐中添加营养 素、食用香料
和其他调味品,可配制出系列佐料盐和营养盐。
盐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是化学工业最基本的原料之一,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用盐大 部分用
于生产纯碱、烧碱、氯气、盐酸、金属钠等。碱和盐酸广泛用于化工、纺织、造纸、肥皂、染料、 冶金、
陶瓷、玻璃医药等部门。氯气可直接用于漂白、消毒,也可用于制造漂白粉、毒气及无机化合物, 还可用
于制造各种有机氯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中间体,如合成树脂、香料、除草剂、防腐剂、灭火剂等, 也用于
合成盐酸,提取溴和碘。金属钠可用作制取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提取稀有元素的还原剂,制 造抗磨
合金和充钠蒸气灯泡等。
在钢铁工业中用熔融食盐和食盐水进行钢料的回火和淬火,作铸造的型砂粘接剂。
在有色冶金工业中用于炼铜
(
氯化焙烧法
)
、电解金属镁。盐在农业上可用于选种、施肥等,增加作物产量。
在畜牧业上盐是牲畜生长和防治病所 必需的。盐也是渔业、食品加工和贮藏、水处理、国防和国家储备必
不可少的物质,又是换取外汇的重要 出口产品。利用盐水溶液冰点降低的原理,盐还可用来溶化道路上的
冰雪,减少交通事故。盐又是合成革 、人造纤维、塑料、农药等行业的基本原料。据统计,工业和农业中
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
1 5 000
种之多。以盐做催化剂的新用途是盐和开发新能源相结合。据《世界经济
导报》报道 ,科学家们充满信心地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以盐作为新能源的“盐坡太阳池”将会遍地开花。
随着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盐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新的用途将不断出现。
2
、技术经济指标
我国海盐、湖盐、井矿盐的技术经济指标,由于原料来源 和加工不同,其生产成本、原材料消耗、产
品质量等指标均有较大差异。据《
1995
年制盐工业统计年报》,就产品质量而言,要求井矿盐含氯化钠
99
.
03%
,湖盐含氯化钠
96
.
7%
,海盐含氯化钠
94
.
67%(
其中以长江口为界,北方海盐含氯化钠
96
.
06%
、南方海盐含氯化钠
92
.
99%)
。
井矿盐制盐:
(1)
人工卤水浮选分离制盐工艺技术经济 指标成品盐质:
含
NaCl
≥
99
.
3%
;
卤水耗量:
10
.
5
~
11
.
0
标
m
3
/t
盐;蒸发热经济:
2
.
6
~
3
.
0 kg
水
/kg
蒸汽。
(2)
石膏型岩盐人工卤水机械热压缩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含
NaCl
≥
99
.
3%
;卤水耗量:
10
.
5
标
m
3
/t
盐;电耗:≤
170kW
·
h/t
盐;汽耗
(
含干燥用汽
)
:
60
~
80 kg/t
盐。
(3)
芒硝型岩盐人工卤水冷冻法分离制盐 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含
NaCl
≥
99
.
1%
;卤水耗 量:
12
~
14
标
m
3
/t
盐 ;蒸发热经济:
2
.
6
~
3
.
0 kg
水
/kg
蒸汽;元明粉:含
Na
2
SO
4
≥
99%
;元明粉电耗:
450kW
·
h/t
;
元明粉汽耗< br>1
.
8
~
2
.
0 t/t
。
(4)
芒硝型岩盐人工卤水兑卤回溶、
加热盐析分离制盐工艺技术经 济指标盐质:
含
NaCl
≥
99
.
1%
;
卤水耗
量:
12
~
14
标
m
3
/t盐;蒸发热经济:
2
.
6
~
3
.
0 kg水
/kg
蒸汽;中间硝质量:含
Na
2
SO
4
85%
~
95%
。
(5)
芒硝型岩盐人 工卤水“母液回收法”脱硝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含
NaCl
≥
99
.
3%
;无水硫酸钠
质量:含
Na
2
SO
4
≥
99%
;卤水耗量:
4
.
4
标
m
3
/t
盐;副产无水硫酸钠:
75 kg/t
盐;汽耗< br>(
含无水硫酸钠
)
:
1
.
05 t/t
盐;电耗:
22 kW
·
h/t
盐。
(6)
地下卤水分段蒸发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
含
NaCl
≥
98
.
5%
;
卤水耗量:
11
.
0
~
12.5
标
m
3
/t
盐;
咸水量:
50
~
60 kg /t
盐,其中有用化工原料收回率≥
85%
;蒸发热经济:
2
.6
~
2.8 kg
水
/kg
蒸汽。
(7)
固体原盐闪蒸再结晶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含
NaCl
≥
99
.
3%
;汽耗:
0
.
9 t/t
盐。
(三)矿
业
简
史
中国是世界产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 一。
相传炎帝时
(
约公元前
4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
)风沙氏煮海为盐。
最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是用火熬海水制盐之鼻祖;此法一直延续到明清 之际,逐渐过渡到用滩
晒法制海盐。湖盐的生产至少从
3000
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 ,即用人工盐田晒制石盐的生产方法,春秋战
国时代“肇始于山西解池”
(
即今运城盐 湖
)
。殷商甲骨文中的“卤”字写作“※”,是人工盐田晒卤制盐的
象形文字。井盐的 生产始于
2000
多年前的秦代,公元前
256
~前
251
年李冰为蜀守时已采用钻井汲卤煎盐
方法开采利用今四川省双流、成都一带的卤水矿。这种钻井技术约在
12
世纪前传到西方各国,为世界文明
作出了贡献。中国矿盐
(
亦称 岩盐
)
的生产历史只有数百年,先是从地面或地下直接采出,清乾隆五十八年
(179 3
年
)
云南省石羔井开始采用斜井开采,到清光绪十八年
(1892
年
)
四川省自贡钻出第一口岩盐井,注水
溶解后汲卤制盐,为钻井水溶开采法的雏形, 至
1895
年开创岩盐的自然连通开采工艺。另外,在西藏芒康
县、盐井县一带广泛出 露盐泉,利用盐泉“汲卤熬盐”已有数百年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开凿天然气井,并利用天然气煮盐最早的国家。
中国 产盐历史悠久,但在旧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扩大盐的税利收入,大都采用专卖形式,以严刑峻法
控制着 盐的产销,束缚了盐业的发展。从清末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者通过以盐税为抵押的巨额
贷款, 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盐业管理大权,肆意榨取盐的税收;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时期,霸占了沿海大部
分盐场 ,以血腥手段镇压盐工,掠夺盐产品;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家通过专卖、官运和运商登记
等手段 ,全面强化对盐业产销的控制,低价收购产品,以垄断价格销售。总之,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
半殖民 地社会制度的桎梏,加上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盘剥,使中国的制盐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盐矿资
源不清 ,设备简陋陈旧,生产全靠手工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
40
多年的努力,盐矿的地 质研
究、普查、勘探事业以及制盐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 各方
面的积极性。随着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发现了一批盐矿产地。经过大 量的
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截至
1996
年底,我国探明
NaCl
保 有储量达
4 000
余亿
t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制
盐工业有计划 地进行了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新建、扩建、改建了南堡、羊口、复州湾、莺歌海、张家坝、
吉兰泰等一 批大中型盐场
(
厂
)
;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结束了不产盐的历史;湖 北省云应地区形成新
的井矿盐生产基地。
1996
年末全国盐的生产能力达到
3 887
万
t
,比
1950
年末的
300
万t
增长了近
12
倍。
采盐制盐技术显著进步:海盐区总结推广了新卤、适 当深卤、适当长期结晶的新工艺,部分结晶池采用了
塑料薄膜苫盖;盐田基本实现了扬水、制卤、结晶、 集坨“四集中”要求;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
大大提高。大中型湖盐场采用了联合采盐机或采盐船 ,结合管道水输或轻便铁轨运输,以机械化、半机械
化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地下卤水盐矿开采由单一提 捞法采卤,发展为气举采卤、抽油机
-
深井泵采卤、电
动潜卤泵采卤。对于古代岩盐矿 床由旱采发展到水采,水采中的钻井水溶法又由单一提捞法改进为单井对
流法、多井连通法;成功地采用 了油垫法、气垫法和水力压裂法采盐;硐室水溶法代替旱采用于开采特低
品位的岩盐矿床;用真空制盐法 代替了圆锅、平锅煎盐;加之热压蒸发、闪急蒸发制盐的盐硝联产技术的
引进,全面改变了盐业生产的面 貌。在盐业战线上建立起一整套包括科研、教学、地质、采矿、设计、科
技情报、钻井、采卤、标测、制 盐、盐化工、发电、机械制造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盐
业科技队伍。
我国
1996
年生产原盐
2 932 .4
万
t
,其中海盐占
70.95%
、湖盐占
7.85%< br>、井矿盐占
21.2%
。生产海盐
的省
(
市、区
)< br>有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主要生产企业单
位有 辽宁省的营口盐场、复州湾盐场、皮子窝化工厂和金州盐场、天津市的塘沽盐场和汉沽盐场、河北省
的南 堡盐场、黄骅盐场和大清河盐场、山东省的羊口盐场和埕口盐场、江苏省盐业公司、海南省莺歌海盐
场等 。生产湖盐的主要省
(
区
)
有内蒙古、山西、青海、新疆、西藏等;主要生产 企业单位有内蒙古的吉兰泰
盐场和雅布赖盐场,青海的茶卡盐场和柯柯盐场,新疆的盐湖化工厂、七泉湖 化工厂、七角井化工厂等。
生产井矿盐的省份有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主要生产企业 单位有四川的五通桥盐厂、
张家坝化工厂、自流井盐厂、邓关盐厂、大安盐厂、长山盐矿和贡井盐厂,云 南一平浪盐厂,湖南湘澧盐
矿和湘衡盐矿,湖北应城盐矿,江西的江西 盐矿等;其中四川自贡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井矿盐工业生产基地,素有“盐都”之称。
二、盐矿资源
(一)资
源
状
况
世界盐资源总蕴藏量约为
6
.
4
×
10
8
亿
t
,
其中海水盐约为
4
.
3
×
10
8
亿
t
。
中国盐资源很丰富 ,
海岸线漫
长,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途经
11
个省< br>(
区、市
)
,全长
18 000 km
;若将沿海岛屿
的海岸线计算在内,
总长达
21 000 km
。
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我国大陆海岸类型以平原海岸为
主,汲取原料海水 制盐很方便。此外,盐矿资源几乎遍布全国各省
(
区
)
。
截至
1996
年底,
我国探明盐矿产地
150
处,
保有盐矿储量
4 075
亿
t(
表
4
.
8
.
1)
,
广泛分布于
17
个省
(区
)
。
在
1995
年保有储量
4 033
.< br>09
亿
t
中,
岩盐矿储量占
18%
,
卤水盐 矿储量占
0
.
84%
,
湖盐矿储量占
81
.
16%
。
我国最大的岩盐矿产地是四川省犍为县威西盐矿,保有储量为
174
亿
t
;最大的湖盐矿产地青海省柴
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镇大浪滩盐矿,
NaCl储量达
1 493
亿
t
。
我国最大的盐矿省为青海省,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80%
; 此外四川、湖北、云南和江西等省盐矿
资源亦极丰富,省保有储量均大于百亿吨。
(二)地
理
分
布
我国盐 矿资源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西部湖盐,中部井矿盐。至
1995
年末,广阔的海疆已建 成
44
.
34 hm
2
盐田滩涂,其中北方海盐区
(
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
)
为
39
.
29
万
hm
2
,南方海盐区
(
含
浙江、福州、广东、广西和 海南
)
为
5
.
05
万
hm
2
,当年共产海盐
1 700
多万
t
。我国是世界上盐湖分布最多
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于西部,据统计,面积大于
1km
2
的盐湖有近千个,成盐面积约
6
万
km
2
,这些盐湖< br>位于东经
74
°~
125
°、
北纬
28
°~
50
°之间,
大致与现代干旱
-
半干旱气候带一致,
即分布 于新疆、
青海、
西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省
(
区
)
,含盐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内蒙古的海拉尔盆地、鄂
尔多斯盆地和阿拉善高原,青海柴达木 盆地、西藏羌塘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盐湖数量最多,三省
(区
)
盐湖数约占我国盐湖总数的
80%
,成盐面积约占全国盐湖总面积的
90%
。我国面
积大、储量丰富的盐湖很多,如青海察尔汗盐湖,总面积达
5 856 km
2
,以石盐、氯化钾和氯化镁为主的盐
类矿产总储量达数百亿吨;青海昆 特依盐湖,石盐分布面积为
1 680 km
2
,估算储量近
200
亿
t
;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镇大浪滩盐湖,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盐矿产地,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盐湖矿产地。
我国古代岩盐矿床分布广泛。新中国成立 以来,随着油盐钾兼探,盐矿地质工作和石油化工战线寻找
油气和钾盐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硕果累累。 在四川、云南、江苏、山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河
北、广东、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
区
)
均探获了岩盐矿床。与此同时,还探获了丰富的地下卤水盐矿
资源 ,
除了沿海地下卤水
(
如莱州湾、
辽东湾的地下卤水
)
属第 四纪形成以外,
其他已发现的地下卤水均系第
四纪以前形成,如山东东营;湖北潜江、江陵、建 南;四川成都—蒲江、川中、自贡、川西等地广泛分布
的地下卤水。此外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青海 南部和西藏东部等地亦有地下卤水分布。四川盆地的地
下卤水早已以自贡为中心开发利用,江汉盆地和莱 州湾的地下卤水也已局部开采利用。
全国主要省
(
区
)
盐资源情况如下:
河北省:以产海盐著称,为我国海盐主要产区之一。沧县、晋县、任丘市等地有下 第三系沙河街组岩
盐矿床。
天津市:我国海盐主要产区之一。
山西省: 我国湖盐产区之一,运城盐湖生产历史悠久。内蒙古自治区:我国湖盐主要产区之一。已知
约有
140
个内陆湖泊,其中现代盐湖占
80%
。盐湖中除了沉积石盐外,还有芒硝、天然 碱或石膏:部分盐
湖还赋存有钾、镁、锂、硼、溴、碘等。盐湖约占
1/3
。
辽宁省:
我国海盐主 要产区之一。
在营口县盐田、
新金县清水河盐田等地发现了第四纪滨海地下卤水。
山东省:我国海盐主要产区之一,也生产井矿盐。莱州湾滨海地 下卤水的发现和开发,促进了海盐生
产的发展。岩盐矿床有:垦利县东营盐矿,泰安市大汶口盐矿、肥城
(
县
)
盐矿等。
江苏省:我国海盐主要产区之一,也生产井矿盐。产于下第三系的岩盐矿床有:金坛县直溪桥盐矿、
淮阴 县高堰盐矿、丰县盐矿。产于白垩系的岩盐矿床有淮安盐矿。
江西省:为我国井矿盐产区之一。岩盐矿床有产于下第三系的清江盐矿和产于上白垩系的会昌县周田盐矿等。该省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盐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省:我国井矿盐产区之一。有产于下第三系的桐柏县吴城盐碱矿、叶县盐矿。并在濮城、文留一
带 发现下第三系特大型岩盐矿床——濮阳盐矿。
湖北省 :我国井矿盐主要产区之一。盐矿资源极为丰富。在云梦县、应城县、天门县和潜江县分布有
下第三系的 特大型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矿床,如云应盐矿。岩盐矿床还有:产于白垩系的枣阳县王城盐矿,
产于三叠 系的利川县建南盐矿等。该省已成为我国盐和盐化工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湖南省:为我国井矿盐产区之一。有产于下第三系的衡阳盐矿和澧县盐矿。
广东省:为我国海盐产区之一。岩盐矿床有产于下第三系的三水 盐矿、东莞盐矿、广州市龙归盐矿。
海南省:为我国海盐产区之一。尚未发现岩盐矿床。
四川省:为我国井矿盐主要产区之一。井盐生产历史悠久,其主要产盐地——自贡市素有“盐都”之称。该省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矿资源。在长宁县至叙永县一带,有世界上已知成盐时代最早的钙芒硝
-
岩盐
矿床,
即长宁盐矿
(
产于震旦系灯影组
)
。
有产于三叠系的川中盐矿、
犍为县威西盐矿、
盐源盐矿、
垫江盐矿、
自贡市大坟堡盐矿、江油盐矿、荣县长山盐矿、江津县渝南盐矿、大山铺盐矿、郭家坳盐矿等。四川省的
大部分盐矿具有盐层厚、品位富、规模大的特点。威西盐矿已成为四川最大的制盐原料卤水生产基地。该
省是我国盐和盐化工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云南省: 为我国井矿盐产区之一。汲卤和采矿溶卤制盐的历史较悠久。滇中、滇西、滇南均有赋存于
下第三系的岩 盐矿床,如普洱县磨黑盐矿、禄丰县元永井盐矿、江城县勐野井钾石盐
-
石盐矿床等。
西藏自治区:
湖泊星罗棋布。
据不完全统计,
大小湖泊有上千个,
是我国现代盐湖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有少数盐湖已进行小规模开采 。
陕西省:为我国湖盐产区之一,定边盐湖产盐历史悠久。
甘肃省:为我国湖盐产区之一。在额济纳旗有西居延海盐湖。
青海省:
为我国湖盐主要产区之一。
是我国现代盐湖主要分布区 之一,
其主要盐湖分布于柴达木盆地。
特点是盐湖数量多、储量规模大、盐矿资源极为丰富。该 省为我国湖盐和盐化工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新疆自 治区:为我国湖盐比较主要的产区之一。已知有
200
多个盐湖,为我国现代盐湖主要分布区之
一,其中以石盐为主的盐湖约占
80%
,芒硝次之,有少量钠硝石、天然碱沉积,个别 盐湖有硼酸盐沉积。
台湾省:为我国海盐产区之一。 盐滩分布于台湾本岛西部沿海的通宵、鹿港、北门、西港、台南等地。
在布袋、七股、台南和北门各设盐 厂一处,盐滩面积
4 000
余
hm
2
。黑龙江、吉林、 贵州等省与北京、上
海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盐矿资源贫乏。
中国主要盐矿产地分布见图
4
.
8
.
1
。
(三)资
源
特
点
1
、海
盐
资
源
我国近海表层盐度分布的规律是:
近岸低、外海高、
黑潮区更高。
在冬季,
渤 海表层盐度平均为
31
.
5
‰,
其中央区域约为
34
‰,沿岸低于
26
‰;黄海的表层盐度北部约为
31
‰~
32‰、南部约为
31
.
5
‰~
32
.
5
‰;
东海的表层盐度除了长江口地区低于
20
.
0
‰,大部分海区约 为
33
‰~
34
‰,黑潮流经的海区达
34
.
5< br>‰左
右;南海的表层盐度大部分海区为
33
‰~
34
‰,局部 可达
34
.
5
‰,沿岸为
30
‰~
32
‰ ;在夏季,渤海整
个海区表层盐度平均为
25
‰~
30
‰;黄海为< br>30
‰~
32
‰;
东海从长江口至杭州湾的表层盐度最低可 降至
5
‰以下,但黑潮区仍达
34
‰左右。我国沿岸海水盐度总的变化情况: 渤海和黄海在
26
.
0
‰~
31
.
0
‰左 右,
东海在
24
.
0
‰~
32
.
0
‰左右,南海在
27
.
5
‰~
3 4
.
0
‰之间,各河口区域盐度都很低。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平原海岸,即杭州湾以北的大陆海岸,多由巨厚而松散的沙或
淤泥沉积物组成,即基本上属于“基泥质海岸”,适合于兴建大型和中型盐田;港湾海岸即杭州湾以南主
要是闽浙两省的大陆海岸,亦称“基岩海岸”,岸线峡湾曲折,坡陡水深,其间河口地区也分布有平原海
岸,多适于建中小型盐田;生物海岸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多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
福建南部、南海诸岛的沿岸,其间也分布有可兴建盐田的平原海岸。
我国海盐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产区,北方海盐区位于长江以北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是
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年蒸发量
(
约
1 500
~
1 800 mm)
大于降雨量
(
约
500
~
900 mm)
, 雨量集中在
6
月底至
8
月底。采用平晒生产工艺,分春晒和秋晒两个生产阶段 ;春晒阶段一般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
70%
~
80%
,
9
月 上旬至
11
月上旬为秋晒,由于蒸发量逐渐减少,因此一般产量不大。
南方海盐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
(
区
)
,日平均气温比北方盐区高,年蒸发量
较大
(
除浙江省外
)
,降水量也大,一般利用连晴日产盐,全年生产。浙江省平均年蒸发量
1 100 mm
以上,
降水量
1 000
~
1 300 mm
以上,每 年
7
月至
10
月连晴天较多,为产盐旺季,其他月份为淡季。福建省平均年蒸发量
2 000 mm
以上,平均年降水量
1 000
~
1 500 mm
以上,气候干燥的
10
月至翌年元月是产盐旺季,
每年的
7
至
9
月雨量虽大,
但连晴天多,
也可产盐。
广东省雷州 半岛和海南省的盐区年蒸发量为
2 000
~
2 400
mm
,年降雨量为
1 000
~
1 200 mm
,每年的
3
月至
7
月气温高、日蒸发量大、雨量不多,为产盐旺季;湛
江以东 盐区年蒸发量为
1 500
~
2 000 mm
,年降雨量为
1 800
~
2 500 mm
,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雨量少,
连晴天多,为产盐旺季。广西年蒸发量平均
1 800 mm
以上,年降水量平均
1 700 mm
以上,雨水集中在
6月底到
9
月,每年的第二和第四季度为生产旺季。
2
、湖
盐
矿
产
我国是世界上湖盐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既有固相湖盐矿床,也有液相湖盐矿床
(
亦
称卤水湖
)
,并以固液相并存者为多。固相矿床除大量产出石盐外,还 常有芒硝、石膏、天然碱、钾石盐、
光卤石、菱镁矿、镁盐、硼酸盐等。矿体形态以层状和似层状为主, 呈较大范围的连续沉积,工业价值最
大。湖盐矿床均形成于第四纪,没有经历较大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故 一般基本保持着原来的水平沉积产状。
石盐矿石
NaCl
含量一般在
70%< br>以上。盐湖卤水矿床中富含钠、钾、钙、镁、硼、锂、溴、碘、铷、铯、
锶等。湖盐矿床固相矿床 受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的溶浸作用,可变为卤水;盐湖卤水在干旱气候蒸
发作用条件下,可逐渐浓 缩结晶形成固相盐层,这种固液相转化的特性,是湖盐矿床的一大特点。我国湖
盐矿床地处内陆,分布于 干旱
-
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受风沙侵蚀和洪水冲蚀作用强烈。湖盐矿床一般出
露于 地表或埋藏很浅,矿石硬度小,易于开采。单一液相即卤水盐湖矿床一般尚未开发利用,目前仅对个
别卤 水湖进行间歇性小规模开采。
3
、岩
盐
矿
产
据统计,现已查明
NaCl
储量大于
100
亿
t
的岩盐矿床就有
10
余个,例如四川省威西盐矿,江西省
清江盐矿等。就矿床 分布而言,在四川盆地中,岩盐分布面积
1
万至
2
.
5
万< br>km
2
范围内的有川中凹陷、成
都凹陷;面积为
1 000 km2
的有威西凹陷和垫江凹陷等。矿石品位的高低,一般因地区而异。四川省的岩盐
矿品位都 比较高,例如威西盐矿含
NaCl
>
95%
,川中盐矿、垫江盐矿及成都—蒲 江盐矿含
NaCl
为
85%
~
95%
,自贡地区盐矿含NaCl 90%
;云南省的岩盐矿品位较低,一般为
30%
~
60%< br>;其余各省
(
区
)
的岩盐矿
含
NaCl
中等 ,一般在
70%
~
80%
左右。岩盐矿石中常见的伴
(
共< br>)
生矿物有钙芒硝、硬石膏、天然碱、钾石
盐、杂卤石、光卤石、天青石、无水芒硝、石 膏等。地下天然卤水中富含钠、钾、钙、镁、锶、锂、铷、
铯,并含少量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等。
我国岩盐矿床绝大多数埋藏于地下数十米至
4 000 m
左右 ,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产
状平缓,矿石易溶于水,因此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 云南等省已多采用水溶法开采岩盐矿床。与旱
采法相比,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4
、地下卤水矿产
盛产于四川及邻近各省的天然地下 卤水,因形成条件不同,使其颜色和成分各异:产于三叠系海相地
层带黑色悬浮物的卤水,称为黑卤;产 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带黄色悬浮物的卤水,称为黄卤。黄卤又按
其含钡与否,分为有钡黄卤和无钡黄卤 。自贡地区的各种黑卤,含
NaCl
约
12%
~
18%
,黄 卤含
NaCl 8%
~
12%
。四川天然地下卤水成分见表
4
.
8
.
2
。
近年来我国在油、
气田开采中,
副产一种含氯化钠较低的卤水,
如油田水或气 田水,
可综合回收利用。
四川省威远气田水含
NaCl 3%
~
6%
,巫溪县天然地下卤水含
NaCl
只有
4%
左右。
三、盐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幅员 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
干旱气候带分 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
布面广。
1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
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 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
纪和第四纪。
(1)
震旦纪
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 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
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 相岩盐矿床。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
成最早的时代。
(2)
奥陶纪
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 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
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 海相薄层岩盐矿。
(3)
石炭纪
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 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
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
二叠纪
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
三叠纪
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由于气候 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
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 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
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
(
当 地用于熬盐
)
。
(6)
侏罗纪
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 br>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
-
岩盐矿床。
(7)
白垩纪
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
是我国主要成 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在我
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 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
第四纪
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在我国青海、内蒙古、 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
(
区
)
形成为
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 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2
、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
我国盐矿床的分布,明显受大地构造条件控制,其时空分布规律,印支运动是最突出的分界线。
(1)
印支运动前
主要为古地台盐类沉积发育 期,盐类矿床赋存于扬子地台和地台的海相碳酸盐岩系中。
盐类沉积具有发育面积广大、含矿层区域展布 稳定、含盐系旋回少、剖面结构简单等特点。
(2)
印支运动后
中国大陆出现广泛而强烈的裂陷活动,陆源碎 屑岩
-
蒸发盐岩极其发育,盐类沉积分布
广泛,几乎遍及所有省
(
区
)
。盐层面积小而厚度大,成盐旋回多,剖面结构复杂,物质成分多样,矿床类型
多, 除岩盐外,还有石膏、芒硝、天然碱和钾盐矿床。根据李四光阐明的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经向构
造带 和昆仑山纬向构造带对成盐的控制作用,我国岩盐矿床可分为东部区、西北区和西南区三个成盐区。
3
、成矿规律
(1)
形成岩盐矿床有一定的大地构造条件。①多形 成于大的造山运动之后,例如晋宁运动后沉积了震旦
纪的长宁盐矿,海西运动后在四川盆地形成了规模巨 大的三叠纪盐矿,燕山运动后沉积了广泛分布于全国
的白垩纪—第三纪岩盐矿床。
②多形成于地 壳相对稳定,
并具有一定的活动性的拗陷
(
或盆地
)
,
例如 位于巴
颜喀拉地槽区东端的盐源盐矿
(
属地槽型盐矿
)
;四川地台的 震旦纪盐矿,早、中三叠世盐矿
(
属地台型盐矿
)
等。
(2)
盐类矿床的形成有时具有环状水平分带现象。溶解度小的盐类物质先沉积,分布面积较大 ,溶解度大
的盐类物质依次后沉积,分布面积较小;自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为: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 灰岩
(
或杂色
碎屑岩系
)
、硬石膏、石膏
(
或钙芒 硝等
)
、石盐
(
有时还有钾镁盐
)
;石盐和钾镁盐沉积在盆 地中心。例如四川
川中盐矿、山东大汶口盐矿和东营盐矿等。
(3)
石盐与其他盐类矿物密切共生,有时富含稀散元素,常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4)
湖盐矿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韵律性:从碎屑岩沉积开始,经粘土-
淤泥沉积,终止于蒸发盐类沉积,
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其中单旋回沉积湖盐矿床如 内蒙古吉兰泰盐湖,多旋回沉积湖盐矿床如青海察
尔汗盐湖和山西运城盐湖等。
(5)
我国湖盐矿床多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并可分为三个成盐期:第一成盐期发生在中更新世— 晚更新世,
在山西运城湖盆出现钠镁硫酸盐沉积,为我国盐湖最早的成盐期。第二成盐期发生在晚更新世 末—全新世
初期,形成许多大型成盐盆地,如柴达木盆地、羌塘盆地、查干诺尔盆地、吐鲁番盆地等。第 三成盐期发
生在全新世,为我国盐湖成盐作用最强烈、最普遍的时期,成盐作用至今仍在进行,如吉兰泰 盐湖、马尔
盖茶卡盐湖。
(6)
干旱
-
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湖盐矿床广泛分布于内蒙古、
新疆、
青海、< br>西藏等省
(
区
)
,
这一带年降水量不足
400 mm
,年蒸发量却高达
2 500
~
3 000 mm
,冬季严寒,夏季干热,风沙多,日照时
间长,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二)矿床类型
石盐为盐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类 矿床类型基本反映了石盐的矿床类型。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时代,
盐类矿床分为古代盐类矿床和现代盐类 矿床两大类。根据矿床成因特点及赋存状态,石盐矿床可分为岩盐
矿床、地下卤水矿床和现代盐湖矿床三 类。
1
、岩盐矿床类型
(1)
岩盐矿床成因类型
属古代盐类矿床,
为第四纪以前形成的固体矿 床。
根据岩盐矿床形成时的沉积
环境和物质来源等因素,
通常分为海相沉积岩盐矿床< br>(
简称海相盐矿
)
和陆相沉积岩盐矿床
(
简称陆相盐矿
)
两
个成因类型。
1)
海相沉积岩盐矿床。此 类矿床的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湾及(氵舄)湖盆地
中经过长时期的蒸发沉积而 成。
其含盐岩系除滨海
(
氵舄
)
湖相沉积为砂泥岩建造外,
主要为碳酸盐建造。
海
相盐矿具有规模大、埋藏一般较深、
NaCl
含量高、 组分单一、单矿层厚度大、成矿面积大、储量丰富等特
点。含矿面积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盐层厚度可达 数千米,储量规模可达数千亿吨。代表性矿床如四川境
内的震旦纪和三叠纪盐矿、山西临汾和陕西延长的 中奥陶世盐矿,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白垩纪—第三纪的
盐矿等。我国海相盐矿的储量约占全国盐矿总储量 的
85%
以上。
2)
陆相沉积岩盐矿床
(
亦称内陆湖相沉积岩盐矿床
)
。此类矿床为盐类物质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携带,并聚< br>集于内陆盆地后,经过长时期的蒸发沉积而成;其含盐岩系均为砂泥岩建造。陆相盐矿埋藏较浅,矿床规< br>模和分布面积一般要比海相盐矿小,
NaCl
品位比海相盐矿低一些,具有矿层层数多、 单层厚度小、共生组
分多、相变大等特点。我国陆相盐矿主要形成于侏罗纪以后,集中分布在云南、湖北 、湖南、河南、江西
等省,代表性矿床如湖北云应盐矿等。
(2)
据《盐类矿床地质勘探规范》
(
征求意见稿
)
,我国盐类矿床沉积类 型划分为两个含盐建造、
6
个矿床
沉积类型、
10
个矿石组合分类< br>(
表
4
.
8
.
3)
。
(3)
岩盐矿床工业类型
按照矿床的工业意义,地质勘探和生产 工艺要求,并综合考虑矿床成因、矿石主
要组分和构造变形等特征,我国岩盐矿床初步划分为三个工业类 型并含
9
个亚类
(
表
4
.
8
.
4 )
。
2
、地下卤水矿床类型
古代与现代均可形成地下卤水矿床。
A
.
地下卤水矿床成因类型分为三个亚类型
(1)
沉积型卤水矿床
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封存于砂粒之间的或 在成岩后进入孔隙和裂隙中的古海
水,经过浓缩和变质作用,成为矿化度较高的地下卤水
(亦称原生封存卤水
)
。
( 2)
淋滤型卤水矿床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溶解岩层中的盐类物质或岩盐矿床,
尔后聚集形成的地 下卤水。
(3)
沉积
-
淋滤混合型卤 水矿床由沉积型卤水和淋滤型卤水在地下运移过程中混合而成的地下卤水。
B
.
地下卤水矿床工业类型可分为古代地下卤水和现代地下卤水两种
(1)
孔隙型地下卤水矿床
古代地下卤水指赋存于岩盐矿体或含 盐组上覆地层
(
砂岩或砂砾岩
)
孔隙中的
地下卤水。此类卤水以承压 水或自流水为主,动态稳定,埋藏较深;含卤层呈层状或似层状,层位稳定—
较稳定,富水性弱—中等; 矿化度中等,水化学成分以
NaCl
为主。例如湖北潜江地下卤水矿床等。现代地
下卤 水指赋存于潮滩沉积物
(
粉砂层
)
中及河口滨海相沉积物
(
粉细砂、
中粗砂和砂砾层
)
中的第四纪滨海地下
卤水,
埋藏较浅。< br>含卤层呈似层状、
透镜状,
层位较稳定—不稳定。
矿化度较高,
水化学 成分以
NaCl
为主,
富含
Mg
2
+
,
S O
2
4
-
,含
K+
,
Br-
较高,例如山 东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
(2)
裂隙型地下卤水矿床
指赋存于含盐岩系或岩盐矿体围岩裂隙中的地下卤水。
埋藏较深,含卤层呈层
状或似层状,具有层间封存和沿构造破碎带富集、延展的特点。以承压水或自流水为主,动态较稳定。矿
化度较高,水化学成分以
NaCl
为主。例如四川资中县双河场和自贡邓关构造等黑卤型卤水 矿床。
(3)
孔隙裂隙综合型地下卤水矿床
指赋存于含盐岩系弱风化淋滤带的溶蚀孔隙和裂隙中的地下卤水。
此
类卤水埋藏较浅, 含卤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以潜水为主,富水性弱—中等。矿化度一般较低,水化学成
分与下部固体盐矿 基本一致。例如四川丹棱县柏木桥硝卤矿床。
3
、现代湖盐矿床类型
矿床的成矿时代均为第四纪。按矿床的赋存状态,可分为
3
个类型:
(1)
固相湖盐矿床
指完全干涸没有卤水的干 盐湖和以固体钠盐沉积为主要开采对象的湖盐矿床。
前者如
青海察尔汗斯拉图湖;后者如内蒙古 吉兰泰盐湖等。
(2)
液相湖盐矿床
(
亦称卤水盐湖矿床
)
< br>指没有钠盐沉积或只有不能单独开采的少量钠盐沉积的卤水湖。
例如新疆艾比湖,青海柴达木盆地 昆特依盐湖等。
(3)
固液相并存的混合相湖盐矿床
此类矿床的开采特点是固、液兼采。例如内蒙古额仁淖尔盐湖、新疆
七角井盐湖等。
(三)典
型
矿
床
1
、内蒙古吉兰泰盐湖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东至包兰线乌达车站,相距
134 km
,有铁路专
用线相通,南至巴彦浩特相距
120 km
,有公路相通。巴彦浩特至银川市约
110 km
,亦有公路相通。交通便
利。
矿区位于阿拉善隆起吉兰泰新断陷区内,西北有巴音乌拉山,东南有贺兰山。盐湖呈椭圆形展布,轴向< br>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
120 km
2
,其中盐类沉积面积为
60 km
2
。矿床类型属第四纪全新世至今的现代盐
湖矿床。
湖区内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其岩性主要为冲积、洪积黄色砂砾层,夹亚砂土、亚粘土、中细砂层和灰黑< br>色淤泥组成的湖积层等,含盐层产于全新统湖积层之上,为以石盐为主体的盐湖化学沉积层,底部夹有芒< br>硝层,盐层中普遍含有石膏和泥砂。分布于盐湖中部。
吉兰泰盐湖为 固、液相并存的芒硝
-
钠盐矿床;固相矿体以石盐为主,其次是芒硝;液相矿体有晶间卤水和承压卤水
(
图
4
.
8
.
2)
。
A
.
固相矿体
(1)
钠盐矿体
位于湖区的北东部,呈椭圆形,长轴近于南北方向,长
9
.
66 km
,短轴
6
.
4 km
,分布面
积
37
.
19 km
2
。呈似层状水平产出,厚度一般为
3
~
4 m
,最厚为
5
.
94 m
。盐湖中部矿体厚度往四周逐渐变
薄,直至尖灭。
< br>矿石矿物主要为石盐、芒硝、无水芒硝、石膏、白钠镁矾等。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
4
类: 盐盖
(
亦称卤
盖
)
、石盐、含石膏石盐、石膏质石盐。矿石具有等粒 结构、不等粒结构、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
构、嵌晶结构等;具有蜂窝状构造、层状构造、块状 构造、溶洞构造、镶嵌构造、带状构造等。
矿石主要成分为
NaCl
、
CaSO
4
和水不溶 物
(
砂和泥质
)
:
NaCl
含量为
38
.
20%
~
94
.
32%
,
平均为
74.
03%
。
富矿
(NaCl
含量大于
75%)
主要分布在盐湖的中部、北部和东部。
(2)
芒硝矿体
呈透镜状水平产出,主矿体位于钠盐层之下,分 布于盐湖中部;较小的透镜状矿体分布
于盐湖东部和北部;分布面积为
12
.
16 km
2
,平均厚度
1
.
35 m
,最小
0
.
22 m
。矿石矿物有芒硝、无水芒硝、
石膏 、石盐、白钠镁矾、淤泥等。矿石中
Na
2
SO
4
含量为
32
.
27%
~
88
.
04%
,平均品位 为
57
.
16%
。
B
.
液相矿体
(
亦称卤水
)
矿区无湖表 卤水,
有晶间卤水和承压卤水
(
位于底部
)
。
晶间卤水主要 赋存在钠盐层孔隙中。
晶间卤水的
水位为地表以下
0
.
01
~
0
.
12 m
,
卤水浓度为
240
°~
260
°
Be(
波美度
)
,
密度为
1
.< br>22 g/cm
3
,
矿化度为
310
~
330 g/L
,一般含
NaCl 270
~
290 g/L
,
MgSO
4
5
~
35 g/L
,
MgCl
2
26
~
30 g/L
,
CaSO
4
1
~
3 g/L
。承压卤水 赋
存于钠盐矿层下面的水、细砂层中
(
砂层孔隙度约
25%)
,承压 水位为地表以下
0
.
10
~
0
.
15 m
,卤水浓度为
230
°~
240
°
Be
,密度为
1
.
20 g/cm
3
,矿化度为
270
~
290 g/L
,一般含
NaCl 180
~
200 g/L
,
MgSO
4
50
~
60
g/L
,
MgCl
2
12
~
40g/L
,
Na
2
SO
4
0
.
35
~
5 g/L
。承压卤水浓度在
200< br>°
Be
,含水层厚平均为
7
.
03 m
,分布于
盐湖中部和东部,面积为
24
.
20 km
2
。
石盐矿石松散,孔隙度平均 为
31
.
3%
;松散系数平均为
1
.
058
,最大为
1
.
198
。原生盐和再生盐的压强
均大于
5 kg/cm
2
,可承受采盐机械和运载机械的荷载。周边潜水和盐层下面的承压水,由于有性能 良好的
隔水层,因此对矿床无破坏作用。但在雨季山洪暴发时,湖面积水深度为
2
~< br>3 cm
,最深为
6 cm
,持续时
间由数日至月余,会溶蚀盐层,对开采有影响,应采取防洪措施。盐湖周围,尤其是西北部的砂丘,在风
砂作用下向盐湖移动,可覆盖盐层,影响开采,需采取防砂措施。
吉兰泰盐场已开采多年,
年生产能力为
115
万
t
。
产品 种类有工业盐、
食用盐、
金属钠和液氯。
截至
1995
年末,该盐场 已开采盐量为
1 582
.
16
万
t
。
2
、四川威西盐矿
盐矿位于四川犍为县东北部、荣县西部。长山矿区为其重 要组成部分,位于荣县长山和双古两个区,
东距自贡市
78 km
,西距乐山市
90 km
,均有公路相通。
威西盐矿位于川南、黔北隆起区的威西凹陷内。长山矿区处于威西盐矿的东南部。
矿床成因类型属古代盐类矿床类型的海相岩盐矿床;
沉积类型属浅海
-潮坪
(氵舄)
湖沉积型岩盐矿床;
工业类型属碳酸盐岩系型岩盐矿床。成矿时代为 中三叠世。
威西盐矿区内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自流井组、 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
三叠系中统的雷口坡组三段为含盐地层,其岩性自下而上 分为三段:
下段下部为石灰岩、硬石膏岩与白云岩;上部为石盐 岩夹硬石膏岩。下段厚度为
57
.
67
~
107.00 m
。中
段下部为含泥质石灰岩,
距底部
15
~
20 m处夹有一层云朵状硬石膏岩,为本区见矿的标志层;
上部为石灰
岩、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的硬 石膏岩。中段厚度为
86
.
45
~
136
.
35 m
。上段为石灰岩夹白云岩,局部见有呈
扁豆体的硬石膏岩。上段厚
55
.< br>50
~
50 m
。
威西盐矿为一大型层状矿床,
南北长
35 km
,
总面积
719
.
70 km
2
,
南 部和西南部尚有可能延伸。岩盐矿
层平面形似乒乓球拍形。矿区内构造简单,为一向北西倾斜的箕状单斜 构造,倾角
3
°~
5
°;仅东南边缘
有铁山逆断层通过,
对 矿体有破坏作用。
矿层埋深适中,
东部边缘地带为
800
余
m
,
西北边缘地带为
1 700
余
m
。岩盐矿层厚度稳定,一般为
15
~
25 m
,最厚为
44
.
48 m
,最薄为
0
.
32 m
。厚度变化总的趋势是向北
逐步变 薄。矿层结构简单,为一单纯的岩盐层,一般以无色、灰白色、浅灰色的中细粒石盐为主,局部夹
有灰色 、烟灰色石盐并含硬石膏团块或斑点。
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主 要是石盐
(
大于
80%)
,共生矿物有硬石膏、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少 量泥
质物和有机质。矿石类型主要为石盐矿石,含
NaCl
大于
95%,
CaSO
4
含量小于
5%
;其次为含硬石膏石盐
矿石 ,
NaCl
含量为
80%
~
95%
,
CaSO4
含量为
5%
~
20%
。
石盐矿石结构以中晶粒状为主,少数为粗晶状或巨晶板状结构。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其次为条带状构造和“花斑状”构造。
除固相矿体外,
三叠 系中统雷口坡组三段和四段的白云岩和石灰岩中还赋存有黑卤,
矿化度为
120
~240
g/L
,并含
K
、
Br
、
I
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中赋存有黄卤,矿化度为
30
~
135 g/L
,含
K
、
Br
、
I
、
Ba
等。
矿层直接顶底均为硬石膏岩,厚度一般
1
~
1< br>.
5m
,最厚
2
.
04 m
;底板硬石膏岩厚度一般
0
.
2
~
0
.
4 m
。
盐层顶板 为软弱性岩层和含水层,属不稳定类型,对开采影响较大。盐层底板稳定性较顶板为好,并固位
于盐层之 下,对盐矿采卤基本上无影响。矿层顶面埋深
800
~
1 400 m
,适于 水溶法开采,具优越的开采条
件。矿石工业品级全为Ⅰ级品,技术加工性能简单,可溶组分比例大于95%
,水不溶组分比例小于
5%
,对
水溶法开采是很有利的条件。
威西盐矿先后于
1969
年和
1971< br>年用钻井水溶法开采。罗城矿区和长山矿区现已成为四川最大的制盐
原料卤水的生产基地。
威西盐矿区地质特征见图
4
.
8
.
3
。
3
、湖北云应盐矿
矿区位于湖北云梦县和应城市境内,
地处江汉平原北部,
公路四通八达。
汉
(
武汉
)
丹
(
丹江口
)
铁路经由
隔蒲站(
位于矿区内
)
向西
240 km
至襄樊市与焦
(焦作
)
柳
(
柳州
)
铁路相接,
向东
8 0 km
到达武汉市,
交通便利。
矿区位于江汉盆地东北隅之云应凹陷内,
面积为
2 214 km
2
,
被北西西向应城—郎君桥断裂划分为南北两
个区。现已探明并开发的大型岩盐矿床有
5
个:应城岩盐矿床、省化工一号井田岩盐矿床、省化工一号采
区岩盐矿床、长江埠井田岩盐矿 床与隔蒲井田岩盐矿床。云应凹陷内还赋存有储量丰富的石膏矿床和钙芒
硝矿床。矿床类型属古代陆相沉 积硫酸盐
-
岩盐矿床。成矿时代为早第三纪。含矿层位为早第三系云应群膏
盐组第三段 。云应群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三组:红色岩组,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组成。厚约
1 000 < br>m
。膏盐组由下石膏组、下钙芒硝段、石盐段、上钙芒硝段、上石膏段组成,总厚
394
~
1 110 m
。泥灰岩
组由灰岩夹粉砂岩和薄层纤维石膏组成,厚
3
~
480 m
。
矿区内共有大小盐层
500
~
60 0
层,单层厚度为数厘米至
4
.
84 m
,一般厚度为
0
.
2
~
0
.
4 m
,累计厚度为
数十米至
180 m
。石盐矿层分段密集,与硬石膏岩、钙芒 硝岩互层组成“盐群”。盐群之间为紫红色、灰
绿色泥岩或粉砂岩,即为间隔层
(
亦称 夹矸,图
4
.
8
.
4)
。
全 矿共有
80
个盐群,
每个盐群有
1
~
27
层盐。< br>各盐群厚度一般为
2
~
7 m
,
最薄为
0
.
38 m
,
最厚为
14
.
67
m
;各盐群的石盐层累计厚度一般为
1
~
5
.
5 m
,最薄者
0
.
3 m
,最厚者
8
.
79 m
;含矿率一般为
41%
~
75%
,
最低为
33%
;最高达
91%
。各盐群之间距最大为
32< br>.
42 m
,最小为
0
.
49 m
,一般为
2
~
3 m
。石盐矿体呈薄
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区内构造简单,褶皱、断裂、裂隙均不发育;仅局部地段发育一些正断层。地层倾角
3
°~< br>8
°。矿石
矿物主要为石盐,其次为钙芒硝、硬石膏和粘土矿物。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 br>NaCl
含量,可分为三种矿石类
型:①钙芒硝
-
石盐矿石,含
NaCl 30%
~
90%
以上,钙芒硝含量与氯化钠含量成互为消长关系;②硬石 膏
-
石盐矿石。以上三个类型中以第一种矿石类型分布最普遍。
矿石化学成分以
NaCl
为主,各盐群的
NaCl
平均品 位为
70%
~
80%
,低者为
65%
,高者为
88
.
65%
。次
要成分为
Na
2
SO
4、
CaSO
4
和水不溶物,并含少量
MgSO
4
、CaCO
3
,而
K
、
Br
、
I
等有益 元素含量甚微,有
害元素
Ba
、
As
等含量在允许范围之内。
云应盐矿的石盐层分布面积约为
260 km
2
。
云应盐矿规模大、储量丰富,现已探 明的井田就有
5
个,划分为
9
个采区,其中最早建设的矿山是应
城盐 矿
(1959
年
)
。现在全矿区
9
个盐厂
(
矿
)
的盐产品年生产能力为
145
万
t
。目前多数盐厂< br>(
矿
)
还在进行改
造扩大生产规模,各采区多采用钻井水溶法开采。< br>
4
、山东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
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矿床 位于山东省北部垦利、广饶、寿光、潍县、吕邑、掖县一带。区内通公路和
铁路,往南与胶济铁路、兰烟 铁路相接。莱州湾有海后港、三山岛港、虎头崖港等港口,可通轮船,交通
方便。
矿区位于渤海南部边缘,地处胶东低山丘陵与黄河三角洲高地之间的凹陷内。矿床类型为现代 滨海地
下卤水矿床。成矿时代为第四纪。
我国渤海的三 大海湾——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均发育有辽阔的滨海平原,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
成。莱州湾滨海平 原广泛分布第四系冲积、洪积和海积层。第四系总厚度由西向东减薄,由南向北增厚:
即在黄河海口以南 地区厚度为
100
~
800 m
,往东至掖县一带厚度仅数十米,最薄为
10
.
57 m
。环绕滨 海地
域分布有一条连续的巨大地下卤水矿带,东起莱州沙河,西至黄河三角洲平原,长度达
12 0 km
以上;矿带
宽度一般为
10
~
20 km
,最宽达
30 km
。矿区面积超过
2 500 km
2
。
地下卤水矿床呈层状结构,面状分布,总厚度为
30
~
60 m
。矿床埋藏深度与第四系地层有关,一般为
0
~
60 m
,最深达
70
~
80 m
,局部超过
80 m
。 卤水层自上而下主要由
3
个含水层组构成:潜水卤水层组、
上部承压卤水层组、下部承 压卤水层组,三者呈垂向叠置关系。潜水卤水层组内含
1
~
2
个含水层,埋藏 深
度为
0
~
20 m
左右;上部承压卤水层组内含两个以上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
30
~
45 m
;下部承压卤水层
组内也含两个以上含水层,埋藏深度为
40
~
6 0 m
。
卤水矿化度一般为
90
~
150 g/L
,最高达
217 g/L
。矿床呈东西向带状展布。矿化度总的变化趋势是:带
的中间较高,向两侧
(< br>即向海、陆两个方向
)
变低;东部较高,西部较低。
1958
年山东掖县莱州盐场就已开始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的开发利用。山东省的主 要盐田多分布在莱州
湾沿岸,
除莱州盐田以外,
还有昌邑
(
廒里)
盐田、
灶户盐田、
寒亭盐田、
岔河盐田、
羊口盐田、
菜央子盐田、
广饶盐田、沾化盐田、埕口盐田等。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含盐量比海水高
2
~
6
倍,比海水制盐大大减少了
蒸发量,缩短制盐时间。现该地区各盐场均打生产井 开采卤水,用“井滩晒盐”法制盐。
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分 布情况见图
4
.
8
.
5
。
四、盐矿资源开发阶段
(一)地
质
勘
查
地质勘查是矿产开发的第一工作阶段,目的是利用地质勘查手段探明就地矿产资源。
1
、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
根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1987年发布的《矿产勘查工作阶段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普查、
详查、勘探三个阶段。普查阶 段之前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勘探阶段之后为矿山开发地质工作。盐矿的勘
查工作必须遵照上述规定进行 。
矿产勘查工作一般应按规定循序渐进,对特别复杂、难以正规设计开采的 矿床,可以边探边采;个别地
质条件简单的矿床或正在开采矿山外围和深部的矿床勘查阶段,也可按实际 情况简化或合并,但应经有关
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2
、矿床勘探类型与勘探工程间距
为正确运用以往地质勘探经验,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勘探工程间距,划分勘探类型。
A
、现代湖盐矿床的勘探类型与勘探网度
现代湖盐矿床,又称第四纪盐湖矿 床,或简称为盐湖矿床。该类矿床一般出露地表或埋藏较浅,既有
固体矿床,
又有液体
(
卤水
)
矿床,
且往往固液相并存以至互相转化,
相应的地质勘查工 作的内容和手段,
则
是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有机地结合。
(1)
盐湖固体矿床
根据矿体的延展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
程度以及盐溶发育程度,我国石盐盐湖固体矿床划分为
4
种勘探类型。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婴儿鱼肝油排行榜-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4: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757.html
-
上一篇:盐比金子更珍贵-作文
下一篇:面部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