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嗓子痒干咳晚上严重儿童保健培训资料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03:50

孕妇能吃杨梅吗-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司马九皋)

乔集乡卫生院

儿童保健健康管理培训
资料














新生儿家庭访视


婴幼儿健康管理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管理


体重低下
(
中重度营养不良
)
管理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中度及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管理


活动期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管理


新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管理


活动期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管理


儿童保健项目信息管理


婴幼儿喂养指导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


附件






.

.



















新生儿家庭访视

一、目的

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
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 儿健康成长。

二、容与方法

㈠新生儿出院后
1
周,医务 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1
次。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
缺陷的 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㈡了解出生史、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听力)筛查等情况, 对早产儿要特别了解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若
未接受新生儿系列筛查者,应告知家长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 构补筛。

㈢观察家居环境,询问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记录其出生时体重、身长等。

㈣测 量体温、体重,按《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容进行体格检查。接触新生儿前应清洁双手,检查时不过
多 暴露新生儿。


㈤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 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
接种卡介苗和第
1
剂乙肝疫苗,指导家长尽快补 种。

建议从生后
2
周开始,婴儿每日应保证摄入维生素
D
400IU

800IU
、维生素
A1200
IU

2400IU
。出生后未补
充维生素
K
者,建议一次性肌肉注射 维生素
K
1
1mg
,以预防晚发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出血。< br>
㈥访视发现异常时,
应向家长说明情况,
并提出转诊、
治疗及其他医 学措施的意见。
发现新生儿呼吸急促

>60

/
分钟)或 严重胸凹陷、嗜睡或昏迷、惊厥、囟门凸起、母乳喂养差、大便带血等危险征时,或黄疸出现过
早、程度 严重(如手掌、脚底发黄等)
、消退过晚时,应立即转上级医疗机构治疗。

三、新生儿访视用具

体温计、体重秤、听诊器、腕表、皮尺、手电筒、消毒压舌板、
75%
酒精、消毒棉棍,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
录表》
、笔。


婴幼儿健康管理

一、目的

对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动态的观察儿童生长发育趋势,早期发现并消除不利因素,早期
进行干预,指导科学育儿及疾病防治, 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容及方法

㈠时间

1< br>、
满月
1
次;
2
、满月后分别在
3

6

8

12

18

24

30

36
月龄时进行随访共
8
次。

.
页脚

































.

.

















㈡问诊:
1
、喂养 情况
(
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
)
、半固体食物(辅食)添加情况、断 奶时间;
2
、户
外活动活动时间、服用维生素
D
情况、有无佝偻病早 期症状;
3
、两次随访间患病情况及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㈢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及评价

1
、测量项目
:体重、身高
/
长、头围

2
、测量方法


1
)体重

①量具要求:
1
岁以称体重用盘式杠杆秤,最大载重为1
0
15
公斤(
kg

,精确度
0.01

kg< br>)

1-3
岁称重
应用坐式杠杆式秤,最大载重为
20

30kg
,精确度
0.05

kg


3-7
岁称重应用立式杠杆式秤,精确度
0.1

kg



②测量方法:要求定期检查准确度,采用标准重量的砝码检查(
3kg, 5kg, 10kg, 20kg

,要求误差不超过
0.05kg
。使用前 校正磅秤零点。被测者要脱去外衣、鞋、帽,尽量排空大小便。冬季注意保持室温暖,最好
让小儿脱成单 衣、裤或正确估计并扣去衣服重量。称重时婴儿取卧位,
l

3
岁小儿可坐位 ,
3
岁以上站立,
两手自然下垂,家长不可扶着小孩,小孩也不能接触其它物体,避免 影响准确性;使用杆秤时注意不要离床
或地面过高,秤砣不要扎伤儿童。称重量时放置砝码的数量应接近 与小儿年龄相当的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
至杠杆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以公斤为单位, 记录至小数点后
2
位。如果有以往记录,要
注意比较,发现可疑时,应重新测量。

2
)身高

①量具要求:

3
岁前用身长卧式量床,
3
岁后用身高测量计。

②测量方法:

要求定期检查量床上刻度是否准确,用标准钢尺(
2
m长、有精确到毫米刻度)检查量床上的刻度,若全
长(
2
m)和标准尺相差
0.5
cm以上则不能使用。每次使用前检查量床头板是否与底板成直角,足板是否倾
斜,
3
岁前小儿身长卧式测量时,应脱去帽、鞋、袜,穿单衣裤,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 扶正头顶接触
头板,小儿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测量者立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小儿两膝使腿伸直. 右手移动足板使
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记录到
O.1c m


3
岁以上小儿立位身高测量时,应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 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
脚尖分开约
60
度,
脚跟、
臀部与 两肩胛间三个点同时靠着立柱,
头部保持正中位置,
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
同时观察 被测者姿势是否符合要求,再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记录至
0.1cm



3
)头围

:被测量者取坐位、立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 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
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读至
0

1cm
。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
.
页脚

































.

.

















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以免影响准确性。

3


体格发育评价方法


1
)离差法 (标准差法)评价:用偏离标准差程度反映生长情况,可在不同人群间进行生长状况的比较。采
用中国九 市儿童
2005
年体格发育参考值为标准,
按年龄别体重、
按年龄别身高/
身长、
按身高
/
身长别体重和
年龄别头围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 ,判断儿童体格发育水平。

年龄别体重
(W

A)
:体重 变化反映短期的营养状况,体重低下:其体重<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
均数-
2
个标准差,但≥-
3
个标准差为中度;<均数-
3
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 主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
急性营养不良。

年龄别身高
(H

A)
:身高变化反映长期营养状况,生长迟缓:其身长
(

)
<同年 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
的均数-
2
个标准差,但≥-
3
个标准差为中 度;<均数-
3
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
慢性营养不良。

身高别体重
(W

H)
:即每
cm
身高的标准 体重。是判断近期营养状况的常用参数,避免年龄别体重、年
龄别身高中矮胖、瘦高体型的误导因素。消 瘦:其体重<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
2
个标准差,
但≥-
3个标准差为中度;<均数-
3
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br>

2
)生长监测图(曲线法)评价

①儿童生长监测图绘制 方法: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中画小儿的体重曲线。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先在横座标上
找出当时该小儿的月 龄,再从纵坐标上找出该次的体重测量值,在月龄的上方与本次体重测量数字相交的空
格里画出较大的园 点,再画一条线将本次画的园点和前次画的园点连接起来,这样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中就出
现了一条该小儿 的体重曲线。每次测量体重后,要在图中的测量日期和测量数值的空格里如实填写。在儿童
生长过程中, 依照一定的频率将每一年龄段的体重值标注于监测图上并连成线,可动态观察儿童营养状况的
发展变化趋 势。

②评价:随年龄增长,儿童的体重曲线在正常围呈上升趋势,表示儿童营养状况良好; 若体重曲线在正常围
以下,或体重曲线持平或下降,表示儿童存在营养不良或有潜在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若体重曲线持续在正
常围以上,表示可能有营养过剩的趋势。

㈣体格检查:按社区 《儿童保健管理登记表》容,五官保健检查方法按“市五官保健常规”


㈤血常规检 测:在儿童
6

8

18

30
月龄时分 别进行。

㈥发育评估: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评估。每项发育指标 至箭头右侧月龄通过的,
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㈦根据婴幼儿具体情况,进行心理 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㈥早期发现生长发育 偏离
,
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障碍
,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 、单纯性肥
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
对于无 法确诊病例及疑难病症,应及时转
.
页脚

































.

.

















诊上级医疗保 健机构,以免形成永久性损害。并追踪治疗结局和将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转回的儿童重新纳入保
健管理,做 好记录。

㈦协助新生儿系列筛查工作的开展:协助新生儿疾病(听力)筛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 变筛查等系列筛查的追
踪,并做好记录。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管理

一、筛查标准

1
、胎龄未满< br>37
周,出生体重低于
2500g
的早产儿。

2
、出生体重低于
2500g
的足月新生儿。

二、干预

㈠进行喂养,护理指导、疾病预防指导。

㈡预防用药

1
、出生后即应补充
Vit D800-1000U/d

3
个月后改为
400U/d


2
、纯人乳喂养者从
2-4
周龄开始补铁,
1-2mg/kg.d< br>元素铁,直至
1
周岁。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
补铁。

㈢酌情进行血红蛋白、佝偻病的生化及
X
线检查,以及智能筛查,并给予各方面的指导。
㈣随访时间:每月
1
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

三、结案标准

按年龄性别体重(或按身高、性别体重)达到中位数减一个标准差以上 持续两个月无变化或连续三次随
访,生长曲线与正常参考曲线平行或上升。


体重低下
(
中重度营养不良
)
管理

一、筛查标准:

参考
2005
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参照值标准 ,
按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中位数减
2
个标准差或第三百
分位数以下。

二、治疗干预

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㈡饮食调理:在 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
想情况下,可 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
1
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
30-35 %
;热能的提
供从每日每千克
60
千卡(
60kcal/kg/d< br>)逐渐增至
120-170
千卡(
120-170 kcal/kg/d

,在体重正常后,应
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
90-100%


㈢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
:
酌情给予助消化药或营养补充剂。

.
页脚

































.

.

















㈣推拿、捏脊、中药等。

㈤随访时间:每月随访
1
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 行诊治。

三、结案标准

经常规治疗后,
“按年龄测体重”数值大 于等于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
P3

,或连续三次随访,生长曲线与
正常参考 曲线平行或上升。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一、筛查标准

采用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 br>2005
年生长发育参照值标准中身高(身长)别体重或
BMI
标准。

1

2
岁以下,体重达到身高(身长)别体重中位数加
2
个 标准差或以上为肥胖。

2

2
岁以上,体重达到或超过同年龄同 性别
BMI
(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参照值第
95
百分位数为肥胖。

3
、对可疑为病理性肥胖的儿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二、干预

㈠婴儿肥胖

1
、提倡
6
个月 以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或以上。

2

6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干预,至
6
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3< br>、
6-12
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减重措施,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㈡幼儿肥胖干预方法

1
、不宜使用任何减重措施,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
、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㈢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法

1
、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改变不良的 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
生活方式。

2
、评估健康风险

对筛查为肥胖状态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 行健康风险评估。有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者
为高风险肥胖儿童,需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①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②家族史:包括肥胖、过度进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BMI
快速增加:
BMI
在过去一年中增加超过
2.0


④上述各项均为阴性的儿童,则定期监测体重,一年后重新筛查。

.
页脚

































.

.

















3
、高风险肥胖儿童的干预 :对肥胖高风险儿童,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下列并发症。无条件的机构应转
诊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 。

①高血压:收缩压≥
120 mmHg
,或舒压≥
80mmHg
②脂肪肝:可通过
B
超检查确定

③睡眠呼吸暂停:可通过症状和相应检查确定

④胰岛素抵抗:可通过观察是否有黑色棘皮症或相应实验室检查确定

⑤糖耐量异常:可通过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判定

无上述并发症的肥胖儿童,可通过 行为矫正和饮食调整进行干预,以保持体重不增或缓慢增加,直至身
高别体重恢复正常,并需长期保持健 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有上述任何一项并发症的肥胖儿童,需通过行为矫正和饮食调整减 轻体重,减重幅度应控制在每月
0.5
公斤以。

㈣随访时间:婴儿每月1
次,
1
岁以上每
3
个月
1
次。对有并发症且 干预效果不佳的肥胖儿童应转诊上一级
医疗保健机构。

三、结案标准:
身高 (身长)别体重恢复正常围(中位数加减
2
个标准差以)



中度及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管理

一、诊断


Hb
降低:血红蛋白<
90g/L


㈡外周血 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MCV<80fl

MCH<27pg
MCHC<310g/L
㈢具有明确缺铁原因:如铁供应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㈣铁剂治 疗有效:铁剂治疗
4
周后
Hb
上升
20g/L
以上。

㈤铁代检查指标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下述
4
项至少满足
2
项。

1

血清铁蛋白降低

SF

<15u g/L,
建议最好同时检验血清
CRP,
尽可能排除感染和炎症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
响。

2
、血清铁(
SI

<60ug/dl
10.7umol/L
)。

3
、总铁结合力(
TI BC

>350ug/dl

62.7 umol/L
)。

4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

<15%


㈥骨髓穿刺涂片和铁染色: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
(0
~±
)
(正常值:
+

+++
)、铁幼粒细胞比例
<1 5%
仍被认为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

㈦排除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尤其应 与轻型地中海贫血鉴别,注意鉴别慢性病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
症。

.
页脚

































.

.

















凡符合诊断标准中的的第
1
和第
2
项,即存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者,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可拟诊。
如铁代检查指标同时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可以确诊为
I DA

基层单位如无相关实
验室检查条件可直接开始诊断性治疗,铁剂治疗有效可诊断 为缺铁性贫血。

二、治疗干预

㈠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铁食物,注意休息。

㈡病因治 疗: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喂食和偏食等不良
饮食行 为习惯、治疗慢性失血疾病等。

㈢铁剂治疗:尽量口服铁剂治疗。

1、不能进行铁代检测基层单位,如患儿符合诊断标准,红细胞形态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并具有引起< br>缺铁性贫血的明确原因,可拟诊缺铁性贫血,开始诊断性补铁治疗。有条件的尽可能开展铁代指标检查明确
诊断。

2
、口服铁剂治疗:采用亚铁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每日补充 元素铁
2-6mg/kg,
餐间服用,每日
2-3
次。
应在
Hb
正常后继续补铁
2
个月,
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
同时口服维生 素
C
促进铁吸收。
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维生素
B
12

循证医学资料表明,间断补充元素铁
1

2mg/kg.d
,每周
1

2
次或每

1
次亦可达到补铁效果,疗程
2

3
个月。

㈣疗效标准


补铁
3-4
日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
7-10
日达高峰,
2-3
周后降至正常。补铁
2
周后血红 蛋白开始上升,
4
周后
Hb
应上升
20g/L
以上。


补铁后如未出现预期的治疗反应,
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
患儿是否 按医嘱服药,
是否存在影响铁吸收或导
致铁继续丢失的原因,应进一步检查或转上一级医院专科 诊治。

㈤随访时间:

每月
1
次,干预治疗效果不好应进一步检查或转上一级医院专科诊治。

三、结案标准:

1

6
个月以上血红蛋白升至
1 10g/L
以上,
6
个月以下小儿血红蛋白升至
100g/L
以上, 并维持
8
周不下降。

2
、贫血症状体征消失。


活动期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管理

一、诊断


VITD
缺乏的高危因素

1
、胎儿期储存不足

母孕期
VITD
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婴儿出生早期体
VITD

2
、缺少日光照射。

3
、摄入不足。

.
页脚

































.

.

















㈡临床表现

1
、早期

多见
6
个月,可有易激惹、多汗、夜惊等非特 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磷正
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
25 -

OH

D
降低,
1,25

OH
2
D
正常或稍高。骨
X
线片长骨干骺端无异
常或见临 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厚

2
、活动期

骨骼体征:<6
个月婴儿,颅骨软化;
>6
个月,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 胸、
O

X
型腿等体征。血钙正常或降低,血磷明显降低,血
AKP
增高,血
25-

OH

D

1,25-

OH

2
D
显著降低。

X
线: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
>2mm< br>。

3
、恢复期

早期或活动期婴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 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恢复,血钙、血磷、血
AKP
、血
25-

OH

D

1,25-

OH

2D
逐渐恢复正常,骨
X
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
,
骨骺软
骨盘<
2mm


4
、后遗症期

多见于
3
岁以后,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
,
残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无任何临床症状,骨
X
线和
血生化正常。

VITD
缺乏除 骨骼病变外,还可影响其他组织器官,使运动发育延迟,如肌肉松弛、肌力低下;免疫功能
下降反复感染 。儿童期维生素
D
缺乏可能与成人期慢性疾病有关
,
如糖尿病、哮喘、多发性 硬化等。

VITD
缺乏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助于诊断,确诊需血生化、骨< br>X
线摄片。血清
25-

OH

D

VITD

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㈢鉴别诊断

VITD
缺乏性佝偻病需与其他非维生素
D
缺乏佝偻病(肾性骨营养障碍、肾小管性酸中毒、低 血磷抗
VitD
性佝偻病、科尼综合症),分泌、骨代性疾病(甲状腺功能降低、软骨发育不全 、黏多糖病)等鉴别。

儿童慢性腹泻,肝胆胰疾病,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影响
VitD
在体的吸收、代、羟化,导致继发性
VITD
缺乏,
亦需鉴别。

二、治疗干预

㈠维生素
D
治疗


治疗目的为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
VitD
制剂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单 次或多次、途
径(口服或肌注)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给药

< br>剂量为
2000-4000U/d

50-100
μ
g/d< br>),
1
个月后改为
400U/d

10
μ
g /d
)。

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
Vit D 15

-30

U/
次(
3.75-7.5m g/
次),肌
注,
1-3
个月后,再以
400U/d
10
μ
g/d
)维持。用药
1
个月后注意随访,如症状体征、实 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
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同时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征及
VIT D
过量。

㈡其他治疗

1
、钙剂补充

乳类是婴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一般佝偻病治疗可不补钙。

.
页脚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孕妇能吃杨梅吗-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3: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716.html

儿童保健培训资料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