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生图是什么意思(完整版)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00:26

陈欣怡流产-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赵东平)

《金匮要略》综合模拟试题

试题(一)

A
型题

1
《金匮要略》五邪中清邪是指

A风邪
B
雾露之邪
C
漀任之邪
D
水湿之邪
E寒邪

2
疟病其脉多弦的原理是

A
病发于春
B
邪犯少阳
C
邪犯肝胆
D
疟多风邪
E
疟挟痰饮
3
防己地黄汤中重用的药物是

A
防己
B
生 地黄汁
C
桂枝
D
防风
E
甘草

4
根据药物配伍射干麻黄汤比小青龙汤作用更强的是哪项

A
散寒< br>B
解表
C
止咳
D
化饮
E
降逆

5
女劳疸见“足下热”的病机是

A
寒热熏蒸
B
瘀 血发热
C
湿热下流
D
肾虚有热
E
气虚发热

6
下列各方,哪项方剂无渴欲饮水之症

A
蒲灰散
B
白虎加人参汤
C
五苓散
D
猪苓汤
E
苓术桂枝汤

7
下列各方证中不具有头眩症状的是

A
泽泻汤证
4B五苓散证
C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D
苓桂术甘汤证
E
小半夏 汤证

8
服芩芍桂酒汤后再见心烦不止是因为

A
桂枝辛温 化燥
B
黄芪益气化热
C
苦酒阻抑
D
芍药酸收
E剂量过大

9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比例是

A
五比一
B
六比二
C
七比一
D
八比一
E
九比一
10
《金匮要略》中使用最多的方剂是

A
肾气丸
B
小建中汤
C
桂枝汤
D
大承气汤
E
小柴胡汤

11
酒疸误下症见“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 黄”属

A
瘀血
B
寒湿
C
痰热夹湿
D瘀热内蕴
E
燥结兼瘀血

12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应先煎以下何药

A
牡蛎、龙 骨
B
蜀漆
C
桂枝
D
生姜、大枣
E
甘草
13
栝萎瞿麦丸中哪一味是君药

A
栝萎根
B
茯苓
C
炮附子
D
瞿麦
E
山药

14
甘草泻心汤治疗狐病其作用是

A
清热解毒
,
除湿化痰
B
清热渗湿
,
解毒排脓
C
清热养阴,凉血安神
D
清热化湿,安中解毒
E
解毒散瘀,滋阴清热

15
痉病的主脉是

A
脉弦紧
B
脉浮大
C
脉沉迟
D
脉滑数
E
脉洪数

16
风湿病初服白术附子汤可能出现

A
身痹
B
如 冒状
C
如虫行皮中
D
腰冷痛
E
发烦

17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
< br>A
阴虚内热
B
阳气不足
C
阴阳两虚
D
气血两 虚
E
瘀血内著

18
咳气上逆,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当选用

A麦门冬汤
B
小青龙加石膏汤
C
越婢加半夏汤
D
泽漆散< br>E
厚朴麻黄汤

19
张某,女,
28
岁,
3
年前曾人工流产,去年开始月经不正常,经期较长,缠绵十余天

始净,经量一般,色淡,腰部酸楚,本月月经来潮已一周,漏下不止,苔薄白,脉细。治宜
< br>A
温经汤
B
当归芍药散
C
小建中散
D
胶艾汤
E
当归散

20
患者,男,
55
岁。四肢关节肿痛
3
年余,加重一周。伴形体消瘦,四肢关节屈伸不利,且有烧灼感,时有头晕目眩,苔微黄,< br>脉弦,治宜选用

A
防己地黄丸
B
风引汤
C
白虎加桂枝汤
D
桂枝芍药知母汤
E
桂枝附子汤

2019-8-5

B
型题

A
桂枝芍药知母汤
B
八味肾气丸
C
乌头赤石脂丸
D
栝萎瞿麦丸
E乌头汤

1
以上各方,其中哪一方无附子

2
以上各方,其中哪一方附子与乌头并用

A
口干舌燥
B< br>先渴却呕
C
呕后不渴
D
烦渴引饮
E
先呕却渴

3
饮邪欲解的征象是

4
水停心下的征象是

A< br>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B
产后大便坚,呕不能食,腹痛
C
产后腹中痛< br>
D
产后小腹刺痛,拒按
E
产后不大便,腹满痛,烦躁发热,脉实谵语

5
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于

6
下瘀血汤用于

A风热壅肺
B
风寒束肺
C
水饮犯肺
D
外寒内饮
E
肺气不足

7
肺胀的病因

8
肺痈的病因

A
痛病
B
风病
C
劳病
D
大便难
E
留饮

9
面色黑为

10
面色青为

C
型题

A
以大麦粥汁和服
B
白饮和服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1
茵陈五苓散

2
硝石矾石散服用时

A
干呕、哕、手足厥
B
干呕 而利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不是

3
橘皮汤的适应证

4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适应证

A
大青龙汤
B
小青龙汤
C
两方皆可
D
两方皆不可

5
治溢饮宜选

6
治支饮宜选

A煎如薄粥
B
以苦酒渍
C
两者皆有
D
两者皆无

7
乌梅丸的制备方法有

8
甘草粉蜜汤的制备方法有
A
寒湿历节
B
风湿历节
C
两者皆有
D
两者皆非

9
大乌头煎可治疗

10
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治疗

X
型题

1
《金匮要略》中治疗疟病的方法有

A
药物疗法
B
饮食疗法
C
精神疗法
D
针灸疗法
E
导引疗法

2
仲景治哮喘的常用药对有

A
麻 黄配桂枝
B
麻黄配射干
C
麻黄配石膏
D
紫菀配冬花
E
细辛、干姜、五味子

3
《金匮要略》中脉弦可见于下列哪些病症

A
寒疝
B
疟病
C
痉病
D
痰饮
E< br>肝着

4
下列哪些是使用越婢加术汤的临床依据

A
全身浮肿
B
腹满而喘
C
不恶风
D
脉沉
E
小 便不利

5
下列诸方,那些方剂需用酒煎或酒服

A
胶艾汤
B
当归芍药散
C
当归散
D
白术散
E
当归贝 母苦参丸

名词解释

1
百脉一宗
2
陷经
3
发露得风
4
邪哭
5
洒淅

填空题
1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
1

;邪入于腑,即(
2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2019-8-5

2
饮后水流在胁下,

1

,谓之悬饮;饮水流 行
,(2)
,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3
夫六腑气 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

1

;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
2



4
师曰:夫人有漏下者,半产后因续下血都 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
1



2
)主之。

5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之。

论述题

1
《金匮要略》是如何对虚劳病进行辩证论治的?

2
试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与十枣汤证治疗饮病的异同?

3
试比较生姜半夏汤证和半夏干姜散证之不同。

4
试述瘀血的脉证及病理。

病案分析题

付某,女,31
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因恐惧手术而前来就诊。证见颜面浮肿,晨起目下如卧蚕,心 悸气促,上楼尤甚,
纳谷一般,夜寐尚可,神疲乏力,易患感冒,四肢关节酸痛,大便正常,小便短少, 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月经异常,白带少许,
舌淡苔薄,脉缓重按无力。请分析诊治。

试题(一)参考答案

A
型题

1B2B3B4C5D6A 7E8C9C10D11C12B13C14D15A16C17C18C19D20D
B
型题

1E2C3E4B5C6D7D8A9C10A
C
型题

1D2A3A4B5C6B7B8A9D10B
X
型题

1ABD2BDE3ABCD4ACDE5ABCD
名词解释

1
百脉一宗: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百 脉皆得所养,若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
“宗”实指心肺。
2
陷经:
经气下陷 ,下血不止。
3
发露得风:是指产妇分娩时,因产床不洁或保养不慎而感受病邪。
4< br>邪哭:有如邪鬼作祟,无故悲伤哭泣。
5
洒淅:形容如凉水洒淋身上,感到寒冷从脊背发 出,不能自持。

填空题

1

1
)重不胜(2
)不识人
2

1
)咳唾引痛(
2
)归于四肢
3

1
)脚缩(
2
)手足不仁
4

1
)胞阻(
2
)胶艾汤
5
乌头赤石脂丸

论述题

1
《金匮要略》论述虚劳病的方证有七个。肾气虚者以肾气丸温补肾 气,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阴虚失眠者,以
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安神除烦。阴阳两虚者 ,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治遗精滑精、目眩发落、少腹拘急,前阴
寒冷等症。证见里 急腹痛、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治以小建中汤温中补脾,调和阴阳。若在小建中汤< br>证的基础上,兼见自汗、盗汗、身重乏力或不仁等气虚症状时,治以黄芪建中汤益气温中。虚劳兼风气者治 以薯蓣丸补益气血,疏
散风邪;虚劳干血者,治以大黄虫缓中补虚。总之仲景论治虚劳重视补益脾肾。< br>
2
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用于肺气壅实的支饮证,病机乃饮停胸肺,肺气壅实不得 肃降,证见胸满咳喘,呼吸困难。十枣汤攻
逐经隧脏腑胸胁各部水饮,除用于悬饮外,亦可用于饮邪渍肺 的支饮证,水饮停聚胸膈,上渍于肺,证见咳喘不已,心烦,胸痛,
脉弦。

3
共同点均可治停饮呕吐,有和胃降逆之功。生姜半夏汤主症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胸中烦闷不适,病机为寒饮 搏结于胸中,闭
郁胸阳,阻碍气之升降出入,治以辛散寒饮,舒展胸中之阳气。半夏干姜散以干呕,吐逆 ,吐涎沫为主,病机为中阳不足,寒饮内
盛,胃气上逆,治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生姜半夏汤重用生姜 且取汁量多,在于散饮去结。
“小冷”服,为“治寒以热,凉而行
之”的反佐之意。
“ 分四服”
,既防药力过大,反而刺激呕吐;更取频频服之,以发挥药力的持续作用;半夏干姜散,即小半 夏汤以
干姜易生姜而成,用干姜温阳,守而不走,治疗中阳不足,寒饮呕逆之证。

4
①病脉表现: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② 病机:瘀血阻滞,气机
痞塞,故胸满。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外荣,故唇痿舌青。血瘀津不得行,津液不能 上濡,故口燥;但病由瘀血,并非津亏,故虽口
燥却只欲漱水而不欲咽。
“无寒热”
, 说明不是外感。由于血瘀经脉,影响气机,而非宿食、水气蓄积于胃肠,故病人只感觉腹满,
而察其外形 并无胀满之证。脉微大来迟,是谓脉象虽大,但脉势不足,往来涩滞迟缓,故知为血瘀病证。

病案分析题

①此病案为风水病。②因表卫气虚不固,水湿滞于肌肤,内凌于心,脉络 痹阻。③治以补卫固表,利水除湿佑活血化淤,以防己黄
2019-8-5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陈欣怡流产-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0: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441.html

(完整版)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