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种奶粉好-
寄生虫病
★我国有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黑热病
★人体寄生虫包括:蠕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
、原虫、节肢动物
★宿主:寄生生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
寄生物: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机会致病寄生虫:常宿主体内隐形感染,于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
生虫。
★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无益也无害。
互利共生:双方均受益。
寄生: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生长发育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
不需要中间宿主的直接型(钩虫、蛔虫、鞭虫、土原性蠕虫)
需要中间宿主的间接型(日本血吸虫、并殖吸虫、丝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保持低密度,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
(多数)
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既能消除虫体,又能对再感染产生完全
抵抗力。
(热带利什曼原虫)
★终宿主或成虫宿主: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动物
中间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
转续宿主:幼虫寄生而不发育的宿主
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的家畜或野生动物。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病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生物、自然、社会因素。
★蠕虫成虫直接产幼虫的是:丝虫、旋毛虫
★医学原虫:指寄生于人体的致病与非致病原虫。
★医学原虫的基本结构:包膜、包质、包核。
★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疟原虫(红细 胞)
、杜氏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
、
1
刚地弓形虫(有核细胞)
、旋毛虫(横纹肌细胞)
不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疟疾
疟原虫虫媒传播有世代交。
疟原虫主要致病作用:侵袭并破坏红细胞。
疟原虫在人体的繁殖方式:裂体增殖
疟原虫感染后所产生的免疫:带虫免疫
我国较常见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虫者,其外周血有雌、雄配子体。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途径:经按蚊叮咬感染、经输血感染。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按蚊
流行主要因素:温度
疟原虫引起复发的发育阶段是:休眠子
疟原虫引起复发是由于:血液中有红内期疟原虫残留
与疟疾发作有关的疟原虫生活史时期是:红内期裂体增殖期
从恶性疟患者外周血中一般只能查见:环状体、配子体
检查:对间日疟 患者进行血疫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是发作后数小时至
10
余
小时。
病原学检查方法:厚、薄血涂片
镜检血涂片上的疟原虫时要注意观察: 大小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雌
雄配子体、被寄生红细胞的形态。
确诊依据: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并定种。
临床表现:周期性寒战
恶性疟初为隔日发热,以后则每天或不规则间歇发作,持续高
热
20-36
小时以上;
间日疟、卵形疟为隔日发热;
三日疟为隔
2
天发热。
初发或混合两种或以上疟原虫感染、儿童以及进入疫区的初患病
2
例,发作间隔可无规律。
引起疟性肾病的最常见疟原虫是:三日疟原虫
既可以引起复发又可以引起再燃的疟原虫包括: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可引起脑型疟的疟原虫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治疗:伯氨喹(杀灭红外期裂殖体、休眠子、配子体)
、
乙胺嘧啶(杀灭孢子增值期、恶疟红外期)
、
氯喹(杀灭红内期)
★血吸虫(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
对人体的异位损害常见是:肺、脑
致病阶段包括:虫卵、尾蚴、童虫、成虫。不包括:泡蚴
最主要致病阶段:虫卵。呈 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
壳一侧有一小刺。
寄生部位:门静脉系统
感染期:尾蚴
“稻田皮炎”的病原体是:血吸虫毛蚴
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脏及结肠肠壁。
传播途径: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及终宿主接触疫水。
临床表现:肝、脾肿大及腹水
实验诊断方法: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以及在直肠黏膜活体组织
中查出虫卵。
能引起的免疫:伴随免疫
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中间宿主。晚期患者肠壁组织纤维化,故粪便检查不
易发现虫卵。
治疗急性血吸虫:吡喹酮
成人剂量
120mg/kg
我国主要杀灭钉螺的药物是:氯硝柳胺
★华支睾吸虫病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豆螺、纹沼螺、涵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魚、虾
保虫宿主:猫、狗、猪、鼠
3
流行的关键是:人群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
华支睾吸虫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对宿主种类的特异性要求不高。
感染阶段:活囊蚴
致病阶段:成虫
繁殖方式:幼虫无性生殖,成虫有性生殖。
寄生部位:人体或动物的肝内胆管中
临床表现:胆管炎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肝脏损害。
确诊依据:
粪便检查虫卵阳性。
虫卵大小(
27-35
)
um
×(
12-20
)
um
,形如灯泡,卵壳较厚,前端有
明显的卵盖 。
粪便检查最敏感的是:醛醚浓集法
防治原则:
治疗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加强卫生宣传,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
加强粪便管理。
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
形态:卫氏并殖吸虫外形呈咖啡豆状。
斯氏并殖吸虫呈柳叶状。
并殖吸虫成虫卵巢与子宫并列、两睾丸并列。
寄生部位:肺脏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溪蟹或蝲蛄
转续宿主:食肉类野生动物和家畜(狼、狐狸、野猪、猪)
传染源:病人和保虫宿主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生食或半生食溪蟹或蝲蛄
4
致病阶段:成虫和童虫
致病机制:成虫和童虫在脏器及组织内移行引起组织破坏。
临床表现:胸痛、咳铁锈色痰
实验诊断:痰或粪便检查虫卵。皮下结节内可查见虫体或虫卵。
★丝虫病
我国流行的淋巴丝虫病是:班氏丝虫、马来丝虫两种
终宿主:人(唯一)
寄生部位:淋巴结和淋巴管
感染阶段:丝状蚴
传染源:微丝蚴血症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具有:夜现周期性规律
致病阶段:成虫
在监测阶段我国丝虫病血检微丝蚴的采血方法统一规定为:
60
μ
L,
双片法或每人查
2
张血片,每片
3
大滴血(
60
μ
L/
片)
病原学检查方法是:厚血膜法
传播媒介
寄生部位
微
丝
蚴
形
态
实
验
诊
断
方法
对丝虫病的防治原则:
普查普治,
灭蚊防蚊,
加强对人群、媒介的监测。
治疗:乙胺嗪
5
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阴囊、肾盂等)
体态弯曲自然,头间隙长宽相等,头
端钝圆,尾尖细,无尾核
取患者外周血、尿液检查微丝蚴。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表浅淋巴系统、
深部淋巴系统
(精索、
四肢浅部淋巴系统
有
2
个尾核
取患者外周血检查微丝
蚴。
★黑热病
病原:杜氏利什曼原虫
感染人体的阶段:前鞭毛虫
保虫宿主:犬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虫寄生于:人体的巨噬细胞
传播媒介:中华白蛉
感染途径:经白蛉叮咬感染
检查方法:
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常用病原学检查)
、
脾穿刺、
淋巴结穿刺、
动物接种、
培养法
黑热病引起贫血的原因:
免疫溶血,
脾功能亢进,
血细胞在脾内大量破坏,
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治疗:葡萄糖酸娣钠
能引起的免疫:终身免疫
★阿米巴痢疾
原虫的主要致病作用:对宿主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
传播媒介:苍蝇
粪便形态:果酱样有腐败腥臭味的脓血便或黏液便。
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殖方式:二分裂
生活史基本环节:包囊→滋养体→包囊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致病阶段:滋养体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传染源:粪便持续排包囊的带虫者。
6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现在哪种奶粉好-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22: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339.html
-
上一篇:自考复习题护本精神科护理学b卷-成都大学.
下一篇: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