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羊水-
《经络腧穴学》
(初级)
1
、经络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 体;
输布气血、
营养周身;
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
2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什么?
答:
循行走向:
手三阴 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
3
、腧穴分为哪几类
?
答
: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类
.
4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哪几种
?
答
:
常用的腧穴定 位方法有体表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
取穴法、简便取穴法四种。< br>
5
、腧穴防治疾病的作用有哪些
?
答
:
有三方面
,
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
6
、何为十四经穴?共有多少个,有什么特点?
答:凡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督、任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
,共有
361
穴。
其 中十二经脉的腧穴均为左右对称的双穴;
督脉和任脉的腧穴则为分布于人
体前后正中线的单穴。
属于同一经的腧穴,
大多都能主治所属经脉及相应脏腑的
病症。
7
、什么是一源三岐?
答:任脉、督脉、冲脉三脉都源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
8
、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和哪几脏发生联系?
答: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和肾、心、肝、肺均发生了联系。
9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什么?
答: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 br>1
)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四肢部衔接。
(
2
)
阳经与阳经 (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
(
3
)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
接。< br>
10
、请写出平腕横纹的腧穴,并指出归经。
答:
肺
经——太渊、
大肠经——阳溪、
心
经——神门、
小肠经——阳谷、
心包经——大陵、三焦经——阳池
11
、足阳明胃经有多少穴
?
其首穴、末穴各是什么
?
足阳明胃经的五输穴是
什么?
答
:
共
45
穴
.
首穴承泣
,
末穴厉兑。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足阳明
胃经的五输穴。
12
、手少阴心经有多少穴
?
其首穴、末穴各是什么
?.
答
:
共
9
穴。首穴
:
极泉
末穴:少冲
13
、足太阳膀胱经有多少穴
?
其首穴、末穴各是什么
?
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输
穴是什么
?
答
:
共
67穴
.
其首穴是晴明
,
末穴是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输穴——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14
、五输穴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答:
临床上井穴可用于治疗神 志昏迷;
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
输穴可用于治
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 用于治疗六腑病证。
15
、分布在任脉上的募穴有哪些
?
分别是何脏腑的募穴
?
答
:
中极——膀胱的“募”穴
石门——三焦的“募”穴
关元——小肠的“募”穴
中脘——胃的“募”穴
膻中
----
心包的“募”穴
巨阙——心的“募”穴
16
、何谓八会穴
?
临床如何应用
?
并说出其穴名
.
答
:
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
.
应用
:
凡与这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
均可取其相应的会穴
.
穴位
:
脏会
---
章门
筋会
---
阳陵泉
腑会
---
中脘
脉会
---
太渊
气会
---
膻中
骨会
---
大杼
血会
---
膈俞
髓会
---
绝骨
17
、何谓下合穴
?
并说出其穴名
.
答
: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穴名
:
大肠
:
上巨虚
膀胱
:
委
中
小肠
:
下巨虚
胃
:
足三里
三焦
:
委
阳
胆
:
阳陵泉
18
、何谓十五络脉
?
答:
十二经脉和督、
任二脉各自别出一络,
加上
“脾之大络”
,
共计十五条,
称为“十五络”
。
19
、十五络脉作用是什么?
答:
十五络脉作用:
十二经 脉的别络加强了各组表里经在四肢的联系;
任脉
的别络沟通了腹部的经气;
督脉的别络 沟通了头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沟通了胸胁
部的经气。
20
、循行于上肢内、外侧的经脉有哪些?
答:内侧有三条: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外侧有三条: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21
、简述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循行。
答: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 来沿着胃的上口上行,穿过横膈,属
于肺
,
再从肺系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 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
前面,下行至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 的边
缘,出大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的支脉,
从腕后的列缺穴分出,
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
与手阳明大肠经
相接。
22
、临床上头痛大致可以分为几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临床上头痛大致 可以分为四型:厥阴头痛:巅顶痛为主;太阳头痛:头
痛连项为主;阳明头痛:头痛连额为主;少阳头痛 :偏头痛为主
23
、经过肺部的经脉有哪些?
答:有
5
条。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
阴肝经。
24
、腧穴有什么作用?
答:腧穴的作用有三点:
(
1< br>)输注气血以通行营卫;
(
2
)反映疾病的症侯;
(
3
)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25
、说出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有多少穴?其首穴、末穴各是什么?
答 :手太阴肺经共有
11
穴,其首穴中府,未穴少商;足太阴脾共有
21
穴,< br>其首穴是隐白,末穴是大包。
26
、手太阴肺经的五输穴是什么?
答:尺泽:手太阴经“合”穴。经渠:手太阴经“经”穴。太渊:手太阴经
“输”穴。鱼际:手太阴经“荥”穴。少商:手太阴经“井”穴。
27
、阳经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阳经经脉皆上头面。其中 手足阳明经在面部;手足少阳经在头侧;足太
阳经在后头及头顶;手太阳经在颊部。
28
、举例说明经络在临床上是如何传注病邪的?
答:在正邪交争,正虚邪 乘的情况下,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外邪初犯皮
部,可由皮部传入络脉、经脉出现经络的病变,或继而 传至脏腑,也有未及经络
而直中脏腑的。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继而可见咳嗽、
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病证。
29
、经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答: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 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及许多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等组成。
30
、肝经的经脉循行?
答: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处,沿足背第一 、二跖骨间上行,经内踝
前
1
寸,上行小腿内侧,至内踝上
8
寸处交 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经膝、股
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外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 联络胆腑,
再向上通过横隔,
分布于胁肋,
沿着喉咙后面,
向上进入鼻咽部,
连接于
“目系”
,
上出前额,与督脉会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隔,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经相接。
31
、足少阴肾经有多少穴?首穴、末穴各是什么?
答:足少阴肾经共有
27
穴,首穴为涌泉、末穴为俞府。
32
、简述十二经脉流注概况顺序?
答: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 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33
、何为阴脉之海,为什么?
答: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下出于会阴,上抵颏部,诸阴经都相与交会,称
为阴脉之海。
34
、何为阳脉之海,为什么?
答:督脉 循行于腰背正中,亦下出于会阴上于头面,诸阳经都相与交会,称
为阳脉之海。
35
、何为血海,为什么?
答:冲脉能涵蓄十二经脉的气血,所以有十二经之海之称,也称血海。
36
、什么是郄穴,主治有何特点?
答:郄穴是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亦即各经经气所深聚的部位。
阴经郄穴多用治血证,阳经郄穴多用治急性疼痛。
37
、说出足厥阴肝经有多少穴?首穴、末穴各是什么?
答:足厥阴肝经共有
14
穴,首穴为大敦、末穴为期门。
38
、什么是背俞穴?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答: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当脏腑发生病变时,
在相关的 背俞穴处常出现压痛或敏感现象。
各背俞穴可
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
39
、阳经的郄穴各是什么?
答:手阳明大肠经:温溜
手少阳三焦经:会宗
手太阳小肠经:养老
足阳明胃经:梁丘
足少阳胆经:外丘
足太阳膀胱经:金门
阳
蹻
脉:跗阳
阳
维
脉:阳交
40
、
按照 骨度分寸法,
腕横纹到肘横纹是多少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是多少寸?
答:腕横纹到肘横纹是
12
寸,膝中至外踝高点是
16
寸。
41
、临床上治疗牙痛常从何经论治?为什么?
答:
临床上治疗牙 痛常从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进行论治。
因为足阳明
胃经循行进入上齿之中,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进入下齿之中。
42
、简述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
答:起 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进入足跟,
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
出于 腘窝内侧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
上经大腿内侧后
缘,通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血性羊水-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21: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242.html
-
上一篇:好转反应原理及处理方式
下一篇:最新一年级语文阅读标段标句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