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味健中汤-
八年级上册综合考试卷
--
生物(解析版)
八年级(上)综合检测卷
(时间:
90
分钟
总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是符合要求的)
1.
沙蚕生活在海边的泥沙中,是近海鱼类最广泛的饵料,素有海钓
“万能饵”之美誉, 沙蚕的外
形很像蜈蚣,但它却与蜈蚣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它(
)
A.
不可以爬行
B.
身体两侧没有刚毛
C.
足和触角不分节
D.
身体不分节
2.
关于软体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B.
身体外面都有贝壳保护
C.
河蚌、田螺是软体动物
D.
大多生活离不开水,但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
3.
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不包括
(
)
A.
环境污染小
B.
保护害虫天敌
C.
发挥持续控制作用
D.
快速消灭害虫
4.
地球上已发现和命名的生物有
200
多万种,其中有些生物类群的已知种数见下表,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中的(
)
生
物
类
群
哺乳
动物
被子
植物
裸子
植物
蕨类
植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世
界
已
4 340
知
种
数
8 730
6 300
4 010
22 037
>
260000
850~
940
10000~
12 000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数量多样性
1
5.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区分下列两图片依据的是
(
)
第
5
题图
A.
身体是否分节
B.
是否有口
C.
身体的形状
D.
是否有肛门
6.
下列关于水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身体能分出前后、左右,为辐射对称
B.
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
C.
内胚层细胞具有消化功能
D.
有口无肛门
7.
在巴斯德著名的
“鹅颈烧瓶”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
)
A.
烧瓶的直颈和曲颈
B.
空气
C.
有无微生物进入
D.
温度
8.
下列有关扁形动物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涡虫、血吸虫、丝虫是扁形动物
B.
身体左右对称,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
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
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9.
某同学在公园内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动物,该动物不具有的特征是
(
)
A.
有翅,会飞
B.
体表有外骨骼
C.
有四对足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10.
如图表示鱼和虾生活环境和结构特点 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图中甲区和丙区
所示的选项正确的是
(
)
2
①生活在水中
②用鳍游泳
③体内有脊柱
④用鳃呼吸
A.
甲区②③
丙区①④
B.
甲区①②
丙区③④
C.
甲区①③
丙区②④
D.
甲区①④
丙区②③
11.
关于鱼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海马具备鱼的特征
B.
只靠鳍便可以完成水中的各种运动
C.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使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D.
鱼离开水很快会死亡是因为鳃丝粘连,无法呼吸
12.
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两栖动物是一类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B.
两栖动物成体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C.
鳄鱼、大鲵、蝾螈都是两栖动物
D.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13.
蜥蜴只靠肺的呼吸作用就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
(
)
A.
皮肤干燥且粗糙,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B.
不进行剧烈活动,需氧量少
C.
大气中氧气充足,能满足肺的气体交换
D.
肺泡数目多,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能力强
14.
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和气囊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表示的是气管,
2
表示的是气囊,
3
表示的是肺
B. 1
、
2
、
3
均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C.
家鸽吸气时气体进入的途径:
1→2→3
D.
在飞行和静止时都能进行双重呼吸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
15.
某同学利用两片木板、
两条 松紧带和一颗螺丝钉做成了如图所示的一个骨、
关节和肌肉的模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木板
1
和
2
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两块骨骼
B.
螺丝钉起到支点的作用
C.
由伸肘动作到屈肘动作,需要
3
和
4
的配合完成
D. 3
和
4
的两端分别连在
1
和
2
上, 表示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16.
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
A.
狗看见陌生人狂叫;孔雀开屏
B.
鸡绕道取食;幼袋鼠出生后就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C.
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喷出墨汁;蜻蜓点水
D.
小狼吃奶;海豚顶球
17.
如图是“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3
第
17
题图
A.
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B.
从甲、乙两蚁穴各捕
10
只蚂蚁进行实验
C.
木条
AB
和
BC
的粗细、长短应保持一致
D.
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18.
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所有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B.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
C.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D.
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19.
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
A.
蛙泳
B.
飞机的制造
C.
智能化机器人
D.
雷达的研制
20.
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转化成自身物质
B.
进入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
物吸收利用
C.
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21.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B.
细菌和真菌都能使动物或者植物患病
C.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D.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22.
小明和小聪 同学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细菌数量”时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图所示,下列相
关说法错误的是
(
)
第
22
题图
A.
小聪的实验比小明的实验更合理
B.
手指涂按培养基之前,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处理
4
C.
“手指往培养基轻轻按一下”的操作相当于接种
D.
“手指往培养基轻轻按一下”后,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23.
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一般的庄稼是长不好的,但是豆类作物却往往长得
较好,其原 因是
(
)
A.
豆类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少
B.
豆类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肥料的能力较强
C.
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D.
豆类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作为肥料
24.
某同学建立了如图的生物分类表解,表解中①②③可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
第
24
题图
A.
水稻
霉菌
甲流病毒
B.
草履虫
醋酸杆菌
衣藻
C.
马尾松
乳酸菌
流感病毒
D.
变形虫
枯草杆菌
乙肝病毒
25.
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家庭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后待其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B.
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可常打开容器,查看发酵情况
C.
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能将细菌全部杀死
D.
细菌培养正确的 顺序为:高温灭菌
→
冷却
→
配制培养基
→
接种
→< br>放在温暖处培养
26.
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
①制酸奶
②酿酒
③制醋
④做面食
⑤制酱
A.
②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7.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真菌都是多细胞的
B.
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
C.
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D.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5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二十六味健中汤-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21: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