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腹泻-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
(二)诊断依据。
1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
HCV
暴露史。输血后急性
丙型肝炎的 潜伏期为
2
~
16
周(平均
7
周)
,散发
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
②.
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
少数伴低热,
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
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
实验室检查:
ALT
多呈轻度 和中度升高,
抗
-HCV
和
HCV RNA
阳性。
HCV
RNA
常在
ALT
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
ALT
恢复正常 而
HCV RNA
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
1+2+3
或
2+3
者可诊断。
2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诊断依据:
HCV
感染超过
6
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
炎史,但肝脏组织
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
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学分会
、
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
2000
年, 西安)中关于肝脏炎
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
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
HCV
重叠
HBV
、
HIV
等 病毒感染、过量饮
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
感染所
致重型肝炎
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
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
体异常免疫反应
所致,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眼口干燥综合征
(
sjogren
syndrome
)
、扁平苔藓、
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 症、
B
细胞淋
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
HCC
:慢性
HCV
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
纤维 化所致的肝硬化
和
HCC
。
⑤. 混合感染:
HCV
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
感染。我国
HCV
与
HBV
或
HIV
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⑥.
肝脏移植后
HCV
感染的复发:
丙型肝炎 常在肝移植后复发,
且其病程的进展
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br>一旦移植
的肝脏发生肝硬化,
出现并
发症的危险性将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肝硬化
患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与移植时
HCV RNA
水平及移植后免疫抑
制程度有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清除或持续抑 制体内
的
HCV
,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
HCC
,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扰素
(IFN)
α
是抗
HCV
的有效药物,
包括普通
IFN
α
、
复合
I FN
和聚乙二醇
(PEG)
化干扰素
α
(PEG- IFN
α
)
。
PEG-IFN
α
与利巴
韦林联合应 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其次是普通
IFN
α
或复合
IF N
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
IFN
α
。因此,如无利巴韦林的禁忌证,均应采用联合疗法。
(四)标准住院日为
20-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丙型肝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潜血;
(< br>2
)肝功能、血生化、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
AFP
)
、
HBVM
、
HCVM
;
(
3
)
。自身免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
(
4
)
HCV-RNA
定量检测,
如常规检测方法测不到病 毒,
则需用超
高敏
-HCVRNA
方法检测
(
5
)
HCV
基因分型检测
(
6
)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是否做肝穿刺病理检查
(七)肝穿刺术。
1.
适应证:丙型肝炎患者没有禁忌症均可做肝穿刺检查
2
.目的 :对丙型肝炎的类型诊断、分级,病情追踪,疗效考核及预
后的判断。
3.
术前准备:
在术前
1
—
2
天,
患者需要进行常规肝脏生化检 查、
凝
血功能检测、血常规、血小板检测、胸透和腹部超声检查。术前
1
天,
要用超声定位穿刺点,并了解周围有无较大血管或肿大的胆囊。术前
1
天和手术当天, 要肌注维生素
K
1
10
毫克各
1
次,术前,医生还要向患< br>者说明配合穿刺的注意事项,练习送气以及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患
者术前半小时测血压、脉搏 ,排空小便。
4.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5.
术后处理 :
需要严密观察血压、
脉搏等,
术后要绝对卧床
24
小时。
卧床
24
小时后患者可起床进行室内活动。
肝穿刺活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 局部疼痛,包括活检部位的不适、
放射至右肩的疼痛和短暂的上腹痛。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可以适当进
行镇痛治疗。
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在穿刺活检后会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出血,
出血可在腹腔 内、胸腔内或者肝脏内;发生肝脏胆汁外漏或者穿透胆囊
可以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但是,
大多数并发症都发生在活检后
3
小时内。
(八)保肝药物的应用。
按慢性肝炎治疗要求,选用保肝药物。
(九)出院标准。
1.
肝功能回复正常
2.
确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副作用不会引起临床问题,
主要指患者
临床症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 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注射干扰素后出现严重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 经处理后仍不能耐
受;出现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经处理仍不能维持在可接受范
围。< br>
2.
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郁症等。
3.
利巴韦林诱发严重溶血导致贫血
4
以上情况均导致治疗方案实 施困难,需调整药物剂量、纠正药物
引起的副作用,从而延长住院天数,费用增加。
(十一)费用控制标准。
(
5000-7000
)
二、丙型肝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
丙型肝炎(
ICD-10
:
74+ R18
)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20-30
天
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
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
□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主
□
拟定检查项目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要
□
制订初步治疗方案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并签署肝穿刺
诊
□
对患者进行有关丙型肝炎的宣
检查同意书
疗
教
□
肝穿刺术
工
□
观察肝穿刺术后并发症
(出血、
疼痛等)
作
□
完成穿刺记录
长期医嘱:
□
传染科护理常规
□
I/II
级护理
□
普通饮食
□
保肝药物
临时医嘱:
□
血、尿、大便常规+潜血
□
大生化、
血型、
凝血功能、
AFP
(肿瘤指标 )
、
感染性检查、
自
身免疫抗体、甲状腺功能、
CMV/EB
□
HCV
基因分型及
HCVRNA
定量检
测
□
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心电
图
□
必要时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准
备
□
其他检查(酌情)
□
入院宣教
□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
根据医生医嘱指导患者完成相
关检查
□
完成护理记录
□
记录入院时患者体重
□无
□有,原因:
1
.
2
.
长期医嘱:
□
传染科护理常规
□
I/II
级护理
□
普通饮食
□
保肝药物
临时医嘱:
□
肝穿刺术
□
其他检查(酌情)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肝穿刺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神志变
化、
生命体征、
疼痛及穿刺点渗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并记 录
□
正确执行医嘱
□
认真完成交接班
□无
□有,原因:
1
.
2
.
时
间
住院第
3-10
天
住院第
11-20
天
住院第
21-30
天
□
上级医师查房,
确
定患者可以出院
□
完
成
上
级
医
师
查
房
记
录
、
出
院
记
录、
出院证明书和
病历首页的填写
□
通知出院
□
向
患
者交
待
出
院
注
意
事
项
及
随诊
时间
□
若患者不能出院,
在
病
程
记
录
中
说
明
原
因
和
继
续
治
疗的方案
出院医嘱:
□
今日出院
□
普通饮食
□
出院带药
□
嘱定期血常规,
肝
功及
HCVRNA
定量
□
门诊随诊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记录
□
完成病历记录
□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病
□
观察药物反应和副作
人实际情况,确定干扰
用
主
素
+
利巴韦林治疗的具
要
体方案并实施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I/II
级护理
□
普通饮食
□
保肝药物
□
干扰素
□
利巴韦林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布
洛芬或其他药物,减轻
药物反应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病
情
变
异
记
录
护士
签名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I/II
级护理
□
普通饮食
□
保肝药物
□
干扰素
□
利巴韦林
□
必要时需更改干扰素
或利巴韦林计量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和肝功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升
粒细胞药物和纠正贫
血及其他改善干扰素
和利巴韦林副作 用的
药物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帮
助
患
者
办
理
出
□
观察药物反应和副作
□
观察药物反应和副作
院手续、
交费等事
用
用
宜
□
正确执行医嘱
□
正确执行医嘱
□
出院指导
□
认真完成交接班
□
认真完成交接班
□无
□有,原因:
1
.
2
.
□无
□有,原因:
1
.
2
.
□无
□有,原因:
1
.
2
.
医
师
签
名
病毒性慢性肝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病毒性慢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慢性肝炎(
ICD-B18.101;103;201;
202;901;902;810;8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 床诊疗指南
-
传染病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
出版社)
,
《实用传染病学(第
3
版)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着,人民< br>卫生出版社)
《
2005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符合病毒性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
1.
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丙型 、丁型肝炎或肝炎病毒携
带史
,
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 常者。
2.
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
,
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 合慢性肝炎
改变
,
或根据临床症状、
体征、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 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
(1)
轻度< br>:
病情较轻
,
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
1
~
2
项轻度异常。
(2)
中度
: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
重度:有明显 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
等
,
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 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
,
且无门静脉高压
者。
ALT
和
(或
)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
,
白蛋白降低
,
丙种球蛋白 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
,
凡白蛋白≤
32g
/
L
、总胆红素大于
5
倍正常值上线、凝血
酶原活动度大于
40%
但小于
60%(
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
5
秒以上
)
、
胆 碱酯酶<
2500U/L,
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传染病学分册》< br>(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
出版社)
,
《实用传染病学(第
3
版)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着,人民
卫生出版社)
《
2005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 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如
ALT
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高 蛋白、低脂肪、
高维生素饮食)
。
2.
药物治疗
(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
肝纤维化
)
。
(四)标准住院日为
20
-
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B18.101;103;201;202;901;
902;810;811
病毒性慢性肝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 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 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肝肾
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 、肝
炎病毒核酸检测、甲胎蛋白或肿瘤四项、梅毒及艾滋病抗体;腹部超声、
胸片、心电图。< br>
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腹部
CT
、肝活检;
甲状腺功、
血脂、
干扰素水平及干扰素抗体测定、
病毒基因分型 、
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
血细胞族化抗原
+
活化淋巴细胞、
肝炎相关抗体;
(七)药物应用。
1.
保肝降黄:甘草酸胺类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促肝细胞生长
素、腺苷蛋氨酸等。
2.
抗病毒< br>: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
选择干扰素和
(
或
)
核苷类似物。
3.
免疫调节、抗纤维化。
4.
中医中药及其它治疗。
(八)出院标准。
1.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
2.
肝功能好转
ALT
<
80 U/L
。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宝宝反复腹泻-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9: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059.html
-
上一篇:亲子活动主持词(精选多篇)
下一篇:幼儿园美术展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