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分娩小说-
维生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除个别 维生素
(
如维生素
D)
可由人体自己合
成外,
一般均需由体 外供给。维生素与皮肤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应用十分广泛。维
生素摄入的绝对量不足可以引起以 皮肤症状为主的维生素缺乏症,
如蟾皮病、
陪拉格等;
使
用各种维生素不仅可 以治疗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
而且治疗许多非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也有
效。
维生素可以分为两类: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
.
D
.
E
和
K(
其中
K
1
和< br>K
2
为脂
溶性、
K
3
和
K
4
为水溶性
)
;②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
l
、
B2
、
B
12
、
PP
、
C
、
P
、泛酸、
叶酸、
H
和
PABA
等。
此外,
维生素甲酸类因不能治疗真正的维生素缺乏症,
故实际上不属
于维生素的范围,将在其他章节中 叙述。
一、脂溶性维生素
脂 溶性维生素都可溶于脂类及脂溶剂中而不溶于水,
在肠道被吸收时也与脂类的吸收有密
切关系, 吸收后主要在肝脏内储存。
(
一
)
维生素
A(vitamin A
,
retino1)
1
.作 用与用途:为人体生长和发育的必需成分,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对上皮组织
的生长、
增殖和 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能维持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刺激上皮生长、
防止角化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维生素
A
缺乏病
(
蟾皮病
)
,许多角化 性皮肤病
(
包括毛发红糠
疹、毛发苔藓,小棘状苔藓、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进行 性指掌角皮症、汗孔角化症、
鳞状毛囊角化症、鱼鳞病和毛囊角化病等,但其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
,对儿童银屑病、
痤疮、
色素性扁平苔藓、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 br>红皮病、皮肤色素沉着和早年白发等也有
一定的疗效。外用维生素
A
软膏可治疗 皮肤粘膜部溃疡和烫伤等。
2
.用法与 剂量:口服
(
或肌注
)
成人
10
万
U
/< br>d
,分
2
次,偶可试用
50
~
100
万U
/
d
的
中毒剂量。
3
.
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出现维生素
A
过 多症,
表现为头痛、
失眠、
情绪不稳定、
厌食、腹泻、肌肉和骨骼疼痛、皮肤 干燥和瘙痒、毛发脱落、眼球突出、唇炎、鼻衄和肝损
害等,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
二
)
β
一胡萝卜素
(beta-carotene)
1
.
作用与用途:
为维生素
A
的前身 ,
吸收后蓄积在所有可能发生光敏的部位,
可吸收
360
—
600n m
的可见光谱,
抑制光激发卟啉所产生的氧自由基,
同时具有光屏障作用。
其 适应证
有多形性日光疹、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
日光性荨麻疹、
盘状红斑狼 疮及皮肌炎的皮肤损
害等。
2
,用法与剂量:口服成人
150~
200mg
/
d
,分
3
~
4
次服。
3
,不良反应:皮肤黄染。长期服用引起的毒性反应同维生素
A
。
(
三
)
维生素
D(vitaminD)
1.作用与用途:常与维生素
A
共存于鱼肝油中,为固醇类物质,其中以维生素
D< br>2
和
D
3
最为重要,能促进肠粘膜对钙和鳞的吸收及利用,维持血清钙 、磷水平,促进钙盐沉积,
使骨生成,故为抗软骨病维生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较少,主要有:寻常狼 疮,静止期银
屑病、类银屑病、着色真菌病及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有关的疱疹样脓疱病。
2
。用法与剂量 :口服成人
10
~
15
万
U
/
d
,分3
次服;肌注维生素
D240
万
U
/次,
每周
2
次。
3
,不良反应与使用注 意事项: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高钙血症;有胃肠道反应、软弱、
肾损害等表现。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 核、溃疡病活动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器质性心
脏病患者忌用。
(
四
)
活性型维生素
D
,
1
.
作用与用途:
为人工合成的一系列有维生素
D
3
生物活性的药物,
如钙三醇
(calcitriol)
、卡泊三醇
(calcipotriol
,
Mc903)
等,其作用为:调 节钙代谢,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合成和分泌,
增加甲状腺素分泌,抑制
T
细胞增殖,抑制
B
细胞功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诱导其
向终末期分化,
抗肿瘤和抗菌作 用。
在皮肤科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
也可用于斑状硬皮
病,
低分化非霍奇 金淋巴瘤和皮肤转移的乳腺癌等。
尤其是卡泊三醇因对皮肤有选择性抗增
生活性,故比钙三醇较 常用于治疗皮肤病。
1
,
24
一二羟维生素
D
3
具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天然
1,
25
一二羟维生素
D3
相似,可能通过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
l
,
25
一
二羟维生素
D
3
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而且对该受体的亲合力大于
1
,
25
一二羟维生素
D
3。
因而与
1
,
25
一二羟维生素
D
3
相比其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抑制角质形成细胞
DNA
合
成和增生的作用相同或更强 。
局部外用
1
,
24
一二羟维生素
D
3
4
周后银屑病皮损的
DNA
合
成和核分裂减少,
S
期细胞比 率下降。这些证实,
1
,
24
一二羟维生素
D
3
具 有治疗银屑病的
药理学基础,同时其对血钙的影响比天然活性维生素
D
3
小, 有较好的安全性。
1
,
24
一二
羟维生素
D
3已在日本、瑞士、英国、德国等国家注册上市,外用治疗银屑病取得良好效果。
本品在国内注册名为 萌尔夫软膏,初步应用治疗银屑病,对部分患者有较好疗效。
2
.用法与剂量:口服:卡泊三醇成人
0.25
~
0.5
μ
g
/
d
,并可渐增至
2
μ
g
/
d
;外用:
钙三醇软膏
0.5
~
15
μ
g
/
g
;卡泊三醇软膏
50
~
100
μ
g< br>/
g
,疗效以后者为佳。
3
.不良反应与使用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可致高钙血症、肾结石、肾钙质沉着及软组织
钙化< br>(
晚间服药能减少毒性
)
,局部外用超剂量引起的全身吸收也可能产生高钙血症 。孕妇和
儿童慎用。服钙三醇时不宜服含镁制剂和其他维生素
D
制剂。
(
五
)
维生素
E(vitamin E
,
tocopherol)
1
.作用与用途:是良好的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能保护维生素
A
免于被氧化破坏,从
而增加维生素
A
的效能,它能增强皮肤毛细血管的抵抗力,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
使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改善,对寒冷的防御作用增强。此外,
对变性胶原纤维和弹力纤
维 的恢复及维持正常的肌肉结构和功能也都有一定的作用。本药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较广。
主要有:①血管 壁脆弱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栓性脉管炎、冻疮、多形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单纯性紫癜、色 素性紫癜性皮病、肢端青紫症和下肢溃疡等;②结缔组织病,
如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局限性硬皮病、系统 性硬皮病、皮肌炎、雷诺征等;③角化性皮肤病
(
常并用维生素
A)
,
如毛囊角化病、
毛发苔藓、
寻常性鱼鳞病、
掌跖角化病和毛发红糠疹等;
④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⑥其它皮肤病,如环状肉芽肿、迟发性皮肤
卟啉病、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弹力纤维假性黄色瘤、
银屑病、
类银屑病、
进行性指掌 角皮症、
萎缩性肢端皮炎、膨胀纹、顽固性掌部皮炎和黄甲综合征等。
2
.用法与剂量:常需采用大剂量治疗。口服
0.6
~
1.6g
/
d
,分
3
次;肌注:
200mg
/
d
;
外用:
2
%软膏。
3
.不良反应:较少见,偶有恶心、呕吐、疲乏、虚弱、头痛、眩晕、视 力模糊和月经
失调等。
六
)
维生素
K (vitamin K)
1
.作用与用途:为肝内合成凝血酶原所必 需的物质。当机体缺乏维生素
K(
仅见于阻塞
性黄疸、长期不食绿叶蔬菜及长期应用广 谱抗生素者
)
时,可引起皮肤及其他组织和器官出
血,
皮肤可出现瘀斑,轻度外伤可致皮下血肿。
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紫癜性皮肤病;
此外,
对促进伤口 愈合、皮肤瘙痒症和慢性荨麻疹也可能有效。
2
.用法与剂量: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古代分娩小说-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0: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