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1.
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 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
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 br>2.
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 br>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
氧需:劳动1min
所需要的氧量。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
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
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 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
所进行的作业。
6.
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
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
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 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
,劳动过
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 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
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质。
9.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 br>11.
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
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
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 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
原因而生成。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
:
1
无机粉尘
2
有机粉尘
3
混合性粉尘。
13.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
μ
m
)的数量或质量组成 百分比来表示。
14.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 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
的气温高于室外
2
℃或
2
℃以上的作业 。类型:
1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2
高温、高湿作业
3
夏季< br>露天作业。
15.
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 为声强。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
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
I
”表示,单位
W/M2
。
16.
声强级: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通常规定以听阈声强
I0=10-12W/ M2
作为基准值来度量
任一声音强度
I
,取常用对数,则任一声音声强级的计 算公式:
LI=lgI/I0
。
17
声压级:
SPL,单位分贝(
dB
)
,并以
1000Hz
的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 准声压,定为
0dB
,与
被测声压的比值,去对数后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
18.
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 的
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
19.
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
0.39
μ
mol/L(0.08m g/L)
或
0.48
μ
mol/24h(0.1mg/24h)
;血 铅≥
2.40
μ
mol/L
(
50
μ
g/dl)
;或诊断性驱铅实验后尿铅≥
1.440
μ
mol/L
而<< br>3.84
μ
mol/L
者。
20.
铅线:口腔卫生 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的交界边缘上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
线。
21 .
中毒性肺水肿:是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积聚为特征
的 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
症。
22.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是 刺激性气体中毒,创伤,休克,烧
伤,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为特征 的急性呼吸衰竭。
23.
农药:是指用于防止,控制或消灭一切虫害的化学物质或化合物。
2 4.
中间肌无力综合征:
IMS
,主要表现是以肢体近端肌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以及 呼吸肌的无
力为特征。
25.
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6.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 br>为主的疾病。
27.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有余热平衡和
/
或 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
/
或心血
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 致疾病。
28.
放射病: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 性放射损伤。
29.
电光性眼炎:波长为
250-320nm
的紫 外线,可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
膜炎,成为电光性眼炎。
30 .
职业卫生服务:
OHS
,
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是世界卫 生组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全人类卫生服务目标在职业人群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职业人群和工 作环境为对象的一种特殊形
式的卫生服务。
31.
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 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
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 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
的发生和发展。
32.
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检查,了解并掌握人群健康状况,早期发
现工人健康 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控方法和过程。
33.
职业安全:也称劳动安全,是研究预防 和控制职业性伤害事故的一门专业,是指在生产过程
中,为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 和操作环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相应的活
动,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34
工效学: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也称人类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
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
同时提高 工作效率。
35
生物转化: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进入体内的毒物的化学结构发 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
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亦称代谢转化。
空气动力学直径 :
AED
,是根据粒子在空气中的惯性和受地球引力作用的运动而确定的,具体
表示为 :当粉尘粒子
a
,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
1
的球形粒子
b
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
b
对直径即可作为
a< br>的
AED
。
36
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1 2eV
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导致机体严重损伤,称
电离辐射。
X
射线 、
γ
-
射线、宇宙射线等。
37
非电离辐射:量子能量< br><12eV
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的,称非电离辐射。如紫
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射频、激光。包括:
1
射频辐射(
100kHz
~
300G Hz
)
2
红外辐射
3
紫
外辐射(
100nm
~
400nm
)
4
激光。
■发生职业病的条件:
1
、有害因素的性质。
2
作用于人体的量。
3
、人体的健康状况。
■职业病的特点:
1
、
病因有特异性,
在控制接触后可以 控制或消除发病;
2
病因大多可以检测,
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
-
反 映)关系;
3
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
4
如能早
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5
、大多数
职业病,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我国卫生部、劳 动保障部于
2002
年
4
月
18
日(
02
卫生法监发
108
号《职业病名单》
)
,新颁
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
类共
115
中。我国在
2002
年
5
月正 式开始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卫生部
还修改并重新颁发《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24
号,
2002
年
3
月
28日发布)
及职业病报告办法(
88
卫防字第
70
号)
。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儿子弄了我一个晚上-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0: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376.html
-
上一篇:肺源性心脏病
下一篇:《医学统计学》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