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精
神
病
和
神
经
病
在很多人的头 脑中,
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
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
每当听到人家说“ 神
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 br>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 性的变
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 经
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 br>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
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
如莫名其妙 地自言自语,
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 体内部各器
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 种情况
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 种
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 br>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 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 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
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 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
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 和精神病人的精神
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 在日常
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
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
应当建议他到 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
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心理疾病
一、焦虑症
:
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心理状态
1.
泛虑症
2.
恐慌症
3.
恐惧症
:
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惧旷症
4.
强迫症
:
强迫思考、强迫行为
二、体化症
(
身体症
):
由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身体上的症状,但在生理上又找不出病因
1.
转化症
2.
虑病症
3.
心因性痛症
三、解离症
:
将痛苦的记忆或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从整个精神活动中解离出去
1.
心因性失忆症
2.
心因性迷游症
3.
多重人格
四、性心理异常
:
在性行为表现上明显异于常人
1.
性别认同障碍
2.
换性症
3.
性 变态
(
性偏差
):
恋物症、扮异性症、暴露症、性虐待、恋童症、窥视症
五、情感症
:
有情感或情绪障碍的困扰,可能同时有思考、行为上的异常变化
1.
忧郁症
2.
躁郁症
3.
躁狂症
六、妄想症
:
因统觉上的障碍
(无幻觉
)
,产生一种连续性的妄想
1.
迫害妄想
2.
嫉妒妄想
3.
夸大妄想
4.
关系妄想
七、精神分裂症
:
思想紊乱、知觉扭曲、幻 觉与妄想、情绪错乱、脱离现实、动作怪异
1.
错乱型
(
青春型
)
精神分裂症
2.
僵直型精神分裂症
3.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4.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八、人格异常
:
人格特质显得僵化且不适应,破坏个人生活的正常功能
1.
自恋型人格异常
2.
强迫型人格异常
3.
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心理疾病测试
神经衰弱
1
.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减弱。
2
.
2
.你很急躁,内心总是莫名的烦躁不安。
3
.
3
.你经常腹胀、便秘。
4
.
4
.你很容易激动,情绪很不稳定,波动很大。
5
.你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发怒。
6
.
6
.你常会莫名的伤感、流泪。
7
.
7
.你常与人争执,明知自己不对,但无法克制。
8
.
8
.你很自私,什么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
9
.
9
.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你就会大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
10
.
10
.你常和家人、朋友、同学闹矛盾。
11.
11
.你回忆及联想的时候很多,常不想再想了,但还是控制不住。
12
.
12
.你对轻微的呼声特别敏感,使你感到心慌,心跳加快。
13
.
13
.你常觉得家长、朋友、同学不能理解你,以至于与他们格格不入 。
14
.
14
.你有发怒和气愤之后总是疲惫不堪。
15
.
15
.你的大脑变得似乎不能思维,反应很慢。
1 6
.
16
.看书学习时间稍长就头痛、头昏眼花以致不能坚持。
17
.你注意力难以集中,脑子里像一盘
散沙。
17
.
18
.你的记忆力很差,对记数字和姓名尤为困难。
18
.
19
.看过的书你过目便忘,学习效率降低。
19
.
20
.你常为学习效率不高而感到焦虑苦恼。
20
.
21
.你常会感到恐惧,胆子变得很小。
21
.
22
.你的食欲很差,饭量减少。
22
.
23
.你没干什么事,却会觉得全身无力。
23
.
24
.你常有头晕、头胀及头痛的感觉。
24
.
25
.你常健忘很多事,但对烦恼之事却不易忘记。
25
.
26
.你常会感到全身肌肉酸痛。
26
.
27
.你入睡很困难,常常会失眠。
27
.
28
.你睡觉爱做梦,很容易惊醒。
28
.
29
.每次睡觉起床后,都觉得没休息好,精神很差,总是萎靡不振。
29
.
30
.你的手脚多汗,且经常发冷。
30
.
每题回答“√”记
1
分,回答“×”记
0
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 总分。
0-9
分:你的身体也许是因为休息时间不够而产生疲劳。心理负担较重,你 可适当改变生活作息时间,
充分利用生物钟,这种疲劳和焦虑会很快消失的。
10-19
分:你的神经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全身无力、情绪不稳定,这应引起你的注意。 你要
调整情绪,生活要有规律,否则会使你的身体和心理受到损害,从而引起心理障碍。
20-30
分:你已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你应到医院或求助于心理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不用
担心这种病治不好,只要你积极配合,是能够治愈的。
抑郁症
抑郁症心理测试题使用方法:
专家建议您选择一处安静、
不易受打扰的环境,
回想近 两周的情绪状态,
然后对下列每题符合您情绪的项目上打分:没有
0
,轻度
1
,中度
2
,严重
3
。
1.
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2.
你是否患有失眠
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3.
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4.
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5.
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6.
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7.
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8.
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9.
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0.
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11.
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12.
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13.
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14.
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5.
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0
~
4
分:没有抑郁
5
~
10
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11
~
20
分:有轻度抑郁症
21
~
30
分:有中度抑郁症
31
~
45
分: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疾病是很普 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
染、生活快节奏 、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
公平的事实拉大、溺 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
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 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
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等。
心理疾病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 ,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
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
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 、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 疑是很痛苦的,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
程度,有些人因 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 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 国离婚人群中,感到过重的约占
70%
,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 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
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 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
的认知、情感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 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
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 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
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 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
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 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 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
高,
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
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
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 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
因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 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 br>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
目 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
心理症 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 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
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 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
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 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
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 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
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
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
己的报酬 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
急、无奈等等 。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绝大部分 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
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 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发病机理
、精神病 学家时效波在《需求斗争奖赏与精神疾病》一文中,从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
科学地论述了心理 疾病的发病机理,摘录如下: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命与环境长期进行矛盾斗争的产物 ,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
争,形成了“需求—斗争—奖赏”这一人类特有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 作为个体的人,其一切为满
足需求的斗争活动和相应情绪,
都是在脑的指挥、
控制和感 受下产生的,
都遵循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人为了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这一
规律可 以形象地表述为“需求—斗争—奖赏”,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不 可分割、
不可偏废。需求是中心、是重点、是主要矛盾,它决定着斗争力度和奖赏程度。正常人的“需求 —斗
争—奖赏”是处在整体状态、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急状态下的应急行为。而“需求
—斗争—奖赏”这三者一旦分割,中间的环节出现了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不是在遵循着这一规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发展进化,是有需求的生 命主体与客观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心
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 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以
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 。生命漫长的矛盾斗争历程,进
化出了能够识记、思维、体验情绪的物质器官──人脑。人的一切心理、 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
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这一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 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
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 到惩罚。就像人的
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如 果像厌食症患
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 些生鱼生
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 结果
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
再进一步形象地比喻:斗争就像撞钟,情绪 就像钟声。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撞击钟的正确位置——
钟体的下沿处,钟才能发出铿锵优美的正常响声。如 果毫无心劲、有气无力地撞钟(类似进行着无动
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固执地去撞击钟的中部或 中上部(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休学申请书范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05: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1936.html
-
上一篇:精神病症状(7类)一览表
下一篇: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