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2 02:54

爱孕论坛-贝因美冠军宝贝3段

2021年1月12日发(作者:羊肉煮多久就熟了)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
作者:孙赟 刘平发布时间:2015-05-20 07:25:00

1 黄体
1.1 黄体的概念
黄体是排卵后卵泡形成的富有血管的暂时性内分泌腺体,是甾体激素的主
要来源。在月经中期内源性黄体 生成素(LH)峰的诱导下,成熟卵泡排出卵细胞,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基底膜完整性丧失, 组织重塑,卵泡膜血管侵入
颗粒细胞层,新生血管大量形成,最终分化成充满毛细血管网的黄体组织。黄 体
由类固醇生成细胞(颗粒黄体细胞、膜黄体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血
管内皮细胞等 非类固醇生成细胞组成。
1.2 正常黄体生理
1.2.1 合成甾体激素
黄体主要功能是合成甾体激素,黄体实质内的黄体细胞主要合成孕激素;< br>膜黄体细胞位于黄体外周并随血管内折,主要合成雄激素,经黄体颗粒细胞芳香
化作用后,形成雌 激素。
①孕激素:在LH峰发生之前,由于颗粒细胞缺乏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S tAR),无法将胆固醇从线粒体膜外转移至膜内,因此在早卵泡期不合成孕激
素;当LH排卵峰发生时 ,排卵前卵泡的颗粒细胞黄素化,StAR表达增加,胆固
醇侧链裂解酶、17α-羟化酶等激活,使胆 固醇转化为孕酮,开始分泌少量孕酮。
排卵后,由于血管侵入颗粒细胞层,黄体毛细血管网形成 ,黄体颗粒细胞
内胆固醇增加,因此孕激素大量合成并得以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孕激素是妊娠建
立和维持必不可少的甾体激素,可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卵泡生
成素(FSH)和LH 的分泌,使妊娠期间无排卵发生。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
体结合,使增生期内膜向分泌期转化,为受 精卵着床和发育做准备;诱导内膜间
质细胞增生、分化,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
妊娠过 程中孕激素可通过与Ca2T结合,提高子宫平滑肌兴奋阈值,抑制子
宫收缩从而维持妊娠。除了内分泌 效应外,孕激素还具有免疫效应,可直接参与
调解母一胎界面微环境,促进母 - 胎耐受。一定水平的 孕激素对妊娠的维持
至关重要,妊娠7周前切除黄体可导致流产,而外源性孕激素的补充,可使妊娠得以维持,这表明,孕激素是维持早期妊娠唯一必需的激素。正常黄体中期血浆
孕酮浓度≥15(6 ~30)μgL;<10μgL 提示黄体功能不全;≤5μgL 提
示无排卵。
②雌激素: 黄体在两种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合成雌激素。黄体期,膜黄体细胞在
LH的作用下产生雄激素,在FSH 作用下经颗粒黄体细胞芳香化形成雌激素。雌
激素并不是维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但黄体雌激素分泌对维 持孕酮、促进正常子
宫内膜分泌转化有重要作用,黄体雌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不孕或早期妊娠流产。
1.2.2 合成蛋白激素 除了甾体激素外,黄体还合成和释放大量的蛋白
激素,包括松弛素、缩宫素和抑制素等。
1.2.3 黄体溶解 黄体溶解是黄体退化的生理过程。自然月经周期排卵
后未妊娠形成的黄体称为月 经黄体,在排卵后9~10d 开始退化,黄体被结缔
组织替代形成白体。自然月经周期黄体期维持14d 左右,促排卵周期中,黄体
寿命明显缩短,若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成熟,黄体
期缩短更 为明显。
若卵子受精并成功妊娠,黄体在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 hCG)作用下继续生长成为妊娠黄体,在妊娠的7~9周,胎盘取代黄体产生
甾体激素,即黄体与胎盘 功能转换,黄体逐渐萎缩。黄体功能退化表现为孕激素
生成减少,随之黄体出现不同形式的细胞凋亡导致 黄体结构退化。黄体溶解的机
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1.3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是1949年由Jones提出,指排卵后黄体发育不良,分泌孕
酮不足 或黄体过早退化,致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性降低;临床以内膜发育与胚胎
发育不同步为主要特征,与不孕 或流产密切相关。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对
于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目前尚无统一、准确的诊断标 准。
临床比较常用的判定方法有:基础体温(BBT)测定、子宫内膜活检以及
黄体 中期孕酮水平的测定。目前认为,排卵后的第5日、第7日、第9日统一时
间测定孕酮水平,其平均值 <15μgL 为黄体功能不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
各种方法的适用特点,综合评价黄体功能。
在自然月经周期,育龄期女性黄体功能不全发病率为3%~10%;在超促
排卵周期, 由于多个黄体同时发育,合成并分泌超生理量的雌、孕激素,负反馈
抑制下丘脑一垂体轴,抑制LH分泌 ,从而引起黄体功能不全,其发生率几乎100%。
2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1 适应证
①应用超促排卵方案行体外受精/卵泡质内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
(IVFICSI-ET)等助孕治疗 ,ET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内源性黄体功能不足;②自
然周期排卵后实施冻融胚胎移植(FET)时,部分 妇女存在自身黄体功能不全的
可能;③促排卵周期实施FET时,存在潜在的内源性黄体功能不足;④雌 、孕激
素药物替代周期(人工周期)FET,完全使用外源性雌、孕激素药物替代黄体功
能;⑤ 既往有复发性流产病史;⑥先兆流产;⑦先兆早产。
2.2 禁忌证
①存 在或疑似发生动、静脉血栓的患者,有静脉炎、脑中风等既往病史
患者应慎用;②乳腺恶性肿瘤或生殖器 激素依赖性肿瘤有明确孕激素治疗禁忌证
患者;③黄体酮过敏者。
3 黄体支持常用药物
目前黄体支持药物包括:黄体酮类、hCG、雌激素及 GnRH-a。
3.1 黄体酮类
黄体酮(孕酮)是由卵巢黄体和胎盘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 素;孕激素类
药物分为天然孕激素和合成孕激素。合成孕激素多为孕酮或睾酮衍生物,具有雄
激 素样作用,可能增加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黄体酮是目前用于黄体支持的主要孕
激素。1999年美国FD A经过详细评估后认为暴露于黄体酮或17α-羟己酸孕酮酯
的妊娠母亲分娩的男性或女性子代的出生缺 陷率没有增加。
黄体酮主要通过发挥以下三方面的作用达到支持黄体的目的:①促使子
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增生期基础上向分泌期转化,为受精卵植入做好准备;②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 性及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保持子宫肌层静止,减少子
宫收缩;使子宫颈口闭合,黏液减少并变稠,精 子不易穿透;抑制输卵管肌节律
收缩的振幅等,以保证受精卵及胎儿在子宫腔内安全生长;③妊娠后通过 促进母
-胎界面CD56+淋巴细胞分泌孕酮诱导封闭因子(PIBF),促进母一胎界面的免
疫耐受,防止胚胎排斥。
PIBF对T辅助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等均有调节作用。P IBF对胚胎
保护性免疫调节机制包括:①产生特异性的封闭抗体;②使T辅助细胞以Th2
细 胞因子应答为主,介导抑制炎症的体液免疫反应;③抑制Th1细胞因子,如:
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及NK 细胞激活等,降低细胞免疫反应。黄体酮是黄体支持最
重要的激素类药物。常用给药途径有肌肉注射、经 阴道及口服,不同给药途径在
体内吸收和代谢过程是不同的。
3.1.1 肌肉注射黄体酮 油剂型黄体酮,肌肉注射后迅速吸收,无
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肌肉注射 后血中孕酮浓度明显增高,血药浓度6~
8h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可持续48h~72h消失。通常 剂量为20~100mgd。
优点: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属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黄体支持传统 用药。
缺点:不良反应多,过敏反应,每日注射不方便,注射部位疼痛和刺激,易形成
局部硬结 ,偶有发生局部无菌脓肿和损伤坐骨神经等,通常形成的局部硬结、无
菌脓肿的吸收恢复需较长时间。
另外,美国 FDA 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组关于早产临床诊断
与治疗指南 (2014)推荐17α-羟己酸孕酮酯(17α-OHPC)用于晚期流产或早
产史的无早产症状者, 不论宫颈长短。17α-OHPC属肌肉注射的合成孕激素,肌
肉注射后在局部沉积储存,缓慢释放,发 挥长效作用,能维持1~2周以上。大
鼠肌肉注射后体内半衰期为10d 左右。
推 荐剂量及用法为:250mg肌肉注射,每周1次,从孕16~20周开始,
至孕36周。优点是有明确 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有早产史的单胎妊娠孕妇可明显减
少早产风险。缺点是对多胎妊娠或其他早产高危因素 孕妇不能减少早产风险,故
不推荐用于这部分有早产风险的孕妇。
3.1.2 阴道黄体酮 在ART黄体支持中,黄体酮经阴道途径给予是
目前唯一可替代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制剂 。剂型主要有黄体酮缓释凝胶和微粒化黄
体酮胶囊,经阴道途径给予黄体酮后,阴道上皮细胞迅速吸收并 扩散至宫颈、宫
体,并完成从子宫内膜向肌层的扩散,即“子宫首过效应”。
阴道用 黄体酮主要在子宫局部发挥作用,靶向子宫首过效应,子宫局部
孕酮浓度高,阴道途径给予黄体酮后1h ,子宫内膜和肌层开始出现黄体酮,4~
5h后,黄体酮广泛分布于子宫内膜和肌层,并达到稳定浓度。 黄体酮经阴道途
径给予后2~6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中孕酮浓度显著低于肌肉注射黄体酮。经阴
道途径给予黄体酮,由于靶向作用于子宫,子宫局部孕酮浓度高,可减少全身的
不良反应。
推荐剂量:黄体酮缓释凝胶90mgd,qd;微粒化黄体酮胶囊300~800mgd,
分3或4次给 予。与肌肉注射黄体酮比较,疗效相同,使用方便,无痛苦,不良
反应少,在一些国家已成为ART黄体 支持的首选治疗方式。阴道黄体酮较肌肉注
射黄体酮在黄体期阴道出血发生率高,但不影响IVF的妊娠 结局,补充雌激素可
减少阴道出血发生率但不改变妊娠结局。
3.1.3 口服黄体酮 剂型包括微粒化黄体酮胶囊和地屈孕酮,均存
在肝脏首过效应。①微粒化黄体酮胶囊: 微粒化黄体酮胶囊口服后,由于肝脏首
过效应,有效成分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分解,生物利用度低,仅有1 0%产生孕激素
活性,口服后血中孕酮浓度显著低于肌肉注射黄体酮,而且不稳定,口服后1~
3h血药浓度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血药浓度不稳定,半衰期约16~18h,约
72h完全消失。
推荐剂量200~300mgd,分1次或2次服用,1次口服剂量不得超过200mg。由于其生物利用度低,需要较大剂量,副作用大,经肝脏代谢分解后产生的代谢
产物多,其中5α、 5β代谢产物可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作用,
增强GABAa活性,产生明显的头晕 、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会改变泌乳素
和GnRH的分泌,以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目前研究显示,口服微粒化黄体酮胶囊不能充分支持子宫内膜发育,在
ART黄体支持中的有效性低于 黄体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给药,同时,副作用较黄体
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给药增加。因此,口服微粒化黄体酮 胶囊在IVF中不推荐作为
常规的黄体支持药物。②地屈孕酮:地屈孕酮并非真正的天然孕激素,它属逆 转
黄体酮,在碳原子6和7之间多了一个双键,9、10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和甲基
与天然孕激 素反向,使地屈孕酮分子拥有弯曲的立体结构,称为“逆转”结构。
该“逆转”结构使它对孕 激素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全部作用均由孕酮受
体介导,与其他受体结合少,不良反应小,口服易吸收, 口服后0.5~2.5h达血
药浓度峰值,服药3d后血药浓度达稳态,5~20mgd 范围内药代动 力学呈线性
关系,平均生物利用度为28%,高于微粒化黄体酮胶囊10~20倍,有效剂量10~20mgd,肝脏负荷小,主要代谢产物经尿排出。
地屈孕酮半衰期为5~7h。口服地屈 孕酮后不改变原血清孕酮水平,与阴
道黄体酮相比更方便,耐受性更好;与口服微粒化黄体酮相比,低剂 量生效,生
物利用度高,代谢产物仍具孕激素活性,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但目前尚
缺乏 地屈孕酮在ART黄体支持中单独应用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3.2 hCG
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剂型包括尿源性hCG
(uhCG)和基因重组h CG(rhCG),uhCG和thCG 除了原材料来源不同外,分
子结构及药理药代特点完全相同。 rhCG250μg相当于uhCG的6750IU。hCG与LH
分子结构高度同源,有共同的α亚单 位和高含量的胱氨酸成分,区别仅在于hCG
具有独特的β亚单位结构及最大的β亚单位,有145个氨 基酸残基及24个氨基
酸簇的羧基末端,因此hCG较LH半衰期长,活性强。
hC G作用于LH受体,代替LH作用,具有诱发卵子成熟、引起黄素化和
支持黄体的功能。卵巢黄体的存在 是hCG可用于黄体支持的先决条件,hCG黄体
支持的可能机制包括:①持续刺激黄体分泌雌、孕激素 ;②可能刺激黄体产生与
内膜转化和胚胎植入及胚胎发育相关的其他因子。hCG注射(肌肉或皮下)后 约
12h达血药峰值浓度,120h后降至稳定的低浓度。黄体支持推荐剂量:1000~
50 00IU,qod。
理论上,hCG用于黄体支持可以刺激黄体持续分泌孕酮,并刺激黄体分
泌雌激素,延长黄体寿命,改善超促排卵引起的黄体功能不足,其作用机制更符
合生理,且不需 每日注射,但Meta分析显示,在ART黄体支持中,hCG在临床
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出生率和流 产率上与黄体酮无差异,没有优越性,反而明
显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而且会干 扰妊娠试验结果,需至少
停药5~7d后进行妊娠试验。因此,hCG不再推荐作为ART促排卵周期中 黄体支
持的常规用药。
3.3 雌激素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大部分 由卵巢分泌,主要有雌二醇(E
2
)、雌三醇(E
3

及少量雌酮( E
1
),其中E
2
最为重要,活性最强。在卵泡期,雌激素促使子宫内
膜修复与增生;排卵后,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使增生期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
有利于胚胎的着床与植 入。雌激素可增加子宫肌层的血液供应,促进子宫平滑肌
细胞增生,使子宫肌层增厚,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在正常月经周期,排卵后黄体
在LH的作用下进一步发育,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在黄体中期,雌激素 水平形
成第二峰值。
雌激素可上调孕激素受体,增加子宫内膜 L- 选择性蛋白的 表达,进
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黄体中期雌激素缺乏/不足可导致妊娠失败。在妊娠
期,孕 酮的合成主要来源于母体血液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
胞饮突的方式进入滋养细胞 。在灵长类动物研究显示,E2可通过增强LDL受体
基因的转录而增加LDL-胆固醇的摄取,同时雌 激素可增加胎盘P450侧链裂解酶
的活性,促进胆固醇转化为孕烯醇酮,进而增加孕酮的合成。
另外,雌激素可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促进胎盘血管形成,为胎儿提供
最佳的气体及物 质交换,从而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但对于ART助孕雌激素水平
正常,甚至过高的情况下继续添加雌激 素是否有益仍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可用于
生育相关治疗的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有戊酸雌二醇及微粒化E2, 并可经口服、经
阴道及经皮三种不同方式给药。
3.3.1 戊酸雌二醇 是人体天然雌激素 17β雌二醇的前体,口服吸收
迅速而且完全,在首次经过肝脏过程中分解为E2和 戊酸。由于肝脏的首过效应,
只有3%的E2得到生物利用。服药1mg,4~9h后血药溶度达高峰, 血清E2水平
约为15ngL,服药24h下降为8ngL。多次给药后观察到血清E2水平约为单次< br>给药的2倍,E2的浓度在15~30ngL之间,停药2~3d后E2水平可恢复至治
疗前的水 平。
戊酸雌二醇经阴道给药不能脱戊酸,吸收少,因此不推荐其经阴道给药。
而口服 给药方便,吸收完全,持续给药血药浓度稳定,但生物利用度不高,主要
经肝脏代谢,肝功能异常患者不 建议使用。另外,雌激素能刺激肝脏合成凝血因
子增加,引起凝血功能增强,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 加。
3.3.2 17β雌二醇 ①口服给药:可在胃肠道中迅速吸收,主要代谢产
物为雌酮和硫酸雌酮,代谢产物本身或转化为E2后发挥雌激素效应。1mg17β雌
二醇口服给药,4 h后血药浓度达高峰,24h内浓度大致稳定。药物平均浓度为
28ngL,最小浓度为20ngL,最 大浓度为54ngL。E1E2 比值为7.0。
②经阴道给药:阴道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吸收效果好,绝经后妇女经
阴道给予0.5mg微粒化E2 1h后E2水平可达基础值的1.5倍,4h后达血药浓
度高峰,平均E2水平约为1105±160n gL,24h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③E2贴片(绝经期妇女用药):经皮给药通过皮肤吸收 良好。E2贴片-100
每日可向体内释放100μgE2,平均血清稳态E2水平约为70ngL(2 5cm2贴片)。
不同部位给药血E2水平稍有差异,腹部给药24~48h血药浓度达峰,臀部给药< br>12~48h达峰值,臀部给药后最大血药浓度及平均血清稳态E2水平分别比腹部
给药高25% 及17%。
E2 半衰期为1~2h,7d疗程结束后 12~24h时血E2恢复正常。经 皮
给药避免了口服用药肝脏首过效应使肝脏负荷加重;一周内多次使用未见E2或
E1的蓄积。 相应地,这两种物质的血清稳态水平与单次用药后所见相似。
雌激素的黄体支持作用存在争议,对于高龄患者有血栓形成风险,大剂
量使用有肝功能异常的报道。
3.4 GnRH-a
GnRH-a是将GnRH第6、10位上的氨基酸 结构替换,新产生的肽链结构
稳定,半衰期延长(1-6h),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加100~20 0倍。GnRH有
双向调节作用,自体正常情况下通过脉冲式分泌,经下丘脑一垂体一门脉循环进
入垂体前叶,引起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也呈脉冲式释放,刺激LH与FSH的分
泌,从而调节体内的 生殖内分泌系统,GnRH- a持续分泌/非脉冲式分泌消耗垂
体的GnRH受体数量,产生垂体脱敏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早期研究曾认为,GnRH- a有类似避孕药的作用,可导致黄体溶解,影响
胚胎的种植。GnRH- a可诱导脑垂体细胞脱敏,进而抑制脑垂体功能,且曾有报
道描述,给予GnRH- a后引起黄体溶解。但1993年首次报道,在黄体中期意外给
予GnRH-a并不影响妊娠结局,相反 胚胎种植率更高。其后出现了大量关于GnRH-a
作为黄体支持辅助用药的研究,但结论仍存在争议, 并且关于GnRH-a黄体支持
作用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主要认为GnRH-a可 促进下丘脑垂体分泌LH作用于黄体,促进雌、孕激
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胚胎的种植发育。有研究表明, 围着床期的鼠胚存在GnRH
受体mRNA的表达,在体外给予GnRH- a孵化可促进胚胎发育,但增加GnRH-a浓
度则抑制胚胎的生长。随后进一步研究显示,人类胚胎及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同样
存在GnRH受体mRNA,在黄体中期给予GnRH- a可促进着床早期的胚胎分泌hCG。
另外,LH的释放可增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血管生长因子及与胚胎种植相
关的细胞因子(如 TIMP-1、TIMP-3、MMPs等)的表达,进而促进胚胎的着床
及发育。GnRH-a用于黄 体支持不增加OHSS发生风险,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分泌LH
进而促进雌、孕激素的合成,更接近自然周 期;但长效长方案降调节等垂体功能
抑制的患者不适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GnRH- a代表药有醋酸曲普瑞林、醋酸布舍瑞林、醋酸亮
丙瑞林等。在皮下单次注射0.1mg 短效醋酸曲普 瑞林后,生物有效性可持续24h,
血浆半衰期约3h,给药后1~24h血浆水平波动在0.28~1 .28μgL之间。
4 黄体支持用药选择
4.1 ART 中黄体支持用药选择
4.1.1 ART 中黄体支持的特点 在ART过程中超促排卵的应用,
GnRH-a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能抑制内 源性LH峰,导致内源
性LH不足,从而导致黄体期孕酮(P)水平低下;黄体早期的E2和P异常升高 ,
通过负反馈影响垂体LH的分泌,导致LH减少,溶黄体提早发生,黄体发育不良;
大剂量 外源性hCG诱发排卵,可能通过负反馈降低黄体期LH浓度,导致黄体功
能不全:取卵时颗粒细胞的丢 失导致黄体期产生激素的细胞减少,而缺乏内源性
LH对黄体功能的支持,会直接影响雌、孕激素的分泌 ,降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
妊娠率,并增加流产率。以上原因均可能导致患者黄体功能不全,所以在黄体早
期需要进行黄体支持以改善妊娠结局。
4.1.2 黄体支持用法、用量及疗程 孕 激素为最常用传统黄体支持药物,
分为肌内注射、局部应用(阴道用药)、口服等剂型。黄体酮注射液可 以达到较
高的血药浓度,价格便宜,应用最为普遍,剂量为40~100mgd不等。
阴道给予黄体酮与肌肉注射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的比较,临床妊娠率和
流产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由于 阴道给药子宫内膜首过效应,故阴道给黄体酮
对子宫内膜的优化作用更佳。阴道黄体酮胶囊每日需应用三 次,黄体酮阴道缓释
凝胶是微粒化黄体酮颗粒包裹于交联聚合体(聚卡波非)中,聚卡波非通过氢键结合在阴道上皮细胞表面,缓慢释放给药,每日只需用药1次(90mg)。口服黄
体酮在取卵周期 应用,结果显示黄体支持作用相对不足,临床结局较差,不推荐
单独应用。
诱发 排卵后第3日、第6日和第9日用hCG15002500IU,或1500IU隔天
使用,因会增加O HSS的风险,现多数已被孕酮取代。
还有研究认为,在IVF- ET黄体支持中,应用单剂量GnRH-a能够有效地提
高妊娠率、种植率和出生率,用法为在常规黄体 酮使用的基础上在取卵后第6
日加用GnRH-a0.1mg。
对于黄体支持药物的用 法及用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和最有力证据,因此还
可考虑以上所述药物的联合应用。另外,中药保胎药物 的应用也有可能起到黄体
支持的作用,但机理尚不清楚。
对于用药的起止时间,目前, 孕酮作为黄体支持开始的时间从取卵前至ET
后4d不等。在IVF周期中,ET时高频率的子宫收缩可 能影响胚胎定位,干扰着
床,降低妊娠率。从赠卵中得出的经验为:ET前就使用孕酮准备内膜,在移植
时保持高浓度的血清孕酮水平对移植有好处,故建议在ET前开始使用孕酮行黄
体支持。目前推 荐取卵后即开始黄体支持,最晚不超过移植日。
建议移植后12~14d如hCG化验显示妊娠,继续 应用黄体支持至ET后4~6周行
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后可考虑逐步减量至妊娠10~12周 停止黄体支
持。目前研究未观察到以上所述黄体支持方案增加子代畸形的发生率。不推荐新
鲜周 期、自然周期FET及自然妊娠患者应用雌激素行黄体支持治疗,除非有明确
的使用指征。
4.1.3 黄体支持疗效评估 所有黄体支持方案认为给予的药物剂量已
足够,且不是所有黄体支持都 会表现为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因此临床只推荐检测
血清hCG水平以判断妊娠绒毛活性,超声检测胚胎发 育情况,不需要监测血清孕
酮水平及其变化。
4.2 孕激素治疗在先兆流产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0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和(或)下腹疼痛,宫口
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尚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若阴道出血量
多,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临床
确诊妊娠后,2 0%~25%的孕妇会发生先兆流产,流产率为10%~20%,会有1%或
更高的妇女发生复发性流产 。
鉴于流产物的遗传学检查显示,50%流产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因此
传统上 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在向孕妇充分解释流产的相关病因并交代相关风险的
基础上,建议其注意休息,避免 情绪紧张,同时予以心理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国
际上对于先兆流产时是否需要补充孕激素是有争议的,目 前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补
充孕激素可以减少先兆流产患者最终发生流产的几率。
有一项样本量较小关于先兆流产予以黄体支持的Meta分析提示:先兆流
产时予以黄体支持可以降低先 兆流产后流产发生率(RR=0.53,95%CI=0.35~
0.79),可减少47%的先兆流产 发展为流产的几率(21%~65%)。
先兆流产是否需要补充孕激素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 、体检和实验室结
果,孕激素的用法是经验性的。对于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10~20mg,< br>每日或者隔日肌肉注射一次,经治疗2周,若阴道流血停止,B超检查提示胚胎
存活可继续妊娠, 若临床症状加重,B超提示胚胎发育不良,hCG持续不升或者
下降,考虑流产不可避免,应终止妊娠。
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是否应给予黄体支持及孕激素补充是有争
议的。一项关于 复发性流产的随机对照、半随机对照 Meta 分析显示,对不明
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给予黄体支持及 孕激素补充是有益处的,但是没有证据支持
在早中孕期常规予以孕激素补充可以减少流产的发生。目前一 般经验用药为排卵
后3d开始至孕10周。可以选择阴道内用黄体酮200mg,tid,或者阴道内用 黄
体酮凝胶90mg,qd,也可以选择口服微粒化黄体酮100mg,bidtid。
Meta分析显示,孕期黄体支持是安全的,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
后出血、早产、新生儿先天性 畸形、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hCG、促子宫肌肉
松弛的药物以及补充维生素等在先兆流产及复发性流 产中的治疗效果报道不一,
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4.3 孕激素在早产预防中的应用及药物选择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某些特殊类型的孕激素对预 防早产有效。2013
年,Dodd等对3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523名孕妇和12515名婴儿 )进行了
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肉注射或阴道用孕激素能够显著降低有自发早产史或宫
颈缩 短患者的早产率,且在有自发早产史患者中能够降低新生儿患病及死亡率。
已被证实能预防早 产的特殊类型孕酮主要有以下3种:17α-己酸羟孕酮、
微粒化孕酮胶囊及凝胶,但在不同药物的适应 证、治疗时间及用药剂量等方面尚
无统一标准。目前国内推荐的用药指征及方案如下:①对无早产史。但 孕24周
前阴道超声显示宫颈缩短(宫颈长度<20mm)者,推荐微粒化孕酮胶囊200mgd
或孕酮凝胶90mgd 阴道给药,至妊娠34~36周;②对有自发早产史者,此次
孕24周前宫颈 缩短(宫颈长度<25mm)者,推荐微粒化孕酮胶囊200mgd 或
孕酮凝胶90mgd阴道给药, 至妊娠34周。目前,有关上述用药对子代远期结局
影响的研究较少。此外,孕激素预防多胎妊娠早产的 作用尚不明确,且无证据显
示孕激素对先兆早产有治疗效果;⑧对有自发早产史的无早产症状者,推荐自 孕
16~20周起每周肌肉注射17α-己酸羟孕酮250mg,至妊娠 36 周。
5 黄体支持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 ptivity,ER)是指子宫内膜接受
受精卵着床,并且发育成胚胎的能力。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受 精卵着床开始发生
于月经第19日,持续4~5d,即月经第19~24日,临床上将其称为种植窗(window of implantation,WOI)。ART中,通过控制性超促排卵(COH) 能
获得多个较高质量的胚胎,但每次胚胎移植的着床率仍然只有20%~30%,ER受
损被认 为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常女性排卵后黄体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子宫内膜分 泌各类细胞因子,
并发生转化以适应胚胎的植入。超促排卵在IVF过程中应用,多卵泡同时发育,多个卵和胚胎的获得使得临床妊娠几率大大增加,但由于激素导致多卵泡发育及
超生理量的类固醇激 素水平,可能会干扰卵子胞质和核的成熟,并且可能影响内
膜的发育。
黄体支持对内 膜容受性至关重要,雌、孕激素使用剂量、时间及给药方
式应该更多地考虑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个体化特点 。近年使用子宫内膜容受性芯片
(ERA)诊断子宫内膜种植窗,对于反复着床失败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结 局改善明
显,使之与正常ART人群相当。

相逢何必曾相识什么意思-鼬獾


冰雪奇缘2豆瓣-打波


人与蛇交配-依乐韦


杨钰莹多大了-12分钟4次让座


宸是什么意思-慢性湿疹怎么治疗


保姆殴打两岁男童-鹿晗qq


问道超级boss-美国308准分子激光


全优加-高丽虹



本文更新与2021-01-12 02: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7622.html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