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1 16:05

白斑最初期的图片-东苑半岛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桑葚干泡水】桑葚干泡水的功效_桑葚干泡水的宜忌人群)
白细胞检查
【概要】三类五种

·单核细胞(M)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 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
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 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计算

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 (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


【质量控制】
1.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血涂片上
WBC数HP
2~4
4~6
2.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 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L),可增加计数
量(数8个大方格 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L),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
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L。
新生儿:(15~20)×10L。
6个月~2岁:(11~12)×10L。
儿童:(5~12)×10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质量控制】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1)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最佳,
“城垛”式移动。

9
9
9
9
9
9
WBC
(×10L)
(4~7)
(7~9)
9
血涂片上
WBC数HP
6~10
10~12
WBC
(×10L)
(10~12)
(13~18)
9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

【质量控制】主要因素

(2)形态识别差异
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
③染色较差的涂片,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
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
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如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
(×10L)
<4
4~10
10~20
【参考值】
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9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50~100
100
200
白细胞总数
(×10L)
20~30
>30
9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300
400


百分率(%)
1~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10L)
(0.04~0.5)
(2~7)
(0.02~0.5)
(0~1)
(0.8~4)
(0.12~0.8)
9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9
(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 L称为增多。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
4叶核占10%~20%,5叶核< 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L)。
第6 ~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
曲线 ,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9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 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 严
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15×10L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4)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10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 7)×10L,
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10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包括N、L和M)。
中性粒事儿真多
淋中6945两交叉
安静休息早晨低
其它情况均增高
(2)病理性增多
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增多白细胞大多为
Nsg或Nst。
①反应性增多
四急一严一恶
②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
症(最常见)
严重的组织损
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
失血(内)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
体和梅毒等、寄生虫 如肺吸虫等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
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
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 、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
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 病危象等
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9
99
9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
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 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
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3)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低于1.5×10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
低于0.5×10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见于: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
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9
9
1.增多: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参考上限(>0.05×10L)。
(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
(2)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罕见,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达20%以上,且多幼稚型。
口诀:
过敏炎症骨髓增
嗜碱粒白较罕见
2.减少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急性期。
淋巴细胞
1.生理性增多:
绝对值成人>4×10L、儿童>7.2×10L、4岁以下>9×10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病。
2)百日咳:淋巴细胞达30×10L,范围为(8~70)×10L,以CD4阳性细胞为主。
3)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前,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
4)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药物:阿司匹林、氟哌啶醇、铅、左旋多巴、苯妥英等。
传单百日肾移植
淋白药物淋增多
淋少放射肾化脓
3.减低:
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单核细胞
1.生理性增多: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10L。儿童较成人稍多 ,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达15%
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N变化相平行。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 、活动性肺结核(如
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 病、淋巴瘤)。
1)某些感染:WBC达20×10L以上,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达30%以上,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
2)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
3)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5)胃肠道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 嗜酸性粒细胞着
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 性粒细胞数。
9
9
99
999
9

【操作方法】


0.38mlE稀释液+20μl血→混匀→充池→静置3 ~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计


【试剂】
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
抗凝剂枸橼酸钠、EDTA。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参考值】成人(0.05~0.5)×10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
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L;
5~15岁约为(0~0.5)×10L。
(2)日间变化:
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
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增多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L。
(1)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时血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
虫等感染时,嗜酸 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可达90%以上,使用驱虫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
(3)皮肤病:
9
9
9
9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
(5)某些恶性肿瘤:
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是嗜酸性粒细胞对白 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细胞因子的反
应。
(6)某些传染病:
传 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 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3.减低
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
【注意事项】
1.时间: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
操作应在30~60分钟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被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
2.混匀:
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
白细胞形态检查
【检测原理】
血涂片经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May- Grünwald法、Jenner法、Leishman染色法等。
【临床意义】正常白细胞形态

细胞类

中性杆
状核
粒细胞
中性分
叶核
同上
10~15 圆形 弯曲呈腊肠样,两端钝圆
大小
外形
(μm)
核形
细胞核 细胞质
染色质 着色 颗粒
深紫红

淡橘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
色,粗糙 红色 浅紫红色
同上 同上 同上 分为2~5叶,以3叶为主 同上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11~



巴 6~
细15


核 10~圆形或不
细20

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
(1)毒性变化:
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大小不均
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退行性变
1)大小不均
中性粒细胞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
规则形
不规则形,肾形,
马蹄形,或扭曲折

圆形或椭
圆形
圆形或椭圆形,着深紫红色,粗透明淡
边 块状 蓝色
16
12
嗜碱性粒细10~
圆形 分为2叶,呈眼镜样
深紫红色,淡橘红最多粗大、圆面均匀,充满胞
粗糙 色 质,鲜橘红色
核结构不清,分叶不淡橘红最少,大小和分布不均,常覆
圆形 粗而不匀
明显 色 盖核上,蓝黑色
小淋巴细胞一般无颗粒,大淋巴
细胞可见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
红色颗粒
淡紫红色,细淡灰蓝最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
致疏松呈网状 色 漫分布于胞质中

2)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染色较深黑色或紫黑色颗粒。
毒性指数:计算中毒颗粒所占中性粒细胞(100个或200个)的百分率。1为极度,0.75为中毒,0.5
为中度,<0.25为轻度。
3)空泡形成

细胞发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可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

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 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源自RNA),呈圆形、梨形
或云雾状,染成灰蓝色,直径1 ~2μ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

5)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 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
疏松)等现象。
(2)棒状小体(Auer小体)

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粒(M3):数条
急单:一条
急淋:无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称为棒状小体。

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和(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

核左移
类型
轻度
中度
重度
杆状核 细胞类型
>5% 仅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临床意义
感染轻,抵抗力强
严重感染,抵抗力较强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10% 杆状核,少量中性晚幼粒、中毒性改变
>25% 杆状核,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2)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 核糖核酸减低、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 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
期。在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 移,属正常现象,但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细胞体积较大,直径l6~25μ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 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
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5)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2.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1)异形淋巴细胞

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 性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淋巴
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百日咳、布鲁 菌病、梅毒、弓形虫感染、药物反
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
异形淋巴细胞
Ⅰ型(空泡型):又称浆细胞型。
Ⅱ型(不规则型):又称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型):又称幼稚型。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
核 ,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结核病等。异常形态浆细胞有:

(3)浆细胞:如外周血出现浆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梅毒、
1)Mott细胞:浆细胞内充满大小不等、直径2~3μm蓝紫色球体,呈桑椹样。见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疟疾、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
2)火焰状浆细胞:浆细胞体积大,胞质红染,边缘呈火焰状。见于IgA型骨髓瘤。
3)Rus sell小体:浆细胞内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直径2~3μm红色小圆球。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伤寒 、疟疾、黑热病等。
【小结】
白细胞计数
稀破充二计
白细胞分类计数
制片染色油分类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

1.经验控制
①RBCWBC500~1000:1
质量控

18
2.技术误差
小三增八血减倍、大于十五增加倍
3.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100100+Y
①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城垛”式移
②形态识别差异
杆分、淋单、碱中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

<4~10~20~30<
50~100 100 200 300 400
续表
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 6个月~2岁 儿童 成人
白细胞分类计数
Nsg50~70;L20~40;M3~8

检测原

②2~4,4~7;4~6,7~9;6~10,10~12;10~12,13~动

参考值
15~20 11~12 5~12 4~10
过敏炎症骨髓增
嗜碱粒白较罕见
临床意义
传单百日肾移植
淋白药物淋增多
淋少放射肾化脓

【小结】
Nst1~5;E0.5~5;B0~1
中性粒事儿真多
粒淋6945两交叉
安静休息早晨低
其它原因均增高
四急一严和一恶
中性粒点儿挺低
伤了副流再辐氯
自身免疫和脾亢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



稀破充二计 制片染色油观察

质保护乙丙二醇,着色紫红绿
量破坏钾草铵,枸橼EDTA来抗凝
控加点甘油防挥发
制 混匀轻柔,固定时间,1h内要完成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成人(0.05~0.5)
9

白细胞形态
各种白细胞正常形态
中性粒五毒变,大小不均中毒粒
空泡杜勒退行变,核象变化左右移
左移杆状幼稚5%,右移5叶以上3%
棒状急粒急单中,异林分为ⅠⅡⅢ
病毒感染见传单
9



×10L

临嗜酸生来变化多
床白低夜高下恒定
意劳寒饥精E减低
义 病多常见虫子变
【习题】
白细胞数小于2×10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重新采血复查
B.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
C.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乘2
D.结合分类涂片细胞分布综合判断
E.减低稀释倍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不用乘2.

小三增八血减倍
大于十五增加倍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棘形红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A.1~2天,1~2岁
B.2~3天,2~3岁
C.6~9天,4~5岁
D.8~10天,8~10岁
E.8~10天,2~3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

为6~9天,4~5岁。
淋中69,45两交叉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空泡变性
B.H-J小体
C.核固缩
D.中毒颗粒
E.大小不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H-J小体是红细胞的结构异常。
嗜酸性粒细胞乙醇- 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
A.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B.保护嗜酸性粒细胞
C.抗凝剂
D.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E.染料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乙醇- 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
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9

一男性患者,主述咽部疼痛、吞咽困难。体温39℃。检查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颌
下淋巴结大、压痛。血象检查:白细胞28×10L,中性粒细胞占0.86(杆状核细胞为0.08),伴有中毒颗粒、空泡。
(1)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比例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比例为0.5~0.7。
(2)下列一般不引起白细胞增高的是
A.粒细胞白血病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性感染
D.急性失血
E.急性溶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毒性感染主要是淋巴细胞增多。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1)含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池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含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池为成熟池。
(2)含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池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含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池为贮备池
(3)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分裂池。

龟头瘙痒-百日禁忌


沈阳市妇婴医院人流-流产后必吃的12种水果


宝宝肛瘘-新妓生传吧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原因-离异是什么意思


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法-生姜去痘坑


睾丸潮湿有异味-涌泉的准确位置图


国色天香成人网-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


六艺修行-鹅不食草治疗鼻炎



本文更新与2021-01-11 16: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6942.html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