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口碑最好的减肥产品儿保科工作常规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09 20:57

灌篮高手综艺-血红蛋白浓度偏高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nt检查需要空腹憋尿吗)
精品文档
儿童保健操作规程
第一章 发育行为儿科操作规程

一、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
【目的】
将人群中在发育上可能有问题的儿童,有效、快速地筛选出来。适用0岁~6 岁儿童。
【用物】
1.直径约10厘米红绒线团; 2.小糖丸若干粒;
3.细柄摇荡鼓; 4.边长为2.5厘米的红方木10块,蓝、黄、绿各一块;
5.口径为1.5厘米的透明玻璃小瓶; 6.小铃; 7.网球; 8.铅笔。
【操作方法】
1.与小儿及家长协调关系,使其主动合作;
2.计算小儿实足年龄并画出年龄线;
3.测验程序:严格遵照本规程所描述的标准进行,测验程序可随机应变;
4.项目测验次数:任何项目允许小儿尝试3次,然后决定成功与否;
5.提问时,检查者切勿暗示答语要求,应根据父母口述部分;
6.项目评分:每次评分标记写在测验项目条上的50 %处,评分标记以“P ”作为通过;“F”为失败, “R”
为小儿不合作,“ N”为小儿无机会或条件表演。
7.与家长讨论测验结果。
【注意事项】
1.注意当时小儿精神状况、是否患病、饥饿或疲倦等;
2.测试早产儿时应将其早产周数从年龄中减去,而相应地划出年龄线;
3.与家长讨论测验 结果时,应提醒家长,该法属筛查性质,如有可疑或异常应作进一步测验而作出定论。
二、婴幼儿发育诊断最表(Gesell )
【目的】
以小儿的正常状态为标 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与成熟度进行评价;对神经运动和感知觉进行检查,详细
探索和鉴别正常与异 常的反应。适用于0岁~6岁儿童。
【用物】
悬环、细柄拨浪鼓、金属铃、方木、杯、 毛线球、小丸、小瓶、绳、形板、图画书、球、红蓝铅笔、捏响玩
具、娃娃、鸭子车、画片、绘画样板、 大方木、彩色方木、五个形状板、声响盆、几何图形、剪刀、珠与绳、未
完成的人像、残缺物象、描绘图 样、环铃、小床、小楼梯。
.
精品文档
【操作方法】
1.询问病史;
2.计算实足年龄;
3.与小儿、家长协调关系;
4.检查程序:
(1)对4周和16周小儿一般从仰卧位开始;
(2)对28周、40周及52周在支持或没有支持下能坐起的小儿,一般可以从坐式场面开始;
(3)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表现超过或落后于选好的程序,应随小儿的能力转移程序;
(4)每一程序中各种标准应尽可能保持,而重点在于按小儿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以确定所采用的特定情< br>景;
5.一般来说,姿势测验应放在最后;
6.计算结果;
7.与家长讨论测验结果。
【注意事项】
1.检查自始至终,应尽可能保证小儿处于最佳精神状态,如有疲倦、饥饿等影响因素,予以记录。
2.检查程序应根据小儿的能力灵活调整;
3.在询问家长时,避免使用暗示性提问;
4.检查者应控制所有检查场面,拒绝家长干扰,但对小儿和家长态度要和蔼有礼。
三、学前50项智能筛查最表
【目的】
1.通过检查了解小儿智能发展的情况,并予以指导,促进其智能发育;
2.为托幼机构提出培养和提高儿童智能的方法;
3.为教育系统提供小学人学检查方法。本量表适用于4 岁一7 岁儿童。
【用物】
网球、手绢、筷子、线绳、塑料形板、椭圆形图片、红黄蓝绿四色塑料片、图片四张。
【操作方法】
1.与小儿、家长协调关系;
2.计算实足年龄;
3.按50题顺序对小儿逐题提问,除题内注明者外立般问题只问一次;
4.答对一题记一 分,以“V”表示,答错或不完全用“x”表示;不记分,然后根据得分查表得出结果;
5.与家长讨论检查结果。
.
精品文档
【注意事项】
1.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除测试者与受试者外,不得有第三者在场;
2.桌椅大小、高低要合适,桌面要平整;
3.测试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指导语操作;
4.态度要和颜悦色,提问要清楚、明确,不可作暗示或进一步解释;
5.尽可能排除儿童饥饿、疲倦等因素;侧验时间最好安排在小儿精神良好时;
6.检查者应将测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在记录单上注明。
四、绘人智能测验
【目 的】
1.检查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空间知觉和方位知 觉、形象思维能力及眼手协调
能力;
2.了解儿童对人体结构和组成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本测试用于4岁~12 岁儿童。
【用 物】
铅笔、白纸、橡皮。
【操作方法】
1.可采用个人测验和集体测验。
2.主试者对孩子说:“你按自己的脑子里想的人,给我 画一张全身的人像。可以画男人或女人,随你的便”。
注意说明不要画机器人、动画片里的人或演戏跳舞 的人。总之,是要画脑子里想象的人;
3.测验时间为30分钟。
4.评分:根据日本小林重雄评分法评分,查表得出结果。
5.解释结果。
【注意事项】
在测验前要和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尽量消除儿童的紧张情绪,争取合作,使 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
试验。
五、瑞文测验联合型
【目的】
排除语言、文化教育及生活经验的影响,测量能代表个人一般能力的G因素,即个人抽象思考或对事物之间
的抽象关系认识的能力。用于5岁一16 岁儿童。
【用物】
测验图册、答案记录纸、铅笔和橡皮。
【操作方法】
.
精品文档
1.可个别测试和集体测试;
2.受试者逐栏填写记录纸上各项;
3.要求受试者打开测验图册,按标准规定的指导语解释;
4.要求受试者按指导语完成测试,时限为20一40 分钟(标准不同)
5.记文并查表得出智商;
6.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准备好测试材料;
2.熟记测验指导语并能自然地用口语说出来;
3.与受试者建立和睦关系;
4.注意避免或及时消除受试者的测验焦虑;
5.尽量避免主试者的态度对测验结果的影响。
六、图片―词汇测验(PPVT)
【目的】
通过听觉词汇来测试语言智能,可用作智力落后的筛查,供2岁半~18岁儿童使用。
【用物】
图片(120张)。
【操作方法】
1.可用于团体测验和个体测验;
2.按标准指导语解释并施测;
3.将初分换算为智商;
4.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与受试者建立和睦的关系;
2.严格按指导语解释和测试。
七、韦氏学龄前智力最表(WPPSI )
【目的】
测验儿童的一般智力(G 因素),包括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适用于4岁~6岁儿童。
【用物】
韦氏学龄前智力测绘工具全套。
【操作方法】
.
精品文档
1.计算小儿的实足年龄;
2.严格按照标准指导语解释和测试;
3.语言和操作项目相互交叉进行;
4.测验时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5.评分也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6.测验时小儿对提问不明白时,可把问题重复一次;
7.当小儿对某项测验拒绝时,可先做下一测验,待其它项目完成后再行此测验;
8.记分要准确,记录要清楚;
9.测验完毕后,将语言分和操作分分别相加,得出语言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二者相加为总量表分;
10.根据量表分查表,得出语言、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11.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室内要安静,室温适宜,小儿坐得舒适,桌面要平坦,桌椅高度要适合小儿的身高;
2.与小儿建立友好的关系;
3.幼儿在测试中可能感到疲劳或不耐烦,允许测试中断,让小儿休息后再测;
4.该测试持续时间长,可分两终进行。
八、韦氏学龄智力最表(WISC一R )
【目的】
测验儿童的一般智力(G 因素),包括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适用于6 岁~16 岁儿童。
【用物】
韦氏学龄智力测验工具全套。
【操作方法】
1.计算小儿的实足年龄;
2.严格按标准指导语解释和测试;
3.语言和操作项目相互交替进行;
4.测验时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5.评分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6.测验时如儿童对提问不明白时,可把问题重复一次;
7.当小儿对某项测验拒绝时,可先做下一个测验,待其它项目完成后再行此测验;
8.记分要准确,记录要清楚;
9.测试完毕后,将语言分与操作分分别相加,得出语言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二者相加为总量表分;
.
精品文档
10.根据量表分查表,得出语言、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11.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室内安静,室温适宜,小儿坐得舒适,桌面要平坦,桌椅高度要适合小儿的身高;
2.与小儿建立友好的关系;
3.儿童在测验时如感到疲倦或不耐烦,允许测试中断,让小儿休息后再测;
4.该测验持续时间长,可分两次进行。
九、中国比内测验最表
【目的】
测验儿童的一般智力,适用于2岁~18岁的年龄组。
【用物】
中国比内测验工具全套。
【操作方法】
1.与小儿协调关系;
2.计算实足年龄;
3.根据实足年龄或能力,选择测试起点;
4.逐项根据指导语测试;
5.连续五次失败停测;
6.根据得分与年龄,查表得出相应智商;
7.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与小儿融洽关系,使测验顺利进行;
2.严格按照指导语要求测试,禁用暗示答案或过多的解释。
十、希内学习能力测验(H一NTLA )
【目的】
测试儿童的学习潜能。尤 其适用于听力障碍、语言障碍以及语言交流有困难的人群。本量表适用于3岁一18
岁儿童。
【用物】
H一NTLA 全套工具。
【操作方法】
1.与小儿协调关系;
.
精品文档
2.计算实足年龄;
3.使用标准化的指导语或手势语逐渐进行测试;
4.认真记录,严格记时;
5.根据粗分,查表得出相应量表分和学习商(LQ);
6.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测试者必须熟悉指导语或手势语,并严格按其测试,不得随心所欲;
2.对听力困难的儿童,尽量使用用语言表达的指导语,如听不明白,再用手势语;
3.解释结果时一定说明LQ不是IQ 。
十一、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儿童问卷)
【目的】
测试儿童个性。用于7岁~15岁儿童。
【用物】
问卷纸、答卷纸、铅笔、橡皮。
【操作方法】
1.可作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
2.填写答卷纸上所有一般项目;
3.用标准指导语解释;
4.受试者逐条回答;
5.根据得分,对照常模得出结果;
6.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主试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所说的话,切勿有暗示性语言或行为;
2.进行测试前,一定要让受试者知道这个测验的重要性,以利于合作;
3.要向受试者讲清楚,如果遇到有些问题回答不来,可以空下来,但尽可能回答;
4.如受试者问到,有些想法以前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可告诉他以目前情况为准。

十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 )
【目的】
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适用于2岁~16岁儿童。
【用物】
.
精品文档
家长问卷表(2岁~3岁组、4岁~16岁组两种)、因子分类套板(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铅笔、橡皮。
【操作方法】
1.解释该问卷的意义;
2.指导家长填写问卷表上的一般项目;
3.指导家长根据问卷表上说明,逐项填写儿童的行为表现程度;
4.用相应年龄组和性别的套板计分,得出各因子组分数;
5.对照常模,得出结果;
6.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给家长讲清楚,一定客观地填写儿童近六个月的行为表现;
2.如有些行为描述家长不理解,可解释。
十三、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最表
【目的】
测验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的对付和适应能力。用于0 岁~14 岁儿童。
【用物】
记录表、铅笔、橡皮。
【操作方法】
1.由测试人说指导语;
2.回答人可以是孩子的父母、每天照料孩子的人,或经常与孩子接触的老师;
3.检查时,从相应的年龄阶段开始检查;
4.如连续十次通过,则可认为以前的项目均已 通过;如连续十次不通过,则认为以后的项目均不通过,停止
提问;
5.结果评定:
(1)受检儿童每通过一次算一分,记总分;
(2)根据得分,查出相应标准分;
(3)根据标准分,对受检儿童做出社会生活能力的评价。
【注意事项】
应客观地反映儿童的每项行为,与家长说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十四、持续操作注意力测试
【目的】
测验儿童的注意集中能力,用于6岁~15岁儿童。
.
精品文档
【用物】
1.电脑;
2.注意力电脑测试软件系统。
【操作方法】
1.在开机状态下,双击桌面图标,机器自动进人测试状态;
2.根据屏幕上要求分别输人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日期;
3.将光标移至“开始”字样,回车;
4.根据屏幕上指导语指导儿童做好检查前练习;
5.练习通过后,开始正式检查;
6.测定结束后,电脑自动显示图形和分数;
7.打开打印机,按 Printscreen 键,回车,即自动打印;
8.结果解释。
【注意事项】
1.避免一切影响儿童注意力的因素;
2.操作前练习一定要掌握;
3.作结果解释时说明,该结果并非诊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唯一依据。
十五、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规程
【目的】
尽早发现听力障碍的婴儿,通过配戴助听器以及语言训练等方式进行早期干预,达到聋而不哑。
【操作方法】
1.校准
2.选取合适的耳塞连接到探管上,从鞍座上取下筛查仪,按筛查仪上的任何一个按钮把它启动
3.把患儿的耳珠往下往后轻拉,将套好耳塞的探头顶部插到患者耳道内,确保完好密封
4.按筛查仪上的测试按钮(绿色)
5.测试完成后按蓝色按钮存储左耳结果,按粉色按钮存储右耳结果
6.把筛查仪放在鞍座上,按打印按钮打印测试结果
【结果判定】
1.合格(PASS):表示耳蜗对测试声音信号的回应良好,无须重复检查。
2.转介(R EFER):由于外毛细胞存在某种问题,中耳腔内有积液,或者耳道被异物堵塞导致耳蜗不能对测试
信 号作出良好回应。建议再做一次测试,如果结果一样,四十二天后复查,如果测试结果不一样,检查一下探头是否被堵塞和耳塞尺寸是否合适,然后清洁探针,或换耳塞后再次进行测试。
.
精品文档
3.中断作废(ABORT):可能由于按下了绿色按钮使测试停止,或者耳塞在耳 道内密封不良,需检查耳塞跟耳
道的密封状态,需要时更换适合的耳塞再作一次测试。
4.嘈 杂(NOISE):表示室内杂讯或被测婴儿发出的生物杂讯干扰资料获取,或耳塞头配合不良。尝试减少可能的噪声来源或更换较适合耳塞然后再做一次测试。
第二章 集体儿童保健
第一节
【目的】
为加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贯彻预防为主 的工作方针,指导托幼机构为集体儿童创
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保 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内容】
一、一日生活安排
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 特点,结合本区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参考下表:
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参考)
饮食
年龄
次数(正餐
+点心)
1~2岁
3~6岁

二、儿童膳食
(一)膳食管理
1.按照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做好托幼机构膳食管理。 < br>2.托幼机构的食堂必须取得行政许可,并根据《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项食堂管理制 度。
3.托幼机构食堂应明确管理人员、炊事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上岗前应参加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 儿童营养专
业知识培训。
4.儿童膳食应专人负责,建立有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民主管理。
(一) 膳食卫生
1.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
2.儿童食堂和食品库房应定期清扫,保持卫生,采取措施
.
卫生保健工作
室外活动时
间(小时)
日间
次数
≥2 2
1
日间时间
睡眠
夜间(小时) 正餐间隔时间
(小时)
3.5~4
(小时次)
1.5~2.5
2~2.5
10~12
8~10
3+2
3+1
精品文档
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
3.所有用具及食物必须生熟分开放置。用具消毒、清洁存放符合卫生标准。
4.食品进货必 须索证验收,食物保证新鲜,禁止加工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物,禁止提供隔夜
剩饭菜及生 冷拌菜。
5.进餐环境应卫生、整洁、舒适,餐前做好充分准备,按时进餐。保证儿童情绪愉快,培养 儿童良好的饮食
行为和卫生习惯。
6.接触食品的炊事人员和保育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操作符合要求。
(二) 膳食营养
1.根据儿童生理需求,参考“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制定膳食计划。
2.根据膳食计划制定带量食谱,1~2周更换一次。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
3.在 主副食的选料、洗涤、切配、烹调过程中方法应科学合理,符合营养膳食的要求。烹调食物注意色、香、
味、形,符合儿童口味。
4.托幼机构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营养素的摄入量应达 要求,全日热量分配合理,符合
有关要求。
5.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以为贫血、营养不良、食 物过敏等儿童提供特殊膳食。不提供正餐的托幼机构,应每
天至少提供一次点心。
三、体格锻炼
1.卫生保健人员参与体格锻炼计划的制定,指导保教人员利用日光、空气、水 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
格锻炼。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
3.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
4.注意观察儿童在运动中 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出汗量等,以及运动后食欲、睡眠状况,进行体格锻炼效
果评估。根据个体差异 ,对特殊儿童给予重点照顾。
5.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进行3-6岁儿童体质测试,了解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以指导儿童体格锻炼。
四、健康检查
(一) 儿童健康检查
1.入园(所)健康检查
(1) 儿童入园(所)前应经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应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制定的项目
开 展健康检查,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健康检查项目。
(2)儿童入园(所)时,托幼机构应查验“儿童 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
对于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需要告知其监 护人并指导补种。
.
精品文档
2.定期健康检查及管理
(1)儿童定期健康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高、体重,检查咽部、
牙齿、皮肤、心肺、肝脾、脊柱、四肢等,检测血红蛋白,测查视力、听力。
(2)1-2岁 儿童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儿童身高、体重、视力每半年检查
一次。所 有儿童每年测查血红蛋白一次。有条件地区每年对儿童进行听力筛查一次。
(3)体检后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督促其治疗。
(4)儿童离开园(所)三个月以上需要重新按照入园体检项目进行健康检查。
(5)转园儿 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儿童保健手册”可直接转园。“儿童转园
(所) 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
3.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
(1)托幼园所应做好每日晨间检查, 晨检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
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 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保教人员应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 、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做好
观察及处理记录。
(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到班级巡查2次,发现患病儿童应尽快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治疗。
(4)患病儿童应离园休息治疗。如果接受家长委托需要喂药时,卫生保健人员或班级老师应与家长做好药品< br>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二) 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1.上岗前健康检查
(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 康检
查,检查后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
(2)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2.定期健康检查与管理
(1)托幼机构在岗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在岗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立即调离托幼机构。
(3)凡患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 工作规范”特指出的疾病者需要离岗治疗,凭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
的痊愈证明,方可回园(所) 工作。
五、卫生与消毒
(一) 环境和物品卫生
1.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 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一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2.室内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
.
精品文档
3.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
保 持地面干燥。便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4.抹布等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用后及时清洁干净 ,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晾晒或拎
干后存放。
5.枕席、凉席每天用温水擦拭,被褥、床垫每月暴晒1-2次,床上用品每月至少清洗一次。
6.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两周进行一次玩具清洗和图书翻晒。
(二)个人卫生
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一巾一杯一餐具,每人一床一被。
2.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做到勤洗头、
洗澡换衣,勤剪指甲,保持服装整洁。
3.工作人员应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 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带戒指,
不在园内吸烟。
(三)预防性消毒
1.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有关消毒隔离技术知识的培训,负责对托幼园所内消毒隔离工作检查指导。
2.活动室、卧室应保持持续开窗通风。在寒冷、炎热季节应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 5分钟。
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天应采用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
3.儿童餐具每餐 使用后应在食堂集中清洗消毒。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天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
牛奶等易附着 杯壁的饮品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天消毒一次。
4.床围栏 、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每天消毒1次。抹布、拖布等卫生洁具每次使用后消毒。洗手池、厕
所地面 每天消毒1次,大、小便器(槽)用后及时冲洗,每天至少消毒1次。
5.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
六、传染病预防与管理
1.督促家长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工作。
2.建立传染病 管理制度,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程序报告。
3.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隔离控制措施。
4.配合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 br>5.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要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其间该班不能有任何人员流动,不办理入托和转 园
手续。
6.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 同时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
作,告诫家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
精品文档
7.患传染病的儿童或工作人员痊愈后凭医疗机构证明方可返回托幼机构。来自疫区 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
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
七、常见病管理
1.通过 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
童体 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对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心病、哮喘、 癫痫等儿童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家长
及时带患病儿童进行诊治,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
3.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发现异常进行登记管理和矫治指导。
4.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可辅助专业人员矫治。
八、儿童伤害的预防
1.开展和进行各项活动应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建立安全及检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伤害的各项措施。
2.托幼机构的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有等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3.加强对保教人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教育和急救训练,普及安全知识。
4.保教人员应接 受预防儿童伤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儿童安全工作,消除伤害隐患,预防软组织损伤、骨
折、烧(烫) 伤、异物、中毒等伤害的发生。
5.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九、健康教育
1.根据不同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制定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健康教育 的内容应包括: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形式多
样化。
3.园内应设制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1-2月更换一次。每季度对保教人员开展一次健康讲座,每半 年举办
一次家长讲座。班班有健康教育图书,并组织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健康教育记录。
十、卫生保健资料管理
1.卫生保健人员应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常规记录和建立健康档案。
2.工作记录包括:儿童 出勤、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儿童膳食管理、卫生消毒、儿童常见病与矫治、儿童传
染病、儿童伤害和健 康教育等内容。
3.健康档案包括: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 保健手册、儿童转园健
康证明、疾病登记管理记录等。
4.工作记录和档案应真实、完整、字迹清晰,根据情况随时记录。资料至少保存3年。
.
精品文档
5.每年对儿童体格发育、膳食营养、常见病、传染病、伤害等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儿童健康状况。
第二节 卫生保健工作评价
【目的】
为了推动和提高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应制定有关指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
【内容】
1.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工作制度按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
范》,制定适合本园(所)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
2.各项卫生工作实行情况
(1)健康检查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①入园(所)体检率;
②定期健康检查受检率;
③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④工作人员体格检查受检率。
(2)疾病防治措施情况
①预防接种建卡率,计划免疫全程免疫接种率;
②传染病发病率,有无传染病爆发或续发传染病发生;
③常见病和多发病管理,有无疾病登记,各种疾病发病率,治病管理情况。
(3)儿童营养状况及膳食管理情况
①有膳食计划,制定合理的食谱;
②定期进行膳食调查,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改进膳食;
③有膳食委员会或有专人负责儿童膳食,账目清楚。
(4)严格执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并有具体措施。
(5)采取预防意外伤害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
(6)对不同年龄儿童安排各种体格锻 炼及体育活动,有时间安排,具体计划和记录。有足够的室外活动时间。
(7)各项记录表格健全,各种资料记录完整、齐全,有分析和总结。
(8)是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否定期组织保教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3.卫生评价基本内容:按卫生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卫生评价流程进行评价。
(1)室外环境卫生;
(2)室内环境卫生;
(3)卫生间和盥洗室卫生;
(4)食堂卫生;
.
精品文档
(5)保健室卫生;
(6)卫生保健人员及其他。
第三节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设置基本要求
1.房屋要求
托幼机构应尽量选择地基干燥、地势平坦,远离车站及交通拥挤处,环境安静, 没有空气污染,安全,阳光
充足,排水方便的地方。
设有活动室、卧室、餐室、配膳室、保健 室、办公室、厕所及户外活动场地灯。儿童用室内自然采光好,空
气流通,门窗有防蚊、蝇及安全设备, 各班有单独的套房和活动场地,便于管理和控制传染病。
2.设备要求
设备要适合儿童生理 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设备的尺寸和式样都应使儿童保持适宜的体位;生活用具数量
要足,每一个儿童 应有固定的专用设备。
3.设备安全
应加强安全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家具、用具、玩具构 造应坚固耐用,表面光滑平坦,没有尖锐棱角,大型
玩具要有安全措施,烤炉要有防护板、热水瓶、粥锅 、奶锅、汤锅要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药品必须专人妥善
保管等。
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1)房屋设施
保健室房屋面积至少12m以上,有桌椅、资料柜、流动水或代用流动水的设施。
(2)体检设备
体重计(杠杆式)、身高坐高计(供3岁以上儿童使用)、卧式身长计(供 3岁以下儿童使用)、软皮尺、灯
光视力箱或对数视力表、体温计。
(3)常用消毒用品
常用消毒液、紫外线杀菌灯等消毒设备。
(4)常用非处方药
可配备由卫生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定的非处方药。

第三章 儿童营养与喂养

第一节 母乳喂养指导
一、母乳喂养指导
【婴幼儿喂养全球策略】
2 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制定了《婴幼儿喂养全球策略》,并提出 了保护、
.
2
精品文档
促进和支持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然后添加安全适 宜的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建议。
【目的】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使4~6月内婴幼儿母乳喂养率逐步提高。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喂养行为对婴幼儿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 、健康及生存的影响。
【对象】
孕妇及婴儿,重点为4~6个月内婴儿。
【纯母乳喂养定义】
指只给婴儿喂母乳,而不给其他任何的液体和固体食物,甚至不给水。 可以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和药
物滴剂或糖浆。
【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 是婴儿最理想食物和饮料:母乳营养成分全面,最适合婴儿胃肠功能的消化和吸收,能满足婴儿生后
头4 ~6个月生长所需要。
2.增加婴儿的抵抗力:母乳的成分中含有多种抗感染成分,母乳喂养不会引起 过敏,减少成年后患慢性病的
风险。
3.增强母子间感情:对母婴心理都有很大益处,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情商和智商发育。
4.保护母亲健康:哺乳可剌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复;有助于推迟再次妊娠;减少患乳腺癌和卵 巢肿
瘤的可能性。
5.人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经济方便。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方法】
(一)产前准备
1.做好心理准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母乳喂养成功的方法,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2.孕妇合理营养: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3.乳头保健:每日用清水擦洗乳头。发现乳 头平坦、凹陷给予孕妇正确乳头护理方法指导。每次哺乳后挤出
少许乳汁均匀涂在乳头上,防止乳头皮肤 皲裂。
4.产后遇到喂养问题时,争取医生帮助和指导,不可轻易中断母乳喂养或添加其它奶。
(二)新生儿期
1.早吸吮、勤吸吮:产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关键期,生后0.5~1小时 尽早开始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房。即使
开始2~3天没有乳汁外流,也每天吸吮8~12次。
2.母子间皮肤早接触、多接触:生后第一个小时内将新生儿抱在母亲怀里,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每次喂奶的同时应鼓励母亲多与孩子进行肌肤间的接触。
3.采取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包括抱孩子、托 乳房、含接和吸吮。哺乳完毕后将婴儿竖直,头部紧靠在母
亲肩上,用手掌轻拍婴儿背部以帮助其胃内空 气排出。哺乳后一般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防止反流或吸人造成
窒息。
.
精品文档
4.母婴同室、按需喂养:不应严格规定授乳次数和间隔时间。哺乳前,对乳腺和乳 头进行湿热敷3~5分钟,
同时按摩乳房以剌激射乳反射。为保证6个月内孩子有足够的母乳摄入量,每 天至少进行8次母乳喂养,一般在10~12
次。约2~3小时1次。
5.纯母乳喂养儿不需要喂其他食物甚至水。
6.暂时母乳不足不要急于添加其他奶类和辅食,避免用奶瓶奶嘴,以免出现乳头错。
7.有力吸吮和排空乳房。
8.指导乳母营养和休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保证乳汁分泌充足。
9.乳母勿穿化纤类内衣和胸罩,注意勤换洗,喂奶前要先洗手和清洁乳房。
10.需要得到家庭和丈夫的支持。
11.得到国际和社会的支持。
12.判断母 乳充足的方法:监测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是判断婴儿是否吃饱的客观指标。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
以上 ,有6次以上小便表示摄入的奶量已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三)婴儿期
l.婴儿满月转入 系统管理,每次体检时均需询问母乳情况。了解婴儿哺乳后睡眠时间长短、大小便次数、体
重增长情况。
2.及时发现和帮助母亲解决喂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满6个月必须添加辅食,同时母乳喂养坚持至孩子2岁。

第二节 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或母亲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时,需加用牛乳、羊乳或其他代乳品补充,即为混合喂养。 补授法:喂养时如母乳哺喂时间不变,每次先哺母乳,将乳房吸空,然后再补充其他乳品。代授法:每日用< br>其他乳品代替1至数次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时最好采用补授法,可使婴儿多得母乳,且剌激乳腺 ,促进乳汁分泌,防止母乳进一步减少。不得
已采用代授法时,每日母乳次数最好不少于3次。

第三节 人工喂养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等,或其 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母乳代用
品首选婴儿配方奶粉。建议母亲在喂养婴儿的过程中寻找自 己孩子的规律,避免教条、刻板,遵循按需喂养,防
止因过度喂养造成肥胖。
奶量计算:婴儿 每日需要量个体差异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体重≥2.5kg的婴儿,平均每天需要150mlkg。
按照婴儿的年龄喂养6~8次。每次喂奶的确切量并不固定。体重≤2.5kg的婴儿,从每天每公斤体重60 毫升开
.
精品文档
始,随后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20毫升,直到总量达到每天每公 斤体重200毫升。每天喂8~12次,每2~3小时
喂一次,继续喂养直至婴儿体重达到或超过250 0g。
第四节 婴儿辅食添加
【目的】
(一)补充母乳的不足。
(二)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为断奶做准备。
【对象】
满4~6个月的婴儿。
【辅食添加定义】
辅食添加是指给予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 这些食物称为辅食。辅食必须是富含营养的食物,而且数量充足。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合适的营养品,但 6个月后,单纯乳类食品难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的需要,并且随
着乳牙萌出,婴儿的消化、吸收以 及代谢功能也日趋完善,因此,需要添加辅食,为断奶做准备。
【辅食添加原则】
遵照循序 渐进原则进行:①由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由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⑤应在小儿健康时添加,
观察 消化和过敏,天气炎热和患病时暂缓添加;⑥不强迫进食;⑦单独制作。
【辅食添加顺序】
添加辅助食品的顺序应先吃米糊、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其次蔬菜和水果;最后鱼类、禽类和肉类。

辅食添加顺序
月龄
4~6月
食物性状
泥状食物

烂面、稠粥、饼干、烤馍片、碎菜、蛋、鱼、肝泥、
7~9月 末状食物
肉末
稠粥、软饭、面条、碎菜、碎肉、豆制品、带馅食品
10~12月

第五节 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
【目的】
指导1岁以后小儿饮食行为,正确处理各 类食物之间的配比关系,满足此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帮助培
养与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
添加的辅食
米粉、烂粥、菜泥、果泥、蛋黄、豆腐、鱼泥、动物
碎食物

精品文档
【对象】
1~3岁和3~6岁的儿童。
【幼儿进食特点】
此时饮食无论从内容或是形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乳类为主食逐渐过渡 到半固体、固体饮食,食物品种
日趋多样化。对各种营养素需求相对较高,胃容量相对较小,消化吸收能 力相对较差,需要给予特别的关照。同
时小儿的心理上也逐渐向个性化发展,并出现逆反心理,因此,在 喂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生长速度减慢:一岁后生长逐渐减慢,幼儿进食相对平稳。小儿 也会出现暂时对某些食物不感兴趣,
家长应认识这种生理性改变,不要强迫小儿进食。
(二) 心理行为影响:幼儿充满好奇心、探索性行为,进食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进食欲望。而且注意力易被
分散 ,进食下降。应允许儿童参与进食,满足其自我进食欲望,培养独立进食能力。
(三)进食技能发育状 况:幼儿的进食技能发育状况与婴儿期的训练有关。错过训练吞咽、咀嚼的关键期,
长期食物过细,幼儿 期会表现为不愿吃固体食物,或含在口中不吞咽。
(四)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成员进食的行为和对食 物的反应可作为幼儿的榜样。由于学习与社会的作用,
幼儿的进食过程影响以后接受食物的类型。家长应 言教身教,不偏食、不挑食,营造宽松、愉快的进食环境。
(五)食欲波动:幼儿有自己能量摄人的判 断能力。变化的进食行为提示幼儿有调节进食的能力。研究显示
幼儿餐间摄入的差别可达40%,但一日 能量摄入比较一致,只有10%的变化。
【膳食安排原则】
(一)合理膳食
1.继续母乳喂养直到2岁,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适当的幼儿配方奶粉。
2.膳食所提供的 能量、营养素的质和量及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合该年龄阶段小儿需要。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各 占总能量10%~15%,25%~30%,50%~60%,优质蛋白(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应占蛋白质 总量的
13~12。
3.三餐能量分配:早餐提供的能量约占30%;午餐提供的能量约占4 0%;晚餐提供的能量约占30%。
4.食物多样化,每日膳食中应包括谷类、乳类、肉、禽、鱼、蛋 类,尤其是蔬菜及水果,其中乳类每日应在
400~500ml。
5.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需要三顿饭和两次点心,合理安排零食。
(二)1~3岁膳食指南
1.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2.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4.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5.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
.
精品文档
6.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7.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8.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
(三)3~6岁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用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6.适量与体育活动要平衡,保持正常体重增长。
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第六节 儿童营养评价
(一)儿童营养咨询
【目 的】
发现小儿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家长实施科学育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对 象】
0~18岁儿童,重点为婴幼儿。
【方 法】
(一)采用儿 童生长发育曲线图(2005年中国或2006年WHO儿童生长曲线图),指导家长定期连续测量孩子
体重,观察孩子的体格生长速度和生长趋势与喂养的关系,教给家长正确的营养知识和喂养方法。
(二)电脑营养咨询
向家长询问小儿近3~7日内每日所食用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用电脑营 养评价软件计算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
量,找出该小儿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予喂养指导,给家 长制定正确的喂养方案。
(三)定期复查
一般每一个月复查一次,直到小儿的生长速度与生长趋势步入正常轨道、临床症状消失。
(二)儿童营养调查
【目 的】
营养调查是人群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 ,可定期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摄入不合理
的营养素,采取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或降 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增强儿童体质。
.
精品文档
【对 象】
各年龄的儿童,多为群体调查。
【方 法】
(一)膳食调查
通过膳食调 查可以了解在一定时期内儿童膳食摄入状况及其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营养需要得到
满足的程 度。
1.称重法
实际称量各餐进食量,以生熟比例计算实际摄入量。查“食物成分表”得出 当日主要营养素的人均量。通常
应按季节、食物供给不同每季度测一次。多用于集体儿童膳食调查。
2.记账法
用于膳食账目清楚的集体食堂,通过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及同一 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
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3.24小时膳食回顾法
多用 于个人膳食调查,受试者尽可能准确地回顾调查前一段时间,如前一日至数日的食物消耗量,计算与结
果 分析同称重法。一般工作中选用连续3个24小时膳食回顾。
(二)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
主 要测量指标为身高(身长)、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及皮褶厚度等。WHO建议在无条件测量体重和身长的情况下,可用上臂围值筛查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三)临床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注意有关营养性疾病的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通过实验方法 测定儿童体液或排泄物中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或其他有关的化学成分,了解食物中营养
素的吸收利 用情况。
(五)结果评价
计算儿童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参照“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全日摄入食物的总能量应占推荐摄 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应占推荐摄入量(RNI)
的80%以上,且优质蛋白(动物蛋白 和大豆蛋白)占总蛋白的50%。

第四章 儿童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诊断要点】
.
精品文档
(一) 病史
1.长期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早期表现,继之体重逐渐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消耗顺序:腹 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初期身高无明显影响,随病情加重,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严重 时精神萎靡,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重
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三)体格测量评价
1.评价目的:筛查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依据,提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
2.参考值: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参考值,或2006年WHO儿童生长值。
3、分型与分度


分 型

低体重
生长迟缓
消瘦
<-2SD体重年龄
<-2SD身高年龄
<-2SD体重身高
≤-2SD~3SD体重年龄
≤-2SD~3SD身高年龄
≤-2SD~3SD体重身高

< -3SD体重年龄
< -3SD身高年龄
< -3SD体重身高
分 度
【治疗原则】
(一)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与其他合并症。
(二)营养补充:逐渐增加能量供给,选择高蛋白、高能量、有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三)药物治疗:帮助消化功能的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B族维生素。必要时使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0.5~1.0mgkg次,肌肉注射,每周1~2次,连续2~3周。适当补充锌营养素提高 味觉敏感度,促进
食欲。
【预防保健措施】
(一)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二)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三) 定期生长监测。
(四) 预防各种传染病和矫正先天畸形。

第二节 单纯性肥胖症
【诊断要点】
.
精品文档
(一)病史
1.摄入过多
2.活动过少
3.遗传及环境因素
(二)体格测量
1.身高标准体重
WHO推荐的方法之一,是评价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本法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 的第80
百分位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
轻度肥胖:>标准体重20~29%
中度肥胖:>标准体重30~49%
重度肥胖:>标准体重50%
2.体质指数(BMI)
是体重和身高平方的比值(kgm)。目前被国际上推荐为诊断肥胖 的最有用指标。当BMI>同年龄、同性别的
第95百分位可诊断肥胖;第85~95百分位为超重,并 具有肥胖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全身性肥胖,皮下脂肪甚厚,分布均匀,面部、肩部、乳 房部、腹壁脂肪积聚显著。一般发育良好,性发育
正常,眼底正常,除肥胖外无其它异常临床表现。
(四)体格及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压,选择汞柱式标准袖带血压计,休息10分钟后测右上臂血 压,连续三次,误差<4mmHg,取第2、3
次数据的平均值。
推荐实验室检查有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肝脏B超
【治疗原则】
1.行为矫正
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养成戒绝晚餐过饱、吃夜宵、偏食、吃零食、进食太快 的习惯,少吃煎、炸、快餐
等高能量食品,避免看电视、玩游戏机等静坐活动时间太长。
2.饮食治疗
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膳食为主。为满足小儿食欲,避免饥饿感,应 选择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
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同时应保证供给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每周最好 能减少体重0.5kg。
3.运动疗法
可选择既有效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爬楼梯 、跳绳等,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
则。
.
2
精品文档
4.心理治疗
应经常鼓励儿童坚持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增强减肥的信心。鼓励小儿多参 加集体活动,改变其孤僻、
自卑的心理,帮助小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保健措施】
1.孕妇在妊娠后期要适当减少摄入脂肪类食物,防止胎儿体重增加过重。
2.坚持母乳喂养。
3.自婴儿期就应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能量摄入要适量,多参加户外 活动,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
时为宜。
4.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的营养监测及指导。

第三节 维生素A缺乏症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母亲维生素A缺乏史。
2.有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喂养史。
3.需要量多但脂肪消化吸收功能差的早产儿、多胎儿等。
4.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较早出现,继而出现干眼症,重者眼部 可见毕脱斑,角膜干燥至浑浊,
软化甚至失明。患儿长期维生素A缺乏导致身高发育迟缓落后,皮肤干燥 、脱屑及毛囊角化,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脆等。
2.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反复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浆维生素A含量测定:维生素A营养正常:血清视黄醇1.05~1.75? molL(300~500?gL);亚临床或
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血清视黄醇0.7~1.05? molL(200~300?gL);维生素A缺乏:血清视黄醇≤0.7? molL
(≤200?gL)。
2.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能比较敏感地反映 体内维生素A的营养状态,正常血浆RBP水平为23.1?gL,
低于此值有维生素A缺乏的可能。
3.肝脏维生素A贮存的间接评估:测定空腹血清的视黄醇水平(A
0
),口服视黄醇 制剂450?g,5小时后测定
血清视黄醇水平(A
5
),按公式RDR%=(A5
-A
0
)×100 A
5
计算RDR值,如RDR值大于20%为阳性,提示体内维生素
A贮存缺乏。
.
精品文档
4.暗适应检查:对能够合作的儿童采用暗适应计测定暗视觉能力。根 据在黑暗中引起光感的最低阙值,判断
人体维生素A的缺乏状况。
【治疗原则】
无论临床症状严重与否或疑为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都应尽早补充维生素A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调整饮食去除病因
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或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深色蔬菜,有条 件的地方可采用维生素A强化的食品,
如婴儿的配方奶粉和食物,以保证患儿机体需要。
(二)维生素A制剂治疗
轻症维生素A缺乏病可每日口服维生素A制剂7500~15000 ?g(相当于2.5万~5万IU),浓鱼肝油丸相当
于(含2.5万IU/丸)。病情严重者如有角膜 病变或有慢性腹泻或肠道吸收障碍者可采用深部肌注维生素AD注
射剂(每支含维生素A7500?g和 维生素D62.5?g)0.5~1ml,每日一次,连用3~5天。病情好转即改口服,症状
消失后服 预防量维生素A制剂。
(三)眼局部治疗
为防止继发感染,严重维生素A缺乏患者眼部的局 部治疗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如0.25%氯霉素)或眼膏(如
0.5%红霉素或金霉素),一日3~4 次,可减轻结膜和角膜干燥不适。角膜出现软化或出现溃疡时,可采用抗生素
眼药水与消毒鱼肝油交替滴 眼,约一小时一次,每日不少于20次。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勿压迫眼球,以免角膜穿
孔,虹膜、晶状体 脱出。另可用1%阿托品扩瞳,防止虹膜粘连。
【预防保健措施】
(一)改善母亲维生素A营养状况 预防高危地区6个月以下婴儿的维生素A缺乏营养状况,应改善母 亲维
生素A营养状况,如母亲产后8周内补充60mg(20万IU)的维生素A以提高人乳中维生素A 浓度;或直接给婴
儿补充维生素A。避免给妊娠期妇女补充维生素A,因大剂量维生素A对胎儿有致畸的 危险。
(二)高危人群的干预 维生素A缺乏的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需要干预。维生素A预防量为 <4岁儿童
400?gRE(1333IU)d;>4岁儿童750?gRE(2500IU)d;青少 年或成年人800?gRE(2666IU)d;孕妇
1000?gRE(3333IU)d;乳母12 00?gRE(4000IU)d。
(三)食物补充 提倡人乳喂养,无法人乳喂养婴儿采用配方乳 粉喂养。年长儿应多食富含维生素A及胡萝
卜素的食物,如肝脏、蛋、乳类及深颜色蔬菜。儿童患慢性消 化紊乱、长期感染及消耗性疾病时应及早补充维生
素A,必要时服水溶性制剂或深部肌肉注射维生素A制 剂。

附维生素A中毒
【诊断要点】
(一)有摄入过量维生素A的病史
.
精品文档
(二)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 A12小时后,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或嗜睡、食欲减退,年长儿头痛、呕吐、腹泻、脱皮
(特别是唇和 掌),婴儿可出现前卤隆起、颅骨缝开裂、头围增大、惊厥、眼球震颤、复视、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
内压 增高,脑积水的表现。停用维生素A后症状很快消失。
2.慢性中毒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 ,早期有食欲减退、烦躁和嗜睡,常伴有低热、多汗体重不增,继而出现转移骨痛,
伴局部肿胀,有压痛 无红热,多见四肢长骨。皮肤瘙痒、皮疹、脱屑,毛发变枯易脱,口唇皲裂,偶有色素沉着,
肝脾增大伴 贫血、出血、肝功异常。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常增高血清维生素A含量高出3.4-20.4? molL(100-600?gL)
3.孕妇服过量维生素A可导致胎儿畸形,如唇腭裂、脑积水、先 天性心脏病、泌尿道畸形、宫内发育不良、
早期骨骺愈合等。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提 出孕妇每日维生素A的摄入总量限制在3000μgRE
(10000IU)以下。
(三)X线片 患部X线片可见骨质吸收,失去管状骨造型而成“细竹”样。骨干骨膜下有新骨形成, 呈“梭
状”。骨骺端出现临时钙化带及边缘密度增高,颅骨骨缝离开,颅骨边缘增白明显。
【治疗原则】
确诊后立即停用一切维生素A制剂。一般1-2周临床症状消失,数日后血清维生素A含量下降。
【预防保健措施】
(一)大力宣传按所需量服用维生素A,不可过量。
(二)不可滥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
(三)维生素AD制剂应放置远离年幼小儿可取之处,以防大量误食。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诊断要点】
(一)年龄:主要为3岁以内的小儿。
(二)病史:
1.胎儿期贮存不足 母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儿均可使婴儿体内贮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 长期过多的室内活动;城市中高楼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吸收部分紫外线。
3.维生素D补充不足 即使纯母乳喂养儿,若户外活动少或未补充维生素D亦易患此病。
4.生长速度快 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及双胎婴儿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求量增大。
5.疾病或药物影响 长期患胃肠道或肝胆疾病;长期服用抗惊厥、抗癫痫的药物。
(三)临床表现
.
精品文档
佝偻病临床表现有非特异性症状、骨骼特征性改变和其他系统改变。
佝偻病依病变程度分为早期、活动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早期 多见于6个月内 ( 特别是3个月以内)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症状。此期
常无骨骼改变。血钙、磷 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1,25-(OH)
2
D正常 或稍高。骨
X线片长骨干骺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少增宽。
2.活动期 骨骼体征:<6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体征(乒乓颅);>6个月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
肋窜 珠、肋软骨沟、鸡胸、O、X型腿等体征。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碱性磷酸酶增高。血25-( OH)D、
1,25-(OH)
2
D显著降低,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 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
>2mm。
3.恢复期 早期或活动期患 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或恢复。血钙、磷、碱性磷酸酶、
血25-(OH)D、 1,25-(OH)
2
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线、增宽,密度增加 ,骨骺软骨盘
<2mm。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
维生素D缺乏除骨骼病变外,还 有影响其他组织器官,使运动发育延迟,如肌肉松弛、肌力(肌张力)降低;
免疫功能下降反复感染。
【治疗原则】
(一)维生素D治疗
治疗目的为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
剂量为2000-4000Ud(50-100ugd)时,1个月后改为400Ud(10ugd)。
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VitD15-30万U(3.75-7.5m g)次,肌注,1-3个月
后再以VitD400Ud(10ugd)维持。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
(二)其他治疗
1.钙剂补充 乳类是婴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一般佝偻病治疗可不补钙。
2.微量营养素补充 应注意其他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3.外科手术 严重骨骼畸形可外科手术矫正畸形。
【预防保健措施】
(一) 综合防治措施
利 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止卫生知识,克服不良育儿习惯,指导家长参与自
我保健。
(二)系统管理
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随访并按计划进行佝偻病防治监测。
.
精品文档
(三)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生活和卫生护理,定期进 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
偏食等不良习惯。
(四)母亲孕期预防
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 宜适当补充VitD400-1000Ud
(10-25ugd)。
(五)婴幼儿预防
1.户外活动 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2hd,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补充 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摄入VitD400Ud(10ugd)至2岁。Vit D补充量包括
食物、日光照射、VitD制剂、VitD强化食品中的VitD含量。如婴儿每日摄入5 00ml配方奶,可摄取VitD约200U
(5ug),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 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VitD制剂。
3.高危人群补充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 即应补充VitD800-1000Ud(20-25ugd),3个月改
为400Ud(10ugd) 。

第五节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
【诊断要点】
(一)年龄:6-24月龄婴幼儿和青春期儿童。
(二)病史
1.先天储存不足 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均可导致胎儿先天储存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 长期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或未使用铁强化配方奶粉。
3.肠道铁吸收障碍 不合里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
4.生长发育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 婴儿和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
5.铁丢失增多:长期慢性失血均可导致缺铁,临床 最常见各种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和青春期女孩月经增多。
(三)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少数儿童可出现异食癖;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严重者可发
生萎缩性胃炎或 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 婴儿期铁缺乏对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有较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 ,可持续至儿童期,且铁剂
治疗亦不能完全恢复损害的认知行为
3.免疫系统 缺铁性贫血可使机体内的免疫功能下降,感染疾病机会增加。
4.其它 小婴儿贫血可出现骨髓外造 血,肝、脾、淋巴结可轻度增大。严重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
心力衰竭。缺铁时肠道有毒重金属 吸收增加,
.
精品文档
(四)缺铁诊断标准
1.具有导致缺铁的危险因素,如喂养不当、生长发育过快、胃肠疾病和慢性失血等。
2.血清铁蛋白<15ugL,伴或不伴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正常,且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五)缺铁性贫血(IDA)诊断标准
降低 ,符合WHO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即6个月~6岁<110gL;6~14岁<120gL。由于海拔高度对Hb
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约4%。
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 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27pg,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gL。
3.具有明显的缺铁原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4.铁剂治疗有效:铁剂治疗4周后Hb应上升20gL以上。
5.铁代谢检查指标符合IDA诊断标准:下述4项中至少满足两项。
①血清铁蛋白(serum iron,ST)降低(﹤15ugL),建议最好同时检测血清CRP, 尽可能排除感染和炎症对
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②血清铁(serom iron,SI)﹤10.7umolL(60Uugdl);
③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62.7umolL(350ugdl;
④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15%。
6 .骨随穿刺涂片和铁染色: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0~±)(正常值:+~< br>+++)、铁粒幼细胞比例﹤15%仍被认为是诊断IDA的“金标准”。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含铁食物,注意休息。
2.病因治疗 寻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除病因。
3.铁剂治疗 尽量给予口服治疗。
①在不能进行铁代谢检测的基层医疗单位,如患儿符合贫血诊断标准,红细胞呈典 型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并具有引起IDA的明确原因,可似诊为IDA,开始诊断性补铁治疗。 ②口服铁剂治疗: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餐间 服
用,每日2~3次。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 铁水平。必
要时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和维生素B
12
。循证医学资 料表明,间断补充元素铁1~2mg(kg.d),
每周1~2次或每日1次亦可达到补铁的效果,疗程 2~3个月。
【预防保健措施】
1.健康教育 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
精品文档
2.孕期预防 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 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
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u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3.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纯母乳喂养者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1~2mg(kg.d)元 素铁,直至1周
岁,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人工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
4.足月儿 应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此后如继续纯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必要时 可按每日
剂量1mgkg元素铁补铁。未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后改为混合部分母乳喂养或不能母乳喂 养的人工喂养婴儿,
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
5.幼儿 注意食物 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离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尽
量采用铁强化配 方乳。
6.青春期儿童 尤其是女孩往往由于偏食厌食和月经增多等原因易于发生缺铁甚至IDA ;应加强营养,合理
搭配饮食,鼓励进食蔬菜水果等,促进铁的吸收。一般无需额外补充,对拟诊为缺铁 或IDA的青春期女孩,可口
服补充,剂量30~60mgd元素铁。
7.筛查: Hb测定 是筛查儿童IDA最简单易行的指标,并被广泛采用。建议仅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
包括:早产儿 、低体重儿,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而未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或未采用铁强化配方乳补授或不能
母乳 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以及单纯牛乳喂养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在生后3~6个月进行Hb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检查Hb。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建议每年检查HB1次。青春期儿童,尤 其是女孩
应常规定期进行Hb检测。

第六节 锌缺乏症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锌摄入不足 不良饮食习惯或素食者,可因锌摄入不足而导致缺乏。
2.锌吸收减少或消耗量增加 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腹泻、肠吸收不综合症等所致吸收不良;慢性肾病、 创伤所
致排泄量增加;营养不良恢复期、急性感染性疾病时消耗量增加。
3.药物的使用 用利尿剂、类固醇等,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或腹膜透析的儿童,可发生医源性的锌缺乏。过多
钙、铁剂摄入 也可导致锌缺乏。
(二)膳食调查 (连续3日记录法)每日锌摄入量<推荐量的60%。
(三)临床表现
纳呆、厌食、味觉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皮炎、反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异 嗜癖、伤口愈合慢等典型临床
表现的2项及以上者。
(四)空腹血清锌浓度 <11.47mmolL(原子吸收法)。
.
精品文档
(五)餐后血清锌浓度反应试验 进餐后2小时血清锌浓度较餐前下降15%。
(六)单独用锌治疗1个月有效者。
具备上述6项中的3项及以上者。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寻找原因,治疗原发病。
2.调整饮食 平衡膳食,积极补充各种富含锌的动物性食物如肝、瘦肉、蛋黄和鱼类。
3.补充锌剂 总疗程以2 -3个月为宜。按体重:元素锌0.5-1.5mgkgd口服(相当于每日2.5-7.5mgkg的
硫酸锌,或3.5-10.5mgkg的葡萄糖酸锌)。
4.避免医源性锌缺乏 如儿童因病情需要使用利尿剂、类固醇等药物应及时补锌。
【预防保健出措施】
1. 健康教育 广泛进行正确的锌营养知识宣传与教育。
2. 加强母亲孕期保健 加强营养,平衡膳食,摄入含锌食物。
3. 科学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引入其他食物;为年长儿提供膳食平衡;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七节 碘缺乏症
【诊断要点】
(一) 病史
1.摄入不足:来自碘缺乏地区,饮食中缺乏海产品等富碘食物,碘盐使用错误等。
2.需要量多: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多。
3.患甲状腺肿孕妇所生下的婴儿。
(二)临床表现
1.胎儿:死亡、流产、早产,先天畸形、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障碍。
2.婴幼儿:多以体格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甲减)为主,严重者有特殊面容,聋哑、瘫痪。
3.儿童青少年:亚临床克汀病、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矮小、学习困难、性发育延迟。
(三)实验室检查
1.垂体-甲状腺轴系激素水平:T3、T4、TSH,新生儿TSH筛查。
2.尿碘监测:上午8-10点的尿碘水平能代表全天的碘营养水平。
结果的判断:0-50 ugl,重度碘缺乏;50-100ugl ,轻度碘缺乏;100-300ugl,碘营养正常;300-40 0ugl,
轻度碘过量;400ugl以上,重度碘过量。
【治疗原则】
.
精品文档
碘制剂:婴幼儿40 ug天;儿童80 ug天;孕妇及乳母160ug天。
【预防保健措施】
1.缺碘地区广泛应用碘化食盐。
2.对于偏僻的山区、分散的村庄、患病率低无需普遍加碘的地区以及碘盐推广失败的地区, 可服用碘化油, 每
年服1毫升, 若2年服1次, 剂量需加倍。
3.多吃含碘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海虾, 以及碘茶、碘蛋等
4.新生儿甲低筛查, 早期发现疾病, 早期治疗。3个月龄前确定诊断和接受治疗的甲低新生儿中, 约80%其智
商(IQ)在90以上, 3个月龄后治疗者仅30%~50%能达到90以上。孕妇患甲状腺肿者所生下的婴儿应密切观察。

第五章 五官保健门诊
第一节 口腔保健
【目的】
(一) 宣传口腔保健重要性,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二) 早期发现牙齿发育异常,及时指导、矫正。
【对象】
0~7岁儿童。
【保健要点】
(一) 饮食安排
哺 乳时间不宜过长,哺乳时间规律,按时添加辅食,饮食规律,逐渐培养吃菜的习惯,少吃甜食(如:蛋糕、
糖果等)、少喝饮料(如:碳酸饮料、乳酸饮料等)。
(二) 口腔卫生
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小儿出生后有牙就刷,刚萌出的牙用纱布或指套牙刷。
(三)发现以下异常时应及时给予保健指导和处理
1.乳牙萌出过早:对萌出过早、无牙根而 松动的乳牙应立即拔除;牙根不松动,但常与舌系带及周围软组织
摩擦而形成溃疡,可改用汤勺喂养。
2.牙齿晚出:1岁后尚未萌出者,应进行X线检查有无牙胚,恒牙晚出者应做切龈治疗加速牙齿萌出。
3.乳牙滞留:恒牙萌出而乳牙未脱落者应拔出乳牙;若超过乳牙换牙年龄而长期未脱落,恒牙仍未萌出 者,
如因恒牙缺失而致乳牙不松动的,可暂时保留乳牙。
4.数目异常:由于多生牙可造成牙 齿排列不齐,牙齿拥挤或错位,易导致龋齿发生,故应将其拔除。因缺牙
可致牙的间隙过大,咬合不全。
5.牙齿结构异常:由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严重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应及 时针
.
精品文档
对病因进行治疗。
(四)龋齿的防治:
1. 病因:主要包括细菌、饮食、唾液、宿主、牙齿结构和时间。诸因素相互关联,缺少某一方面都不可能发
生龋病。
2.预防:①增加牙齿的抗龋性(如窝沟封闭);②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注意口腔卫生; ③减少或控制饮食
中的糖,要重视母乳喂养,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④防治 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治
疗。
3.治疗:对于没有形成龋洞的初龋期,可用药物治疗;对于深龋主要方法是填充。
(五)定期检查
乳牙萌出后即检查一次,以后每年健康检查时均要检查口腔,发现异常应进行相应的检查。

第二节 眼保健
【目 的】
(一)宣传眼保健重要性,普及眼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异常的自我保健意识 。
(二)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尤其应对视力高危儿童重点检查,及时矫正,减少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三)早期发现弱视患儿,抓住治疗时机及早治疗,提高弱视治愈率。
【对 象】
0~7岁儿童。
(一)建立常规视力检查制度。1岁半以前用选择观看法,1岁半至5岁用点 状视力检查仪,3岁半以上用儿
童图形视力表或标准视力表检查。每3~6个月检查一次。
(二) 有以下症状儿童转诊到开设眼保健门诊的保健机构或综合医院眼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1.眼位异常者:包括单眼、双眼外斜、内斜、上斜等。
2.视物姿势异常,看东西时经常眯眼,身体或头面部位置异常,视物距离过近。
3.立体功能欠缺:位置觉不良,如穿针困难。
4.反复结膜炎:经常用手揉眼,自觉头痛、头晕、眼痛,已除外其他疾病,目前无
急性眼病症状者。
5.既往有视力异常或被诊断为弱视、各种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者。
6.家族中有视力异常(如:高度屈光不正者)。
【眼保健门诊检查内容】
(一) 询问病史:
1.了解儿童家中有无视力异常者,有无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患者以及有无斜视、弱视病人。
.
精品文档
2.了解儿童出生史及个人发育史。如:是否难产、窒息,是否使用助 产器;了解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以除外
脑发育不全及脑部疾患引起的视力异常;注意高热、外伤等引起的 视力下降。
3.了解儿童有无视物姿势异常,有无代偿头位及眼斜,如有则询问发病年龄。了解
儿童是否经常看电视。
(二) 查视力:包括裸眼及戴镜视力。
(三) 眼位检查: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
(四) 外眼及眼疾一般检查。
(五) 眼底检查:包括注视性质检查。
(六) 同视机检查视功能。
(七) 裸眼视力≤0.8者应散瞳验光。
散瞳药的选择:
1.快速散瞳药(美多丽、复方托品酰胺):适合14岁以下的初次验光者。
2.慢速散瞳药(1%阿托品)适用于内斜视或6岁以下儿童。
【诊 断】
(一) 屈光不正:
1.远视:①近视力下降,远视力正常;②视觉疲劳;③眼位:已发生内斜视;④眼
底:视盘较小,色红。
2.近视:①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②易发生外隐斜或外斜视。③眼底:高度近
视引起退行性变性,可发生黄斑变性、出血、玻璃体浑浊甚至视网膜脱落。
3.散光:①视物有重影;②视力疲劳致使调节痉挛,引起假性近视;③可有歪头眯
眼的代偿性头位,持物近视。
4.屈光参差:①双眼屈光状态不等,相差2D以上;②轻度可 有视疲劳,重度无双眼单视;③一眼看近,一眼
看远,形成交替视力;④如一眼高度屈光不正,长久不用 产生弱视。
(二) 斜视:
1.共同性斜视:①共同性内斜视:复视,它可干扰偏斜眼的物 象被大脑抑制而形成弱视,6个月内的先天性
内斜视,功能预后较差。②共同性外斜视:⑴间歇性外斜视 :开始时为间歇性,易伴有假性近视,可发展为外斜
视。⑵恒定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常有交替注视,集 合不足,屈光参差。
2.非共同性斜视:眼位偏斜,眼球向一个或多个方向运动障碍;向各方向注视时 斜视角不等,可出现复视和
头颈与面部倾斜的代偿头位。
(三) 弱视:
1.视力 减退:矫正屈光不正后远视力0.8~0.6为轻度弱视,视力0.5~0.2为中度弱视,视力≤0.1为重度
.
精品文档
弱视。
2.拥挤现象
3.可有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两种不同的注视性质。
【治 疗】
(一) 屈光不正
1.远视:儿童和青少年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配镜矫正。
2.近视: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配镜矫正。
3.散光:散瞳验光,用圆柱镜矫正。原则上散光应全部矫正。
4.屈光参差:12岁以下的 儿童应戴完全矫正镜片,防治弱视。如不能适应则视力好的一眼完全矫正,视力差
的眼镜度数减低到患儿 能够适应配镜。尽量使患儿双眼视力接近正常并保留一定的双眼单视。
(二) 斜视
1.共 同性斜视:首先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提高视力。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可正位。戴镜后仍有斜视,
可 在双眼视力达到或接近正常时进行手术。
2.非共同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一般以手术治疗,后天性者根据病因治疗。
(三)弱视
弱视的疗效与治疗年龄和注视性质有关,年龄越小,中心注视者疗效越好,年龄越大,疗效越差,6岁前 疗
效最好,12岁后治疗效果差,但仍然有视力提高的机会。
1.散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早期治疗角膜白斑,先天性白内障和完全性上睑下垂。
2.治疗 弱视:遮盖法是对中心和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最有效的方法。应彻底遮盖健眼,用弱视眼注视。为防止
健眼 遮盖性弱视,应定期复查,并采取间断打开遮盖,促进健眼功能。对年幼儿童更应注意。同时做精细作业对
提高视力有帮助,如:描图、穿珠子、穿针等。
3.其他疗法:CAM法、红色滤光片疗法等。

第六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
依据 卫生部《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开展工
作。
【预防指南】
一、健康教育
通过面对面的宣传与指导、知识讲座、发放 宣传资料等,传播铅对儿童毒性作用的相关科学知识,改变人们
的知识、态度和行为,预防和减少铅对儿 童的危害。
.
精品文档
(一)知识介绍
向群众讲解儿童铅中毒的原因、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高铅血症处理等知识
(二)行为指导
对家长和儿童指导,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
1.教 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
易 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内,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
2.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
3.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
4.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儿童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
5.不要带儿童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6.直接从事铅作业的家庭成员下班前必须更 换工作服和洗澡。不应将工作服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不应
在铅作业场所(或工间)为孩子哺乳。
7.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8.选购儿童餐具应 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等含铅较高的食
品。
9.不能用长时间滞留在管道中的自来水为儿童调制奶粉或烹饪。
(三)营养干预
儿童患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铁、锌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强。因此,应确保儿
童膳食平衡及各种营养素的供给,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儿童应定时进食,避免食用过分油腻的食品。因为空腹和食品过分油腻会增加肠道内铅的吸收。
2.儿童应经常食用含钙充足的乳制品和豆制品;含铁、锌丰富的动物肝脏、血、肉类、蛋类、 海产品;
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二、筛查与监测
儿 童铅中毒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通过筛查早期发现高铅血症儿童,及
时进 行干预,以降低铅对儿童机体的毒性作用。同时通过筛查资料分析,以评价环境铅污染状况,进行定期监测。
近年来,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城乡儿童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g L的比例很
低,因此无需进行儿童铅中毒普遍筛查。但对于存在或怀疑有工业性铅污染地区,可考虑进行 儿童铅中毒的筛查。
对生活或居住在高危地区的6岁以下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监测 :①居住在冶炼厂、蓄电池厂
和其他铅作业工厂附近的;②父母或同住者从事铅作业劳动的;③同胞或伙 伴已被明确诊断为儿童铅中毒的。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
.
精品文档
【诊断与分级】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要依据儿童静脉血铅水平进行诊断。
高铅血症: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100~199?gL;
铅中毒: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gL ;并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
轻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00~249?gL;
中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0~449?gL;
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450?gL;
儿童铅中毒可伴有某些非特异的临床症状, 如腹隐痛、便秘、贫血、多动、易冲动等;血铅等于或高于700?gL
时,可伴有昏迷、惊厥等铅中毒 脑病表现。
【处理原则】
儿童高铅血症及铅中毒的处理应在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 医务人员应在处理过程中遵循环境干预、
健康教育和驱铅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寻找铅污染源,并告知儿 童监护人尽快脱离铅污染源;应针对不同情况进
行卫生指导,提出营养干预意见;对铅中毒儿童应及时予 以恰当治疗。
高铅血症: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营养干预;
轻度铅中毒: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营养干预;
中度和重度铅中毒: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营养干预,驱铅治疗。
(一)脱离铅污染源
排查和脱离铅污染源是处理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的根本办法。儿童脱离铅污染源后血铅水平可显著下降 。
当儿童血铅水平在100?gL以上时,应仔细询问生活环境污染状况,家庭成员及同伴有否长期铅 接触史和铅
中毒病史。血铅水平在100~199?gL时,往往很难发现明确的铅污染来源,但仍应积 极寻找,力求切断铅污染的
来源和途径;血铅水平在200?gL以上时,往往可以寻找到比较明确的铅 污染来源,应积极帮助寻找特定的铅污
染源,并尽快脱离。
(二)进行卫生指导
通 过开展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使广大群众知晓铅对健康的危害,避免和减少儿童接
触铅污染源。同时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不良行为。
(三)实施营养干预
高铅 血症和铅中毒可以影响机体对铁、锌、钙等元素的吸收,当这些元素缺乏时机体又对铅毒性作用的易感
性 增强。因此,对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的儿童应及时进行营养干预,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纠正营养不良和铁、钙、锌的缺乏。
(四)驱铅治疗
驱铅治疗是通过驱铅药物与体内铅结合并排泄,以达到阻止铅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
精品文档
驱铅治疗只用于血铅水平在中度及以上铅中毒。

附:驱铅治疗方法
驱铅治疗时应注意:①使用口服驱铅药物前应确保脱离污染源,否则会导致 消化道内铅的吸收增加。②缺铁
患儿应先补充铁剂后再行驱铅治疗,因缺铁会影响驱铅治疗的效果。
1.中度铅中毒
用于驱铅试验阳性者。驱铅试验的具体方法为:试验前嘱患儿排空膀胱,按5 00~700mgm体表面积的剂量
肌内注射依地酸钙钠,加2%利多卡因2ml以减少肌内注射时的疼 痛。用经无铅处理的器皿连续收集8小时尿液,
测定8小时尿量(L)和尿铅浓度(?gL),以下列公 式计算出每毫克依地酸钙钠的排铅量比值I,I=尿量(L)
×尿铅浓度(?gL)依地酸钙钠(mg) 。I≥0.6驱铅试验为阳性;I<0.6驱铅试验为阴性。进行该项试验时应注意
两个问题:(1) 集尿器皿应在事先进行无铅处理,以确保尿铅测定结果准确。(2)8小时中应尽可能多饮水,以保
证有 足够的尿量,并收集8个小时内的所有尿液。
治疗首选二巯丁二酸 。用法:剂量为每次350mgm 体表面积,每日三次口服,连续5天,继而改为每日两
次给药,每次药量不变,连续14天。每个疗程共 计19天。
对无法完全脱离铅污染环境的儿童则应采用依地酸钙钠进行治疗,用量为1000mgm体 表面积,静脉或肌内
注射,5天为一疗程。
停药4~6周后复查血铅,如等于或高于250? gL,可在1个月内重复上述治疗;如低于250?gL则按高铅血
症或轻度铅中毒处理。
2.重度铅中毒
选择二巯丁二酸治疗,方法同前。依地酸钙钠用量为1000-1500mg m体表面积,静脉或肌内注射,5天为一
疗程。
疗程结束后每2~4周复查一次血铅,如等于 或高于450?gL,可重复上述治疗方案;如连续2次复查血铅低
于450?gL,等于或高于250 ?gL,按中度铅中毒处理。
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700?gL,应即复查静脉血铅,确认后立即在有 能力治疗的医院住院治疗。根据患儿病
史,经口摄入的要排除消化道内大量铅污染物残留,必要时给予灌 肠、洗胃等办法。采用二巯丁二酸和依地酸钙
钠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应先用二巯丁二酸治疗4小时,当患 儿出现排尿后,方可使用依地酸钙钠,否则易导致脑
细胞内铅含量过高,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治疗期间应 检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等指标。
联合治疗结束后复查血铅,高于或等于700?gL,可立即重复联 合治疗方案;如果等于或高于450?gL,按
重度铅中毒治疗。连续驱铅治疗3个疗程后,应检测血中 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水平,及时予以补充。并严密观
察治疗效果。

.
2
2
2
2
精品文档
第七章 发育行为儿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三条即可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
1.一般智能较正常水平明显低下,智商(IQ)低于70;
2.同时存在社会适应功能缺陷或损害;
3.18岁以前发病。
【临床分度】
轻度:IQ50-69,社会适应能力轻度缺陷;
中度:IQ35-49,社会适应能力中度缺陷;
重度:IQ20-34,社会适应能力重度缺陷;
极重度:IQ〈20,社会适应能力极重度缺陷。
【治疗】
1.病因治疗:病因已明确者,根据病因而对因治疗。
遗传代谢病:饮食治疗。
先天性克汀病: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先天性颅脑畸形: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1)促大脑代谢药物:γ-氨酪酸、乙酰谷氨酸、吡拉西坦(脑复康)、吡硫醇(脑复新)、脑活素等 ,可根
据病情选用1-2种。
(2)对症治疗:
①伴有兴奋不安或其他精神症状:利培酮、奥氮平、氯丙嗪等;
②伴有多动行为:利他林;
③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
3.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
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
4.心理治疗
5.对家长进行指导
【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
2.做好儿童保健
.
精品文档
3.及时诊治遗传性或内分泌障碍疾病
4.开展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第二节 学习障碍
【诊断标准】
按ICD-10标准主要根据以下5条:
1.特定的学校技能损害必须达到临床显著的程度。 如阅读、拼写、计算等有一种或以上的学习技能障碍,较
应有水平相差一年以上,或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 结果有一项低于20百分位以下;
2.这种损害必须具有特定性,即没有明显的智力低下,标准化智力测验智商在70以上;
3.损害必须是发育性的,即在上学最初几年已存在,而不是在受教育过程中才出现;
4.没有任何外在因素可充分说明其学习困难;
5.不是由于视听损害或神经系统损害所导致的。
【干预】
1.早期预防:加强围 产期预防保健,做到优生优育,正确开展早期教育;要特别关注具有高危出生史的儿童,
及早进行诊断。
2.早期干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指导家长改进养育条件和方法,尽早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 br>3.支持性心理治疗:接纳、理解、支持和鼓励为主,改善患儿不良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
4.针对性的教育治疗和强化训练
5.药物治疗:促大脑代谢药物;如合并其他疾病,可给予相应的治疗。

第三节 儿童孤独症
【诊断标准】
ICD-10婴儿孤独症诊断标准:
1.3岁以前出现 功能的发展异常或障碍(3项至少要有1项)①社交沟通情境的理解性或表达性语言;②选择
性社交依恋 或交互性社会互动;③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
2.交互性社会互动方面的质的障碍(4项至少要有2项 )①不会适当使用注视、脸部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
以调整社会互动;②未能发展和同伴分享喜好的事物 、活动、情绪等有关的同伴关系;③缺乏社会情绪的交互关
系,而表现出对别人情绪的不当反应,或不会 依社会情境而调整行为,或不能适当地整合社会、情绪与沟通行为;
④缺乏分享别人的或与人分享自己的 快乐。
3.沟通方面质的障碍(4项至少要有1项)①语言发展迟滞或没有口语,也没有用非语言的姿 势表情来辅助
沟通的企图;②不会发呆或维持一来一往的交换沟通信息;③固定、反复或特异的方式使用 语言;④缺乏自发性
.
精品文档
装扮的游戏或社会性模仿游戏。
4.狭 窄、反复、固定僵化的行为、兴趣和活动(4项至少要有1项)①执着于反复狭窄的兴趣;②强迫式的
执 着于非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③刻板的和重复的动作;④对物品的部分或玩具无功能的成分的执着。
【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促进脑组织代谢药物。
2.减少异常行为药物。
减少注意力分散、多动行为,用利他林;
减少刻板固定行为、破坏行为、孤单、不活泼,用氟哌啶醇。
(二)教育训练
强调 个别化教育训练。国外较有影响的训练方法例如:Lovaas训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学等
目的:1.促进正常发展;
2.消除过分行为;
3.避免或消除固定僵化行为。
(三)行为治疗
包括正性强化法、复性强化法、隔离法、消退法、系统脱敏法等。
(四)家庭指导和支持
(五)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

第四节 言语和语言障碍
【临床类型和诊断标准】
1.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 正常发育水平。临床除言语落后外,可伴
有发音、语言质与量以及交流等方面的异常。常见病因与临床类 型有:精神发育迟滞、脑性瘫痪、听力障碍、构
音器官疾病、婴儿孤独症、心理社会剥夺等。
2.特殊性语言发育障碍:是一组由中枢神经发育延迟引起的语言障碍,其智力相对正常,临床上表现为说话延迟及语言的理解和或表达困难。分感受性、表达性与混合性语言障碍三种形式。
根据ICD-10标准,诊断依据为:
(1)表达性语言障碍:
①口头表达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
②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
③排除了其他的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疾病。
.
精品文档
(2)感受性语言障碍:
①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低于其智龄应有的水平;
②其语言表达能力常同时受损,且常伴有语音异常;
③排除了听力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发育性发音障碍:指儿童的发音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而语言能力正常,其发音异常不 是由
于发音器官和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引起。
根据ICD-10标准,诊断依据为:
(1)发音障碍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其智龄的正常变异限度;
(2)非语言智力正常;
(3)语言表达和感受技能在正常范围内;
(4 )排除了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疾病。 4.口吃:是一种表现为言语节律异常的言语障碍。当患儿讲话时出现发声或单词的重复、停顿或发声延长,
明显影响到说话的流畅性,在排除神经系统疾病以后即可作出诊断。
5.选择性缄默症:指已 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
语的现象,其实质是 社交功能障碍而非语言障碍。
诊断要点:
(1)患儿在学校或其他人多的地方拒绝讲话,此种表现持续时间较长,且持续性存在;
(2)患儿与少数几个很亲近的人仍能讲话,且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均无障碍;
(3)排除了任何躯体疾病或精神病所造成的缄默不语。
【干预】
1.病因治疗:特殊原因造成的需对因治疗,如舌系带过短、唇腭裂、听力障碍等。
2.语言运动器官操
3.语言训练:一对一训练。
4.心理治疗:帮助处理情绪问题,矫正不良行为。

第五节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诊断标准】
ICD-10标准
(一)症状A有六项(或 六项以上),症状B1~5有三项(或三项以上),症状B6~9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且
已持续至少 6个月,达适应不良并与其发展阶段不相称的程度:
A.注意缺陷(inattention)
.
精品文档
1.无法专注于细节的部分,或在做学校作业或其他活动时,出现粗心的错误;
2.很难持续专注于工作或游戏活动;
3.对他(她)讲话时,似乎都没在听;
4.很难遵照指示做事或无法完成功课、家事或工作(并不是由于对立性行为或无法了解指示的内容);
5.组织规划工作及活动有困难;
6.逃避或不愿意做需要精神集中的工作(如学校或家庭作业)
7.丢失工作或活动必须要用的东西(如玩具、学校作业、铅笔、书、工具或文具等);
8.很容易受外在刺激影响而分心;
9.在日常生活中易忘记一些事情。
B. 多动冲动
多动(hyperactivity)
1.在座位上手脚动个不停或局促不安地扭来扭去;
2.在教室或是其他必须持续坐着的场合任意离开座位;
3.在不适当的场合,乱跑或爬上爬下(在青少年或成人可仅限于主观感觉到静不下来);
4.难以安静地玩耍或参与休闲活动;
5.总是一直在动或是像被马达驱动着停不下来;
冲动(impulsivity)
6.说话过多
7.问题还未问完就抢着回答
8.在游戏中或团体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顺序轮流
9.打断或干扰别人(如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游戏)。
(二)以上症状在7岁以前即出现。
(三)此症状造成的损害存在与两种或两种以上场合(如在家中、学校或其他场所)。
(四)必须有明确证据显示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存在着临床重大损害。
(五)症状不是出现 在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也无法以其他精神障碍
(如心境障碍、焦 虑障碍、分离障碍或人格障碍)来解释。
【干预】
1.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中枢神经兴奋 剂(哌醋甲酯),如利他林,常用量为5-40mg日,由小剂量开始,早
餐后顿服,或早、午餐后分两 次服,一般服用数月至数年。注意:下午3时后禁用;节假日停用;6岁以下、青
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 。
其他非兴奋剂类药物包括托莫西汀、三环类抗抑郁剂、可乐定等。
.
精品文档
2.社会心理治疗:对患儿或家庭合并有社会心理问题,可针对性采用心理咨询、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
3.教育训练:如学业和学习策略干预、社交技能训练等。

第六节 抽动障碍
【诊断标准】
1.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2.有复发性、不自主的、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3.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4.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5.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
6.抽动一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
7.已排除了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防治原则】
1.症状较轻者,无须特殊治疗。
2.药物治疗:首选氟哌啶醇,还可选用泰必利、可乐定、多虑平、氟西汀、氯丙嗪等。
3.心理治疗:减轻心理压力,一般性心理解释和支持在其保健措施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4.行为矫正
5.学校干预
6.家庭治疗
7.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第七节 排泄障碍
一、遗尿症
【诊断标准】
1.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
2.5岁儿童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6岁儿童每月至少有1次遗尿;
3.排除有明显原因引起 的遗尿,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畸形、膀胱功能失调和低膀胱容量、隐性脊柱裂、脊髓炎
症、外伤或肿瘤所致 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癫痫、糖尿病等。
【防治原则】
1.一般治疗:
(1)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
.
精品文档
(2)减少晚餐液体入量;
(3)晚上定时排尿。
2.正确处理精神因素:
3.药物治疗:弥凝
4.行为治疗:闹钟叫醒、膀胱训练、阳性强化法。
5.中医治疗:中药及针灸治疗。
二、遗粪症
【诊断标准】
1.年龄在4岁或4岁以上儿童。
2.每月至少有一次遗粪,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3.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意识障碍,腹泻及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大便失禁。
【防治原则】
1.从小训练儿童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最佳训练时期是1~2岁。
2.及时治疗腹泻、便秘等躯体疾病,避免精神创伤。
3.心理治疗,去除心因。
4.行为治疗,给予阳性强化。
5.药物治疗:丙咪嗪。

第八节 睡眠障碍
一、睡惊症
【诊断标准】
1.突出的症状是反复发作从睡眠中惊醒,并 以强烈的焦虑、躯体活动及植物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如心动过速、
呼吸急促、出汗为特征。
2. 这些反复发作的从睡眠中突然醒转却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接触的症状可持续1~10分钟,通常发生在夜间
睡眠的头13阶段。
3.对他人试图干涉发作过程的努力相对缺乏反应,并几乎总是出现至少几分钟的定向障碍及持续动作。
4.对反复发作即使能有记忆的话,也是很有限的(通常只能记忆起1~2个片断的心理表象)。
5.缺乏任何躯体疾患如脑瘤或癫痫的证据。
【防治原则】
1.主要为解除心理诱因,要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恐怖等,让儿童保持安静,培养良好睡眠规律和习惯,
2.频繁发作者睡前可使用小剂量镇静药物安定。
.
精品文档
二、梦魇
【诊断标准】
1.从夜间睡眠或午睡中惊醒,并能清晰回忆强烈恐怖的梦境。这些梦境多涉及 威胁生存安全或自尊心的内容。
这种惊醒可发生于睡眠过程中的任何时间,但通常发生在下半夜。
2.一旦从恐怖性梦境中醒来,患儿即意识清晰且定向良好。
3.梦境本身以及由于反复发生恶梦而引起的睡眠障碍使患儿非常痛苦。
【防治原则】
1.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去除诱因即可自愈。
2.当儿童出现梦魇时将其唤醒,给予安慰。
3.频繁发作者采用药物治疗,安定或利眠宁。
三、睡行症
【诊断标准】
1.突出的症状是睡眠中起身下床,徘徊数分钟至半小时,该症状常发生在夜间睡眠的头13阶段。 < br>2.在发作过程中,患儿目光和面部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干涉和招乎相对缺乏反应,要使其清醒过来往往十 分
困难,一旦清醒过来,患儿对发作经过全部遗忘。
3.从发作中醒来几分钟后,没有精神活动或行为的缺损,尽管开始可出现短暂的意识恍惚及定向障碍。
4.缺乏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的证据。
【防治原则】
1.一般预后良好,不需特殊治疗。
2.睡行发作时,可将其牵回床上或叫醒。
3.严重者可适当采取药物治疗,使用安定。

第九节 进食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1.主动拒食或限制自己的饮食量。
2. 体重明显减轻,体形消瘦;体重比标准体重低25%,或除计算比原有减轻的体重外,还需加上随年龄增长
应增加的体重,二者相加值达原体重值的25%。
3.体像障碍,已经明显消瘦,但仍觉太胖;拒绝保持体重在相应年龄及身高的最低水平。
4.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女性月经来潮推迟,闭经,乳房不发育,男性表现性欲减退。
5.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脑垂体功能低下、结核病、严重的肝病、恶性肿瘤等。
.
精品文档
【防治原则】
1.躯体治疗:纠正饥饿,恢复体重,每天给予适当的热量及能量,必要时静脉补液或静脉营养。
2.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饭前使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
二、贪食症
【诊断标准】
1.反复多次发作性暴食行为,在短时间迅速进食大量食物。
2.在暴吃时,患儿能意识到这种进食行为不正常,但无法加以控制。
3.为了防止体重增加,反复多次诱发自己呕吐,使用泻剂,严格限制饮食。
4.至少三个月内,每周出现暴食两次以上。
5.经常过分关注自己体型和体重。
6.不是由于神经性厌食或任何已知的躯体疾病所致。
【防治原则】
1.药物治疗:丙咪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2.心理治疗:主要为行为治疗,可采用阳性强化法,生物反馈治疗,系统脱敏治疗。
三、异食癖
【诊断要点】
1.经常吃一些非营养性物质,如灰土、毛发等。
2.反复多次异食,至少持续1个月。
3.不是由于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致。
4.可伴有营养不良、贫血、肠道梗阻等并发症。
【防治原则】
1.心理治疗,改善环境,行为治疗包括阳性强化法与厌恶疗法。
2.治疗并发的躯体疾病。

第十节 儿童性识别障碍
【诊断标准】
(一)女性
1.以自己身为女孩持续感到强烈的苦恼,而表明希望成为男性或坚持认为自己是男孩;
2.具备(1)或(2):
(1)对常规的女性衣着持续而明显地厌恶,且坚持穿着某种典型的男性衣服,男内衣或其配件;
.
精品文档
(2)持续否认自身的女性解剖结构,至少存在如下表现之一:
a.声称已有或将会长出阴茎;
b.拒绝蹲位小便;
c.声称不想有乳房或来月经;
3.尚未达到青春发动期。
(二)男性
1.对自己身为男孩持续感到强烈苦恼,并强烈希望自己成为女孩,或比较少见的是,坚持自己是女孩;
2.具备(1)或(2):
(1)专心想着愤有的女性活动,表现为特别喜欢男扮女或模仿女 性打扮,或强烈希望参加女孩的游戏或业余消
遣;拒绝玩男孩惯用的玩具、游戏,拒绝参加男孩惯有的活 动;
(2)持续否认自身的男性解剖结构,表现为反复声称至少下列之一:
a.长大后会变成女孩(不只是身份而已);
b.对自己的阴茎或辜丸感到厌恶,或认为将会消失;
c.最好是没有阴茎或辜丸。
3.尚未达到青春发动期。
【防治原则】
(一)对儿童从小应培养他们对自己性别的正确辨别能力;
(二)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对孩子的玩、穿等行为应按其性别不同对待;
(三)对过于文静、害羞、有女性气质的男孩应注意锻炼其勇敢、活跃、大胆等男孩性格;
(四)对于问题严重者,采用行为疗法;
(五)对于父母心理不健全者,应同时予以治疗;
(六)有条件时,可开展集体治疗;
(七)对于有生理解剖异常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十一节 品行障碍
【诊断标准】
(一)发生于儿童少年期,一般应在7岁以上,持续半年以上;
(二)至少有临床表现中介绍 的不端行为的一项,如:过分好斗霸道、对人(或)动物过分残酷,严重破坏财物,
无故纵火,经常偷窃 ,反复说谎,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彻夜不归,过分地大发雷霆,反抗挑衅,长期严重不服
从等;
(三)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
精品文档
【预防措施】 (一)神经系统稳定性:从病理学的角度对品行障碍进行细致的各个实体分类,并获得针对的措施,从而减少 品
行障碍的发生。
(二)家庭教养及父母的榜样作用。
(三)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治疗原则】
(一)父母管理训练。
(二)家庭功能训练。
(三)解决问题技巧训练。
(四)社区治疗。
(五)药物治疗。

第十二节 特发于童年期的情绪障碍
一、焦虑症
【诊断要点】
(一)分离焦虑障碍
1.不现实地强烈地忧虑主要依恋人可能遇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
2.不现实地强烈 地忧虑会发生某种不幸事件,如迷路、被人绑架、被人杀害、住院等,使得他与主要依恋人
分开;
3.因为害怕分离而总是不愿意或拒绝上学;
4.没有主要依恋人在则总是不愿或拒不就寝;
5.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或白天没有主要依恋人陪同就害怕呆在家里;
6.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
7.当与主要依恋人分手,如离家去上学时,反复出现躯体症状(恶心、胃痛、头痛、呕吐等); 8.在与主要依恋人的分离前、分离中或分离后马上出现极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表现为焦虑、哭喊、发脾 气、
痛苦、淡漠和社会退缩)。
(二)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表现为对各式各样的对 象或处境的恐惧,其恐惧内容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特定性,并且程度不等地发生于大
多数儿童,但其焦虑 程度要达到临床异常的程度,并且焦虑不只是广泛的障碍的一部分。
(三)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 只针对不满6岁的儿童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和或回避,同时伴有正常的选择性依恋父母或其< br>.
精品文档
他熟知的人,害怕或回避见人在程度上超出了患儿的年龄所应有的正常界 限,并伴有肯定的社会功能异常。
【防治原则】
(一)改善环境及教育方式。
(二)从小帮助儿童学会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及开朗的性格。
(三)心理治疗: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
(四)家庭治疗。
(五)松驰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
(六)药物治疗;
严重病例可服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宁等。
二、强迫症
【诊断要点】
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有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这些强迫症状自己无法克制,干扰了正常的生
活、学习及人际关系,此外,患儿有明显的焦虑怯懦,无其他精神异常,有充分自知力。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
点:
1.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它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该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
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防治原则】
(一)从小注意性格的培养,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
(二)心理治疗:主要为支持性心理治疗。
(三)家庭治疗。
(四)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冲击治疗及暴露疗法,同时也可配合使用操作性处理法、阳性强化法。
(五)生物反馈及松驰疗法。
(六)药物治疗:可服用丙咪嗪、氯丙咪嗪。
三、恐怖症
【诊断要点】
凡患儿对某物(人)或处境感到害怕,出现强烈焦虑反应 或回避反应,并严重干扰了患儿生活、学习和人际交
往,患儿为此而苦恼,自知力存在,并排除了其它精 神病,即可诊断。
【防治原则】
(一)从小对儿童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
精品文档
(二)从小培养儿童勇敢、镇静的情绪。
(三)父母及老师的榜样作用。
(四)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可采用系统脱敏法、示范法、操作法、阳性 强化法
等。
(五)药物治疗:对伴有焦虑,可采用安定等抗焦虑剂。也可选用多虑平、氯丙咪嗪等。
四、学校恐怖症
【诊断标准】
(一)去学校产生严重困难;
(二)严重的怯懦焦虑;
(三)父母知道他们在家;
(四)缺乏明显的反社会行为。
【防治原则】
(一)从小注意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使儿童有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
(二)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治疗。
(三)家庭治疗。
(四)药物治疗:重症患儿可采用丙咪嗪、氯丙咪嗪;也可选用抗焦虑药安定、利眠宁等。
五、癔症
【诊断要点】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存在病因学关系;
( 二)表现为各式各样躯体功能的改变、丧失或意识状态改变、遗忘症、神游症、多重人格、Ganser's综合 征
等分离症状;
(三)暗示和自我暗示在症状发生和消退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非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
【治疗原则】
(一)心理治疗:主要为暗示治疗。
(二)药物治疗:必要时小剂量安定或利眠宁短期治疗。
(三)解除心理因素。
(四)培养患儿健全的人格。

第八章 遗传代谢疾病
第一节 苯丙酮尿症
.
精品文档
【诊断要点】 1.新生儿血苯丙氨酸浓度持续?120μmolL为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所有高苯丙氨酸血症者均 应进行尿蝶
呤谱分析、血二氢蝶啶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以鉴别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 症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
缺乏症)。BH4负荷试验可协助诊断。
2.苯丙酮尿症:高苯丙氨酸血症排除BH4缺乏症后, Phe浓度≥360μmolL为PKU,血Phe<360μmolL为
轻度HPA。
3.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最常见为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症(尿新蝶呤增高,生物蝶呤及生物
喋呤与新蝶呤百分比极低),其次为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DHPR活性明显降低),其他类型少见。
【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立即治疗,以减轻脑损伤。
1.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在正常蛋白质摄入情况下,血苯丙氨酸浓度持续≥360μmolL者均应给予低无
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血苯丙氨酸浓度<360μmolL者需定期随访观察。
2.血苯丙氨酸浓度监测:低苯丙氨酸饮食治 疗者,如血Phe浓度异常,每3天-1周监测一次;如血Phe浓度
在理想控制范围,可每月监测2- 4次,使血苯丙氨酸浓度维持在各年龄组理想控制范围。在1岁、3岁、6岁时进
行智能发育评估。
3.治疗至少持续到青春发育成熟期,提倡终身治疗。
4.对成年女性PKU患者,应告知怀 孕之前半年起严格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在120-360μmolL,直至分娩。
5.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给予四氢生物蝶呤、神经递质前质(多巴、5-羟色氨酸)等联合治疗。
【预防】
1.避免近亲结婚,杂合子之间不要婚配。
2.开展新生儿筛查,以早期发现患儿,早期开始治疗。
3.对于高危家族,可做产前诊断。

第二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诊断要点】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1.以促甲状腺素(TSH)作为筛查指标;
浓度的阳性切值根据实验室及试剂盒而定,一般为10~20μIUml;
3.推荐方法为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 FIA)、酶免疫荧光分析法(E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4.对于2次实验结果均大于阳性切值的,须追踪确诊。
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断
.
精品文档
1.确诊指标: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
2.血TSH增高,FT4降低者,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血TSH增高,FT4正常者,诊断为高TSH血症。
4.甲状腺超声检查、骨龄测定以及甲状腺同位素扫描(ECT)等可作为辅助手段。
【治疗原则】
1.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 治疗,每天剂量一次口服。
L-T4初始治疗剂量10-15 ?gkgd,使高TSH和 FT4在2 周内达到正常范围。在之后的随访中,L-T4维持剂量必
须个体化,根据血FT4、TSH浓度调整。 血FT4应维持在平均值至正常上限范围之内。
高TSH血症酌情给予L-T4治疗,初始治疗剂量可根据TSH升高程度调整。
2.患者需 定期复查FT4、TSH浓度,以调整L-T4治疗剂量。首次治疗后2周复查。如有异常,调整L-T4剂量< br>后一月复查。1岁内2-3月复查一次,1岁以上3-4月复查一次,3岁以上6月复查一次。
3.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估,在1岁、3岁、6岁时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4.甲状腺发育不良 、异位者需要终身治疗,其他患儿可在正规治疗1-3年停药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甲
状腺B超或者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ECT)。如TSH增高或伴有FT4降低者,应给予L-T4终身治疗;如甲状腺功能正< br>常者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停药并定期随访。
【预防】
开展新生儿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九章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
【目 的】
向儿童本人及其监护人(父母、爷爷、 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其他亲属,托幼机构和学校的老师等)进行
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使他们更 多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多做有利于儿童健康的事,及时纠正不利儿童健康
的行为,从而促进儿童健康, 减少疾病和死亡。
【方 式】
1.面对面咨询指导。
2.用举办各种小讲座、 座谈会、父母会、爷爷及奶奶会、姥姥及姥爷会、儿童会、新婚夫妇会等的形式。传
授健康教育知识。
3.通过游戏、儿歌、寓言、角色表演等,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
4.举办幼儿教育事例讨论会,在家长间进行启发教育的经验交流。
5.开展示教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保健人员先进行辅助食品制作示教,然后让家长亲自实践。
.
精品文档
6.举办育儿知识竞赛活动。
7.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教育: 如:电视、报纸、杂志、小册子、小画册、宣传画、音像光盘、电脑多媒体、互
联网图文与视频等媒体, 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8.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儿童家庭情况,并作现场教育与指导。

第十章
【目的】
利用电脑科学,精确地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的数量和质量, 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程度,作为对调查者进行营养咨询和指导的主要依据。
并可结合 体格营养状况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判断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是否正常,帮助确诊某些营养素缺乏病,从
而 采取措施,改进膳食,提高儿童的营养状况。
【用物】
计算机一台(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
打印机一台、打印纸。
【操作方法】
1. 接通电源,打开电脑及打印机。
2.打开营养测评软件,输入所需填写的内容 ,详细询问受检者三天内摄入的可提供热能和营养素的全部物质
的质和量,输入营养软件内。
3.软件对所输入的全部物质进行分析,给出受检者的个体营养分析报告、指导意见及推荐食谱。
4.打印所需要的分析报告、指导意见及推荐食谱,和家长进
行交流。
电脑营养分析

.

愚人节是代表什么-阴历6月19


戽斗脸-严重失眠怎么办


盗亦有道之九龙杯-除皱最好的医院


5点案发原因是什么-长风吹月


张宇涵-19fff


妇科炎症有哪些-19周早产儿


造梦西游3宣花葫芦-地球最后的夜晚讲的什么


深圳治疗尖锐湿疣-黄冈幼儿园



本文更新与2021-01-09 20: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4375.html

儿保科工作常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