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男生青春痘治疗方法
古代的一合是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你知道吗?
我们在学习一些古代的中 医文献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
些厉害的栏路虎,这就是度量衡的换算问题,现在把主任医
师,中 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
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 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
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 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郝万
山教授,关于古代度量衡制与现代的度量衡换算的文章转载
如下, 供大家学习共勉。。。。。。。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
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 的度量衡,和
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其实这一
点并不困难,班固的《 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
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
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 位关系。单位应用了
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
量单位。 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北京博 物馆里
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
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 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
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容量单位,还是班固
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
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 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
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
合= 20ml 1升=200ml 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
合,就是160ml,桂枝汤 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
的用量差不多。《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
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
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 》中记载:一黍为
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
丈为引”所以分 、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
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
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
1尺=23cm,三国大将 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
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
之间加了分,6铢=1分 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
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 仲景时代是不会用
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
方子不是仲景的方 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
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 br>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
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 是实际的衡重单位,
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
是一样的意思。 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
计量单位。从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
1000ml,1尺从23 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
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 研
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
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 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
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
后一直到清 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
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 租,
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
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 发生太大的变化。晋、唐、
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
关系到人 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
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 它的
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
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 搞,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
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
煮过后 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
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 朝当时
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
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 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
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
在我国 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
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2.经
方药量的折算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
仁七十枚(去皮尖)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但是
从麻黄汤的煎煮方 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
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
是基本上一样的。再如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
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 4枚我们在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
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 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
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
五次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这样记起来就有点麻烦,
再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 地的药物用量
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的桂枝常
用量是10g ,那么 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如
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 g、6g、
4g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
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 。《伤寒论》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
计算的药物。有的我们现在仍用容量来计量,如水。但是许
多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用容量来计量了,如半夏半升,粳米一
升。那么我们今天如何折算呢?可以先折算为 现代的容量然
后再称重。比如说粳米一升,就用现在的粳米200ml进行称
重就是180g。 粳米是旱地长的稻子,就是旱稻子。它和水
稻是同科属植物,但是在旱地生长。有些人在开白虎汤或白< br>虎加人参汤的时候,药房没有粳米,他就告诉病人,回去抓
把大米放进取。从理论上来讲大米不能 代替粳米,白虎汤证
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热盛伤津津液不足的证候,用粳米在这
里是养胃气的, 要用大米的话,它除了保胃气的作用之外还
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对于一个热盛伤津的病人,严格的来< br>说用大米是不科学的。半夏半升,我们用半夏100ml,今天
称重大概是50g。五味子半升大 概是30g。麻子仁丸中的厚
朴一尺,一尺当然是23cm,但是宽和厚没有说,我们今天
用中 等的厚朴,就是宽3.5cm,长23cm,称重大概是15g。
五苓散用一方寸匕,就是用一个边长是 一寸的正方形药勺来
去这个散,我用一个2.3cm见方的纸板来取五苓散,称重大
概是5-6 g。用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我们今天还有用数量来
计算的如大枣等。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都改成 了称
重的方法。如杏仁,我们不再数多少个杏仁,而是称重。有
人称得杏仁100粒去皮尖是4 0g,桃仁100粒称重是30g,
枳实一枚是18g(中等大小),附子一枚20g,大的附子一枚< br>25g,乌头一枚大约是5g。还有个一钱匕,说法很多,没有
考察清楚,大概是1-1.5g。 以上仅供参考。
早期教育与天才-婴儿发烧症状
爱情启蒙教育-火影忍者全集下载
神断狄仁杰剧情-宜宾正健医院
通关手-手滢
两头蹲-姚之年
我想和你好好的百度影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内容
快速除脚臭-吃伟哥能治早泄吗
肛瘘图片-喝水会胖吗
本文更新与2021-01-03 17: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9427.html
-
上一篇: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表
下一篇:经方一两,现在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