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侧 席绢-板蓝根 副作用
病毒性肝炎
一、各型肝炎病毒特点
甲型肝炎病毒(HAV) RNA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
IgM出现早,有现症感染意义。IgG抗
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DNA病毒亦称Dane
乙型肝炎病毒(HBV) 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
颗粒
续表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HDV) RNA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病毒
HBV 3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
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
儿童及年青人多隐性感染,老年人多发
病。
【例题】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 )
A.抗-HBs
B.抗-HBe
C.抗-HBc-IgM
D.抗-HBc-IgG
E.抗-HBV-DNA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只有表面抗体具有保护性。
二、各型肝炎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粪-口
母婴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
输血及血制品
粪-口
【例题】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 )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丁型肝炎病毒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甲、戊型经粪口传播,乙型经母婴、血液及体液传播,丙
型主要经输血传播。
三、急性肝炎的诊断:
1.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急性黄疸型尿黄加深,皮肤巩膜黄染。
2.可有肝脾大。
3.血清ALT、胆红素升高,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红素不高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注意: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例题】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最突出的症状是( )
A.呼吸道症状
B.消化道症状
C.神经系统症状
D.精神症状
E.皮肤瘙痒症状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急性黄疸型肝炎出黄疸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
心、呕吐等症状。所以选B。
四、急性重型肝炎诊断
1.既往无同型肝炎病史。
2.起病2周内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昏迷。
3.高度乏力、纳差,黄疸迅速加深,TBIL每日上升17.1μmolL或TBIL>10倍。
4.肝浊音界缩小。
5.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淤斑等出血倾向。
6.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注意:有时考题不给PTA,而给PT结果,PT应明显延长。
不同重型肝炎的异同点
临床表现
同型肝炎病
史
病情加重时
间
Ⅱ度以上肝
昏迷
肝浊音界缩
小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衰慢性重型肝
竭) 竭) 炎
-
起病2周内
出现早(病初)
+
-
起病15天至24周内
出现晚
-
+
出现晚
-
续表,以下为重型肝炎诊断所必备条件
高度乏力、纳差 + +
+
+
+
+
+
+
+
胆红素每日上升17.1μmol/L或10倍
+
以上
出血倾向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
+
+
注意:各型重型肝炎均可出现少尿、腹水,但不是诊断重肝的必要条件。
【例题】急性重症肝炎早期最突出、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
A.黄疸迅速加深
B.出血倾向加重
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严重恶心、呕吐
E.出现腹水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性重症肝炎肝性脑病出现非常早,具 有诊断意义。其它
型重型肝炎,也可出现肝性脑病,但出现晚。所以选C。
五、肝炎血清学诊断
甲型肝炎
①血清HAVIgM阳性
②病程中抗- HAVIgG有4倍以上增长
以下任一项阳性可诊断
①血HBsAg阳性
②血HBV DNA阳性
③血HBcIgM阳性(提示急性肝炎)
④肝内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乙型肝炎
【 例题】男,20岁,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当时无症状及体征,肝功正常。次年
5月,因突然 乏力、恶心、厌食、尿黄而入院。化验:ALT500UL,血清总胆红素85μmol/L,
HAVA b IgM(+)。该患者诊断为( )
A.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慢性活动型,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C.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急性乙型肝炎,合并甲型肝炎
E.急性黄疸型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该患者既往HBsAg阳性,但肝功正常且无症状体征,故诊
断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此次急性起病,肝酶升高伴黄疸,考虑为急
性黄疸型肝炎,由于抗~ HAVIgM(+),而IgM代表现症感染,故诊断
为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
注意:各 型肝炎可以同时感染,如考题中血HAVIgM阳性,同时血
HBcIgM阳性,诊断应为急性甲肝合并 急性乙肝。
20μ
【例题】患者,女,12岁。一周来食欲不振,懒动。查血:ALT120U L,血清总胆红素
molL,抗-HAVIgG(+),HBsAg(+),HBeAg(+),抗-H BcIgM(+)。诊断是( )。
A.急性甲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
C.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D.急性甲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E.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一周来出现消化道症 状,支持急性肝炎的诊断。查
肝功能轻度异常,TBIL不高,且没有尿黄和皮肤黄染的主诉支持急性< br>
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查血清学抗-HAVIgG(+),除外了甲型肝炎。查 HBsAg(+),抗-HBcIgM(+)说明现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故诊断为急性无
黄疸型乙型肝炎。而 答案中没有该诊断,最符合的只有B,所以选B。
【例题】患者,男,42 岁。发现,HBsAg(+)8年,ALT时有增高,3周来食欲下降,
明显乏力,尿黄,齿龈出血。近 2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查血:ALT170UL,
血清总胆红素431μmolL, PT38秒(对照13秒)。诊断是( )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
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D.乙肝后肝硬化
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患者发现,HBsAg(+)8年,ALT时有增高,说明有慢阿
性乙型肝炎 。3周来有食欲下降,明显乏力,尿黄,齿龈出血。说明症
状重,有出血倾向。近2周扑翼样震颤(+) ,说明有肝昏迷。查血清
总胆红素431μmolL,大于正常10倍,PT38秒明显延长。患者在慢 性
肝炎基础上病情加重所以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由鼠传播的自然疫源 性疾病,典型临床特征有
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 和恢复期五
期经过,亦称流行性出血热。
一、临床表现
(一)发热期
发热
起病急骤,发热39-40℃以上,热程多为3~7日
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眼结膜、腋下和胸背部条索状、抓痕样或点状瘀斑
全身中毒症状 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称为“三痛”
毛细血管损害
(二)低血压休克期
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
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现象更加明显。
(三)少尿期
可并发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重者腹水、高血容量综合征、脑水肿。
(四)多尿期
由于循环血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完全恢复,致尿量 显
著增多(24小时尿量大于3000ml)。
多尿早期氮质血症等可继续存在,甚至加重,后期好转。
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可继发感染、出血、休克。
(五)恢复期
一般需1~3个月,体力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肾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
【例题】严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少尿期,尿量减少,钠水潴留。如不严格限液,可出现高
血容量综合征。
二、诊断
(一)依靠临床“三痛”“三红”,五期经过。
(二)居住或近期到过本病疫区,居住地有鼠。
(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学检查
白细胞升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下降
早期出现大量尿蛋白
血尿毒氮及肌酐升高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确定诊断
【例题】男,29岁,农 民,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病程第四日就诊时热
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 部见条索点状瘀点。前1日24小时尿量300ml,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钩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该患者突起发热,伴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病程第四
日热已退,符合肾综 合征出血热热程3~7日。患者血压偏低,有少尿,
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条索点状瘀点。均符合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
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
细菌 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
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 血便。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分为四群A群(志贺菌群)、B群(福氏菌 群)、C群(鲍氏菌群)和D群(宋
内菌群)。目前发达国家以D群为主,我国以B群为主。
二、临床表现
普通型:最常见,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 腹痛、腹泻,开
始稀水样便,继之黏液脓血便,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可有压 痛,
肠鸣音亢进。
中毒型菌痢
多见于2~7岁儿童。病初常无腹泻、腹痛。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冷、 发绀,脉细数、血压下降、少尿。可伴意识障碍、
DIC、多脏器功能衰竭。
2.脑型(呼吸衰竭型)
脑水肿甚至脑疝。头痛、意识障碍,可瞳孔大小不等。
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病情最重,病死率高。
(二)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
1.急性发作型:由慢性菌痢史,常因进食生冷或受凉、劳累诱发。
2.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 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可伴有乏力、
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和便秘交替 出现。
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临床症状,便培养有痢疾杆菌,或乙状结< br>肠镜检查发现病变。
三、粪便检查特点
外观黏液脓血便
镜检大量脓(白)细胞、少量红细胞。
四、确诊依据
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五、病原治疗
首选喹诺酮类,也可选头孢菌素类。
【例题】女,33岁,昨晚吃街边烧烤后于今晨3时突然畏寒 、高热、呕吐、腹痛、腹
泻,腹泻共4次,开始为稀水样便,继之便中带有粘液和脓血。在未做实验室检 查情况下,
该患者可能诊断是( )。
A.急性轻型细菌性痢疾
B.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
C.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D.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E.慢性迁延型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吃街边烧烤后突然畏寒、高热、呕吐、腹痛、腹泻,
开始为稀水样便,继 之便中带有粘液和脓血。符合菌痢典型表现,患者
没有低血压及中毒性脑病,所以排除中毒性菌痢。轻型 菌痢一般没有高
热和脓血便,所以该题选择B。
【例题】女性,3 6岁。4个月来腹痛、腹泻,排便4~5次/日,为稀便,有时有粘液
及少量血,抗生素治疗有效,多于 劳累、着凉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发作。体检未见异常,粪便
镜检WBC 15~20/HP,RBC 3~5/HP.有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本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阿米巴痢疾
B.慢性菌痢
C.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D.肠结核
E.结肠癌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腹泻病程4个月,超过了2个月,应该是慢性腹泻。
腹泻粪便时有粘液及少量血,抗生素治疗有效,粪便镜检WBC升高,有
少许红细胞,支持细菌性痢疾 的诊断,患者劳累着凉及进食生冷食物后
发作。也符合慢性菌痢的发作特点。所以选B。患者 粪便有结肠阿米巴
滋养体。不能诊断阿米巴痢疾,诊断该病需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另外, 粪便性状也不支持本病。阿米巴痢疾典型粪便为果酱样,有腐臭
味,便中红细胞较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
病原: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染色阴性。能产生自溶酶,采集标本后应保温,立即送检或在
床边直接接种。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流行季节:冬春季
易感人群:6个月至14岁儿童多见
三、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二)爆发型
1.休克型: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皮肤大片瘀斑伴中央坏死,休克表现。脑
膜刺激征常缺如 。
2.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高热、昏迷、抽搐,有脑水肿,可脑疝死亡。
3.混合型:具两型表现,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四、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多发生于冬春季,当地有流脑发生或流行。
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检查
①血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
②脑脊液:浑浊,白细胞>1000×10L,多核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减
低。
③皮肤淤点或脑脊液涂片:革兰阴性球菌。
④脑脊液或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脑脊液正常值】
腰穿压力 80~180mmH
2
O
脑脊液外观清亮透明
66
白细胞数 成人:(0~8)×10L;儿童:(0~15)×10L;
蛋白 0.15-0.45gL
葡萄糖 2.5-4.5mmolL
氯化物 110-130mmolL
【例题】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可靠的根据是
A.高热、头痛、呕吐( )
B.皮肤有淤点及淤斑
C.脑膜刺激征(+)
D.脑脊液符合化脓性脑膜炎改变
E.以上都不是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脑脊液或血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可确诊。
五、病原治疗
青霉素G:首选,疗程5~7日。
【例题】男性,8岁。发热,头痛3天,伴神志不清6小时,于12月8日入院。既往
体健。体检:T 39.9℃,BP 11070mmHg,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水肿。四肢
9
可 见散在的瘀点,颈抵抗(+),克氏征(+)。血WBC 20×10L,中性粒细胞92%,淋巴
6
细胞8%,Hb 157gL。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
2
O,WBC 2600×10L,多核细胞 88%,
单核细胞12%,蛋白3.3gL,糖0.8mmolL,氯化物91mmolL。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中毒型痢疾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2.有助于确诊的检查为
A.骨髓检查
B.痰培养
C.血和脑脊液培养
D.大便培养
E.头颅CT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3.下列哪项处理不正确
A.大量输血
B.甘露醇快速静点
C.静点青霉素治疗
D.营养支持治疗
E.严密观察,做好护理工作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例题】预防流脑的措施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流脑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
B.流脑流行季节前进行预防接种
C.流脑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D.接触者可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
E.病人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隔离患者应至症状消失后3日,所以选E。
疟 疾
一、病原学
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①红外期:子孢子进入肝脏发育,速发型子孢子引起急性发作,迟发型子孢子与远期复
发有关。
②红内期:相对于疟疾间歇期
二、临床表现
间日疟典型发作:周期性突发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常有脾大与贫血。
三、诊断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是确诊依据。
四、病原治疗
(一)控制发作药物:奎宁、氯喹、甲氟喹、青蒿素
(二)防止复发和传播药物:伯氨喹
(三)主要用于预防药物:乙胺嘧啶
【例题】疟原虫进入机体后,最主要破坏
A.肝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T淋巴细胞
D.红细胞
E.脑细胞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疟原虫主要在红细胞内发育为裂殖体,然后红细胞破裂,
裂殖体进入血液。
注意:恶性疟原虫发作不规律的主要原因为在红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不一致。
【例题】在疟疾的表现中(典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定时性,周期性寒热,大汗发作
B.有完全缓解间歇
C.脾肿大
D.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
E.贫血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例题】间日疟的典型发作中,不存在
A.前驱期
B.寒战期
C.高热期
D.大汗期
E.间歇期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例题】疟疾所致的寒战、高热、出汗是由于
A.疟原虫的量多
B.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生长
C.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和代谢产物从红细胞破裂入血
D.毒素
E.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内生长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例题】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骨髓涂片
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吖啶橙荧光染色法
法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例题】男性,27岁,导游。1个 月前(7月份)随团去泰国,2周前突然出现高热,
寒战,伴畏寒,有恶心,呕吐,乏力明显,自服抗生 素后短暂的体温下降,自觉症状好转,
912
1天后再次发热,体温39℃,尿少而黄。化验: 血WBC6.5×10L,RBC1.9×10L,Hb 108gL。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急性阑尾炎
C.疟疾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胃炎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2.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应做哪项检查
A.肥达反应
B.血涂片查找疟原虫
C.腹部B超
D.腹部诊断性穿刺
E.胃镜检查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3.该患者应如何治疗
A.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B.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
C.对症治疗
D.口服诺氟沙星
E.单用氯喹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单用氯喹不能防止复发,联合伯氨喹既能控制发作也能防
止复发。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简称血吸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 br>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临床特点】
血吸虫寄生在门脉系统所致。
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虫卵引起肝与结肠的肉芽肿为主要病理改变。
血吸虫生活史
人体——虫卵 —— 钉螺 —— 尾蚴——人体
一、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泻、肝脾大
二、实验室检查
1)粪便活检查虫卵或毛蚴
2)直肠粘膜活检查虫卵
3)嗜酸粒细胞升高
三、病原治疗
吡喹酮
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慢性传
染病,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 的免疫功
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致命的机会性感染与恶性肿瘤。
一、病原学
两型:HIV-1和HIV-2
+
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
二、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注射传播:共用针头、输血或血制品。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及喂奶传给婴儿。
其他途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例题】下列有关HIV病原学特点不正确的是哪项
A.有HIV-1、HIV-2两个型
B.为RNA病毒
C.属逆转录病毒科
+
D.主要侵犯CD8T淋巴细胞
E.慢病毒亚科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感染期 发热、全身不适、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
(二)无症状感染期 具有传染性。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三)艾滋病期:5种表现
1.全身性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等。
3.严重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菌)病
4.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5.并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四、诊断
1.具备感染HIV危险因素(性乱、应用血制品等);
2.凡具备以下两项或以上症状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①长期慢性发热;
②体重下降10%以上;
③长期慢性腹泻;
④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⑤反复出现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其他感染者;
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ELISA检测抗HIV抗体连续两次阳性;经免疫印迹法证实可确定诊断;
CD4淋巴细胞总数<200mm3,或200~500mm3; CD4CD8<1;
血清p24抗原阳性;
合并机会性感染病原学或肿瘤病理依据,如肺孢子虫肺炎,卡波济肉瘤等。
【例题】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白色念珠菌
B.结核杆菌
C.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虫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例题】艾滋病临床Ⅰ期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为急性感染期
B.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C.血中可检测到HIVRNA及p24抗原
+
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
+
8T淋巴细胞增高
[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十张感人的父爱图片-厄洛替尼
孕妇吃火龙果好吗-亨氏孕妇奶粉怎么样
哺乳期感冒吃什么药不影响哺乳-贝朗宁乳钙
龟头发干-真菌过敏症
新还珠格格之欣荣-吃西瓜会不会胖
汗脚脚臭-三精葡萄糖酸锌
孕妇如何补钙-腱鞘炎症状
弥漫的意思-光头佬叫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1-01-01 18: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7792.html
-
上一篇:昆明地区6岁以下小儿 EB 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下一篇:母婴店员工知识竞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