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vc大儿童孩子成长需要怎样的家庭支持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01 13:15

我心中有个太阳-结石不能吃什么

2021年1月1日发(作者:宝宝咳嗽有痰吃什么药好)

孩子成长需要怎样的家庭支持
2013-10-14 7:21:20本站原创

家庭支持水平与幼儿入学准备的水平、自信心的高低、幸福乐观的程度密切相关。家
长需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完成“自我教育”,克服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回归家庭
教育的本真 ,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操作、创造和表达的机会,注重引
导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学习 和成长。

江苏省镇江市大地幼稚园开展“画出我心中的漂亮妈妈”活动,孩子们用 稚嫩的小
手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漂亮妈妈,表达对妈妈的深情。石玉成 摄
在学前教 育阶段,家庭支持是指父母(或照料者)对子女成长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情感
和信息等方面的帮助、指 导。近年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资金、时间和精力
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今年7月,为了了 解家庭对学前儿童的支持状况,为改善家庭支持状况
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3个 城市对745名大班儿童家庭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家庭支持中存在明显的不适宜性,有些突出的问题需 要特别关注。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家庭的支持情况需要改善
建立更亲密的家庭支持关系


调查发现,家庭支持与儿童入学准备的水平、自 信心的高低、幸福乐观的程度密
切相关。整体而言,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儿童的发展越好。家庭支持水平 高的家长在生活和
人际关系等方面能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支持,能够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既能为儿 童的
发展和成长提供丰富适宜的物质条件、文化环境,也能使家庭成员间保持相互尊重、亲密融
洽的关系。得到这样的家庭支持,孩子更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 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体验到更多的尊重、快乐和幸福,
能培养乐观和自信等积极情 感,具备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支持分 为三种典型的
类型——亲密型、疏远型和若即若离型,不同类型的家庭支持差异很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类型对儿童的支持更加适宜,有的类型则不然。研究还发现,家庭支
持存 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向和不平衡,需要高度重视和改善。但值得欣慰的是,家长对男女儿
童的支持已经没有 显著的差异,表明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城乡家长中普遍树立。
三种典型的家庭支持类型中,亲密型 的家长具有较高的家庭支持水平,他们能为
儿童身心发展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儿童充分感受到亲情和 关爱,善于鼓励和支持儿童与
成人、同伴交流,让儿童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这类家长 约占48.7%。
疏远型的家长不能或不愿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儿童读物,也不会与儿童一起看图书 、讲
故事,往往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儿童,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儿童进行千篇一律的
训练,这类家长约占10.6%。若即若离型的家长既难以像亲密型家庭那样父母之间坦荡真
诚、家庭 气氛民主活跃、教育资源丰富,也不会像疏远型家庭那样父母关系冷淡、家庭气氛
冷漠、教育资源匮乏, 这类家庭约占40.7%。疏远型和若即若离型的家长共占到了51.3%
的比例,可以说,超过半数的 家庭支持需要改进。
缺乏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导致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家长首先要完成“自我教育”
调查发现,儿童家庭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但家庭间差异明显。家庭支 持的满分为5
分,所有家庭的平均得分为4.4分,总体来看家庭支持状况良好。但是不同家庭的支持水
平有明显差异。例如,有10%的家庭得分最高,平均分为4.9分;有10%家庭得分最低,
平均分只有3.6分,差异非常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能够了解儿童学
习与发展的基 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但是也有许多家长缺乏对儿童的了解
和科学育儿的知识,出现了 很多“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当然对儿童不管不顾
甚至放任自流的状况也不少;在部分农 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祖辈照顾
孩子的情况很多,甚至出现了由正在上中小学的哥哥 姐姐照顾弟弟妹妹的情况,在这种环境
中成长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状况一般也较差。
家长通 常是按照自己的所接受的教育、社会上的流行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这导
致了一定的盲目性。我们需要进 一步提高家庭支持的质量,给家长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使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广大家庭尤其 是超过半数的疏远型和若即若离型家庭的家长
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与 孩子相处和共同活动的时间,以
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体会到亲情与亲密感,体会到 爱护、支持和鼓励。
学会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从而有效地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 质量。
城市家长在语言、健康等各领域支持状况均好于农村家长


强化对农村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调查发现,家庭支持的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好于农村。城市家长的教 育理念比农
村家长先进,也更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城市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总体高于农村家长,更有能< br>力给予儿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城市家长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普遍好于农村家长,因此能
够为儿 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图书及更加丰富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氛围。总之,城市家庭
相比农村家庭具有更 高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因此能够给予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鉴于当前农村家庭对学 前儿童发展支持不力的状况,要通过积极的乡村社会宣传、
依托幼儿园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和促进家长间 的交流和互助等多种方式,提升广大农村家长
对自身教育作用的认识,提高其保育和教育的水平。
家庭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人的心理与言行都与家庭
氛围息息相 关。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接触最早且影响时间最长的重要支持环境,对儿童的生理
发育、认知发展和人格成 长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更多关注家庭对学前儿
童发展的支持,通过社区和幼儿园给予 家长更多的有针对性、有效的指导,全面提高家庭支
持的适宜性和水平,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 境和条件。
家长关心孩子健康,但缺少给孩子提供操作、创造和表达的机会
提供孩子体验和表达的机会
调查发现,家长对儿童不同领域的发展均有关注,但支持有偏向。调查 发现,家
长对儿童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发展领域支持都比较高,平均得分在4.1-4 .6
分之间。从每一个具体题目来看,家长最关注即得分最高的题目包括:鼓励孩子做洗手洗脸
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安
全教育;提醒 孩子书写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等,由此可见得分最高的题目主要集中在健康领域。
得分最低的题目包括:用 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在物体与几何体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丰富的资料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和创造;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孩子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创造
条件让孩子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经常和孩子一 起唱歌、表演、绘画等。可见,家长关
心和支持孩子的健康,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操作 和探索、模仿和创造、表
达和表现的机会太少,而这些恰恰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
家长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
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可 分割的。家长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整体性
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协 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不
仅要重视对儿童健康领域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而且 也要注重对其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
领域发展的支持和指导,促使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引导儿童 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
实际操作等进行学习;还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儿童在自然与社会文化生 活中萌发对美
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高丙成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
础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13日第4版
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最不容易改变


2013-11-19 7:23:50作者:顾明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舌尖上的 中国》。我国确是美食大国,全国
有八大菜系,什么粤菜、川菜、湘菜、鲁菜、淮阳菜、杭帮菜等等。《 走遍中国》的栏目里
还介绍许多少数民族的美食,看了真是垂涎欲滴。但是,每个人最爱吃的恐怕还是家 乡菜,
特别是人到老年,总想着吃到小时候吃过的东西,总是觉得妈妈做的饭菜最好吃。所以,传
统最容易巩固在舌尖上。也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最不容易改变。这使我想到,为什么
幼儿园阶段 的主要任务是养成教育,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什么叫习惯?心理学上的界定是:经过反复练习 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
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若受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感。可见 ,习惯的特征是:
一是自动化行为;二是不易改变;三是受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感。良好的习惯是这样, 不良
的习惯也是这样。我们常常把习惯看成一种个人小节,不太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习
惯养成以后,就会变成一种信念,一种自动化行为。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也是这样养成的。中
国文化传统中 讲“慎独”,就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能遵守道德规则,这是道德的最高境
界。这种境界也是要通过 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在不少父母缺少这个常 识,不知道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多么重
要,于是小孩子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将伴 随他的一生,这样能有幸福的生活
吗?举几点父母育儿的误区:
误区之一:父母都把自己 的孩子当天才,很小就让他读书识字,但很少关心他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概由 父母包办。结果孩子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误区之二:认为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好,现在牺牲了幸福 的童年,将来能有幸福的
一生。结果孩子知识可能学多了,但养成孤僻的性格,缺乏健全人格,不知道关 心别人,不
会与别人交往共处,成了书呆子。
误区之三: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此养成 孩子自我中心的习惯和思想。曾经有
一个例子,孩子要吃大虾,妈妈买了15只虾,孩子吃了14只,剰 下一只妈妈吃了。孩子
就大吵大闹起来,说:“这是你给我买的,怎么你给吃掉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 能关心别人
吗?当前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学习竞争,也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妒嫉别人的不良习惯。
误区之四:家长护短。小时候同伴玩耍时总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打起来。我们
小时候,父 母总是先责怪自己的孩子。现在许多家长却是帮着自己的孩子与对方吵架,使孩
子养成有恃无恐的思想。 我们不少“富二代”为什么老在外面闹事闯祸,就是父母管教不够的
必然后果。
误区之五 :家长总把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成天唠唠叨叨教训孩子,不愿意
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能平等地与孩 子对话,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结果使孩子对大人产生不
信任,或者养成不诚实的行为习惯,甚至背着父 母做出一些不当事情。那时父母悔之已晚。
可以再举出许多例子,都是常见的现象。但我们不能视 而不见,年轻的父母一定
要切实关心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作者顾明远,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
会原会长)

儿童动画片免费下载-锄禾日了几个人


冯爷爷早教网-小灿照片


土豆的做法大全家常-爱回家之二人世界


江湖奸杀令-早孕怎么处理


耽美小说兄弟文-流产后必吃的12种水果


阳光大姐月嫂-第一个母亲节


幼儿奶粉哪个牌子好-感冒药对胎儿的影响


雌二醇是什么-火龙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本文更新与2021-01-01 13: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7542.html

孩子成长需要怎样的家庭支持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