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曾宝宝异常分娩(难产)考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31 10:10

汕头幼儿园-我爱妻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一岁半宝宝的教育)


异常分娩(难产)
异常分娩(难产)
(1)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
(2)子宫收缩乏力的分类
(3)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特征
(4)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婴的影响
1.产力异常 (5)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6)子宫收缩过强的临床特征
(7)子宫收缩过强对母婴的影响
(8)子宫收缩过强的诊断
(9)子宫收缩过强处理
(1)骨产道异常
异常分娩
(2)骨盆狭窄的类型及诊断标准
2.产道异常 (3)骨盆狭窄对母儿的影响
(4)骨盆狭窄的临床处理
(5)软产道异常
3.胎位异常
(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2)高直位
(3)前不均倾位
(4)面先露
(5)臀先露
(6)肩先露
(7)复合先露


本章内容架构:
4.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
(1)诊断
(2)处理
掌握 ③
①病因
②分类
③诊断
④对母儿的影响
⑤分娩机制
⑥妊娠期和分娩期处理
掌握 ②
掌握 ①
熟悉 ③
熟悉 ②
了解 ①
掌握 ③




掌握 ③






掌握 ②







第1页



一、难产概述


>>宫口扩张——主要取决于产力(子宫收缩力+宫颈条件)
>>胎头下降——主要取决于产道(骨盆)
【难产——临床表现】
1.产程曲线异常
2.母体表现
3.胎儿表现


第2页



1.产程曲线异常

潜伏期延长
老数据

潜伏期——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活跃期起点(4~6cm),称为潜伏期
初产妇>20小时、经产妇>14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潜伏期——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
潜伏期延长——超过16小时
活跃期——从活跃期起点(4~6cm)至宫颈口开全,称为活跃期
活跃期延长 活跃期宫颈口扩张速度<0.5cmh称为活跃期延长
当破膜且宫颈口扩张>6cm后(等于6cm临界值也属于此范围):
活跃期异常
·若宫缩正常,宫颈口停止扩张≥4小时;
活跃期停滞
·若宫缩欠佳,宫颈口停止扩张≥6小时
——称为活跃期停滞
老数据
活跃期——宫口从3~10cm
活跃延长——超过8小时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胎头下降延第二产程初产妇胎头先露下降速度<1cmh,经产妇<2cmh,称为胎头

第二产程异胎头下降停
常 滞

下降延缓
第二产程胎头先露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小时,称为胎头下降停滞
第二产程延未实施硬膜外麻醉者:初产妇>3小时,经产妇>2小时;
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者:初产妇>4小时,经产妇>3小时


第3页



——产程无进展(胎头下降和旋转),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老数据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2小时,经产妇>1小时
(共用选项题)
A.第二产程停滞
B.第二产程延长
C.潜伏期延长
D.活跃期延长
E.活跃期停滞
1.26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至次日2时宫口开大2cm,应诊断为
2.28 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10时宫口开大4cm,产程图显示明显加速,20时查宫口
开 大7cm,应诊断为
『正确答案』C、D

2.母体表现
(1)产妇全身衰竭症状:
√产程延长——产妇烦躁不安、体力衰竭、进食减少。
√严重者——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肠胀气或尿潴留。
(2)产科情况:
√子宫收缩——乏力或过强、过频;
√宫颈——水肿或扩张缓慢、停滞;
√胎先露下降——延缓或停滞;
√严重时,子宫下段极度拉长——出现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压痛、血尿、先兆子宫破裂甚至子宫破
裂。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时:
√先露部与骨盆之间有空隙,前后羊水交通——发生胎膜早破。
3.胎儿表现
(1)胎头未衔接或延迟衔接
临产后胎头高浮,宫口扩张5cm以上胎头仍未衔接或才衔接为衔接 异常——提示入口平面有严重的头
盆不称或胎头位置异常。
(2)胎位异常
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包括:
>>胎方位衔接异常——如高直位、不均倾位。
>>内旋转受阻——如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
>>胎头姿势异常——如胎头仰伸呈前顶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胎头侧屈呈前不均倾。
以上胎头位置异常使胎头下降受阻,宫颈扩张延缓、停滞,继发宫缩乏力。
(3)胎头水肿或血肿
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时,胎头先露部位软组织长时间受产道挤压或牵拉使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胎头
水肿(又称产瘤)或头皮血肿。
(4)胎儿颅骨缝过度重叠
分娩过程中, 通过颅骨缝轻度重叠,可以缩小胎头体积,有利于胎儿娩出。但骨产道狭窄致产程延长
时,胎儿颅骨缝过 度重叠,表明存在明显头盆不称。
(5)胎儿窘迫
产程延长,尤其第二产程延长,导致胎儿缺氧,胎儿代偿能力下降或失代偿可出现胎儿窘迫征象。


第4页



【处理】
处理原则——以预防为主,应综合评估子宫收缩力、胎儿大小与 胎位、骨盆大小以及头盆关系是否相
称,等等,综合分析决定分娩方式。
1.阴道试产
若无明显的头盆不称,原则上应尽量阴道试产。为了避免随意诊断难产,应注意:
①第一产程宫颈扩张4cm之前,不应诊断难产;
②人工破膜和缩宫素使用后,方可诊断难产。
试产过程中,若出现产程异常,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
2.剖宫产
产程过程中一旦发现严重的胎位异常如胎头呈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额先露及颏后位,应停止阴道
试产 ,立即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骨盆绝对性狭窄或胎儿过大、明显头盆不称、肩先露或臀先露尤其是足先露时——应行择期剖宫产
术。
◇产力异常发生病理性缩复环或先兆子宫破裂时,不论胎儿是否存活——应抑制宫缩同时行剖宫产术。
◇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而宫口未开全,胎头位置在≤+2水平以上——也应考虑行剖宫产术。




第5页




四两拨千斤:难产经阴道分娩的处理措施:
第一招:哌替定100mg肌注
第二招:缩宫素静滴 +-人工破膜
第三招:手转胎头
第四招:产钳、胎头吸引

二、产力异常

【分类】


一、子宫收缩乏力


第6页



【原因】

【例题】
关于异常分娩产力异常病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A.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先露下降受阻,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
B.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
C.产妇恐惧
D.羊水过少
E.临产后使用镇静剂
『正确答案』D

【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 响:由于产程长,产妇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影响宫缩,严重时脱水、酸中
毒、低钾血症。第二 产程延长,膀胱受压形成尿瘘。易引起产后出血,产后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协调性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增加手术机会,对胎儿不利;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不


第7页



能使宫壁完全放松,易发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易造成脐带受压或脱垂,出现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例题】
与子宫收缩乏力无关的项目为
A.产程延长、停滞
B.产后出血
C.胎儿窘迫、死产、新生儿窒息
D.胎膜早破
E.产褥感染
『正确答案』D

【子宫收缩乏力——临床特点和诊断】
协调性宫缩乏力
(低张性)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高张性)
注意
■两种乏力的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处理完全不同
(一)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

症状 子宫收缩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长或不 规则宫缩高峰
时手压子宫底部有凹陷。
原因 多为继发性,临产早期宫缩正常,于第一产 程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使产程延长或
停滞,多伴有胎位或骨盆异常。此种宫缩乏力对胎儿 影响不大。
产程图 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
(二)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
症状 极性倒置——宫缩起自子宫下段,为无效宫缩;节律不 协调——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完全松弛;
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胎儿- 胎盘循环障碍——更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原因 多为原发性,多见于初产妇。
产程图 潜伏期延长
※宫缩乏力核心考点※

原因
特点
协调性宫缩乏力
(低张性)
头盆不称、胎位异常
→多为继发性
宫缩持续时间短、
间歇时间长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高张性)
初产妇年龄过大、过小
→多为原发
极性倒置,
子宫下段持续性收缩
持续性下腹痛,拒按,胎位不清,产临床表现 宫缩高峰时手压宫底有凹陷


第8页



妇烦躁,呼叫
对母儿的宫腔内压力低,
影响
对产程的
影响
对母儿影响小
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延长
无梗阻的前提下,增强子宫收缩——
处理
①人工破膜:宫口≥3cm;
位正常、头盆相称

【例题】
A.低张性宫缩乏力 B.高张性宫缩过强
C.不协调宫缩乏力 D.正常子宫收缩乏力
E.继发性宫缩乏力
G1P0,临产,宫口开大5cm,宫缩短而弱,间歇长,产程进展慢,属于
昨晚6时起有腹部阵痛,一夜未睡,今晨就诊,宫缩持续10~20秒,间隔10~15分钟。先露 头,未
入盆,宫口开大0~1cm。
『正确答案』A 、C

【子宫收缩乏力——处理】
(一)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原则:针对病因处理:
宫腔内压力高,易发生窘迫
潜伏期延长
协调宫缩,恢复正常极性——
①哌替啶:100mg;
若未纠正→剖宫产
②缩宫素静滴:协调性宫缩乏力、胎心良好、胎②吗啡:10mg;

1.一般处理:

解除产妇对分娩的心理顾虑与紧张情绪(指导其休息、饮食及大小便)
及时补充膳食营养及水分等,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和给予导尿等措施。
对潜 伏期出现的宫缩乏力,可用强镇静剂如哌替啶100mg或吗啡10mg肌内注射,绝大多数潜伏期宫缩
乏力者在充分休息后可自然转入活跃期。



第9页



重点重点重点:人工破膜注意事项:
(1)之前:检查胎儿有无脐带先露
(2)之时:破膜时机应在宫缩间歇期
(3)之后:一听、二看、三记录
重点重点重点:缩宫素使用注意事项:
(1)原则:是以最小浓度获得最佳宫缩
(2)用法:一般将缩宫素2.5U配制于0.9%生 理盐水500ml中,从1~2mUmin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
行调整。
调整间隔为15~30分钟,每次增加1~2mUmin为宜。
最大给药剂量通常不超过20mUmin。
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0~60mmHg,宫缩间隔2~3分钟,持续40~60秒。
对于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缩宫素给药剂量。
(3)要求:应用缩宫素时,应有医师或助产士在床旁守护,监测宫缩、胎心、血压及产程进展等状况。
重点重点重点:评估宫缩的方法:
(1)触诊子宫。
(2)电子胎心监护。
(3)宫腔内导管测量子宫收缩力,计算Montevideo单位(MU)。
MU的计算——是将10分钟内每次宫缩产生的压力(mmHg)相加而得。
重点重点重点:缩宫素剂量加减的依据
根据宫缩情况调整剂量——若10分钟内宫缩>5次、持 续1分钟以上或胎心率异常,应立即停止滴注
缩宫素。
根据MU调整剂量——一般临产 时宫缩强度为80~120MU,活跃期宫缩强度为200~250MU,应用缩宫素
促进宫缩时必须达 到200~300MU,才能引起有效宫缩。
重点重点重点:缩宫素注意事项
若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缩宫素滴注速度。
由于缩宫素有抗利尿作用,水的重吸收增加,可出现尿少——需警惕水中毒的发生。
有明显产道梗阻或伴瘢痕子宫者——不宜应用。
外源性缩宫素在母体血中的半衰期为1~6分钟,故停药后能迅速好转,必要时加用镇静剂。



第10页



(二)不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原则:调节宫缩,恢复极性,严禁应用缩宫素。
药物:给予哌替啶100mg、吗啡10mg肌注,醒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宫缩。
结局:经上述处 理,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未能得到纠正,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头盆不称,均应行剖
宫产术。


【例题】
初产妇,28岁,妊娠38周。昨晚6时起有腹部阵痛,一夜未 睡,今晨就诊,精神疲惫,宫缩持续10~
20秒,间隔10~15分钟,宫缩弱,肛查:先露头,未入 盆,宫口开大0~1cm,前羊膜囊不明显,骨盆测
量无异常,最恰当的处理措施为
A.温肥皂水灌肠
B.缩宫素静脉滴注
C.人工破膜
D.哌替啶100mg肌内注射
E.补液支持疗法
『正确答案』D

【例题】
初产妇,26岁,规律宫缩10小时,
胎心142次分 。枕左前,胎儿体重3500g。骨盆测量无异常。本例正确处置应为
A.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B.肌注大剂量哌替啶
C.静脉滴注缩宫素
D.立即行人工破膜
E.立即行剖宫产术
『正确答案』D

S+1,胎膜未破。


第11页



二、子宫收缩过强
【分类】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临床特点和诊断】
宫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


第12页



(1)急产:
若产道无阻力——产程常短暂,初产妇总产程<3小时分娩者,称为急产,经产妇多见。
(2)病理缩复环:
若存在产道梗阻(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或瘢痕子宫——会导致病理性缩复环和子宫破裂。
【处理】
有急产史的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应提前住院待产。
临产后不应灌肠。
提前做好接产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
胎儿娩出时,勿使产妇向下屏气。
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外阴,有撕裂应及时缝合。
若急产未来得及消毒接产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例题】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属于
A.协调性宫缩过强
B.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C.协调性宫缩乏力
D.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E.强直性子宫收缩
『正确答案』B

【子宫收缩过强——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
宫缩过强过频,产妇多烦躁不安、吼闹。
产程过快致初产妇宫颈、阴道以及会阴裂伤。
子宫破裂、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胎儿宫内缺氧,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


第13页



胎头娩出过快,致新生儿颅内出血。
来不及接产易发生坠地,可致骨折、外伤、感染。
【例题】
某初产妇妊娠40周, 估计胎儿体重可达4000g,因宫口开大缓慢,以5%葡萄糖+缩宫素5单位静脉点
滴,但产妇烦躁不 安,疼痛难忍,腹部检查发现下腹脐耻之间出现一凹陷,胎心尚在正常范围内,血性尿。
1.其处理方法为
A.继续滴缩宫素,待宫口开全后作会阴切开助产
B.产钳术助产
C.胎头吸引术助产
D.会阴切开后头皮钳牵引助产
E.停滴缩宫素并立即剖宫产
『正确答案』1.E

【例题】
2.导致上述情况的医源性因素可能为
A.缩宫素应用不合理
B.分娩方式选择不当
C.解释安慰工作做的不够
D.观察不仔细
E.胎位判断错误
『正确答案』2.A

三、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
二、软产道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



第14页






※骨盆各平面狭窄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诊断:骨盆测量】
骶耻外径<18cm
对角径<11.5cm
【分类】单纯扁平骨盆、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第15页




单纯扁平骨盆——骨盆入口呈横扁圆形,骶岬向前下突出,使骨盆入口前后径缩短而横径正常

出口平面,坐骨结节外翻。
【狭窄的程度分级诊断及处理】
分级 定义 骶耻外径 对角径
11.5cm
入口前后径 诊断
10cm
意义
Ⅰ级 临界性狭窄 18cm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骨盆入口呈横的肾形,髁 岬向前突,骨盆入口前后径短。尾骨呈钩状突向骨盆
多数可以经阴道分娩,可试产
轻度头盆不称
Ⅱ级 相对性狭窄 16.5~17.5 10.0~11.0 8.5~9.5 试产难度明显增加
Ⅲ级 绝对性狭窄 ≤16cm ≤9.5cm ≤8.0cm 明显头盆不称 必须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骨盆入口狭窄的试产可等到宫口扩张至4cm以上。
试产后胎头仍迟迟不能入盆,宫口扩张停滞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及时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二)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同时存在
【诊断:骨盆测量】

【分类】
男型骨盆(漏斗骨盆)、类人猿骨盆。
【中骨盆狭窄的分度】
I级 临界性狭窄
坐骨棘间径10cm
坐骨棘间径加中骨盆后矢状径13.5cm;
Ⅱ级 相对性狭窄
坐骨棘间径8.5~9.5cm
坐骨棘间径加中骨盆后矢状径12.0~13.0cm;
Ⅲ级 绝对性狭窄
坐骨棘间径≤8.0cm
坐骨棘间径加中骨盆后矢状径≤11.5cm。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的分度】
I级 临界性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7.5cm



第16页



坐骨结节间径加出口后矢状径15.0cm;
Ⅱ级 相对性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6.0~7.0cm
坐骨结节间径加出口后矢状径12.0~14.0cm;
Ⅲ级 绝对性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5.5cm
坐骨结节间径加出口后矢状径≤11.0cm。
【骨盆的类型】




第17页




漏斗骨盆——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两侧骨盆壁内收,状似漏斗得名。 其特点是中骨盆及骨盆出口
平面均明显狭窄

窄导致难产。

横径狭窄骨盆——骨盆各平面横径均缩短,入口平面呈纵椭圆形。常因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横径狭

形骨盆。
【中骨盆、出口平面——狭窄的处理】
1.中骨盆平面狭窄的处理:



偏斜骨盆——骨盆失去正常形 态及对称性,包括跛行及脊柱侧凸所致的偏斜骨盆和骨盆骨折所致的畸
若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 水平或更低(过去了)
若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过不去)
——可经阴道助产。
——应剖宫产。


第18页



2.出口平面狭窄的处理:
——剖宫产,不能试产!

※骨盆测量的应用
(1)骨盆外测量(先)

(2)骨盆内测量(后)
※骨盆测量的应用
(1)骨盆外测量(先)
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值2cm或以上——为均小骨盆。
骶耻外径<18cm——为扁平骨盆。
坐骨结节间径缩短,坐骨切迹<2横指,耻骨弓角度<90°——为漏斗骨盆。
骨盆两侧斜径或侧直径相差>1cm——为偏斜骨盆。
(1)骨盆内测量(后)
对角径<11.5cm,骶岬突出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扁平骨盆。
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3横指
——中骨盆平面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若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例题】
骨盆测量低于正常值的径线为
A.髂棘间径24cm
B.髂嵴间径27cm
C.骶耻外径20cm
D.坐骨棘间径8cm
E.坐骨结节间径9cm
『正确答案』D

【例题】
下列哪项不适于判断中骨盆狭窄
A.坐骨结节间径
B.坐骨棘间径
C.坐骨棘内突程度


第19页



D.坐骨切迹宽度
E.骶凹曲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坐骨结节间径反应出口横径大小。



【例题】

下列哪项骨盆测量值不支持漏斗骨盆的诊断
A.耻骨弓的角度<90°
B.坐骨结节间径<8.0cm
C.对角径<11.5cm
D.坐骨切迹<2横指
E.坐骨结节间径与后矢状径之和<15.0c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骨盆狭窄+出口狭窄=漏斗骨盆

【例题】
胎头浮动时,估计头盆关系的方法是
A.跨耻征阳性者一定是头盆不称
B.令孕妇排尿后,仰卧,两腿屈曲
C.胎头低于耻骨联合前表面为跨耻征阴性
D.胎头与耻骨联合前表面在同一平面为跨耻征阳性
E.检查者一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另一手将胎头向宫底方向推压
『正确答案』C
跨耻征检查方法:

嘱孕妇排空膀胱后仰卧,两腿伸直,检查者一手放在耻骨联合上方,另一手将胎头向盆腔方向推
压。

【例题】
A.女型骨盆
B.单纯扁平骨盆
C.类人猿型骨盆
D.男型骨盆
E.漏斗骨盆
1.骨盆入口呈横扁圆形,骶岬向前下突出,骨盆入口横径正常
2.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
3.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和横径均狭窄
4.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
5.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两侧骨盆壁内收,其特点是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明显狭窄


第20页



『正确答案』1.B 2.D 3.C 4.A 5.E

【例题】
测得初孕妇坐骨结节间径7cm,出口后矢状径7cm,现妊娠39周,估计胎儿约32 00g,宫缩正常,宫口
开大2cm,正确的分娩方式应该是
A.产钳助产
B.剖宫产术
C.等待自然分娩
D.静脉注射缩宫素
E.会阴切开
『正确答案』B

【例题】
初产妇,26岁。宫口开全1 小时40分,先露+1,枕右后位,宫缩由强转弱50分钟,宫缩间隔由2分
钟延长为6~8分钟。
1.本例最可能的原因是
A.骨盆出口狭窄
B.骨盆入口狭窄
C.产妇乏力、肠胀气
D.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E.中骨盆狭窄
『正确答案』E



2.下列哪项处理不恰当
A.胎心监测(OCT)
B.吸氧
C.静滴催产素
D.重新估计胎儿体重
E.检查耻骨联合上方是否有压痛
『正确答案』C

3.尽快结束分娩的措施是
A.急诊剖宫产
B.胎头吸引术
C.产钳助产
D.静待自然分娩
E.待宫口开全后再讨论分娩方式



第21页



『正确答案』A

(三)骨盆各平面狭窄对母儿的影响:

4.其他影响:
→继发性宫缩乏力
→胎头软组织水肿(产瘤)、颅内出血
→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
【例题】
骨盆入口狭窄对母儿的影响不包括
A.胎位异常
B.不衔接
C.宫缩乏力
D.不能内旋转
E.胎膜早破
『正确答案』D

二、软产道异常
【分类】



第22页



【处理】



四、胎位异常




一、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第23页



【定义】
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横位、枕后位衔接,下降过程中,有5% 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
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分娩发生困难者。






第24页



【分类】

【病因】
◆骨盆异常(中骨盆平面狭窄):
——常发生于漏斗骨盆,即男型骨盆、类人猿型骨盆。
◆胎头俯屈不良
◆子宫收缩乏力
◆其他:前置胎盘、膀胱充盈、宫颈肌瘤等。

【诊断】
症状
◎衔接较晚,继发协调性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
◎产妇自觉肛门坠胀、排便感;
◎宫口尚未开全,过早使用腹压,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
◎当阴道口见到胎发,历经多次宫缩屏气不见胎头继续下降时;
◎活跃晚期、第二产程延长。



第25页



体征
◎胎心位置:脐下偏外方、偏后清晰
◎肛查或阴道检查:
盆腔后部空虚;
小囟门(枕骨)位置——在骨盆的左(右)侧——枕横位
小囟门(枕骨)位置——在骨盆的左(右)后侧——枕后位
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枕后位)或横径(枕横位)
耳廓朝向——骨盆后方(枕后位)或侧方(枕横位)
◎B超:可辅助诊断


解题技巧
枕骨=小囟门
小囟门在3点 枕左横
小囟门在9点 枕右横
小囟门在5点 枕左后
小囟门在7点 枕右后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第26页



【处理】


【手转胎头的方法】
转动目标: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
转动方向:同向旋转、就近原则
枕后位→向后旋转45 °→正枕后位→以前囟或鼻根为支点→俯屈娩出
枕横位→向前旋转90°→正枕前位→以枕骨为支点→仰伸娩出




第27页



正枕后位娩出:胎头俯屈较好时——以前囟为支点
胎头俯屈不良时——以鼻根为支点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常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伤和手术产率增加;
胎头长时间压迫产道——可导致生殖道瘘。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第二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机会增多——常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例题】(1~3题共用题干)
女,孕1产0,足月临产14小时,宫口开7cm,产程进展缓慢 。胎心140~150次分,胎头矢状缝与
坐骨棘间径一致,枕骨在母体左侧,S+1。
1.其诊断是
A.枕右前位 B.持续性枕右横
C.持续性枕左后 D.持续性枕左横
E.持续性枕右后
『正确答案』D


第28页






2.上述产妇临产30小时,查:平脐处可见缩复环 ,下段压痛,胎心微弱,已破膜,羊水混浊,宫口近
开全,先露头,S+1。其诊断考虑为
A.高张性宫缩乏力
B.胎盘早剥
C.先兆子宫破裂
D.子宫破裂
E.痉挛性狭窄环
『正确答案』C



3.下列处理哪项恰当
A.立即剖宫产
B.产钳术
C.胎头吸引器
D.穿颅术
E.待其自然分娩
『正确答案』A


二、臀先露



第29页



【分类】

【臀先露——病因】
1.胎儿发育异常

胎龄愈小,臀先露发生率愈高——晚期流产儿、早产儿臀先露高于足月产儿;
臀先露时——先天畸形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2.胎儿活动空间因素
——胎儿活动空间过大或过小均可导致臀先露。
【臀先露——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易发生——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伤和手术产率增加。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易发生脐带脱垂;
后出胎头牵出困难,常发生——脊柱 损伤、脑幕撕裂、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胸锁乳突肌损伤、
颅内出血等,围产儿发病率与死亡率增 高。
【诊断】
季肋部胀痛;
子宫呈纵椭圆形;
继发性宫缩乏力;
胎心在脐左(或右)上方听得最清楚;
B超
【处理】
(1)妊娠期处理:
30周前——可自行转为头先露;
30周后——膝胸卧位
激光照射或艾灸至阴穴
外转胎位术(36~37w)


第30页





(2)分娩期处理:
①剖宫产指征:
狭窄骨盆、软产道异常;
高龄初产、有难产史、胎儿窘迫;
胎儿体重>3500g
不完全臀先露(单足双足)
②决定经阴道分娩的处理
第一产程:
防破膜—— 侧卧,不宜站立走动。少做肛查,不灌肠。
一旦破膜—— 一听二看三记录——了解有无脐带脱垂。
若有脐带脱垂—— 胎心尚好,宫口未开全,立即剖宫产。

屁股出来了—— 宫缩时用无菌巾以手掌“堵”住阴道口待宫口及阴道充分扩张后才让胎臀娩出。
第二产程:
1.导尿,排空膀胱
2.会阴侧切(初产妇必做)
3.娩出方式有3种:自然分娩
臀助产(最常用)
臀牵引(禁用)
臀助产(部分臀牵引)
胎儿自然分娩至脐部,胎肩及胎头由接产者协助娩出
脐部娩出后,应2~3分钟左右娩出胎头,不超过8分钟。
避免脐带受压过久而导致死产
第三产程:
1.预防产后出血,胎盘娩出后肌注缩宫素。
2.检查软产道,有裂伤及时缝合,
3.常规缝合侧切伤口。
4.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操作多,产程长)。
防出血、防感染、防裂伤


第31页



【例题】
臀先露孕妇于妊娠26周来院就诊,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内转胎位术
B.暂不需处理
C.左侧卧位
D.外转胎位术
E.胸膝卧位
『正确答案』B

【例题】
初产妇,26岁,妊娠38周,不完全臀先露,胎心良好,胎膜未破,估计胎儿体重>3 800g。最恰当的
处理方法是
A.等待自然分娩
B.抬高孕妇臀部
C.缩宫素静脉滴注
D.人工破膜
E.行剖宫产术
『正确答案』E


三、肩先露

【定义】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相垂直,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之上,先露为肩,称肩先露。
是对母儿最不利的胎位。除死胎及早产儿胎体可折叠娩出外,足月活胎不能经阴道娩出。
【肩先露——病因】
与臀先露相似,主要见于:
经产妇腹壁过于松弛
早产儿
前置胎盘
子宫畸形
羊水过多


第32页



骨盆狭窄

【诊断】
临床表现:宫缩乏力、胎膜早破、胎儿上肢或脐带脱出。

腹部检查:子宫呈横椭圆、宫底高度低于孕周、宫底及耻骨联合上方空虚、胎心在脐周两侧最清楚。
忽略性(嵌顿性)肩先露——胎肩及胸廓一部分被挤入盆腔内,胎体折叠弯曲,胎颈被拉长,上肢脱
出于 阴道口外,胎头和胎臀仍被阻于骨盆入口上方。


(1)能与检查者右手相握+胎头在母体左侧=肩左前(LScA)
(2)能与检查者右手相握+胎头在母体右侧=肩右后(RScP)
【处理】
(一)妊娠期处理:
孕30周后发现者,及时纠正
方法:同臀位(膝胸卧位、激光、针灸、外倒转)



第33页



上述方法均失败者:提前住院决定分娩方式
(二) 分娩期处理:
→剖宫产
【例题】
下列各种胎方位的分娩经过何项是错误的
A.枕前位多能自然分娩
B.持续性枕横位,无头盆不称者可吸引器助产
C.枕后位临产后多能转成枕前位
D.横位足月活胎,可经阴道分娩
E.单臀先露可阴道助产
『正确答案』D

【例题】
胎儿一手脱出阴道,能与检查者右手相握,胎头位于母体腹部左侧,其胎位是
A.肩左前
B.肩左后
C.肩右前
D.肩右后
E.肩左横
『正确答案』A



四、胎头高直位
【概念】
胎头以不屈不仰姿势衔接于盆骨入口,其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一致者。
【分类】
(1)胎头枕骨向前靠近耻骨联合者,为胎头高直前位 。


第34页



(2)胎头枕骨向后靠近骶岬者,为胎头高直后位。

【胎头高直位——病因】
1.头盆不称——最常见原因
2.腹壁松弛或腹直肌分离——肚皮太松
3.胎膜早破
【诊断】
临床表现:
(1)高直前位:
入盆困难——活跃早期宫口扩张缓慢或停滞;
一旦入盆——产程进展顺利;
若不入盆、不衔接——活跃期停滞。
(2)高直后位:
不可能入盆、衔接——胎先露高浮,活跃早期延缓和停滞;
即使宫口开全,也易发生滞产——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
腹部检查:
(1)高直前位:
胎背靠向腹前壁——不易触及胎儿肢体;
胎心位置在腹中线——位置偏高;
(2)高直后位:
胎儿肢体靠向腹前壁——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胎儿下颏。
阴道检查:
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上;
高直前位时——后囟在耻骨联合后、前囟在骶骨前;
高直后位时——反之。
B超


第35页



高直前位时——可在母体腹壁正中探及胎儿脊柱;
高直后位时——在耻骨联合上探及眼眶反射。
【胎头高直位——处理】

【分娩机制】
(1)胎头高直前位:应充分试产。
* 试产指征:若骨盆正常、胎儿不大、产力强。

* 约半数以上可阴道分娩:加强宫缩促 使胎头俯屈并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当胎头克服入盆困难而
下降直达盆底时,除无内旋动作外,其分娩 机制与枕前位相同。
* 若试产失败,则剖宫产。
(2)胎头高直后位:一经确诊应进行剖宫产。

五、前不均倾位
【概念】
枕横位入盆的胎头侧屈,以其前顶骨先入盆的一种异常胎位,称前不均倾位。


矢状缝向后靠近骶岬——前不均倾
矢状缝向前靠近耻骨联合——后不均倾



第36页



【前不均倾位——两种情况】

诊断:
右枕横位
前不均倾位
前顶骨=左顶骨
左顶骨先露
左顶骨产瘤(产瘤大部分位于前顶骨)

诊断:
左枕横位
前不均倾位
前顶骨=右顶骨
右顶骨先露
右顶骨产瘤(产瘤大部分位于前顶骨)
【病因】
常发生于——头盆不称、扁平骨盆、骨盆倾斜度过大腹壁松弛或悬垂腹

【前不均倾位——诊断】
临床表现:


第37页



胎头后顶骨不能入盆——胎头下降停滞,产程延长
前顶骨与耻骨联合之间的膀胱颈受压——产妇过早出现尿潴留
腹部检查
临产早期——耻骨联合上可扪及胎头顶部
前顶骨入盆后——不易触及胎头,形成胎头衔接入盆的假象
阴道检查:
后顶骨的大部分尚在骶岬之上——盆腔后部空虚,矢状缝后移
宫颈前唇受压——宫颈前唇水肿
尿道受压——不易插入导尿管

【前不均倾位——处理】
一旦确诊:剖宫产
【例题】

预防:临产后在产程早期,产妇应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小骨盆倾斜度,以防胎头以前不均倾位衔接。
23岁,初产妇,身高160cm,孕40周,规律宫缩12小时,阴道检查:宫口开大5cm,先露0,大囟在
3点,小囟在9点,矢状缝向后靠近骶岬,盆腔后部空虚,诊断为
A.左枕横位,后不均倾
B.右枕横位,后不均倾
C.右枕横位,前不均倾
D.左枕横位,前不均倾
E.右枕横位,均倾入盆
『正确答案』C



【例题】

关于临产后胎头呈前不均倾位的处理,下列哪项是恰当的
A.发现前不均倾位首先加强宫缩
B.人工破膜


第38页



C.等待产程自然进展,第二产程助产
D.不论胎儿大小均可试产
E.剖宫产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一旦确诊为前不均倾位,除个别胎儿极小、宫缩强、骨盆宽大可给予短时间试产外,均
应尽快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六、面先露
【概念】
胎头枕部与背部接触,胎头以极度仰伸的姿势通过产道,以面部为先露。

【面先露——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额前位时——因胎儿颜面部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常引起宫缩乏力,致使产程延长;
颜面部骨质不能变形——容易发生会阴裂伤。
颏后位时——导致梗阻性难产,若不及时处理,造成子宫破裂,危及产妇生命。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由于胎头受压过久——可引起颅内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胎儿面部受压变形——颜面皮肤青紫、肿胀,尤以口唇为著,影响吸吮,严重时可发生会厌水肿影响
吞咽及呼吸。
新生儿于生后保持仰伸姿势达数日之久,产后需加强护理。



第39页



【诊断】
临床表现:临产后迟迟不入盆,产程延长;
腹部检查:胎头极度仰伸,胎体伸直、宫底位置高。
阴道检查:可触及颜面部(高低不平、软硬不均)。
B超:根据胎头枕骨及眼眶位置可明确面先露,并确定胎位。
【面先露——分娩机制】
颏前位——若其它正常可经阴道分娩。
颏后位——可于胎儿面部达盆底时向内旋转135°,转为颏前位分娩;机转失败→剖宫产。

【处理】

颏前位——初产妇→剖宫产;
经产妇→助产或剖宫产。
颏后位——剖宫产
---面先露阴道助产---
原则:手转胎头为颏前位
转动方向:向前内旋转,左逆右顺
转动角度:“后位”——P——135°
“横位”——T——90°
“前位”——A——45°
例如:颏左前——逆时针,转45°;
颏左后——逆时针,转135°
颏右前——顺时针,转45°;


第40页



颏右后——顺时针,转135°

【例题】
面先露时,为转为颏前位分娩,颏后位可于胎儿面部达盆底时向内旋转
A.35°
B.100°
C.150°
D.135°
E.50°
『正确答案』D

【例题】
以下几种异常分娩的处理原则中,哪组不正确
A.持续性枕后位,先露低,宫口开全,应阴道助产
B.骨盆出口狭窄,不可试产
C.忽略性横位,宫口开全,胎心好,以剖宫产为宜
D.臀位,后出胎头娩出困难,可用产钳助产
E.头位,无头盆不称,第一产程延长,先露已入盆,产钳助产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头位产钳助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宫口开全,在尚未进入第二产程时不能用产钳助产。

【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前顶骨嵌入,矢状缝靠近骶岬
B.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
C.后顶骨嵌入,矢状缝靠近耻骨联合
D.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前后径上,枕骨靠近耻骨联合
E.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前后径上,枕骨靠近骶岬
1.高直前位
2.后不均倾位
3.前不均倾位
4.高直后位
『正确答案』1.D;2.C;3.A;4.E




第41页

五星红旗 歌词-超导无痛人流多少钱


豆腐渣白带如何治疗-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安王-点读笔品牌


q宠大乐斗孟婆汤-赞加沼泽任务


牵引治疗-yy名字格式


春娇与志明 豆瓣-治疗手癣的最佳方法


青花瓷的歌词-nagi和sho


衣原体感染是性病吗-三伏贴管用吗



本文更新与2020-12-31 10: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6953.html

异常分娩(难产)考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