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明天电影-贝因美奶粉最新事件遭曝光
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
● 特殊部门的隔离预防
一、产房隔离防护(人流室参照产房布局)
(一)产房的布局
1、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
2、布局合理,严 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
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 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
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受 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3、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
人员管理:
1、严格出入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2、进入产房工作人员应先洗手、更换洗手衣、戴帽子、口罩、换产房专用鞋。
3、离开产房时,应换外出衣和鞋。
4、接生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5、陪产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
环境的消毒:
1、空气的消毒:每 日空气消毒1~2次。有条件可采用空气动态消毒器。无人的情况下可采
用化学消毒剂闭喷雾消毒。 < br>2、地面和物品表面的消毒:湿式清扫或擦拭,每日常规进行,以清洁为主;若被污染及时
用消毒 剂拖地(擦拭)。
3、待产床、产床、平车每次使用后必须更换一切用品,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 。其他
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产妇出产房后应终末消毒。
环境卫生学监测:
1、产 房为重点易感区域,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气培养、物体表
面及医护人员手培养 ;
2、标准为空气培养≤200cfum3,物体表面培养≤5 cfum3,医护人员手培养≤5 cfum3,
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接生中的预防措施:
1、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2、有刷手禁忌者严禁上台。
3、保持无菌单布及手术以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
4、无菌包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期和灭菌指示带。
5、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产包打开超过4h视为污染。
6、助产用的器械视为相对污染,必须与脐带处理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断脐。
7、 重复使用的无菌布单,一经打开,无论是否使用,均必须重新灭菌;一次性物品,一旦
开启,若未用完, 也视为已污染。
8、持物钳灭菌后干燥保存,每次接生使用一套。
9、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和上呼吸道内吸入物,以防止吸入性肺炎。
10、新生儿娩出后,应尽快与母亲皮肤接触获得正常菌群。
隔离孕产妇的医院感染管理:
1、 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以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
1 7
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2、 需手术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类别和感染疾病的诊断。
3、 隔离产房的一切器械、物品应单独固定使用,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
求单独处理。
4、 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封运送,无害化处理。
5、 分娩及出院后应严格对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及床单位进行终末处理。
二、新生儿室隔离防护
(一)新生儿室的布局
1、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NICU)、
隔离室、配奶室、淋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2、每张床位占 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
新生儿床位的2倍。
(二) 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
1、病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2、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3、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4、 婴儿用服药水 、扑粉、油膏、沐浴液、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
使用;婴儿洗澡水应为流动水,浴巾、内衣 等清洗、灭菌后再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
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5、 病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
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 停止与婴儿接触。
6、 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
流行期间,禁止探访。
7、 出院后,其床单位、保温箱等应行终末消毒。
三、手术室隔离预防
(一)手术室布局要求
1) 手术室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 准明确。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
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办公室、敷料室、洗涤室、器械室、高压蒸 汽灭菌室、麻醉室、
复苏室等应设在清洁区;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储藏室设在无菌区,两者应有门相隔 。
2) 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
术室入口处。
(二)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1) 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鞋、衣裤、帽,手术室的鞋、外出鞋应分区存放。
2)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
毒。
3) 经血传播疾病病原学诊断阳性者,应在手术通知单注明;特殊感染病人手术
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 格隔离管理。术后应进行严密消毒处理。手术器械及物品双消
毒后再处理;病理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 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4)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 程。有上呼吸道感染、
手部外伤、皮肤病的医务人员不宜参加手术。
5) 环境清洁。每天第一台手术前,湿擦去除所有平面上的灰尘。手术过程中,
清除溢出物,收好感染行废物 ;手术后,现场清洗仪器、器具和墙壁,清洁物桶、手术台,
只在需要的时候用清洁拖把清洁手术台周围 ;一天手术结束后,清洗所有器具、光源和照明
2 7
设备,清洗所有地板,清洁物桶;现 场清洗托盘架、把手、刷手水槽、过道、通风面板和天
花板上的仪器。定期清洁高压灭菌器、休息室、存 储区、冰箱、暖箱、墙壁和天花板。
6) 换气。手术室每小时换气20次,保 持20%新鲜空气,双过滤系统,正压。
空气传播和飞沫感染地保持负压。保持门窗关闭。温度20~2 30C。湿度30%~60%。
7) 凡进入人体组织的各种手术器械、导管、内 置器械等必须一用一灭菌,注明
灭菌有效期,过期重新处理。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 泡灭菌。
8) 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
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9) 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10) 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参见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1) 开手术包前后均要检查化 学指示胶带和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如高压灭菌的手术包潮
湿,则不得使用,应重新包装、消毒。
12) 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参观者不可任意进入其他手术间
或无菌储藏间。
13) 凡手术中切除的坏死组织、污染物、体液等医疗废物须置黄色并有明显标识的塑料
袋内,封闭运送,立即从污物通道送出手术间。
14) 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 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
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手术室的车床与病房的车床不 能混用,车床最好设有交接
处。
● 临床科室护理管理
一、产 科 病 房
(1)布局、设置
产科病区应与妇科病区分开。产科分生理产科与病理产科病室。病区设40 张床左右为宜,
每房放置1~2或3~6张床。有条件的医院可将产房、病房二处构成有机整体,应有隔 音、
保暖、降温设备。病区分为病室、附属房间两部分,布置基本同普通病区,要求简洁、雅致、
温馨明亮,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中。
1)病区。
可分生理产科病室、病理产科病室、隔离室、高危监护室、单人房等。
①生理产科病室安放2 ~6床,条件允许可1~2床,设有窗帘、壁灯或地灯、氧气装置、呼
叫设置、负压吸引等。配有卫生间 、电话、电视机。
②病理产科病室安放2~3床,设备与生理产科病室相同。
③单人房间(病理产科)需准备子痫病人抢救用的药品及物品,其他与生理产科病室相同。
④ 高危监护室有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静脉测压仪、复苏装置、输液泵中心吸氧、
压舌板、开口器 、电动吸痰器或负压吸引装置等设备,急救车内放置各种急救用药。
2)附属房间。
包括医 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治疗室、母乳库、值班室、休息室、会议室、接待室、宣教
室、贮藏室、洗涤间 、配餐室、检查室、冲洗室及卫生间。布局基本同普通病房。检查室,
设妇科检查床、专用车(放检查用 物)、人体磅秤等。宣教室,可供产妇休息和进行卫生宣
教,室内设电化教学设施,若干座位,可设宣教 橱窗,宣传妇幼卫生知识、计划生育和育儿
知识。
(2)管理要求
1)对孕妇、已分娩的产妇、住院待产妇和感染产妇,要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①感染产妇与非感染产妇要分室收治。
②对病理孕妇应根据病情,制订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计划措施。
3 7
③对 待产妇要进行产前卫生教育,使之了解临产的征兆、产时应注意的事项、母乳喂养知识
以及如何与接生人 员配合等。
④对产后的产妇,应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哺乳技巧的教育,有预防产褥热和乳腺炎的卫生教
育措施。
⑤向产妇宣传计划生育,鼓励产后采取节育措施或施行绝育术。
2)严密观察产后24h内子宫收缩,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性质。
3)严格执行会阴护理常规,如有伤口,应按无菌技术操作处理。
4)保证产妇的营养和休息,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子宫复旧。
5)防止尿路感染,注意产后尿潴留情况。
6)乳房护理实行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前应进行乳 头清洁,如乳头有破裂,应按无菌伤口处
理,暂停哺乳,并指导产妇挤奶的技巧。
二、产 房
(1)布局、设置
产房的设置应以方便工作、有利于母婴安全、符合隔离和无菌为原则, 并与手术室、产科病
房、母婴同室和新生儿室等相邻近,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布局合理,明确划分非限 制区、
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志。有条件的医院分娩室应设三条通道,
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病人通道宜靠近待产室,工作人员通道应靠近更衣
室,分娩室 设污物通道,以使污物直接从外走廊运出。
1)非限制区:设在产房外侧,包括换鞋更衣及平车入室区 ,产妇急诊、入院处理室,更衣
区,卫生间,值班、休息室等。平车转换处应设消毒垫,门口消毒垫要定 期更换。
①急诊、入院处理室:设办公桌、检查床、听胎心音器(应有多普勒设备)、骨盆尺、软尺、
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体重磅、冲洗会阴消毒液及冲洗用具、肛查手套、衣服、消毒草
纸等 。
②产妇卫生间:内有浴室、厕所,厕所以坐厕为宜,厕内信号灯,另有洗手池。
③工作人员更衣室、污物处理室、仪器清洗室等同手术室。卫生间同普通病区。
2)半限制区 :设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桌)、待产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治疗室、杂物室、
被服储备室、敷料准备室 、器械室、洗涤间、库房、值班室等。
①准备室应设工作台、推车、器械物品架或柜。此室用以器械擦 拭、敷料、器械打包,等待
送消毒、灭菌的准备工作。
②待产室:凡孕妇已进入第一产程,均 应送入待产室。待产室应靠近分娩室与办公室,室内
床位不宜过多,以1~3张为宜,床旁桌备有胎心音 听筒、胎心监护仪、血压计、肛查指套
与润滑油等。
3)限制区:设在产房最内侧,包括分娩 室(分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中期引产室、温
馨分娩室)、洗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①正常分娩室,应设在新生儿室与待产室中间,其地面和墙壁的建筑要求与手术室同。产床
与产科病床数 之比一般为1:(8~10),如产床多则要分室。设有无菌器械柜、无菌敷料柜、
药品柜、手术器械台 、新生儿抢救台、手术照明灯、婴儿磅秤、氧气设备、电动吸引器、中
心吸引装置、多普勒胎心仪、冰箱 等。室内应有保暖、降温或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4~
26℃,相对湿度为55%~65%,有条件的 医院应设有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复苏装置。
此外,还应备有难产用的手术器械、抢救器械和急救药 品。
a. 常用产科难产手术器械:各式产钳、各号胎头吸引器、头皮钳、胎膜穿刺针、无齿和有齿环状钳、大窥器、阴道牵拉器等。
b. 常用抢救器械:测中心静脉压器、新生儿气管插管用物、沙包(0.75~1kg)、舌钳、开口
4 7
器、压舌板、输血输液器、麻醉机等。有条件可设置监护室,室内设有胎心监护仪、新生儿
监护仪、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抢救设备等。
c. 常用急救药品:除一般手术室备用药外,应加子宫 收缩剂、升压剂、降压剂、止血剂、
利尿剂、强心剂、麻醉剂等。
②隔离分娩室,设备简单, 除上述必要条件外,其布局和设备应便于消毒隔离。入室处备有
专用的口罩、帽子、隔离衣及鞋等。进入 门口处备有洗手和浸泡液的设置,并装有纱门。有
条件的设层流负压室。
③洗手室,设在分娩 室之间(两室间用玻璃相隔便于观察),应能容纳2~3人同时洗手。洗
手池、刷手设备同手术室。
④消毒敷料室,设有物品架和柜贮藏已灭菌的产包及各种器械及敷料,有抽湿设备。
(2)管理要求
1)分娩室人员要定期培训并进行抢救练习,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产 时3个产程的
护理。遇有突然情况发生时能当机立断,处理得当,以保护母婴安全。
2)凡入 室者必须在指定地区更换内进衣、戴口罩、帽子及产房专用鞋口罩,每次更换,患
有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 染疾病的工作人员暂调离产房。
3)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用后随时进行补充。
4)每次分 娩结束,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及使用后的物品,按常规处理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整洁。
5)待产室应经常保持安静、整洁,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病人衣裤和鞋。
6)产包打开超过1h,产妇未分娩者,需要重新更换产包,再行接生。
7)产妇合并传染病 者,应在隔离产房分娩。所有布类、器械均按消毒灭菌常规处理,使用
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 色塑料袋内(双袋包装),密闭运送,焚烧处理。产妇离
开分娩室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拭室内所有物体表 面及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然后通风。
8)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度,并按产程观察的要求密切观察胎 心间、宫缩、血压等。分娩后
产妇在分娩室常规观察2h,若无特殊情况可送回产休区休息。
9)新生儿出生后,必须抱给产妇看性别,如有畸形或其他异常特征,也须向家属交代清楚,
做好详细记 录,并印新生儿脚印和产妇指模在新生儿病历上。在婴儿左手腕系上手圈,并注
明母亲姓名、床号及新生 儿性别等,量体重、身长、常规检查后送爱婴区(或送入新生儿室),
及时填好产时记录及新生儿出生证 明,并注意保暖。
三、爱 婴 区
(1)布局、设置
1)爱婴区应分别设有 工作人员办公室、母婴隔离室、婴儿淋浴室、新生儿处理室、治疗室
(如无病理新生儿病区的医院应设病 理新生儿室、高危儿室、早产儿室、新生儿隔离室)、
杂物储存室、消毒室、洗涤室、库房、工作人员更 衣室、洗手间等。
2)病室地面、墙壁的建筑要以便于清洁消毒为原则,墙角为钝角。应靠近分娩室, 设有隔
离走道,(经消毒地垫方可进人,)并有清洁或消毒手的设备。
3)母婴同室,每床占地面积不少于8~9m2(5~6 m2),有空调、通风设备,空气消毒等设施,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室温22~26℃,相对湿度55%~65%。
4)新生儿处理 室:设有温箱、新生儿清洁用物,备有抢救药物、各种医疗用品及注射器、
中心吸氧、吸痰机等设备。
5)高危新生儿室:有保暖、降温及空气消毒设备,有各种急救器械,药物必须齐全,时刻
处于 应急状态,其他设备与母婴同室相同,专为高危妊娠分娩的婴儿出生后留观之用,确诊
无异常转入母婴同 室或病理新生儿科。
6)病理新生儿室:同新生儿病区的设置。
5 7
7)早 产儿或未成熟儿室:室内设有一定数量的保温箱和恒温设备,室温恒定在24~27℃,
湿度60%~7 0%之间。体重2000g以下者放置恒温箱内,其温度应根据未成熟儿的体重而定。
备有抢救器械和药 物柜、被服柜,配齐各种急救器械、医疗用品及软质的消毒被服、毛巾等。
8)新生儿隔离室:设有消 毒隔离用具及用物。本室作为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或产妇有急
性传染病、脓毒感染、乙型肝炎等的婴儿 进行隔离护理时用。
9)新生儿淋浴室,分感染婴儿淋浴室和健康婴儿淋浴室,设有衣物及换脐用物、 恒温热水
器及婴儿淋浴用的物品,最好有空调设备。光线充足,有室温控制设施。
10)配奶室为人工喂养婴儿专设。设有消毒柜、冰箱、喂奶用具及物品柜有空气消毒设备。
11)储物室和被服室,设有物架、衣柜、抽湿机及排气扇,其他与普通病房相同。
12)母 乳喂养宣教室(设于产休区),室内设置家庭化,做到舒适:有空调设备、洗手设备
或消毒手设施,设置 一定数量的座位,室内有电视机,为哺乳母亲播放母乳喂养知识及育儿
知识。
(2)管理要求
1)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母亲及无特殊医疗处理的新生儿均实行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2)爱婴区必须由责任心强,并具有新生儿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担
任护理工作 。
3)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做好新生儿的保暖、降温、喂养、
皮肤护理,勤换尿布,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加强对产妇的卫 生宣教工作,如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培训、乳房的护理等,患感冒者应
戴口罩。
5)新生儿入 室必须进行体检,核对床号、母亲姓名、婴儿性别,仔细观察脐带有无出血,
全身有无异常。
6)严格查对制度,新生儿洗澡、哺乳、出院时,均应严格查对手圈与包被是否一致,严防
差错事故。
7)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温、湿度适宜,每周大清洁一次。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①患传染病的母亲和婴儿应进行隔离,对感染性较强的疾病,如 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
疮等应及时隔离,查找原因,以便对健康者采取预防措施。
②凡患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疾病和健康带菌者,不得接触新生儿。
③新生儿使用的被服、 衣物、尿布(最好使用纸尿裤)、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
方可使用,洗澡盆用毕先消毒后清洗 ,再送灭菌处理。出院后床、被、褥垫及时进行终末消
毒。
④室内用物、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保温箱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用毕终末消毒。
⑤室 内每天空气消毒2次,通风2次。每月空气培养1次。喂奶用物,消毒物品每月抽样细
菌培养检查1次。
9)严格执行爱婴区安全制度:
①爱婴区设门卫,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婴儿安全。
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逐个清点婴儿,出院时出示有关凭证经核对检查方可离去。
③住院期间,产妇及家属不能将婴儿抱离病区,婴儿外出检查由本区工作人员陪同。
④落实防 火防盗安全制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剧、麻、精神类药等专人保管,防止
意外事故发生。
10)落实爱婴区探视制度:
①探视者持探视证,按规定时间进行探视,每次探视只限一人,探视时间结束,必须自觉离
室。
6 7
②凡进入爱婴区探视的家属,必须洗手或消毒手,经消毒地垫清洁鞋底才能入室。
③探视者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携带奶具、奶粉进入爱婴区,不擅自给婴儿喂水或哺食。
保 持室内安静、整洁,禁止在室内吸烟、高声喧哗,探访者不坐卧母婴床。
④触摸婴儿前应洗净双手,患有呼吸道、消化道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谢绝探访。
四、新生儿病区
(1)布置、设置
1)新生儿病区收住出生后28天以内的患儿, 宜设于相对独立的区域(可在儿科病房的一端),
切忌设在交通要道及人多的地方,远离其他感染病室。
2)病区设床位数可按各院情况而定,可分为早产儿、重危监护、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
病、 隔离病室、配奶间、淋浴室、治疗室及出院处置室等。有条件的医院可备有机动病房,
每床占地面积2. 5m2,监护床及暖箱占4.5 m2,母婴同室每床占用面积应为5.5~6.5 m2,
规模较小的医院在儿科划出单独房间作为新生儿病房。
3)病室设有温箱、远红外线辐 射床、蓝光箱、空调装置、热水器、淋浴池盆、婴儿磅、操
作台、中心吸氧、吸痰管道、高频通气机、超 声雾化器、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胆红素
皮测仪、气管插管仪器、输液微量泵及急救药物等。室内温 度恒定在22~24℃,未成熟儿
24~26℃,相对湿度60%~65%。
4)配奶间内设 母乳库,应有操作台、冰箱、加热消毒装置,储奶广口杯、小杯、小匙、玻
璃柜、洗手池及开水器等。
(2)管理要求
1)新生儿病区必须由责任心强、具有专业知识及熟练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工作。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
4)建立完善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及科学喂养制度。
5)病室内一般不准家属陪伴 ,非本区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室内物品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外
借或将本室物品带出室外。
6)有健全的清洁消毒制度:
①定期大扫除,每日用消毒液擦地面、家具、病床等,并进行空气消毒。
②每日用消毒液擦抹 冰箱、温箱内面1次,病儿离开温箱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并更换恒温
水箱内的水1次。母乳在40C冰 箱内存放时间应不得超过24h。
③患儿使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如被服、毛巾、尿布等必须是一婴一用一 消毒,患儿用的眼药瓶、
药膏、粉扑均应一婴一份。听诊器每天用后消毒一次,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治 疗用物(如
压舌板、氧气管、胃管、输液管、头皮针)应严格消毒。
④定期作治疗室、病室及配奶间的空气细菌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咽拭子、细菌培养。
⑤病历牌及各种治疗用物,勿放在小儿床上。
⑥床上用物、被套、枕头应定期清洗消毒,患儿出院后应作终末消毒。
⑦每日病室通风2次,每次1h,每月病室应空气消毒1次。
⑧新入院患儿必须在接待室经初步清洁、更衣,然后入病室(病危除外)。
⑨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隔离,并应有专人护理,护理后工作人员要泡手消毒。
7 7
踝阵挛-最爱你的人是我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o型血为什么叫熊猫血-怎么除脚臭
艾薇儿哪首歌最好听-爱回家之二人世界
婴儿用品什么牌子好-天龙八部珍兽幻化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楼主该吃药了
教材分析怎么写-莫比怎么抓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度-杭州下沙新城医院
怀孕了不想要怎么办-宝宝拉稀绿色
本文更新与2020-12-29 11: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5843.html
-
上一篇: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
下一篇:医学三基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医院感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