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淡化妊娠纹病原生物学期末整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29 02:21

头颅的拼音-天天有喜有多少集啊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胃不舒服想吐恶心怎么办)
病原生物学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细菌L型:细菌L型是指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理 化或生物因素的影响直接破坏或合成抑
制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细胞壁缺损的菌株。
热原质:许 多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种物质,极微量即可引起发
热反应,故名热原质。革 兰阴性菌的热原质是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及内毒素。少数革兰阳
性菌能合成致热型多糖。
消 毒:指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
如饮水煮沸法 。
灭菌:指杀灭或清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和
非病原微生物。如高压蒸汽灭菌法、焚烧。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污染物品的操作技术。如外科手术、细菌接种等。
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
素入血,并经血液到达 并损伤易感的细胞和组织,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脓毒血 症:化脓性致病菌从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
其他组织或器官,产 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
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 br>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循环,
到达 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死亡崩解 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者
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崩解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导致严重症状。
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
一种试验。 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支原体:是一种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 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独立
生长繁殖的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治病的有肺炎支原体,溶脲 支原体,人型支
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
有菌免疫 :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属于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又称有菌
免疫。
干扰现象及干扰素: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 宿主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
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等刺 激体细胞,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及 多种功能
的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非特性免疫成分。其功能是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等途
径进入人体 ,导致水平感染。
垂直传播(感染)指存在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主要是 孕妇发
生病毒血症,或病毒与血细胞紧密结合造成的子代感染。
内基小体 :狂犬病毒有嗜神 经细胞性,易在其中大量繁殖,可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染色、
圆形或椭圆形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具 有辅助诊断狂犬病的价值。

逆转录酶
逆转录病毒:病毒RNA → RNA:DNA中间体→ 双链DNA→整合入细胞染色体→
子代病毒mRNA和子代核酸

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适合,病毒虽然可以进入细胞,但是不能复制,叫顿挫感染。
中间 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时,可按寄生先后分
为第一中间宿主和 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转续宿主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发育停滞。一旦进入适宜宿主,便可继续发育为成虫。
带 虫免疫:大部分寄生虫感染人体内,宿主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
感染,但并不能 清除体内己有的寄生虫,使用药物清除原虫,免疫力逐渐消失。
伴随免疫: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 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
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免 疫力逐渐消失。


简答题:
1、G+与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及医学意义。
答:
比较项目
G+菌
G-菌
坚韧度
较坚韧
较疏松
肽聚糖层厚

较厚(可达50
层)
磷壁酸

外膜层


医学意义
对青霉素、溶
菌酶敏感
对上述药物
不能敏感
较薄(1~2层) 无

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答:

来源
所在部位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菌体裂解
后释放
脂多糖(类脂A、脂质A)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

从活菌分泌出或少数细菌崩
解后释放出
蛋白质
160℃,2~4h才被破坏(耐热,60~80℃,30min被破坏(多不
较稳定) 耐热,较不稳定)
较弱,各种菌的毒性作用大致
相同,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
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内毒素
休克,DIC等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
毒素
常由质粒、噬菌体等染色体外
基因编码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
效应,引起特殊的临场症状。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
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有
抗原性
由染色体基因编码 基因定位

3、何谓正常菌群?有何生理作用
答:正常人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存在的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
群,称为正常菌群。
(1)生物拮抗作用 :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a.
生物屏障作用,b.化学屏障作 用c.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刺激免疫应答。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歧化酶,清除自由基。
(5)抗肿瘤作用:产生自身抑癌产物,刺激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4、何谓性传播疾病?可由哪些病原生物引起?请举例说明。
答:人类通过自身性行为方式而传播的疾病
①细菌:淋病奈瑟菌——淋病 ②病毒:HIV——AIDS ③支原体:解脲支原体——非淋菌
性尿道远 ④沙眼衣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淋巴肉芽肿 ⑤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梅毒
5、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答:致病物质:①致热外毒 素,链球菌溶血毒素,②以及三种侵袭性酶即透明质酸酶,链激
酶,链道酶③细胞壁成分:M蛋白,脂磷 壁酸、F蛋白
疾病:①化脓性感染;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③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 球
肾炎)
6、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各有何主要特点?
答:1.金黄色葡萄球菌某些菌株:产生肠毒素,急性胃肠炎,呕吐为主,病程1~2天内恢复
2.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细菌侵袭力和内毒素,急性肠炎,感染老人、
婴儿和 体弱者,2~3天恢复
3.变形杆菌:产生肠毒素,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组胺,引起胃肠炎 或超敏反应,
1~2日恢复
4.空肠弯曲菌: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集体性食物中毒
5.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存在于海产品中,急性胃肠炎,病程自限。
6.某些A型产气荚膜芽胞梭菌:污染食物,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引起腹泻
7.肉毒梭菌: 产生不耐热但耐酸和蛋白酶的肉毒素,临床表现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
症少见,出现肌肉麻痹症状
7、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致病?
答:机会致病菌来源于人体皮肤和黏膜寄居的正常菌群
特点: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3.新的机会致病菌不断出现
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 正常菌群离开定植部位向周围转移。
2.宿主免疫功能下降 ①某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病人,机会免疫功能比较低下;②应
用大量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等,可造成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某些正常菌群
引起内源性感染,严重者致败血 病而死亡
3.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正常菌群数量、种类、比例:大幅度变化 ,导致
微生态失去平衡,称菌群失调。严重菌群失调者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症。
8、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答:检查方法:1. 标本处理;2.直接镜检:抗酸染色(阳性——进一步检测)3.分离培养;
4.动物实验5.快速诊断
试验原理: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以判
断机 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结果分析:5mm<肿块<15mm为阳性(﹢)——感染过或接种成功
肿块>15mm为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肿块<5mm为阴性(﹣)——未感染过结核病(排除4点)
1.感染初期。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需4周以上未能出现超敏反应
2.老年人
3.严重结核患者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风导致的细胞免疫低下
4.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绒AIDS肿瘤患者用过免疫抑制剂。
实际应用:选择BCG的接 种对象及预防接种效果的测定;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进行
结核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肿瘤患者c ell免疫功能
9、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与流感流行的关系
答: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 A与NA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若干亚型,HA与NA易发生变异,
HA更易变异
抗原漂移: 基因图版,变异幅度小,量变,由点突变造成,与人群的选择力有关,每2~5
年出现新的变异株,引起 A型和B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移:基因重配,变异幅度大,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 现,由于人群完全失去免疫力,
每次新亚型的出现都会造成世界性爆发流行
10、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二对半)的医学意义
答:HBs- Ag:表面抗原,机体感染的标志
抗-HBs:主要的保护抗体,进入恢复期的标志
HBc-Ag:核心抗原 一般血清学试验检测不到 被HBs-Ag所覆盖
抗-HBc:表明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
HBe-Ag:e抗原,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传染性低,预后对的征象
11、比较HAV、HBV、HCV、HDV、HE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预后
答: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后
HAV
病人和隐性
感染者
粪-口途径
良好
HBV
病人和病毒
携带者
血源性途径
易转为慢性
形成携带者
HCV
病人和病毒
携带者
血源性途径
易转为慢性
形成携带者
HDV
病人和病毒
携带者
血源性途径
易转为慢性
形成携带者
HEV
病人和隐性
感染者
粪-口途径
良好


12、HIV的生物学特点、入侵机制、传播途径以及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答:生物学特点:HIV为球形颗粒,核心为两条单股正链RNA;核心外层为病毒核衣壳;
最外层为脂 蛋白,包膜上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易发生抗原性漂移
gp120构成包 膜表面的刺突,能与巨噬细胞或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在辅助受体
(CDR5或CXCR4)的 协同作用下,病毒包膜与细菌膜融合,使病毒进入细胞内。gp41与
细胞膜融合有关。
传播途径:
(1)性传播:即通过同性和异性间的性行为
(2)血液传播:输血、输血制品、针刺、注射、静脉毒瘾患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等
途径
(3)母婴垂直传播: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感染
免疫学机制:
HIV侵入 人体后,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CD4分子是
gp120的受体, HIV感染后可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由
于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抗感染能力大大下降,一些对免疫正常的机体无明显致病作用的
致病因子如原虫、真菌、细菌、病毒等常 可造成AIDS患者致死性感染。或者由于免疫监视
功能减弱,患者可发多种恶性肿瘤,这些都是会导致 患者死亡。
13、血吸虫的致病性及肉芽肿形成的机理
答:血吸虫生活史中的各阶段对人体均有致病性
1)尾蚴:尾蚴性皮炎;
2)童虫:童虫移行至肺,引起肺炎
3)成虫:寄生于门脉及肠系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
4)虫卵:肝及结肠壁等肉芽肿和纤维化,引起血吸虫病,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
肉芽肿形成的 机理: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卵抗原(SEA)刺激TLC,使致敏的T细胞及纤
维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 而形成虫卵肉芽肿(Ⅳ型变态反应)
14、疟疾发作及周期性发作的原因
答:疟疾发作是 指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所引起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
段称疟疾发作
周期 性发作的原因是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RBC后,大量的裂殖于原虫代谢产物及RBC脆
片进入血液,其 中相当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
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 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15、疟原虫引起贫血的原因
① 疟原虫直接破坏RBC
② 脾功能亢进,大量吞噬感染物和RBC
③ 免疫溶血
④ 骨髓中RBC合成障碍
16、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
答:致病物质:①化脓性链球菌:细胞壁成分如脂磷壁酸、M蛋白,F蛋白;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和链道酶,胶原酶;毒素:链球菌溶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引起化脓
性毒素性超敏反应性疾病
②肺炎链球菌带有荚膜、链球菌溶素、磷壁酸和N氨酸酶,引起大叶性肺炎
③草绿色链球菌致 病物变异链球菌、唾液链球菌、血链球菌、轻型链球菌,引发龋齿和亚急
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④无乳链球菌
17、葡萄糖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病灶不易扩散。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脓汁粘稠。由于血
浆凝固酶 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
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的特点是经 伤口感染,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炎
症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性,有明显扩 散现象。是由于透明质酸酶分解结
缔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在组织间扩散;链激酶能使血液中的 纤维蛋白酶原转变纤
维蛋白酶,使血块溶解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扩散;链道酶能分解脓汁中具有 高度粘
性的DNA,使脓汁稀薄,有利于细菌扩散。
综合分析
乙肝
HIV
流感病毒
伤寒沙门菌
结核分枝杆菌

北京人流价格-contractubex


孕妇风疹图片-复联三彩蛋


怀孕初期白带褐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鳞状细胞癌抗原是什么意思-芒硝回奶


婴幼儿喝什么奶粉好-阿sa电影


孕妇奶粉哪个牌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双非孕妇是什么意思-子宫移位怎么治疗


滑冰鞋什么牌子好-新妓生传吧



本文更新与2020-12-29 02: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5518.html

病原生物学期末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