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在哪个位置-清宫表2012
6例PICC置管致早产儿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PICC液体外 渗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科2014年5月-2017年12月发生的6例P ICC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病例
资料。结果:6例患儿在入院后1~2天内行PICC置管,经右侧腋 静脉置管2例,
经右侧贵要静脉置管2例,经左侧贵要静脉置管1例,经右侧颞浅静脉置管1例;
尖端位置位于胸7右侧水平3例,外拔1cm后未复查胸片;位于胸7~8间隙右
侧水平2例,1例外 拔1cm后未复查胸片;1例外拔1cm后复查胸片导管尖端位
于胸1水平,位于胸5右侧水平1例。于 置管后4~12天发生呼吸困难,血氧饱
和度不能维持正常,1例常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改用高频呼吸机辅 助通气,2例立
即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3例予无创辅助通气,急查胸部X片,寻找呼吸
困难的原因及确定PICC的位置。5例患儿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1例患儿提示
双侧胸腔积液,2例 导管尖端位于第一胸椎右侧,3例位于第二胸椎右侧,1例位
于第4胸椎右侧。确定胸腔积液后,停用P ICC输液,拔除导管;胸腔穿刺放液引
流,送检胸水常规、生化、需氧培养、乳糜实验。经积极抢救后 5例治愈出院,
1例自动出院。结论:导管尖端位置过浅,导管尖端定位缺乏全面和个性化分析
及未注意减少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准确定位,
正确分析X线片结果和做 好日常维护可有效预防PICC液体渗漏导致的胸腔积液。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胸腔积液;原因分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8231(2018)13-0123-0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 heter,
PICC)作为中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安全、耐
高渗、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在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或超低体重儿、危重新生儿的
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 作用[1]。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该技术毕竟是一种侵入
性操作,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液体渗出导 致胸腔积液较罕见,是PICC的严重并发
症之一[2]。我科于2006年开始行PICC置管,至今 共2750例,最小体重397g。
2014年5月及2017年12月发生6例PICC液体外渗致胸 腔积液,经积极的对症
处理与护理,患儿转归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4 年5月2日—2017年12月8日6例PICC置管发生液体外渗
致胸腔积液患儿,其中3例男性,3 例女性;胎龄31周1例,32周3例,33周
2例;出生体质量<1000g1例,1001~200 0g3例,2001~2130g2例。5例患儿均
在3小时内入院,按照中华护理协会制定的《输液治 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节》
2011版流程穿刺PICC,入院后1天之内行PICC置管2例,2天 之内行PICC置管
4例,经右侧腋静脉置管2例,经右侧贵要静脉置管2例,经左侧贵要静脉置管1例,经右侧颞浅静脉置管1例;置管后胸部X片示导管尖端位于胸7右侧水平
3例,外拔1cm后 未复查胸片;位于胸7~8间隙右侧水平2例,1例外拔1cm
后未复查胸片;1例外拔1cm后复查胸 片导管尖端位于胸1水平右侧,位于胸5
右侧水平上缘1例。5例患儿均进行静脉营养治疗,PICC予 常规维护。分别于置
管后第4、第5、第7、第8、第12天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血氧饱和度不< br>能维持正常,肺部呼吸音减弱,心率增快。
1.2 处置方法
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时,1例常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改用高频
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立即予 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3例予无创辅助通气,
急查胸部X片,寻找呼吸困难的原因及确定PICC的 位置。5例患儿胸片提示右侧
胸腔积液,1例患儿提示双侧胸腔积液,2例导管尖端位于第一胸椎右侧, 3例位
于第2胸椎右侧,1例位于第4胸椎右侧。确定胸腔积液后,停用PICC输液,拔
除导 管;胸腔穿刺放液引流,送检胸水常规、生化、需氧培养、乳糜实验。
2.结果
6例患儿在进行胸腔穿刺放液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4例继续外周静脉营养治
疗,2例重置PICC,1例因肺出血、感染严重,予以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第20天
病情无好转自动出 院,5例经外周静脉营养顺利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分别予第
6天、第7天、第15天、第18天、第1 9天治愈出院。
外渗导致胸腔积液原因分析
3.1 导管尖端位置过浅
PICC导管尖端理想的位置是上腔静脉的下13段,上腔静脉 与右心房连接处
[1],本组患儿发生胸腔积液时,导管尖端位于胸1~4椎体右侧,此处静脉相对于上腔静脉而言较细且血流速度慢,输注静脉高营养液对血管的刺激性大,易发
生液体外渗。
3.2 导管尖端定位缺乏个性化分析
目前临床定位主 要依靠X线摄片,摄片时患儿上肢的位置与导管末端的位置
密切相关,上肢外展内收时,导管位置可发生 一定的移动,一般在2cm以内,所
以X线摄片时要保持上肢内收体位[3]。1例经右腋静脉置管患儿 右上肢外展70
度PICC尖端位于第一胸椎右侧,右上肢自然下垂时位于第四胸椎右侧。因此,X线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最终位置时应该充分考虑患儿手臂体位,置管者在X线读
片时也不能只依 靠拍片结果,应认真阅读分析患儿体位,姿势,不能见到导管尖
端过深或过浅就盲目调管,应该分析患儿 体位、姿势,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而
一部分患儿也可以通过手臂的移动进行导管的位置调整,无需将导 管拔出或送入
[1]。本组4例患儿外拔后未及时行X摄片复查定位[4]。
3.3 未注意减少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
新生儿使用的1.9Fr导管管腔小 ,管径细,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压强大,持续
压力作用下容易损伤血管壁,故每次推注药物时先抽回血, 避免尖端顶住血管壁
[5],但同时,由于新生儿使用的1.9Fr导管,管腔小,堵管发生率也相对较 高[6],
抽回血后若冲管不彻底,堵管的风险更高,一般情况下禁止抽回血。而且目前对
于新 生儿使用1.9Fr导管在使用前是否必须抽回血,国际上也无明确的标准进行
参考。故我科推注药物时 未抽回血,也就不能排除导管尖端在持续压力作用下对
血管壁的损伤。另外,本组患儿穿刺侧肢体未予适 当约束固定,导致导管在血管
内漂移,可能损伤血管内皮,造成液体外渗。
3.4 有导管尖端发生漂移的可能
患者手臂的运动、体位的变化、呼吸都会影响 到末端的位置,导管末端甚至
会自动发生移动[7]。本组1例患儿PICC尖端初始定位于胸5右上缘 ,置管第5
天发生呼吸困难复查胸片时导管尖端位于胸1右侧水平。
4.胸腔积液的紧急处理与护理对策
4.1 对症紧急处理
4.1.1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立即行X摄片协助诊断 6例病例均出现SpO2不能
维持正常范围 ,故首先应紧急解决通气不足、缺氧的问题。1例常频改用高频通
气,2例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 气。3例予无创辅助通气,1例于24小时
后拔管,1例于48小时后拔管。本组患儿在机械辅助通气的 同时急查床旁X片,
查找呼吸困难的原因,排除肺部疾患的加重。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观察有无
胸腔积液。本组患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于第1~4胸椎右侧,并提示右侧或双侧
胸腔积液。
4.1.2胸腔穿刺解除压迫 协助医生作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观察患< br>儿呼吸困难有无改善,SpO2是否上升。本组患儿均抽出淡黄色液体,穿刺后压迫
解除,呼吸困 难明显好转,SpO2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留取标本送检,送细菌培养。
本组6例胸水颜色为淡黄色,浊 度为混浊,乳糜定性为阳性,胸水培养结果均无
细菌、真菌生长。
4.1.3及时停止PICC输液,拔除导管 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胸腔穿刺抽出的
液体为淡黄色, 胸水常规提示:乳糜实验阳性,中性粒细胞为主,考虑为营养液
外渗,立即停止PICC输液,拔除导管 ,改用外周静脉治疗。 本组患儿导管拔出
后检查无破损、 断裂现象, 经双人核对后做好记录。
4.2 完善PICC尖端定位流程
PICC穿刺结束 后及时行胸部X片确定位置,调整位置后应及时复查胸部X片,
PICC置管后24小时内最容易发生移 位,有必要的话24小时及一周复查一次X片
以确定PICC尖端位置是否发生移位。心电图及B超有助 于PICC尖端定位[1]。
4.3 加强胸腔积液早期症状的识别
行PICC置管的患儿,特别是PICC尖端位置偏浅的,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
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 ,频繁呼吸暂停,应及时照胸部X片确定PICC尖端位置及
有无胸腔积液。有3例患儿发现及时,经及 时处理,行无创辅助通气后好转,避
免了气管插管。
5.小结
胸腔积液是PICC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尚不清楚,一旦发生,将给
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在PICC的应用过程中,应积极预防,避免发
生。导管尖端理想 的位置是上腔静脉的下13段,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在
X线摄片定位时,应注意患儿保持患儿上肢 内收体位,不能见到导管尖端过深或
过浅就盲目调管,应该分析患儿体位、姿势,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 调整后必须
复查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但对于是否定期予X线摄片复查,目前尚
无定 论。适当的固定穿刺侧肢体,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由于新生儿使用的
1.9F导管,管腔小,堵管 发生率高,对于推注药物时是否先抽回血,还值得商榷。
PICC术后应严密检测,应正确实施导管维护 ,尖端位置偏浅时,应降低输入液体
的渗透压[8]。发现胸腔积液时及时胸腔穿刺,减除压迫,维持正 常呼吸功能,及
时停止输液,拔除PICC导管,积极的抢救和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凡,孟庆娟,姜红,等.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 究,2014,28
(12):4481-4481.
[2] Cowl C T,Weinstock J V,Al-Jurf A,ET cations and Cost Associ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Delivered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rough either Subelavian 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Clin nutr,2000,19(4):237-243.
[3] 李康明,鞠云鹤,刘燕,等.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移位胸外侧静脉1例[J].临床误诊误
治,2 007,20(4):63-64.
[4]纪银锁.PICC液体外渗致新生儿胸腔积液的救护[J] .护理学杂志,2010,25(3):37-38.
[5]阮淑琴,吕俊英,罗荣眉,等.4例PI CC置管致新生儿胸腔积液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4,21(10):62-63.
[6]陈丽萍,崔其亮,杜冰清.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
志,2003,38(10):781-783.
[7]彭昕,闻曲,姚巧莉.PICC尖端定位方法 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
861-862.
[8]吴丽 晓,陈赢赢,韩紫敏.早产儿经PICC置管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J].护士
进修杂志 ,2016,31(13):1237-1238.
非诚勿扰19号-初生儿拉肚子
杭州医院人流-警坛风云第二部
怎样去除手术疤痕-非诚勿扰罗蔼轩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物理疗法
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结节性痤疮怎么治疗
阿瞳视力恢复有用吗-胡前宽是谁
小蓝条-大黄膏
求妹子-肛门湿疹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0-12-27 16: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4672.html
-
上一篇:124例早产儿分析
下一篇:早产儿出院指导失败4例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