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能用取暖器-肺癌有什么症状
有教育意义的17个小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
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 br>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 来,读
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 习惯,从不吸烟,
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
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 ,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
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
第三个是希 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
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
缺 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
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 br>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
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 的罗丘
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
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 全部秘密就在于
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 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 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
的儿子到 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
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 ",这
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 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
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
时,这位德 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
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 喜欢,小汽车
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
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 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
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 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
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
循循善诱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
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
次选择 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
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 更深
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 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
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
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
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 于是当4个"小调
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
老师只 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
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 你们谁
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
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 什么模样、什么颜色
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
皮们傻了眼, 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
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
说:&qu ot;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
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 br>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
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
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 ;不遵守纪律
",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
子说得 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
"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 至于
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
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 ,袁老师做了
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
引导他们进行 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
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
和思 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 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 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
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
的人家里,他们 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
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 br>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
吧?"儿子回答:&q uot;是的,我知道了"。
"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 儿
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
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 池通向花坛中央,可
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
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 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
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
却能容得下几 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
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 和
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
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 的快乐和成人心中
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
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 生已
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
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 学中两种思维
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
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
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
个人因 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
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
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
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 墓
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
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 说吧。这时,
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
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 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
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
" 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
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
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
任何人妄下断 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 出来?值
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
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 而显得平庸,"聪明"
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
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
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 直
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
能"的挖掘者、激发者 ,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
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
那就是整个教育 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 quot;帝王
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
的茧中度过的。当他 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
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
躯必须拼尽 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
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quo t;
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
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 拿来剪刀,把
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
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 钻了出来。但是,所有
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
帝王蛾&qu ot;-------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
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 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
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 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
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
两翼充血,帝王 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
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
远与 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
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 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
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
母,总是 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
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 自由快乐
"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
心"的, 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
",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
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 蛾"呢?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
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 们锻炼的
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
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 强的臂膀托起未来
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 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
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
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 现
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
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 了小鱼的命
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
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 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
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
领着一个偌大的鱼 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
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
活现地做着"领头鱼", 俨然开始统帅起整
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把任 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 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
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
困境、 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
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 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
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 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
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
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 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
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
角落里,正 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
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 ,发现那乐观的孩
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
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 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
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
多马 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
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 是
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
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 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
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 多由他们从小习惯
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
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 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
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
有 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
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 br>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
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
&qu ot;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
友。""爸爸是 老师"。"大象是陆
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quo t;
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
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 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
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
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
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 ,他也能是好孩
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
学尴 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
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
"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
我是个坏……" 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
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
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 再来一次。小刘涛
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
亮的声音说:" ;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
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
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
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qu ot;老师,
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 。人最重要
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
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 中的位置。培养学生
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
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 里,小刘涛"灵活"
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 个自
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
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 也显示了他的
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
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q uot;坏孩子"变成一
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q uot;造人
",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 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
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 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
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
看看那幅儿童画 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
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
课间休 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
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
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
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 去,
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
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 给他们上了一
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
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 了吗?"他会心地朝我
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
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 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
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
了一下妈妈 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
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
什 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
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 br>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
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 勇气不
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
无依。我们 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
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
病 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
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
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 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
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 在数学课
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
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 的家庭作业,便匆
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
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 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
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
结舌,原来那是 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
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 br>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
道此题"无解",他还 会去如此"劳神
"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 之谜
"。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
不可能", 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
"也就真的"不可能"。理 论是行动的指
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
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 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
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 可塑的,是有充分潜
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
计、去雕琢。我们要牢 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
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 孩子的答案
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
题:" ;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
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 退回
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
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 给营业员阿姨3
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
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 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
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
一支冰淇淋;我 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
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
来 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
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 答,他肯定
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
qing、张二江之 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
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
"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
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 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
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
当我看到孩子&q uot;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
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
的。
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 转弯:树上有3只鸟,
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
人误导的孩子们都 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
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 一个二
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
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 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
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
鸟宝宝还不知道害 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
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
树上还 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
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
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
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 太好
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
习惯, 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
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
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
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 获
得的往往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
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 情与爱心一起,
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
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 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
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
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
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
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 丝毫没想
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
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 我们喜欢你这样说
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
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 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
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 境,它让本来难
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
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
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
错行为是出自恶劣 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
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
能激发 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 批评与鼓励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 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
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
放学后,比我高两 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
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
直忐忑 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
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
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
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 "
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 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
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
作 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
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 疑目光
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
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 对我说:"你
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
成得像今天这么好 。"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
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
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
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
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
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
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q uot;伤心的我
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
最最弱的一项。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
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 清清楚楚。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
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 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
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
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 多么大癌…
教育故事之十五 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 。一天下午,
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
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 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
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
塞了几枚青豆,惟有 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
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
吞下一枚豆 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
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 胸、抬头、干脆
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
地盯着他, 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
"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 被牵
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
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
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教育故事之十六 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
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 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
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
他给两头 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
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
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
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 老农一
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
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 这家伙就会闹情绪、
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
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
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 quot;同学们,
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
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 ",真能激励他们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 愿我
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
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 苦楚。
教育故事之十七 神秘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男孩初中三年时的故事。小男孩 的
班级刚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对有点玩世不恭的他并
不感到新鲜。第一次开班会,老师没有说 太多,只是
反复强调一点:凡是月考成绩好的,或者进步幅度大
的,都会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秘礼 物。起初,小男孩以
为这又是一位爱发神经的班主任在搞什么花样,所以
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 考结束,老师果然拿出5份包
裹严密的礼物,赠给了5名表现优秀者。大家都很想
知道是什么, 就怂恿获奖者打开,可是,被老师阻止
了。他要求获奖者必须到家后再打开,且只能一个人
看。
第二天,满以为礼物之谜会立即揭开,可是,不
管管怎么问,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不 说。而且,
与以往不同,看上去他们各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
两次、三次,每次月考过后都重 复着相同的故事。"
神秘的礼物"就这样成为这个班每个人心中一份
沉甸 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须付
出艰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得到这份&quo t;
神秘的礼物",几乎是名列班级最后的小男孩也
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上,
小男孩力压群芳,位居班级第一。拿到了老师那份"神秘的礼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
迫不急待地打开层层包裹,看到 一个精致的小瓶,里
面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很
优秀,所以相信会努 力改变自己,并能严守"礼
物"的秘密,对吗?看完礼物,小男孩会心地笑了。
中考时,带着纸条上的那句话,小男孩顺利地考
上了县内重点高中。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让他做"和
"他要做" ,其最终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教
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转化上。只有
这样,教育 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性病好治疗吗-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婚礼车花-抗辐射的食物
嫉妒的秘密-男胸罩
王老先生有块地-疥疮的症状
aff吧-如何让女人高潮
嗳呵妈咪护肤品-青岛山大医院妇科
牛栏山二锅头官网-鸡汤怎么炖好喝又营养
陈小艺的电视剧-大村智
本文更新与2020-12-26 04: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