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蓝未未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23 22:06

吃枇杷有什么好处-女人抗衰老吃什么

2020年12月23日发(作者:【膀胱炎怎么治】膀胱炎多喝水能自愈吗_膀胱炎的症状妈)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填空题
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① 、② 和③ 的氧化分解。
2.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是① 定律和② 定律。
3.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的常用方法是测定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① ,再乘以混合食物
的② ,从而计算出③ 。
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① 和② 。常温时主要依靠③ 产热,而在
运动或劳动时④ 产热占极大比例。
5.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①,其散热的方式有② 、③ 、④ 和
⑤ 4种,常温时以⑥ 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⑦ 散热。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① ,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
② 性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③ 。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① 期体温降低,② 期体温升高,
因为此期血液中③ 激素水平较高。
8.体温调节中枢在①_____,下丘脑的② 是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其中的③ 可
能起调定点作用。
9.环境温度低于20℃ 时,代谢率① ,肌紧张② ,产热量③ ,皮肤
血管④ ,汗腺分泌活动⑤ ,散热量⑥ 。
10.在致热源的作用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中的热版神经元兴兴奋的阈值① ,体温
调定点② ,导致发热。
二、选择题
[A型题]
1.体内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 )
A.30%以上
B. 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E.70%以上
2.下列中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酸
D. ATP
E. 蛋白质
3.正常人的能量代谢率在下列情况中最低的是( )
A.安静时
B.熟睡时
C.室温为18~25℃时
D.进食12h后
E.全身肌肉松弛时
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 )
A.进食
B.高温
C.肌肉运动
1 9
D.精神紧张
E.寒冷
5.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比较,其正常变动的范围是( )
A.士5%~士10%
B.士10%~士15%
C.土20%~+25,
D.土25%~土30%
E.土30%~士35%
6.患下列哪一种疾病时,对基础代谢率的影响最明显?( )
A.白血病
B.红细胞增多症
C.糖尿病
D.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阿狄森病
7.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A.食物的氧热价
B.非蛋白呼吸商
C.一定时间内蛋白质氧化量
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E.一定时间内CO
2
的产生量
8.下列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
D.维生素
E.无机盐
9.体内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
A.肾
B.脑
C.肝
D.肺
E.直肠
10.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E.孕激素
11.支配小汗腺的神经纤维属于( )
A.胆碱能纤维
B.肾上腺素能纤维
C.肽能神经纤维
D.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E.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 9

12.人体24小时内通过皮肤的不感蒸发量为( )
A. 100~200mL
B.200~400mL
C. 400~600mL
D. 600~800mL
E. 800~1000mL
13.人体主要的散改热器官是( )
A.消化道
B.皮肤
C.肾胜
D.肺
E.汗腺
14.在环境温度低于30℃、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传导散热
B.对流散热
C.辐射散热
D.不感蒸发
E.可感蒸发
15.用冰袋和冰帽给高热病人降温属于( )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皮肤蒸发散热
E.不感蒸发散热
16.某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下列哪一项反应不会出现?(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出现寒战
C.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D.织代谢率升高,产热量增加
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
17.正常人的直肠温、口腔温和腋窝温的关系是( )
A.口腔溫>腋窝温>直肠温
B.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
C.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
D.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
E.口腔溫>直肠温>腋窝温
18.在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新生儿的体温易波动
B.清晨2~6时体温最低
C.情绪激动时体温可上升
D.午后1~6时体温最高
E.女子体温低于同龄男子
[B型题]
A.辐射
3 9

B.不感蒸发
C.发汗
D.传导和对流
E. 辐射十传导十对流
1.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为( )
2.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为( )
A.中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大脑皮层运动区
3.脑内温度敏感性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 )
4.精神性发汗中枢可能位于( )
5.寒战中枢位于( )
A 35~36℃
B.36.0~37.4℃
C. 36.7~37.7℃
D.36.9~37.9℃
E. 38.0~38.9℃
6. 正常成人腋窝的温度范围是( )
7. 正常成人口腔的温度范围是( )
8. 正常成人直肠的温度范围是( )
A.清晨2~6时
B.上午8~12时
C.午后1~6时
D.晚间6~9时
E.晚间9~12时
9. 一昼夜中,人体体温最低时是( )
10.一昼夜中,人体体温最高时是( )
A.食管温度
B.口腔温度
C.直肠温度
D.腋窝温度
E.鼓膜温度
11. 实验研究中,可作为深部体温温度指标的是( )
12. 实验研究中,可作为脑组织温度指标的是( )
[C型题]
A.能量守恒定律
B. 定比定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直接测热法所依据的定律是( )
2.间接调热法所依据的定律是( )
A.热敏神经元
4 9
B. 冷敏神经元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3.放电频率随局部脑温升高面增加的是( )
4.放电频率随局部脑温下降而增加的是( )
5局部前组织温度变动0.1℃,放电频率就发生改变的是( )
6. 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元是( )
A对输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
B. 感受所在部位温度的变化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7.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
8.外周温度感受器( )
A.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高热病人体温升高前寒战,是( )
10. 体温升高并持续于39.5℃,是( )
A.精神性发汗
B. 温热性发汗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1.在紧急情况下,人跑步#精神紧张时的发汗是( )
12. 其发汗量 与劳动强度有关的发汗是( )
13.参与体温调节的发汗是( )
14. 其发汗中枢可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发汗是( )
[X型题]
1.人安静时,下列指标中与体表面积成一定比例关系的有(
A. 每分通气量
B. 心指数
C.基础代谢率
D.肾小球滤过率
E.主动脉与气管的横截面
2.基础状态是指( )
A.清晨未进食前
B.清醒、安静
C.静卧半小时以上
D.环境温度20~25℃
E.肌肉松弛,排除精神紧张等因素
3.风速能明显影响散热效果的散热方式有(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5 9

D.发汗
E.不感蒸发
4.与辐射散热直接有关的因素有( )
A.风速
B.皮下脂肪
C.体表面积
D.身长和体重
E.皮肤与环境的温差
5.不感蒸发的特点有( )
A. 水分蒸发时不形成液,不为人所知
B.持续不断地进行,人体不能控制
C.蒸发的水分不是由汗腺分泌的
D.环境温度升高时,不感蒸发量增加
E.环境温度降低时,不感蒸发量减少
5.进行麻醉手术的病人,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保温护理 的理由是由于麻醉剂(
A.抑制温调节中枢的活动
B. 增加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力
C.可扩张肝脏血管,增加其产热量
D.可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
E.抑制神经系统,增强机体对高温的耐受性
7.对新生儿应加强保温护理,是由于新生儿( )
A.机体抵抗力低
B.基础代谢率低
C.体温调节能力差
D.缺乏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
E.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
8.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因素有( )
A.肌肉活动
B.精神紧张
C.环境温度
D.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E.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9.影响体温的因素有( )
A.年龄
B.性别
C.精神活动
D.肌肉活动
E.环境温度
10.汗液的特点有( )
A. 比血浆的渗透压低
B.含有少量尿素
C.乳酸浓度高于血浆
D.不含蛋白质
E.是由汗腺主动分泌的
6 9

11.体温调节反射的效应器有( )
A.胃
B.骨骼肌
C.皮肤血管
D.肠
E.汗腺
12.影响温热性发汗的直接有关因素有( )
A.风速
B.环境温度
C.空气湿度
D.衣着
E.劳动或运动强度
13.当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规定的数值时,将会出现(
A.寒战
B.汗腺活动减弱或停止
C皮肤血管收缩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E.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4.天气炎热时能引起( )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腺活动增强
C.散热量增加
D.皮肤血流量加
E.肌肉紧张度阳降低,产热量减少
15.临床上常用的测量体温部位是( )
A.口腔温度
B.食道温度
C.腋窝温度
D.鼓膜温度
E.直肠温度
16.影响正常体温变动的因素有( )
A.年龄
B.肌肉活动
C.性别
D.昼夜节律
E.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进食
17.能提高能量代谢的激素有( )
A.孕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雄激素
E.糖皮质激素
三、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7 9

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5.非蛋白呼吸商(non 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NPRQ)
6.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
7.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action of food)
8.体温(body temperature)
9.氧债(oxygen debt)
10.体温调定点(set point of temperature)
1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12.发汗(sweeting)
13.温度习服(temperature acclimation)
四、问答题
1.试以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
2.试述低温时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糖②脂肪③蛋白质
2.①能量守恒②定比
3.①耗氧量②氧热价③产热量
4.①肝脏②骨骼肌③内脏代谢④骨骼肌收缩
5.①皮肤②辐射③传导④对流
⑤蒸发⑥辐射⑦蒸发
6. ①低②高渗③食盐(NaCI)
7. ①排卵前(卵泡期) ②排卵后(黄体期) ③孕(激素)
8.①下丘脑②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 AH) ③温度敏感神经元
9.①升高②增强③增加④收缩⑤减弱或停止⑥减少
10. ①升高②上移
二、选择题
[A型题]
1. C 2. D 3. B 4. C 5. B 6. D 7. D 8. A 9. C 10. D 11. A 12. E 13. B
14. C 15. B 16. C 17. C 18. E
[B型题]
1. C 2. E 3. D 4. E 5. C 6. B 7. C 8.D 9. A 10. C 11. A 12. E
[C型题]
1. A 2. C 3. A 4. B 5.C 6. C 7. C 8. B 9. B 10. C 11. C 12. B 13. B
14. A
[X型题]
2. ABCDE 3. BDE 4. CE 5. ABCDE 6. AD 7. ACDE 8. ABCDE 9. ABCDE
10. ABCDE 11. BCE 12. ABCDE 13. ABCD 14. ABCDE 15. ACE 16. ABCDE 17. ABCDE
三、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等过程。
8 9
2.食物的热价:是指1g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3.食物的氧热价:某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氧热价。
4 .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CO
2
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
2
O< br>2
)。
5.非蛋白呼吸商:是指糖和脂肪混合氧化时CO
2
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6.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
神紧张 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7.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是指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
用。
8.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9.氧债:机体在运动时供氧量小于耗氧量,两者的差值称为氧债。
10.体温调定点:在人 体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系统中,规定体温数值的中枢神经元群称为体温调
定点。POAH中的温度敏感性神 经元在体温调节中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11.不感蒸发:是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 吸道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
现象。
12.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 < br>13.温度习服:机体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逐渐产生适应性变化,使机体最大调节能力增强,
这 种现象称为温度习服。
四、问答题
1.答 目前认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的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性神经元起着
调定点的作用。它们对温热的感受有一定的阈值,正常时一般37℃ 。这个阈值就是体温恒
定的调定点,调定点的高低决定着体温的水平。当体温超过
37℃时, 热敏神经元发放的冲动增多,冷敏神经元发放的冲动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体温回降;当体温低于 37℃时则出现相反的效应,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回升至正常。
2.答 人体处于冷环境中,机 体的散热量明显增加,体温有下降的趋势。机体通过皮肤冷感
受器或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等将体温调节 中枢发放的冷信息,经体温调节中枢的整合作
用,一方面使机体肌紧张增强,发生寒战,大量产热;同时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儿茶
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下丘脑通过TRH和腺垂体TSH使甲状腺激素分 泌增加,促进代谢产热
增加。另一方面使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以减少辐射, 传导和对
流散热;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使蒸发散热量也减少。通过以上调节活动,使体温在冷环境中保持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此外,通过增加衣着、拱肩缩背、跑步等行为活动也可御寒
及保持体 温相对恒定。

9 9

阴囊潮湿吃什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昆山好孩子集团-阴性肺炎是什么意思


左旋肉碱怎么用-pp奶瓶


狼影啸啸-怎么样可以缓解痛经


微管无痛人流术-宝宝胎教故事


胆结石手术后注意事项-美丽笨女人吉他谱


肺在哪个位置-数码宝贝第一部国语


日本明治奶粉怎么样-道光通宝价格



本文更新与2020-12-23 22: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0876.html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练习题及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