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小孩吃到屎怎么办鱼类学复习资料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19 06:36

家里为什么不能养茶花-青梅竹马耽美文

2020年12月19日发(作者:【婚检】婚检有哪些项目婚检都检查什么婚前检查哪些项目)

1、鱼的定义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 体披鳞片的一群
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体的外部分区
___
头部

______
无鳃盖:最后一对鳃裂;有鳃盖:鳃盖后缘

___


躯干(胴)部

______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后缘

___
特殊: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
尾部
3、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
1)纺锤形 头尾轴最长,背 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
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 躲避敌害。如金枪鱼
2)侧扁形 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这种体型的 鱼
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有些种类还具有
坚硬的鳍棘, 利于避敌侵袭。如乌鲳、团头鲂等
3)平扁形 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如黄鮟鱇
4)棒形 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如鳗鲡
4、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5、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
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
鳍式的书写:
A、鳍条有硬棘和 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
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
B、以 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
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 表腹鳍。各鳍之间用“;”分开
C、某个鳍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鳍组成,则各个鳍的数目分别统计,数字间用逗
号分开。 D、用“-”表示相互连接;用“.”表示鳍间分离;用“~”表示波动范围,背鳍
与臀鳍后小鳍常 用阿拉伯数字记录
E、尾鳍一般不写在组合鳍式中,如要写,一般排在最后
F、若某鳍有游离鳍条,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与其他鳍间用“+”号隔开
6、五种鳍的名称及其功能
背鳍 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
臀鳍 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
尾鳍 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
胸鳍 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
腹鳍 协助平衡。腹鳍胸位或喉位在进化上比较高等
7、鳞片的分类
鱼类的皮肤中由钙质所组成的外骨骼
____________

1

盾鳞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又称皮齿
硬鳞 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一般不作覆瓦状排列,鳞片间以关
节突相关连
骨鳞 为真骨鱼类所有,呈覆瓦状排列,由真皮产生
8、骨鳞的结构及其生长方式
下层:纤维层,柔软,由交叉错综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是一片一片地从中心
向外缘生长
上层:骨质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
鳞嵴: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又称环片,它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
圆排列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鳞焦所在位置因种而异,有鳞焦基位、鳞焦顶位或位
于鳞片中心
鳞沟:鳞片上从鳞焦向四方辐射排列的凹沟。鳞沟在形状上的变异亦因种而异
9、鳞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的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一般包括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一)有侧线

侧线上鳞数
侧线鳞数 侧线鳞数
侧线下鳞数—VA

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 ,从鳃孔上角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开
始,一直到尾鳍基部最后一鳞片为止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为止数目
侧线下鳞数──从接触 到侧线鳞的一片鳞斜数到腹鳍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
的鱼类,数字后用V表示)或臀鳍起点(鲈形目等 腹鳍胸位的鱼类,数字后用A
表示)的鳞片数
(二)无侧线
纵列鳞数 ,横列鳞数
纵列鳞数──体侧中部从鳃盖后方直到尾鳍基中部的纵行鳞片数目
横列鳞数──体高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面正中的鳞片数目
10、肩带 支持胸鳍的骨骼
腰带 支持腹鳍的骨骼
韦伯氏器 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 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
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 片
11、齿式
记录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排列状态的格式
记录数字从左侧到右侧,左侧和右侧之间用“”隔开,各行数字间用“、”分开
12、鳃耙的定义、位置、功能及计数方法
鱼类鳃弓内缘处生有的骨质突起,称为鳃耙
鱼类鳃弓第一鳃弓外鳃耙数代表某鱼的鳃耙数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
一般采用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加下鳃 耙数(角鳃骨、下鳃骨)、或者
不分上下鳃耙记载,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13、(硬)幽门盲囊 开口于十二指肠。扩大肠的吸收面积,分泌与肠壁相同的

2

分泌物
(软)螺旋瓣 增加吸收面积
14、鱼类取食器官与其摄食方式的关系
(1)捕捉型 口大,牙齿锐利,鳃耙短而稀,主要是防止鳃片被食物碰伤。如
鲈、真鲨等
(2)吸盘型 无颌骨,齿为角质突起,舌上有齿。如盲鳗和七鳃鳗
(3)吸吮型 吻呈长管状,一般无齿无鳃耙,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
物。如海龙
(4)研磨型 一般有强大的牙齿,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如鹞鲼、鲷

(5)食浮游生物型 口一般较大或中大,也有较小,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
密。如鲢

15、鳃的构造
鳃由咽部后端两侧发生。主要由鳃弓、鳃耙、鳃片和鳃间隔组成
鳃片:鳃间隔前后两侧成丝状或板状的突起。由无数鳃丝紧密排列而成
鳃小片:鳃丝两侧的突起,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半鳃:鱼类鳃弓上的每一鳃片
全鳃:每一鳃弓前后的两个半鳃
一般鱼类都有四对全鳃。软骨鱼类的鳃间隔明显,硬骨鱼类的鳃间隔退化
16、鱼类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 即鱼离开水时,利用其潮湿的皮肤来呼吸,血液透过极薄的皮肤直接
从空气中进行 气体交换。如弹塗鱼、鲇和黄鳝等
2)肠 夏季水温升高,水体含氧量很低时,血液与透过很薄的肠黏膜层扁平上
皮细胞的空气进行交换。如泥鳅
3)口咽腔黏膜 利用下面布满血管的口咽腔内壁的扁平表皮细胞来呼吸空气。
如黄鳝
4)鳃上器官 鱼的鳃弓或舌弓的一部分骨骼特化成一种鳃上器官,直接利用空
气中氧气进行 气体交换。如胡子鲇、乌鳢、攀鲈和斗鱼等
17、闭鳔类的结构及其气体分泌和吸收原理
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的这一类鱼为喉鳔类
鳔管退化的这一类鱼为闭鳔类
1)鳔前腹面 内壁有红腺(气腺)及微血管网,此处细胞为长方形腺细胞;鳔
的后背方有一较薄的卵圆窗,此处有环肌 和辐射肌,窗内布满血管
2)鳔内气体由红腺分泌产生。当辐射肌收缩时,卵圆窗面积扩大,将鳔 内气
体通过卵圆窗渗入邻近的血管里;当环肌收缩时,卵圆窗缩小,停止吸收气体。
18、鱼鳔的机能
1)比重调节作用:鱼类在不同深度借放气或吸气来调节鱼体比重,使它可以
不费力地停留在水的各层
2)呼吸作用:肺鱼、多鳍鱼、雀鳝及弓鳍鱼的鳔有肺的作用
3)感觉机能:鳔能起 测压计或水中传声器的作用。有些鱼的鳔与内耳发生程
度不同的联系,因而具有较灵敏的听觉和感觉压力 的能力
4)发音作用 :鳔对附近器官所产生的声音起着共鸣器的作用,使声音扩大
19、血细胞的分类及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球分类

3



血浆:略呈黄色,含大量水分、盐分,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______
血清: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元除去所残留的液体 嗜中性白血球

_____

红血球
_____

____________
嗜酸性白血球 粒细胞





_____
__________
______
嗜碱性白血球 血球 白血球


______
淋巴球
_____

______
无粒细胞
_____
______
单核白血球 血栓细胞(血小板)
____________


______

20、幼鱼和成鱼的泌尿器官
幼鱼 前肾行使泌尿机能,前肾管作为输尿管
成鱼 中肾行使泌尿机能,前肾管纵裂为二。个别鱼类在成体阶段仍保留前肾
21、淡水鱼与海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机理
1)淡水鱼类 鳃和皮肤吸水,粪便和尿液损 失盐分。肾脏排水,鳃上的氯细
胞(吸盐细胞)从水中吸收盐分,从食物补充盐分
2)海产硬骨鱼类 鳃和皮肤失水,尿液会排除一些水。吞食海水和从食物中获
取水分、鳃上的泌盐细 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粪便和尿液也排除多余的盐分
3)海产软骨鱼类 通过血液中多量的尿 素保持较高的渗透压,从食物获得盐分。
鳃和皮肤吸水。肾脏排尿和直肠腺分泌可排除过多的盐分
22、生殖器官与输尿管的关系



23、第一、第二性征
第一性征 直接与本身繁殖活动有关的特征。如雌鱼具卵巢,雄鱼具精巢等
第二性征:那些与鱼本身繁殖无直接关系的一些特征,如外形、珠星、婚姻色等
24、卵巢与精巢各自的类型
卵巢:
1)游离卵巢(裸卵巢):不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所包围。如圆口类、软骨鱼类、
肺鱼类
2)封闭型卵巢(被卵巢):不裸露在外,为卵巢膜所包围。如大部分真骨鱼类。
精巢(真骨鱼类):
1)壶腹型 腺体由圆形或长形的壶腹所组成。精细胞的成熟过程在壶腹中进行。
精巢背侧有输精管。
2)辐射型 腺体成辐射排列的叶片状,叶片状腺体是精细胞成熟的地方。精巢
有纵裂状凹穴,底部有输出管
25、雌雄同体 在同一鱼体的性腺中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的现象。分同时性和雌
雄间体二类
性逆转 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
26、鱼类的生殖方式
1)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2)卵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的营养靠自身的卵黄或主要 依靠卵黄。
如软骨鱼类许多种类、硬骨鱼类鳉形目的一些鱼和海鲫、黑鲪、褐菖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胎生(假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与母体发生血液循环上的联系。
其营养不仅 靠卵黄,而且也依靠母体
27、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1)端脑 位于脑最前面, 由嗅脑和大脑组成,与嗅觉器官连接,是鱼类的嗅
觉中枢。还可能与鱼的高级机能及鱼类行动有关
2)间脑 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常被中脑所遮盖。可分为上丘脑、丘脑及
下丘脑三个 部分。有调节色素细胞作用的神经中枢
3)中脑 由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背面的顶盖两部分组成 。中脑是鱼类最高视
觉中枢,有通向延脑的神经纤维,它对鱼体的运动和平衡有调节作用
4)小脑 位于中脑后方,它是鱼类运动的主要调节中枢,兼为听觉和侧线的会
同中枢
5)延脑 脑的最后部分。第V一第X对脑神经均由延脑发出。包括听觉侧线感
觉中枢、呼吸中枢、味 觉中枢、皮肤感觉中枢、色素细胞调节中枢
28、鱼脑构造的生态适应
1)借视觉器官觅取饵料的外海性上层鱼类:中脑、小脑发达 【鲐、飞鱼】
2)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的外海上层鱼类:端脑发达,有发达而分化的延脑 【白
鲑】
3)底栖生活的鱼类:大脑纹状体、端脑发达,小脑通常较小。延脑特别分化 【泥
鳅】
4)浅海活泼游泳的鱼类:小脑比上层鱼类小而比底层鱼类发达,中脑比底层
鱼类发达,端脑比上层鱼类 发达 【鲈、鳚】
十对脑神经
感觉神经:嗅神经(I)、视神经(11)及听神经(Ⅷ)
运动神经: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及外展神经(Ⅵ)
混合神经:三叉神经(Ⅴ)、面神经(Ⅶ)、舌咽神经(Ⅸ)及迷走神经(Ⅹ)
某些鱼类还具有一对端神经。
29、鱼体皮肤感觉器官的种类
1)感觉芽:最简单,是分散在表皮细胞间的一些感觉细胞
2)丘状感觉器(神经丘、陷器):感觉细胞低于支持细胞,成中凹的小丘状
3)侧线器官:高度特化的皮肤感觉器官,水生两栖动物及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
4)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30、侧线的作用
1)测定方位和感觉水流。一些鱼的侧线能感受低频率声波和对温度起感应作用。
2)侧线对 鱼类的摄食、避敌、生殖、集群和洄游等活动都有一定的关系。侧线
的发达程度是与鱼的生活方式和栖息 场所有密切关系
31、侧线的发达程度与鱼体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场所的适应关系
1)以自由游泳为主的鱼类 体躯常受到周围水的运动所起的作用,侧线管往往较
发达。如鲨鱼游泳迅速,头部侧线器官发达
2)营底栖生活的鱼类 身体作波状运动,它的背面及腹面有发达的侧线,可以
感觉自上及自下而来的振动。如鳐类
32、内耳的结构及功能
内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一个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及
侧半规管或称水平半规管)构成内耳的上半部分,每个半规管的一端有一管壁膨
大 形成壶腹,在壶腹内的感觉上皮形成听嵴;内耳的下半部分由球囊和瓶状囊组

5

成,球囊和椭圆囊是相通的,在椭圆囊和球囊内的感觉上皮称为听斑。
一、平衡作用。平衡的中心在内耳的上部,即椭圆囊及半规管
二、听觉。鱼类对声音的感觉主要与内耳下部球囊——瓶状囊综合体有联系
33、物种的定义
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或可能的)相互配育的,与其他的类群在生殖上是相互
隔离的,同种能自行交 配繁殖,而且其产生的后代具有繁殖能力的自然种群的类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分类上最 重要的阶元,是进化单元。种是形态结构上彼
此相似、而且在生理方面也相似的类群
34、种的命名法(双命名法)
1)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即双名法。
2)学名必须用拉丁文并斜体书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而种名一
律小写。
3)在学名的后面要写上定种名者的姓。若种名由人名而来,可大写或小写。
4)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
5)亚种名:写在种名后面,
优先律:同物异名、异物同名。
同物异名:先定同物异名、次定同物异名。绝对的同物异名、条件同物异名或主
观同物异名。
异物同名:两个相同的种名可以允许存在于不同属之间。

35、鱼类的分类
1)根据鱼类对温度适应情况分:
A、热带性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宜于在较高的水温中生活。如罗非鱼、
金枪鱼等
B、温水性鱼类:要求在温带水域条件下生活,这种类型的鱼类很多。如鲻、鮻
鱼等
C、冷水性鱼类:要求在较低水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的种类。如大麻哈鱼等
2)根据鱼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分:
A、广温性鱼类:包括大部分温水性鱼类,适应于水温多变的环境。
B、狭温性鱼类:适温范围窄,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将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1)根据鱼类对盐度适应情况分:
A、海水鱼类:只适应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水域,终身生活在海洋内
B、淡水鱼类:只能适应极低的盐度,终身生活在淡水中
C、洄游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如鳗鲡、大麻哈鱼
D、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 大部时间生活于盐度界于淡水和海水之间
的河口附近海区,有些在生殖季节溯河作产卵洄游,如刀鲚、凤 鲚及银鱼中的部
分种类。
2)根据鱼类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分:
A、广盐性鱼类
B、狭盐性鱼类
36、利用鳞片鉴定年龄的理论依据

6

A、鱼类生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
B、鱼类生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也反映在鳞片的生长上
C、春、夏两季食物充足,鱼类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形成“宽带”; 而秋、冬
季鱼类摄食少,生长缓慢,形成“窄带”
D、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就是年轮
37、年轮、副轮和幼轮的定义及区别
年轮: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副轮(假轮、附加轮):鱼类 在正常生活中由于受不良因素影响,使其生长速度
突然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
幼轮:也是副轮之一,易与第一年轮相混。可以把秋季捕到的当年鱼或早春捕到
的未满一周岁的鱼的长 度,对照根据鳞片推算出一龄鱼的长度,判断是否为第一
年轮

特征
年轮 副轮 幼轮
清晰、完整、连续 不清晰、不完整、不不清晰、不完整、
连续,前后宽带比正不连续
常的窄
每个鳞片都可见 仅在某些鳞片上出现
与鱼种、季节变饵料不足、疾病等不与幼鱼的入河降海
化、产卵时期有密良因素引起 和食性转换等有关
切关系
出现情况
形成原因

38、鱼类生长率的研究方法
1、直接法:饲养法、标志放流法
2、间接法:长度分布曲线法、鱼类生长的推算法
鱼类的生长指标:
年增积量、生长比速、生长常数、生长指标
39、鱼类摄食的类型(成鱼阶段所摄食的主要食物性质)
1)植物食性的鱼类:主要饵料是植物
2)动物食性的鱼类:主要饵料为动物,多数鱼类属动物食性
3)杂食性鱼类 :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
40、选择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含义
以鱼肠中某一摄食对象的百分比除以该对象在自然环境 中鱼类索饵的生物群
落中所占的百分比,即得出选择指数

1) r
i

______________
E= (>1,该饵料被鱼所选择;<1,被鱼所放弃)

p
i



2) r
i—
p
i
______________
E= (=0,没选择;>0,有选择;<0,不喜好)
p
i

3) ri—pi
_______________
E= (=0,无选择;0E>—1,不喜好)
ri+pi

7

41、鱼类食性的转换
(1)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2)食性的季节变异
(3)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4)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的变异
42、食物消化程度公式(食道、胃、肠)
(1)饵料生物完整,没有任何破损的迹象
(2)饵料生物稍微消化,还完全可能作种的鉴定和计数
(3)饵料生物被消化了一半,生物体已有部分破损,但还可以根据剩下部分鉴
定其种属和计数
(4)生物体已被剧烈地消化以至完全破损,但根据其身体某些部分(骨、眼、
肢、尾支、介壳 、耳石等等)尚可鉴定出它的种属
(5)完全不能鉴定的物质
43、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内含物分析结果的表示方式)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不能全面反映摄食状况,不能反映各饵料生物个数)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简单常用,适用于小型,估计较高)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常用于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营养的研究)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较为准确完善)
44、卵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①卵原细胞的增殖期
核大,质少,通常有1-2个核仁。通过有丝分裂的形式增加数量,进入卵母细
胞生长期
②卵母细胞生长期
a、小生长期(第Ⅰ和第Ⅱ时相卵母细胞)
细胞质的增长,核仁数量增多,具有一层滤泡膜。
b、大生长期(第Ⅲ时相和第Ⅳ时相卵母细胞)
早期 滤泡膜增加至二层,出现脂肪泡和液泡(皮质泡)。
中期 滤泡膜变为多层,脂肪泡增加,液泡增大,出现了卵黄颗粒。
晚期 卵黄颗粒不断积累,脂肪泡继续合并,液泡增大,其内涵物外倾
③成熟期 核极化,核膜和核仁溶解,卵黄粒融化为胶状物
45、卵巢分期

卵巢 卵粒 雌雄辨别 血管
46、亲
Ⅰ期 透明细线状 看不到 不能 无

Ⅱ期 多呈扁带状 看不清 能 有

Ⅲ期 体积增大 可以看清卵粒 能 有

不能剥落

Ⅳ期 很大,占据腹腔的大部充满卵黄、大能 发达

分 而饱满、能剥

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落

Ⅴ期 完全成熟、松软 处于游离状态 能 发达

Ⅵ期 体积大大缩小、产完卵退化吸收 能 萎缩

后或退化的卵巢
IV

8

期、经催情注射激素能起正常成熟排卵反应的鱼
卵子成熟 :指第V期的卵,提起亲鱼时,卵子从生殖孔自动流出或轻压腹
部即有成熟卵流出
排卵:成熟的卵由滤泡到卵巢囊的过程
产卵:由卵巢囊到体外的过程
47、成熟系数(GSI 性腺指数)
48、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
1)胚胎期 从受精卵到孵出仔鱼
2)仔鱼期 从孵出到卵黄囊完全吸收为前期;从卵黄完全吸收到运动器官发育
完备为后期
3)稚鱼期 从运动器官发育完善开始到全身披鳞
4)幼鱼期 从全身披鳞到第一次性成熟开始前
5)成鱼期 从第一次性成熟开始
49、绝对繁殖力:每一雌体在一个生殖季节中怀卵的总数
相对繁殖力: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具有的卵子数量
50、鱼类生殖群体的三种类型
生殖群体指性腺已经成熟,在即将到来的生殖季节中参加繁殖活动的群体
剩余群体: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
补充群体:初次性成熟的群体
第一类型种群 仅有补充群体。性成熟早,产完卵即死,抗干扰能力强
第二类型种群 剩余群体<补充群体。性成熟较晚,产卵二到三次,抗干扰较弱
第三类型种群 剩余群体>补充群体。性成熟最晚,产多次卵,抗干扰能力最弱
51、卵的分类(卵子的比重和有无粘性)
(1)浮性卵: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 式产生,如含有使比重降低的
油球、卵径很大,便于飘浮。我国大多数鱼类产的卵属此类型
(2)粘性卵: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产出后粘附在水生植物上。如燕鳐鱼
(3)沉性卵: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如海鲇
(4)漂浮性卵(半浮性卵):比重稍大于水,特性介于浮性卵和沉性卵之间。如
四大家鱼
52、鱼类的洄游(目的)
(1)产卵洄游(有3种) 鱼类集合成群游向产卵场进行产卵活动的洄游
(2)索饵洄游(肥育洄游)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3)越冬洄游(季节洄游)因水温降低而进行的集群性移动
53、鱼类洄游研究的基本方法——标志放流法
(1)切断标志法 剪下鱼体部分鳍条作为标志,作为重捕时检查根据。多用于
鲑鱼一类
(2)外部标志法 在鱼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挂上或夹上标牌。标牌要求要小并不
易丢
(3)内部标志法 将标志物放入鱼体内部,一般选用导磁率较大的金属或不锈
钢等,多用于标志大型鱼类
(4)同位素标志法 可用作外部标志和内部标志。同位素放射性周期要长且对鱼
类无害
54、甲壳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2)腹肢较多,触角2对,多为双肢型

9

3)腮呼吸 4)多为水栖
55、19对附肢的的种类(着生位置)


触角
第一(小、第二
内)触角、(大、
口前附肢 外)触角
单 双
口肢 胸肢
第一、二
大颚 小颚 3对颚足 5对步

双 双
原肢+
内、外叶
+内、外
肢,原肢
和内、外< br>叶发达,
内、外肢
萎缩退

外肢+内
肢,外肢
退化 ,内
肢、发
达,顶端
两节有
时形成
半钳或

腹肢










密生刚毛,
雄性前两对
形成生殖
肢,最末一
节体节的附
肢即尾肢与
尾叉形成尾
扇具有平
衡、增强腹
部拨击运动
的能 力

游泳、生殖

片状,内
原肢+内叶发达
外肢(触肢+外称小颚
柄部+节鞭 角鳞片)肢,内片,原
+内肢 肢、外肢肢、内
退化或肢、外肢
消失 均不发

嗅觉、触觉、
游泳、生殖、感觉、平咀嚼食
功感知方向 衡、游泳 物

辅助进
食、咀
嚼、传送
和过滤
食物

辅助摄


游泳、爬
行、执握

56、生理学变色:由色素细胞色素的分散和聚集所引起,是动物对环境反应的结

形态学变色: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消长,以及动物长期处在黑暗或明
亮条件下色素细胞本身的增减 所致
57、虾蟹类腮的分类
叶鳃和丝鳃两种,由鳃轴和鳃丝组成。从第二颚足到第五步足, 每足的基部都有
一对鳃,共7对。水流的动力:第二小颚呼吸板的拨动
(1)根据着生位置可分为
侧鳃:直接着生于身体的左右侧壁上
关节鳃:着生于胸肢的基节与身体相连的关节膜上
足鳃:着生于颚足或步足的基节上
(2)根据结构可分为
枝状鳃:分枝的鳃丝
丝状鳃:鳃轴上直接发出多条鳃丝
叶状鳃:鳃瓣呈叶片状,沿鳃轴重叠排列
58、蟹类对半陆栖生活的适应情况
(1)甲壳坚厚 (2)鳃掩藏于鳃室内 (3)登陆时用颚足堵住出水孔
(4)椰子蟹和方蟹科的腮呼吸变成肺呼吸
59、雌雄虾、蟹的性征比较

10


大小
体色
交接器
生殖孔


腹部形态
交接器
生殖孔
雌虾 雄虾
一般情况下(对虾)雌性大于雄性,但沼虾属则相

成熟对虾呈青绿色 成熟对虾呈黄褐色
纳精囊位于第4、5对步由第一腹足特化形成
足基节的腹甲上
第3步足基部 第5步足基部
雌蟹 雄蟹
宽大多为半圆形、卵圆形 窄,多为三角状
第2-5对腹肢,分支较多,由第1、2对腹肢特化形
密生刚毛,用以抱持卵群 成
第3胸节的腹甲上 第5胸节的腹甲上

60、精荚:精子成熟后通过输精管下行至 贮精囊中,在输精管中相互聚集,外被
薄膜形成簇状的精子团块
形成部位:输精管中(在精子从输精管进入贮精囊的过程中)
组成:豆状部和瓣状部,交配时,豆状部被置入纳精囊中,而瓣状部保留在体外
61、虾蟹类幼体类型及特点
1)无节幼体:体小,卵圆形或圆形,体不分节,有3对附 肢(第一、第二触角,
大颚),无复眼,有一单眼,永久性浮游生活,食性为一龄、二龄卵黄营养,三< br>龄起开始滤食藻类和原生生物。
2)蚤状幼体:大部分直接由受精卵孵化而来,体分为头胸 部和腹部,胸部特别
短,只有一部分分节,颚足为双肢型,是运动器官,后期尾肢生出,形成尾扇,浮游生活,具有趋光性,复眼,具有眼柄,食性由滤食变为捕食。
3)糠虾幼体:游泳十足类 和部分爬行十足类由蚤状幼体发育而来,海刺蛄属直
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具有额剑,眼柄,有8对双肢 型的腹肢。
4)后期幼体(仔虾、大眼幼体):刺蛄属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绝大多数是由前
期幼体发育而来,体节和附肢同成体
62、虾蟹类蜕皮过程分期及各期特征
1)蜕皮后期 (A期):新壳柔软有弹性,仅有上表皮、外表皮存在,开始分泌内
表皮,真皮层上皮细胞缩小,动物大 量吸水,不能支持身体,不摄食
2)蜕皮后续期(B期):表皮钙化,内表皮继续分泌,真皮层上皮细 胞静息,动
物排出体内的水分,能支持身体,开始摄食
3)蜕皮间期(C期):表皮继续钙化 ,内表皮停止分泌,动物大量摄食,物质积
累,体内水分恢复正常。
4)蜕皮前期(D期):
① 真皮层与表皮层分离,上皮细胞开始增大
② 真皮层上皮细胞增生,出现贮藏细胞
③旧壳的内表皮开始吸收,血钙水平升高,新壳开始分泌,动物摄食减少
④—新表皮继续分泌,旧壳吸收完成,新表皮与旧壳分离明显,动物摄食停止
⑤新外表皮分泌完成,动物开始吸水,准备蜕皮
5)蜕皮期(E期):动物大量吸水,旧壳破裂。

11

63、蜕皮的种类及其意义
(1)发育蜕皮(变态蜕皮):幼体阶段的蜕皮,伴随有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2)生长蜕皮:成体阶段的蜕皮,没有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3)生殖蜕皮:交配前雌性个体的蜕皮
意义为:生长、变态、再生、清洁。
64、自切的含义及意义
指虾、蟹类的动 物遭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附肢受困或发生机械损伤时,
虾、蟹类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的现象
意义:起到保护的作用。
65、季节变异:生物形态、色彩或种群大小随季节的不同而显示出的变异
冬卵:秋季,由夏卵孵化出一部分体小的雄虫开始进行两性生殖所产的卵
夏卵:春夏季雌体营单性生殖所产卵(较小,卵壳薄,卵黄少,不需受精可
直接发育为成虫)
66、贝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1)身体弱软不分节或假分节
2)通常有头、足、躯干部、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3)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或齿舌
4)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围绕食道的神经环构成
5)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6)间接发育的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分类: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类、头足纲
67、贝类鳃的种类
1)本鳃:由外套腔内面的皮肤伸张而成
2)盾鳃:在原始种类本鳃左右成对,位于外套 腔中,每一片鳃在鳃轴两侧生有
并列的小瓣鳃叶,使全鳃成羽状
3)栉鳃:仅在鳃轴的一侧着生鳃叶,使全鳃成栉状
4)二次性鳃: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它不存在外套腔内(陆生种类)
5)双壳类:2个 腹足类:1个 石鳖:6对到8对 头足纲:2对
68、贝类的生活类型(生活习性和栖息的基质)
1)游泳生活型 (头足类)枪乌贼、柔鱼等
2)浮游生活型 腹足类的异足类,被壳翼足类、裸体翼足类
3)底栖生活型 a、底上生活型 b、底内生活型
c、凿穴生活型 d、寄生、共生和群聚
69、腹足纲肉食性与草食性的消化系统比较
肉食性 草食性
壳口 不连续壳口 完全壳口
颚片 大多数缺少 有
齿片 少而强有力,有钩刺,有时有毒腺 小而多,较钝,有时细而长
食道、肠 长、短而直 短、长而迂曲

70、瓣鳃纲对食物的选择 71、贝壳形状、结构及功能
72、贝类的生理 73、瓣鳃纲前后左右方向及腹足纲左右旋的判断
74、瓣鳃纲的腮的种类 75、了解腹足纲的一些基本结构
76、瓣鳃纲与腹足纲的消化系统比较

12

紧急避孕药月经推迟-开光饰品


八个月宝宝腹泻-熟女控


脚趾甲变厚发黄-小爸爸里的夏天


三个动作变平胸-问道娃娃任务


左右时尚淳子-gap 童装


孕妇饮食注意-牙缝太大


百部酒精-关于黑市拳的电影


孕妇可以吃八宝粥吗-冠心病有那些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0-12-19 06: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86014.html

鱼类学复习资料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