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好看的三圾片有哪些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 第八单元 传染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1-25 15:45

做试管阿斯匹林吃多了-杞菊决明子茶

2020年11月25日发(作者:易先)
第八单元 传染病

麻疹
发病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 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
羞明畏光,口腔 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依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状脱
屑和棕色色素沉 着斑为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6个月至5岁发病率较高,容易并发肺炎。

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麻疹时邪。
主要病变在肺脾。

诊断要点
1.易感儿,流行季节,近期有麻疹接触史。

2.初期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
3.典型皮 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
可散在分布, 或不同程度融合。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鼻、咽、眼分泌物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应用荧光标记的 特异抗体,检测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
涂片的麻疹病毒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
非典型麻疹可在发病后1个月作血清学检查,血清抗体超过发病前4倍或抗体>1:100时可确诊。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先判断证候顺逆。
顺证:身热不甚,常有微汗 ,咳嗽而不气促。3~4天后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
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 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均见疹点,疹点色泽红润分布均匀,无


第1页

其他合并证候。疹点均在3天内透发完毕,嗣后依次隐没回退,热退咳减,精 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
复。
逆证:
若因正虚、毒重、失治、护理不当等原因,均可致麻毒郁闭,出疹不顺,形成逆证。
邪毒闭肺证——麻毒内归,或他邪乘机袭肺,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壅盛,肺气郁闭;
邪毒攻喉证——麻毒壅盛,上攻咽喉;
邪陷心肝证——热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出现神昏、抽搐。
治疗原则
在治疗上,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以“麻不厌透”“麻喜清凉”为指导原则。
透疹宜取清凉。还要按其不同阶段辨证论治。
初热期——透表为主;
见形期——清解为主;
收没期——养阴为主。
注意:透发防耗伤津液,清解勿过于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逆证——祛邪安正。
分证论治
顺证——邪犯肺卫证(初热期)
证候:发热咳嗽,微恶风寒,喷嚏流涕, 咽喉肿痛,两目红赤,泪水汪汪,畏光羞明,神烦哭闹,纳
减口干,小便短少,大便不调。发热第2~3 天,口腔两颊黏膜红赤,贴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围红
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代表方剂: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证(出疹期)
证候:壮热持续,起伏如潮,肤有微汗,烦躁不安,目赤眵多,咳嗽阵作, 皮疹布发,疹点由细小稀
少而逐渐稠密,疹色先红后暗,皮疹凸起,触之碍手,压之退色,大便干结,小 便短少,舌质红赤,苔黄
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代表方剂: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证(收没期)
证候:麻疹出齐,发热渐退,咳嗽 减轻,胃纳增加,皮疹依布发顺序渐回,皮肤可见糠麸样脱屑,并
有色素沉着,舌红少津,苔薄净,脉细 无力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逆证——邪毒闭肺证
证候: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扇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 色青灰,口唇紫绀,舌
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
邪毒攻喉证
证候: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声重浊,声如 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吸气困难,胸高胁陷,面唇紫绀,
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代表方剂: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证
证候:高热不退,烦躁谵妄,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泽紫暗,甚则神昏、抽搐,舌质红绛起刺,苔黄


第2页

糙,脉数。
治法:平肝息风,清营解毒。
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触麻疹5天内,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胎盘 球蛋白预防麻疹发病或
减轻症状。
2.麻疹流行期间,勿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和流行区域,减少感染机会。
3.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 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天。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宜隔离观
察14天。
调护
1.卧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和过强阳光刺激。
2 .注意补足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出疹期忌油腻辛辣之品,收没期根据食欲逐渐增加营养丰富
的食 物。
3.保持眼睛、鼻腔、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历年考点
麻疹的好发年龄是
A.6个月以内
B.6个月到5岁
C.6~7岁
D.8~9岁
E.10~12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麻疹的好发年龄是6个月到5岁。

麻疹的特殊体征是
A.高热
B.咳嗽
C.眼泪汪汪
D.喷嚏流涕
E.麻疹黏膜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麻疹的特殊体征是麻疹黏膜斑。

患儿,2岁。持续壮热5天,起 伏如潮,肤有微汗,烦躁不安,目赤眵多,皮疹布发,疹点由细小稀少
而逐渐稠密,疹色先红后暗,皮疹 凸起,触之碍手,压之退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赤,舌苔黄
腻,脉数有力。治疗应首选
A.宣毒发表汤 B.清解透表汤
C.沙参麦冬汤 D.麻杏石甘汤
E.羚角钩藤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诊断为麻疹的邪入肺胃期,应用清解透表汤。

患儿,2岁。麻疹高热4天,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紫红,遍及周身,神昏,抽搐3次。治疗应首选
A.清金化痰汤


第3页

B.清解透表汤
C.羚角钩藤汤
D.天麻钩藤饮
E.银翘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诊断为麻疹的邪陷心肝证,选用羚角钩藤汤。


奶麻
发病特点
奶麻,又称假麻,西医学称为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而引起的 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为特征。
好发年龄为6~1 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见于冬春两季。患病后可获持久免
疫力,很少有两次 得病者。

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幼儿急疹时邪。
主要病变在肺脾。
幼儿急疹时邪由口鼻而入;
侵袭肺卫,郁于肌表;
正邪相争,热蕴肺胃;
正气抗邪,时邪出于肺卫,疹透于肌肤,邪毒外泄;
部分患儿疹出后气阴耗损,调养后多能康复。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尤以6~12个月婴儿多见。

2.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热退,但全身症状轻微。
3.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
4.皮疹出现部位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 面部及四肢较少。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无脱
屑及色素沉着斑。
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增高。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但病在卫分为主,可涉气分,一般不深入营血。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解表清热为主。


第4页

分证论治
邪郁肌表证
证候:骤发高热,持 续3~4天,神情正常或稍有烦躁,饮食减少,偶有囟填,或见抽风,咽红,舌质
偏红,苔薄黄,指纹浮 紫。
治法:疏风清热,宣透邪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毒透肌肤证
证候:身热已退,肌肤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皮疹始见于躯干部,很快延及全身,约经1~2天皮疹 消
退,肤无痒感,或有口干、纳差,舌质偏红,苔薄少津,指纹淡紫。
治法:清热生津,以助康复。
代表方剂: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
预防与调护
1.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2.在婴幼儿集体场所,如发现可疑患儿,应隔离观察7~10天。
3.患病期间宜安静休息,注意避风寒,防感冒。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多饮水。

风痧
发病特点
风痧即风疹,是感受风痧时邪,以轻度发热 ,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
臖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 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好发,且可造成流行。1~5岁多见。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风 痧疾病多轻,很少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孕妇在妊娠早期若患本病,常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引起流 产,或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脑发育障碍等疾病。
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风疹时邪。
主要病变在肺卫。
时邪自口鼻而入→正邪相争,外泄于肌肤。
邪毒阻滞少阳经络→耳后、枕部臖核肿胀胁下痞块。


第5页

少数患儿邪势较盛→内犯气营→燔灼肺胃。

诊断要点
1.患儿有风疹接触史。

2.初期类似感冒,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 经过1天后皮疹布满全身,出疹1~2天后,
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 无色素沉着。
3.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常伴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左胁下痞块。
4.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可在咽部分泌物中查见病毒抗原。
6.患儿恢复期血清学检测风疹病毒抗体增加4倍以上可确诊。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按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主要分辨证候的轻重。
轻证——邪犯肺卫:轻度发热、精神安宁、疹色淡红、分布均匀、其他症状轻。
重证——邪犯气营:以壮热烦渴、疹色鲜红或紫暗、分布密集为特点,临床较少见。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
分证论治
邪犯肺卫证
证候:发热恶风,喷嚏 流涕,轻微咳嗽,精神倦怠,饮食欠佳,皮疹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
肢,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 小,疹色淡红,一般2~3日渐见消退,肌肤轻度瘙痒,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触
痛,舌质偏红,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透疹。
代表方剂:银翘散。
邪入气营证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哭闹,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稠密,甚至可见皮疹融合成片或皮 肤猩红,小便
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赤,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代表方剂:透疹凉解汤。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风疹流行期间,不要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
2.有接触史者,可口服板蓝根颗粒预防发病。
3.保护孕妇,尤其在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4.对儿童及婚前女子进行风疹疫苗接种,可预防风疹。
调护
1.一般可不必采取隔离措施,但在易感儿群集的地方,须适当隔离,可隔离至出疹后5天。
2.患儿在出疹期间不宜外出,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休息与保暖,多饮开水,对体温较高者可物理降温。
4.皮肤瘙痒者,不要用手挠抓,防止损伤皮肤导致感染。
5.饮食需清淡而易于消化,不宜吃辛辣、煎炸爆炒等食物。


第6页

历年考点
患儿,1岁。发热1天,全身见散在细小淡红色 皮疹,喷嚏,流涕,偶有咳嗽,精神不振,胃纳欠佳,
耳后臖核肿大,咽红,舌苔薄白。其诊断是
A.麻疹 B.奶麻
C.风痧 D.丹痧
E.水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发热1天,全身出疹,耳后臖核肿大可确诊为风痧。

治疗风痧邪犯肺卫证,应首选
A.桑菊饮
B.银翘散
C.透疹凉解汤
D.清胃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风痧邪犯肺卫证,应首选银翘散。

丹痧
发病特点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 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
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本病以冬春两季为多,2~8岁 儿童发病率较高。因本病发生时多伴有咽喉肿痛、腐烂、化脓,全身皮
疹细小如沙,其色丹赤猩红,故又 称“烂喉痧”“烂喉丹痧”。西医学则称为“猩红热”。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并发心悸、水肿、痹 证等疾病。

病因病机
二经。
痧毒首先犯肺,邪郁肌表——恶寒发热等肺卫表证。

病因: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寒暖失调之时,机体脆弱之机,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
邪毒入里蕴于肺胃,上熏咽喉——咽喉糜烂、红肿疼痛,甚则热毒灼伤肌膜,导致咽喉溃烂白腐。
邪毒循经外窜肌表——肌肤透发痧疹,色红如丹。
邪毒重者化火入里,传入气营,或内迫营血—— 痧疹密布,融合成片,其色泽紫暗或有瘀点,同时可
见壮热烦渴、嗜睡萎靡等症。
邪毒内灼,心火上炎,热耗阴津——舌光无苔,舌生红刺,状如草莓,称为“草莓舌”。
邪毒炽盛,内陷厥阴,闭于心包——神昏谵语。


第7页

热极动风——壮热惊风。
病至后期,毒去阴津耗损——肺胃阴伤证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2.起病急,突然高热,咽部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3.在起病12~36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
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和草莓舌。
4.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族乙型溶血性 链
球菌。

鉴别诊断


伏初期症状



出疹与发热
关系

特殊体征 皮疹特点
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
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
部-躯干 -四肢,3天左右出齐。
12流涕,泪水汪出疹,出疹时麻疹黏膜斑 下降,淋巴细
疹 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
天 汪 发热更高 胞升高


7-
17
麻 般情况好


突然高热,一
发热3-4天
出疹,热退疹无

发热1 -2天耳后、枕部
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白细胞总数
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 2天消下降,淋巴细
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胞升高
玫瑰色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 四白细胞总数
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下降,淋巴细
淋巴结肿大
素沉着,无脱屑 胞升高
环口苍白
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
6-发 热,咳嗽,发热3-4天
5-发热,咳嗽流
25涕,枕部淋巴
痧 出疹
天 结肿大
丹1-发热,咽喉红
白细胞总数
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
-1天出疹,圈,草莓舌,升高,中性粒
痧 7天 肿,化脓疼痛 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
出疹时热高 帕氏线 细胞升高
脱皮
皮疹与用药有关,常反复出现,痒
药无发热,有用
原发病症状
疹 药史
感明显,摩擦及受压部位多。皮疹
呈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
荨麻疹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皮疹比猩红热皮疹消
退快,而且退疹后无脱皮现象,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轻。咽拭子、血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或多形性红斑皮疹。两者不同点是:

发热数小时


第8页

川崎病婴儿多见持续高热1~3周,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手足出现硬性水 肿,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
续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趾端薄片状或膜状脱皮 。有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青
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以卫气营血为主要辨证方法。
前驱期——邪侵肺卫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痧疹隐现。
出疹期——毒炽气营证——壮热口渴、咽喉糜烂有白腐、皮疹猩红如丹或紫暗如斑、舌光红。
恢复期——疹后阴伤证——口渴唇燥、皮肤脱屑、舌红少津。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分证论治
邪侵肺卫证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 肿疼痛,常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代表方剂:解肌透痧汤。
毒炽气营证
证候: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
由颈 、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起红刺,3~4天后舌苔剥落,
舌面光红起刺,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代表方剂:凉营清气汤。
疹后阴伤证
证候: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 烂疼痛减轻,或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
振,舌红少津,苔剥落,脉细数。约2周后可见 皮肤脱屑、脱皮。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其他疗法
中药成药——锡类散、珠黄散取药少许吹喉中。用于咽喉肿痛。
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发现猩红热病人应及时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 时解除隔
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7~12天。
2.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的分泌 物和污染物及时消毒处理,接触病人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勿去公共
场所。
3.保护易感儿童。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感儿童,可服用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
调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居室空气流通,防止继发感染。
2.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3.注意皮肤与口腔的清洁卫生,可用淡盐水含漱。皮肤瘙痒者不可抓挠,脱皮时不可撕扯。
历年考点
(以下两题共用备选答案)
A.宣毒发表汤
B.清解透表汤
C.透疹凉解汤


第9页

D.解肌透痧汤
E.凉营清气汤
治疗麻疹初热期,应首选
治疗丹痧毒炽气营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A


水痘
发病特点
水痘是由水痘时邪引起的一 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
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 征。
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中西医均称为水痘。
本病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以6~9岁儿童最为多见。本
病一般预后良 好,一次感染水痘大多可获终生免疫。

病因病机

邪伤肺卫 :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正盛邪轻,则致水痘稀疏布露、疹色红润、疱浆清亮。随后湿毒清解,
疱疹结痂向 愈。
毒炽气营:邪毒炽盛,则内传气营。气分热盛,致壮热烦躁、口渴、面红目赤。毒传营分,与 内湿相
搏外透肌表,则致水痘密集、疹色暗紫、疱浆混浊。
水痘病在肺脾两经。
若邪毒炽盛,毒热化火,内陷心肝,可出现壮热不退、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抽搐等邪毒内陷心肝之
变证。
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若邪毒内犯,闭阻于肺,肺失宣肃,出现高热、咳嗽不 爽、气喘、鼻扇、
口唇青紫等症,为邪毒闭肺之变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 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在发热同时1~2天内即于头、面、发际
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 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为疱疹,大小不等,内
含水液,周围有红晕,继而结成痂盖 脱落,不留瘢痕。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往往同时并见。
4.血常规检查及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检查等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第10页

脓疱疮 :好发于炎热夏季,多见于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混浊。
疱液可培养 出细菌。
水疥(丘疹样荨麻疹):好发于婴儿,多有过敏史,多见于四肢,呈风团样丘疹,长大后 其顶部略似
疱疹,较硬,不易破损,数日后渐干或轻度结痂,瘙痒重,易反复出现。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重在辨卫分、气分、营分。
卫分:痘疹小而稀疏,色红润,疱浆清亮,或伴有微热、流涕、咳嗽等症;
气、营分:水痘邪毒较重,痘疹大而密集,色赤紫,疱浆混浊。伴有高热、烦躁等症。
病重者易出现邪陷心肝、邪毒闭肺之变证。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
分证论治
邪伤肺卫证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起病后 1~2天出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
根盘红晕,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 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邪炽气营证
证候: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分布较密,疹色紫暗,疱浆混 浊,甚至可见
出血性皮疹、紫癜,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或绛,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代表方剂:清胃解毒汤。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本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2.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水痘,应给 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如患水痘,则应终止
妊娠。
3.控制传染源,隔 离水痘病儿至疱疹结痂为止。学校、托幼机构中已接触水痘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
并立即给予水痘减毒 活疫苗预防发病。
4.已被水痘病儿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采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灯照射等措施进行消毒。
5.对 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患儿,及免疫功能受损、恶性肿瘤患儿,在接触水痘72
小时内 可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感染本病。
调护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
3.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剪短手指甲,或带连指手套,以防抓破疱疹,减少继发感染。
4.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的患儿,若发生水痘,应立即减量或停用。
5.对水痘伴发热的患儿,不可使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
历年考点
患儿,5岁。发热2天,咳嗽,鼻塞,流涕,皮肤出疹,见有丘疹、水疱,泡浆清亮,分布稀疏,以躯
干 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治疗应首选
A.柴葛解肌汤 B.透疹凉解汤
C.清胃解毒汤 D.银翘散
E.桑菊饮
『正确答案』D


第11页

『答案解析』水痘-邪伤肺卫证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起 病后1~2天出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
亮,根盘红晕,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 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手足口病
发病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本病传染性
强, 易引起流行。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手足口病时邪。
病位:肺脾二经。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 嗽、流
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
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 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
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
在口腔疱疹出现 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
圆形或椭圆形扁平 凸起,如米粒至豌豆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
疱疹长轴与指、趾 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
疱疹一般7~10天消 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4.血象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鉴别诊断
水痘:疱疹较手足口病稍大,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头面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痂。疱疹多


第12页

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且在同一时期同一皮损区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流涕、口腔疼痛甚或拒食,体检可见
软腭 、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部位出现灰白色小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颌下淋
巴 结可肿大,但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病程、发疹情况及临床其他症状区分轻证、重证。
轻证者病程短,皮疹少,全身症状轻;
重症者病程长,皮疹多,全身症状重。
治疗原则:清热祛湿解毒。
分证论治——邪犯肺脾证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 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泄泻,1~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
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流涎 ,不欲进食。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斑丘疹,并迅
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 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
湿热蒸盛证
证候: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小 便黄赤,大便秘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
或拒食,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 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
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加强流行病学监测: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7~10天,并给予板蓝根颗粒冲服。
2.注意搞好个人卫生: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 通
风换气。
3.注意饮食起居,合理供给营养,保持充足睡眠。
调护
1.患病期间,宜给予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软食,多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以
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以防溃破感染 。对已有破溃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
散麻油调后敷布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历年考点
患儿,4岁。发热2天,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口腔内可见数个疱疹,手、足掌心部出现 米粒大小的斑
丘疹、疱疹,疱液清亮,躯干处未见有皮疹。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其证侯是
A.邪伤肺卫 B.邪犯肺脾
C.邪炽气营 D.湿热熏蒸
E.湿盛阴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泄泻,1~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

疹,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第13页

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

痄腮
发病特点
痄腮是由痄腮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西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以发热、耳下腮部 肿胀疼痛为
主要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多发于3岁以上儿 童,2岁以下婴幼儿少见,一般预后
良好。少数患儿因素体虚弱或邪毒炽盛,可见邪陷心肝、毒窜睾腹之 变证。感染本病后可获终生免疫。

病因病机
本病为感受痄腮时邪所致。
病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邪犯少阳
热毒壅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 腮部肿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
对侧亦可肿大。腮腺管口红 肿。有时颌下腺出现肿痛。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降低或稍增高,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4.血清、尿淀粉酶增高。
5.可疑病例应做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名发颐。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 可见口腔内
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以经络辨证为主,同时辨常证、变证。
常证——发热,耳下腮肿,无神志障碍,无抽搐,无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病在少阳经为主;
变证——高热不退,神志不清,反复抽搐,或睾丸肿痛、少腹疼痛,病在少阳、厥阴二经。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本病治疗宜采用药物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有助于腮部肿胀的消退。
分证论治
常证——邪犯少阳证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


第14页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代表方剂:柴胡葛根汤、银翘散。
热毒壅盛证
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 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
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 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
变证——邪陷心肝证
证候:高热,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 按,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搐,头痛,呕吐,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凉营清气汤。
毒窜睾腹证
证候: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痛时拒按,舌红,苔黄,脉
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
其他疗法
药物外治——外敷腮部,适用于腮部肿痛。
针灸疗法——灯火灸法
针刺法
激光疗法——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痄腮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要经常体检,有接触史的 可
疑患儿,要进行隔离观察,并用板蓝根15~30g煎汤口服,每日1次,连服3~5天。
2.未曾患过本病的儿童,可给予免疫球蛋白。
3.生后14个月可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接种。
调护
1.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直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患儿的衣被、用 具等物品均应煮沸消毒。
居室用食醋加水熏蒸进行空气消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患儿应卧床休息直至热退,并发睾丸炎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 饮食或软食为宜,忌吃酸、硬、辣等刺激性食物。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或4%硼
酸溶液漱口或清洗口腔,以 保持口腔清洁。
4.高热、头痛、嗜睡、呕吐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置。睾丸肿大痛 甚者,局部可给予冷
湿敷,并用纱布做成吊带,将肿胀的阴囊托起。
历年考点
患儿,男,10岁。患痄腮,腮部肿胀渐消退,右侧睾丸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小柴胡汤
C.知柏地黄丸
D.龙胆泻肝汤
E.普济消毒饮
『正确答案』D


第15页

『答案解析』痄腮-变证-毒窜睾腹证
证候: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痛时拒按,舌红,苔黄,
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病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 是由传单时邪(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以
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
以年长儿及青少年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多散发或小流行。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后一般良好。本病属中医“瘟疫”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为传单时邪。
本病为疫邪致病,发病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病涉脏腑经络,主要病机为热痰瘀互结。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有传单接触史。
2.不规则发热:热型不定,体温波动在39℃左右,发热持续约1周左右,少数热程可达数周。
3.咽峡炎: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可有灰白色假膜,或腭及咽部有小出血点及溃疡。

4.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中等硬度,无粘 连
及明显压痛,一般在发热退后数天或数周逐渐消退。
5.肝脾肿大:约1/3患者有肝大,可有肝功能异常及黄疸。有半数患者脾大,偶有发生脾破裂。
6.皮疹:约10%左右的患者在病后1周出现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疹、丘疹、猩红热样斑疹,多在躯
干部位,1周左右消退。
7.累及心、肺、肾、脑时,可出现咳喘、惊厥、血尿、水肿、失语、偏瘫等症状。
8.实验室检 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10%以上。嗜异凝集
试验阳性, EB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传单早期发 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与链球菌性咽峡炎类似,但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血象示中性粒细胞 增多,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得阳性结果,且青霉素治疗有
效。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轻微,轻度发热,多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白细胞总数可


第16页

升高,分类 中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约占60%~90%,异常淋巴细胞并不增高,骨髓象正常,嗜异性凝集试
验阴 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单病程远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和,且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液 异常淋
巴细胞呈多形性,红细胞及血小板大多正常,骨髓象幼稚细胞比例不增高。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按卫气营血辨证。
治疗原则:
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邪犯肺胃证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痛咳嗽,咽红疼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颈淋巴结轻度肿大,
或见皮 肤斑丘疹,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咽。
代表方剂:银翘散。
气营两燔证
证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乳蛾肿大,甚则 溃烂,口疮口臭,面红唇赤,红疹显露,便秘尿赤,
淋巴结或肝脾肿大,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痰。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
痰热流注证
证候:发热,热型不定,颈、腋、腹股沟处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重,肝脾肿大,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瘀。
代表方剂:清肝化痰丸。
湿热蕴滞证
证候:发热持续,缠绵不退,身热不扬,汗出不透,头身重痛,精神困倦 ,呕恶纳呆,口渴不欲饮,
胸腹痞闷,面色苍黄,皮疹色红,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黄不利,舌偏红,苔 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
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
正虚邪恋证
证候:病程日久,发热渐退,或低热不退,神疲气弱,口干唇红,大便或干或稀,小便 短黄,咽部稍
红,淋巴结、肝脾肿大逐渐缩小,舌红绛或淡红,或剥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生津,兼清余热。
代表方剂:气虚邪恋,竹叶石膏汤;阴虚邪恋,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
顿咳
发病特点
顿咳是小儿时期感受时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 的鸡鸣样吸
气性吼声为特征。
以冬春季节多见。5岁以下小儿最易发病。
本病病程较长,如不及时治疗,可持续2~3个
月以上。重症或体弱婴儿易并发肺炎喘嗽;若痰热
内陷心肝,则可致昏迷、抽搐之变证。西医学称为


第17页

百日咳。

病因病机

外感时行邪毒侵入肺系,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
病变脏腑以肺为主,初犯肺卫,继则由肺而影响肝、胃、大肠、膀胱,重者可内陷心肝。
诊断要点
1.有百日咳接触史,且未接种过百日咳疫苗。
2.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 咳嗽反增;阵发性痉咳,咳嗽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日轻夜重;
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免疫荧光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可助确诊。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顿咳可按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分阶段辨证。
治疗原则:
重在涤痰清火,泻肺降逆。
本病主症虽呛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涩之药,以防留邪为患。
痉咳期痰火证居多,不可早用滋阴润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迁延难愈。
分证论治
邪犯肺卫证(初咳期)
证候:一般不发热或伴低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2~3天后咳嗽日渐加重,并渐显日轻夜重,咳痰
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紧或浮数,指纹浮红或浮紫在风关。历时
约1周左右。
治法:疏风祛邪,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三拗汤。
痰火阻肺证(痉咳期)
证候:咳嗽明显较前加重,咳呛不已,持续难止,日轻夜重,痉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


第18页

或食物后方暂止,不久可又发作。
轻者每日咳5~6阵,重者多达40~50阵。每阵咳 嗽可以自发,有时用力活动、进食、闻到刺激性气
味等可诱发阵咳。
痉咳3周后,常可伴 有舌系带溃疡、两胁作痛、目睛红赤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达气关。
历时一般持续2~6周 ,亦有达8周以上者。
体弱及年幼儿此期可发生变证,常见痰热闭肺证;少数患儿可发生神昏抽搐、口吐涎沫等邪陷心肝证。
治法:清热泻肺,涤痰镇咳。
代表方剂: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气阴耗伤证(恢复期)

证候:痉咳缓解,咳嗽逐渐减轻,仍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 声音嘶哑,伴低热,午后颧红,烦躁,
夜寐不宁,盗汗,口干,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表现为咳 声无力,痰白清稀,神倦乏力,气短懒
言,纳差食少,自汗或盗汗,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历时2~4周。
治法:养阴润肺,健脾益气。
代表方剂:肺阴亏虚者用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证用人参五味子汤。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按时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
2.易感儿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3.发现顿咳患儿要及时隔离4~7周。
4.与顿咳病儿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并服中药预防。
调护
1.居室空气新鲜,防止受凉,避免接触烟尘、异味、辛辣等刺激物。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精神刺激、情绪波动。
3.饮食富营养易消化 ,避免煎炸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防止剧咳时呕吐,婴幼儿要注
意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避免引起窒息。




第19页

做试管婴儿最好的医院是哪个好-常闭触点


试管移植前经期检查什么意思-炒面筋


民航维修执照考试管理中心-静脉和动脉有什么区别


抽血试管自白-婴儿前囟门闭合时间


协和医院哪个试管大夫好-去红血丝


试管促排第七天e2才120-在娘家同房真能害娘家吗


试管促排第八天卵泡发育不均-山药红枣粥的功效


试管第三天子宫像针扎的感觉-咸菜亚硝酸盐



本文更新与2020-11-25 15: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8805.html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 第八单元 传染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