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有人比我更帅吗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1-24 23:25

海外试管咨询培恩国际-女性促甲状腺高的危害

2020年11月24日发(作者:边鲁)
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1、机体的免疫功能:①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
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 害物质(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监
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 而发生
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恶性肿瘤);③免疫自身稳定:通
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 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
的稳定(自身免疫病)。

2、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
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4、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
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
抗原提呈细胞(APC)来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
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 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
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
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5、适应性免疫的三个主要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6、关系: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适应性免疫的
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7、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
物学 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
能。(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 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
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第二章 免疫器官组织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中枢免疫器官(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
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
括腔上囊(法氏囊)。

3、骨髓:是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机体内
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既中枢又外周)

4、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5、造血干细胞:(1)造血干细胞的特点:自我更新和分化;(2)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CD34、CD117(c-kit)、Lin-(谱系阴性)。

6、

造血干细胞(HSC)

IL- 7 SCF IL-15

B细胞 T细胞NK细胞

SCF IL-3 TPO 红细胞 血小板单核嗜酸性 嗜碱性

粒细胞 巨噬细胞 粒细胞 粒细胞

7、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

8、胸腺 的结构:(1)皮质:多为未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
并有胸腺上皮细胞(TEC)、巨噬细胞(M? )、树突状细胞(DC);
(2)髓质:大量胸腺上皮细胞,疏散分布的较成熟的胸腺细胞、M?、DC,常见合氏小体(胸腺小体)。

9、胸腺微环境:胸腺微环境由胸 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和细胞外
基质共同组成。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这些细胞以两种方式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1)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
子;(2)细胞- 细胞间相互接触。

10、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场所;②免
疫调节;③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11、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次级淋巴组织)是成熟淋巴细胞(T、
B 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后启动初
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外周免疫器官 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
巴组织等。 浅皮质: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定居场所,淋巴滤泡 皮
质 深皮质: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 T细胞定居场所 12皮质淋巴窦
淋巴结

髓索:含B、T、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髓质 髓窦:
巨噬细胞相对较多,滤过作用。

13、淋巴结功能:①T细 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④过滤作
用。

14、脾(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 后演变成最大
的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
B占60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③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④
过滤作用。 15、

1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或黏膜免疫系统(MIS):主要指
呼吸道、胃肠 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
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 组织,如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P)及阑尾等。

17、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②产生分
泌型IgA。

18、(n)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
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 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淋巴细胞归巢。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与 内皮细胞表
面相应黏附分子—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19、(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
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其生物学意义:①
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②淋巴组织可不
断的得 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③有利于
细胞识别、捕获抗原,传递免疫信息,从而 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
效应。

第三章 抗原

1、(n)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
合,促使其增殖 、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
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一般具备两个特性:① 免疫原性:即抗
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②
抗原性:即 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
能力。

2 、几个概念:(1)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
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2)半抗原:又 称不完全抗原,即只具有抗
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3)表位:是与TCR BCR及抗体特异< br>性结合的基本单。(4)载体:是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决
定了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 (半抗原若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
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也可以成为完全抗原。)

3、异物性: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
缘关 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就越强。如
病原微生物、血型抗原、HLA、精子、 眼晶体蛋白等。

4、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免疫学诊断和 免疫学
防治的理论依据。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
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
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淋 巴细胞发生
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
表位。

5、(n)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
又 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上能与抗 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
原结合价。天然抗原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个抗体分子结合。一个半
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仅能与抗体分子的一个结合部位结合。

6、抗原表位类型:(1)顺序表位: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
成,又称为线性表位,由T细胞或B细 胞所识别。(2)构象表位:
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为非线性表位,由
B细胞识别。

7、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8、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
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的 特异性,也就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9、表位-载体作用:在免疫应答中, 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
载体中的抗原表位给CD4+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载体把特异T细胞和B细胞连接起来(T-B桥联),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 (在
人工抗原中,表位(半 抗原)为简单的有机化学分子,与蛋白质载体
偶联后,可诱导出抗半抗原抗体。)

10、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
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 抗原表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
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1、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①化学性质:蛋白质 ﹥糖类﹥核酸、脂类;②分子量大小:﹥10kD,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 直链;④分子构
象;⑤易接近性:指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能接近的程度;
⑥物理状态 :聚合体﹥单体;颗粒性﹥可溶性。

(2)宿主方面的因素:①遗传因素( 受MHC控制);②年龄、性
别与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①剂量:适中;②途径:皮内﹥皮下﹥腹腔、静脉注射﹥口服;③次数;④两次免疫的间隔时
间;⑤佐剂。

12、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
(K)①胸腺依赖性抗原(TD-A 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②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 Ag):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TI-Ag分为T I-1Ag和TI-2Ag,TI-1Ag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
成熟或未成熟B细胞均可对其产 生应答,TI-2Ag表面含多个重复B
表位,仅能刺激成熟B细胞。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①异嗜性抗原:为一类
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 之间的共同抗原。②异种抗原:
指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动物免疫血清等。③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
原,又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 原。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④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⑤独特型抗原:T CR、
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
体产生相应的特异 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
称为独特型(Id),Id所诱生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 体(AId)。

(3)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①内源性 抗原: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抗原等。②外源
性抗原:抗原提呈细 胞外的抗原。如吞噬的细胞或细菌等。

(4)其他分类:天然抗原和人工抗 原,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
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和多肽抗原,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及耐受原等。

13、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K)(1)超抗原 (SAg):某些物质,
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
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分类:外源性超抗原如金
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内源 性超抗原如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等。(2)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 免疫应答
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最常用的佐剂:弗
氏完全佐剂和弗氏 不完全佐剂。其作用机理: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
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②刺 激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③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
化,从而增强 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其主要应用有:①增强特异性
免疫应答, 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免疫血清;②作为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用于抗 肿瘤及抗感染的辅助治疗。(3)丝
裂原:又称有丝分裂原,可导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可激活某一类淋
巴细胞的全部克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是B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
液中,通过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2、免疫球蛋白(Ig):具有 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
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和膜型(mIg) 。前者
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
膜上的抗原受体。

3、抗体:能与抗原物质产生特异结合的体液中的蛋白分子。免疫
球蛋 白:具有抗体功能或相似化学结构的蛋白分子。抗体和免疫球蛋
白的关系: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 包括正常的抗体和尚未证实具
有抗体活性但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活性。分为:
分泌型——血液、组织液——Ab ;膜型——B细胞表面——BCR。

4、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Y型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及两条
相同的轻链,以-S-S- 相连的四肽链结构。(图 P35)同一类Ig,据
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位置不同 ,将其分为不同
的亚类。

(1)重链(H链):分子量50~75 kDa,450-550个氨基酸残基
组成。各类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尽相 同,
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或5个同种型:IgA、IgG、IgM 、IgD 、
IgE,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α链、γ链、μ链、δ链、ε链。

(2)轻链(L链):分子量25kDa,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
κ链和λ链两种,据此将Ig分 为κ型和λ型。λ型有λ1、λ2、λ3、
λ4四个亚型。每个Ig两条L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两型L 链的功
能无差异。不同种属生物体内两型L链的比例不同(人κ:λ=2:1)

(3)可变区和恒定区:Ig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
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 变区(V区),分别占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
分VL和VH。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 称为恒定区(C
区),分别占轻链的12和重链的34。分CL和CH。高变区(互补
决定区)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
称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 DR),分别用HVR1(CDR1)、
HVR2(CDR2)和HVR3(CDR3)表示,共同组成 Ig的抗原结合部位,
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4)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
伸展弯曲,能改变 两个结合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
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 等水解,产生
不同的水解片段。

(5)结构域:Ig分子的两条重 链和两条轻链都可以折叠为数个
球形结构域,每个结构与一般具有相应的功能。Ig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片层中心的两
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 键垂直连接,可稳定结构域,形成一
个“β桶状”结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具有这类独
特折叠结构的分子统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5、免疫球蛋白的其 他成分:(1)J链: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
胱氨酸的多肽链,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二聚体 或多聚体。
(2)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的肽链,是分
泌型IgA(S IgA)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及结构

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概述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所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两类,也分别称为初级( 一级)和次级(二级)淋巴器官。中枢免疫
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 是淋巴
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是指免疫细胞的产物。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不仅定居在淋巴器 官中,也分布在粘膜
和皮肤等组织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各处
巡游, 持续地执行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既相互协作,又相
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地又能在适度 的范围内进行。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 organ 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腔
上囊)和胸腺组成。

一、骨髓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造血组织

红骨髓

(造血) 血窦

黄骨髓。

(二)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见下图)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微环境影响下,可经过定
向 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
细胞。

2.B、NK分化成熟场所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附: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HSC __ 卵黄囊(2?3W)?肝、脾(3?7M)?骨髓(胚胎末期、
出生)

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潜能:自我更新self- renewing和分化
differentiation

基质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造
血细胞

(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

2. HSC的表面标志 CD34、c-kit(CD117)

CD34:表达于1?4%骨髓细胞,逐渐下降至成熟血细胞不表达

CD117:是干细胞因子SCF的受体,表达于1?4%骨髓细胞

Lin- 细胞:(谱系阴性细胞):早期造血干细胞

红母细胞 ------红细胞

巨核细胞---血小板

髓样祖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

髓系祖细胞嗜酸性粒

多能干细胞 中粒

粒-单核干细胞 MO

DC

T

淋巴样祖细胞 B

NK

DC

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1)多能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机制

骨髓、胸腺微环境是其发育分化必要条件

通过动物体内或人工体外半固体微环境条件模拟,可进行造血干
细胞分化的研究。

A.分泌CK或其他介质

胸腺基质细胞分泌IL7、胸腺激素、胸腺素、促胸腺生成素使T
成熟

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7,

骨髓及胸腺基质细胞分泌CSFs促不同谱系细胞生长分化

B.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经AM、细胞外基质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血
细胞相互作用,提供剌激信号

(2)髓样干细胞及分化

①红系:EPO红细胞生成素

髓样干细胞→(EPO、SCF存在下)→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

②巨核系:TPO血小板生成素

髓样干细胞→(TPO、IL-6、IL-11)→巨核细胞集落形成 单位
(CFU-MeG)

③粒单系:GM-CSF、SCF、IL3

髓样干细胞→具有产生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和单核-
巨噬细胞系潜能的集落形成单位(CF U-GEMM)→(在
G-CSFM-CSFGM- CSF、SCF、IL-3存在下)→中性粒细胞或单核巨
噬细胞

④嗜酸性粒细胞:GM-CSF、 IL5、IL3

髓样干细胞→CFU- GEMM(在GM-CSF、IL-5、IL-3存在下)→嗜酸
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Eos)→嗜酸性粒细胞

⑤嗜碱性粒细胞:IL5、TGFβ

髓样干细胞→CFU-GEMM(在IL-5、TGF- β存在下)→嗜碱性粒细
胞集落形成 单位(CFU-Baso)IL-3、IL-4 →嗜碱性粒细胞

(3)淋巴样干细胞及分化

①T谱系

胸腺内T获得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自身耐受

α和β链基因重排

αβT细胞占总数95-99%,γδT细胞占总数1-5%

DN阶段β链基因重排,与preT替代α链组成pTα:β,即preT

IL-7使preT 后期增殖,分化成DP细胞,α链基因重排,即TCR
αβ

B. CD3、CD4、CD8表达

DN阶段胸腺淋巴样干细胞不表达CD3、CD4、CD8

DP阶段CD4+、CD8+(DP)、低表达CD3

TCRαβ开始表达,CD3增多

SP阶段DP与胸腺上皮膜抗原肽- MHCⅠⅡ复合物结合发育为SP
细胞:

与Ⅰ类分子结合DP细胞,CD8高,CD4少至消失

与Ⅱ类分子结合DP细胞,CD4高,CD8少至消失

胸腺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DP-抗原肽- MHCⅠⅡ复合物
不结合或高亲和力,95%凋亡,阳性选择分化为SP,获自身MHC限制

胸腺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SP-抗原肽-MHC ⅠⅡ复合物
(DC、Mφ)高亲和力,被删除,进入外周T不针对自身抗原,获T
中枢免疫耐受

小结:胸腺发育三阶段、阳阴性选择后,SP细胞(CD4+ CD8-及
CD4- CD8+)获自...

身和中枢免疫耐受,进入外周T库。 .MHC...限制..

②B谱系

骨髓淋巴干细胞。早期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骨髓造血微环境密切
相关。 骨髓基质中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是B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

重轻链基因重排ProB------重链V区重排(顺序:D-J、V-D-J)

大PreB----完成重链(μ)重排并表达

小PreB ----轻链V- J重排

未成熟B--- 表达mIgM,遇抗原克隆删除中枢耐受

成熟B------ 表达mIgM、mIgD,受抗原剌激发生免疫应答

B. Igα(CD79a)Igβ(CD79b) B重要标志,ProB即表达,介导信
号传递

C.λ5和VpreB大PreB的受体:μ链和λ5-VpreBψ替代轻链组


③NK

:骨髓

表面标志:TCR-、mIg-、CD56+、CD16+

耐受机制:生理 条件下抑制性R占优势(KIR2DL、3DL和
CD94-NKG2A),识别MHCⅠ类分子,而处 于受抑制状态。

肿瘤或V感染时MHCⅠ分子下调,解除抑制,杀伤敏感。

二、胸腺

(一)胸腺的结构

基本结构单位是胸腺小叶,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胸腺实质由胸
腺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 胸腺细胞绝大多数为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
未成熟T细胞。

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胸腺浅皮质层中有 前T细胞(前胸腺细胞),深皮质层内有皮质
胸腺细胞,髓质层中的髓质胸腺细胞输出到外周即为T细胞 。

(二)胸腺微环境

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以两种方式参与胸腺
细胞的分化:

1.分泌CK和胸腺肽,调节胸腺细胞的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
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

发育。

2.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发育。

3.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促上皮
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

(三)胸腺的功能

1. 胸腺是T分化、发育、成熟场所、胸腺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作用
下,最终生成CD4+T、CD8+T。

趋化因子 皮质 (95%)

前T细胞 进入胸腺 大部分凋亡

髓质(5%)

T细胞亚群(具不同功能)

1%

外周免疫器官特定的胸腺依赖区

阳性选择

胸腺细胞 识别自身MHC-抗原肽复合体的T细胞

阴性选择

胸腺细胞 产生对自身成分耐受的T细胞群体

(禁忌细胞株)

胸腺上皮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产生的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在 胸腺
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2. 免疫调节功能

3. 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immune organ或称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

由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
其他免 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淋巴结 300-500个

(一)淋巴结的结构分皮质和髓质。

1.被膜和小梁

2. 皮质区分浅皮质和深皮质区。

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称非胸腺依赖区(thymus- independent
area)。

初级滤泡、次级滤泡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T细胞定居,称胸腺依赖区
(thymus- dependent area并指状树突状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

深皮质区的毛细血管后小静脉(高内皮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由高立方内皮细胞组成,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有关。

皮质淋巴窦:

2.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髓索中含有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髓窦内为淋巴液通道,
与输出淋巴管相通。

(二)淋巴结的功能(免疫功能)

1.过滤和清除异物(病原体、毒素、有害异物)

2.产生免疫应答① T(深皮质区75%)、B(浅皮质区25%)定居
场所②免疫应答场所③淋巴细胞再循环 (血淋巴细胞---HEV---输出
淋巴管---胸导管---左锁骨下静脉反回)

二、脾

(一)结构 外包被膜,实质分白髓和红髓。

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分布的淋巴组织称淋巴鞘,主要由T细胞组成,
为胸腺依赖区。 白髓内有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含大量B细胞,为
胸腺非依赖区。

(二)功能(免疫功能)

1.T(40%)、B(60%)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4.血液滤过功能(病原体、衰老红白细胞、免疫复合物、异物)

5. 造血功能

三、黏膜免疫系统muscosal immune system,MIS

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s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一)MALT的组成

1.肠相关淋巴组织 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

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淋巴小结(淋巴滤泡)、上皮细胞间淋巴
细胞、固有层弥散淋巴细胞,

(1) M细胞(memberanous epithelial cell or 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微皱褶细胞):通过吸附、胞饮或内吞摄入肠腔内抗 原,
以囊泡形式转动并传递给Mф、DC,再由这些APC提呈给淋巴细胞。

(2)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40%表型与αβ+ T相同,为胸腺依赖性

60%表型与γδ+ T相同,直接由骨髓迁移至肠上皮分化成熟

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七章 免疫细胞 主要内容: ※一、T淋巴细胞 ※二、B淋巴细
胞 ※三、NK细胞 ※四、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五、其他免疫细胞 ※一、T淋巴细胞 又
称胸腺依赖淋

巴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功能。 ※一、T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
胞表面的膜分子 (二)T

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三)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一)T淋
巴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1、

TCR――T细胞抗原受体 1、TCR――T细胞抗原受体 2、CD3 3、
CD4、CD8(T细胞的辅助

受体) 4、CD28 5、CD2 (二)T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CD4+T
细胞 CD8+T细胞

Th细胞 Th1功能群: 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 1. 又名Tc 2. 分

子表型:CD3+、CD4-、CD8+ 3. 主要功能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受MHC-I限制 4. 与抗病

毒、抗肿瘤免疫及移植排斥反应有关 ※二、B淋巴细胞 B

细胞表面膜分子 1、BCR-CD79ab复合体

2、CD80与CD86(又称B7-1、B7-2)

3、CD40 (二)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二)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二)B淋巴细胞的亚群

※三、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三、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四、抗原提呈细胞和抗

原提呈 (一)基本概念 (二)抗原提呈细胞(APC) 专职性APC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2)膜分子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1)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

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2)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APC,
其抗原递呈功能是巨噬细

胞的10~100倍; (3)DC是惟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 3. B
细胞 (1)参与机体的体

液免疫应答 (2)抗原提呈功能(尤其是抗原浓度较低时) (三)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外源性抗原 抗原根据分为 内源性抗原

1. 抗原的摄取 (1)对 MHC I类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

―― 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对内源性抗原进行加工和处理的


程 (2)对MHC II类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

――外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对外源性抗原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
程 五、其

他免疫细胞 (一)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
胞 (二)肥大细胞 本章

学习要点: 1. T细胞表面重要的膜分子及其功能 2. 人类成熟T
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3. B

细胞表面的重要膜分子及B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4. Th1与Th2
细胞之间各是如何区分

的? 5. 专职APC的种类? 6.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是哪种细胞?
7.试分析单核巨噬细胞

在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B细胞膜上
的共刺激分子; (2)含

两个Ig样结构域的肽链; (3)与T细胞的CD28分子结合,提
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7-12) (1)接受T细胞之CD40L分子所提供的协同信号以
完成B细胞对TD抗原的免

疫应答(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2)促进B细胞的Ig转类。
4、Fc受体与补体受体5、

丝裂原结合蛋白 如:美洲商陆(PWM)受体, LPS受体等 依照
是否表

达CD5,可将B细胞分为: B1细胞(CD5+B细胞 )亚群 B2细胞
(CD5―B细胞 )亚群 1. B1

细胞(CD5+B细胞 )亚群 胚胎早期在骨髓外发育; 主要分布于肠
道相关淋巴组织; B1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依赖T细胞(TI抗原); 应答特点:形成
IgM型的低亲和力抗体;无

免疫记忆;无Ig类别转换。 1. B1细胞(CD5+ B细胞 )亚群 2. B2
细胞(CD5―B细胞 )亚群 (1)

骨髓中发育,是体内主要的B细胞; (2)主要对TD抗原产生应
答。 1.大颗粒淋巴细胞

(溶酶体) 2.骨髓中发育 3.分子表型:TCR-、mIg-、CD16+、
CD56+、CD3+ 4.生物学

作用: (1)杀伤作用(抗肿瘤和早期抗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
(2)免疫调节作用(分

泌细胞因子)(一)基本概念 (二)抗原提呈细胞 (三)抗原
的处理与提呈抗原

提呈: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将其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CR特异
性识别的过程。 抗原加

工:蛋白质抗原在细胞内被降解成能与MHC分子结合的肽的过程。
内源性抗原:细胞内

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非己抗原――MHCⅠ分子提呈。
外源性抗原:由细胞

外摄入细胞内的蛋白质抗原,包括非己抗原和自身抗原――MHC
Ⅱ分子提呈。

APC(antigen-presenting cell):凡是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成为多肽片段后,与MHC-I类或

MHC-II分子形成复合物并提呈到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一类细
胞。 单核- 巨噬细胞 树突

状细胞 B细胞等 非专职性APC: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
细胞及脑内小胶质细胞等 (1)

与分布 (2)膜分子 (3)功能 具有强大的吞噬作用 抗原提呈 分
泌功能 免疫调

节功能 参与炎症、止血、组织修复、再生等过程 单核-巨噬细
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

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
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

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

细胞 单核母细胞(成单核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巨

噬细胞 与分布 MHCⅠ类和Ⅱ类分子(与抗原提呈作用有关) 多
种黏附分子 Fc受体

(调理吞噬) 补体受体多种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受体 模式
识别受体 mIg介导的内

吞 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 Fc受体介导的胞吞 胞饮 吞噬 被动吸
附 摄取抗原 处理抗原 形

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细胞表面在这一过程中,对于
外源性抗原和内

源性抗原的处理有所不同。 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 抗原肽
-MHCⅠ类分子复合物 2.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指胞浆内的抗原,经酶降解成小的肽片段,与
MHC I类分子结合成

复合物,然后转送到细胞膜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的过程。内
源性抗原

被存在于胞浆内的蛋白酶体(LMP)降解成抗原肽 抗原肽转运体
(TAP)将抗原肽转运到内

质网中,经加工修饰成为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抗原
肽与内质网中的MHC-Ⅰ类

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Ⅰ类分子复合物 上述复合物再经高
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上,供

CD8+ T细胞识别 病毒基因、癌基因、突变基因等,在宿主细胞
内转录和翻译成具有异物性

的内源性抗原 指抗原在囊泡系统内被酶降解成小肽片段,与
MHCII类分子结合,运

送到细胞表面,供CD4 + T细胞识别的过程。APC将抗原性异物
摄入胞浆中

形成吞噬体 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内体,内体内的酸性环境
和某些蛋白酶类,将异物

降解成抗原肽片断。 细胞内的MHC-II类分子以分泌小泡的形式
与溶酶体融合 抗原肽和

MHC-II类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 MHC- II类分子携带抗原肽表
达于APC表面,供CD4+T 细

胞识别 抗原肽 TCR?? MHC- I CD 8MHC- II CD 4 TCR?? 抗原肽 *
免疫细胞 淋巴细

胞:T、B、NK 抗原提呈细胞 其它 TB淋巴细胞 CD58(LAF-3)
MHC抗原肽 B7-2 抗

体 组织胺 补体 运铁蛋白 TCRCD35 CD28 CD4 CD8MHC-IIIIL-2
CD71 CD2 or

FcmR FcgR T细胞表面膜分子 (1)异二聚体 膜外区:V区和C
区 穿膜区 胞浆区 Ig超家

族 (2)结构 TCRαβ :α、β (90%-95%) TCRγδ : γ、
δ (5%-10%) (1)

异二聚体 (3)识别特点 只能识别MHC- 抗原分子复合物,不能
识别游离的抗原,受

MHC限制。 (2)结构 T细胞 APC(1)表达于所有成熟的T细胞
表面,T细胞标志性

抗原; (2)由γ、δ、ε、δ(zeta)和ε(eta)五种肽链组
成,分为膜外区、穿膜区

和胞浆区; (3)TCR-CD3复合体 TCR-CD3复合体(4) TCR- CD3
复合体的功能: 识

别抗原肽及 MHC 稳定TCR结构;传递抗原刺激的信号 (1)同时
表达于不成熟的T细胞表

面,但成熟的T细胞只表达其中一种; (2)功能:辅助TCR识
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

的第一信号转导过程。 (1)两条肽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 (2)
是APC表面最重要的协

同刺激分子B7的受体; (3) 与APC上的CD80(B7)结合,形成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 (2)分布于成熟的T淋巴细
胞表面 (3)绵羊红细胞受

体(SRBCR) CD2 L 6、细胞因子受体(CKR) 7、丝裂原受体植物
血凝素(PHA) 刀豆素A(Con A) 美洲商陆(PWM) TCR TCRαβ TCR
γδ 表型 CD4+亚群 CD8+

亚群 功能 Th:Th1、 Th2 CTL Tr:CD4+CD25+调节性T细胞(1)
分子表型:CD3+、CD4+、

CD8-;(2)TCR识别外源性抗原肽,受MHCⅡ类分子限制;(3)
功能上主要属于

Th细胞,可产生多种CK。 (1)分子表型:CD3+、CD4-、CD8+;
(2)TCR识别内源性抗

原肽,受自身MHCⅠ类分子限制; (3)功能上主要属于Tc细胞。
Th细胞 +IL-2或+IL-12

+IL-4或+IL-13 偏向于分泌IL-4、IL-5、IL-10, 有助于形成体
液免疫效应。 偏向于

分泌IL-2和IFNγ, 有助于形成细胞免疫效应; Th2功能群: ?
Th1与Th2亚群细胞的

特性 ? Th1Th2 产生的



++++ 胞 因 子 IL-2― IL-4―++++ IL-5―++++ IL-10 ― +++
IFN-? ++++― TNF-?+++ ― 增殖所

需细胞因子 IL-2 IL-2IL-4 辅助作用 形成IgG促进DTH形成
IgEIgA 抑制作用Th2Th1 (一)B淋巴细胞的膜分子 (二)B淋巴
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三)

B细胞发育 IgE 抗原 补体 (C3bi )CD23


内容仅供参考

试管对女性的危害恣咰泰东方-舌苔厚黄有口气


试管前抗心磷脂抗体-妇幼保健院打胎


试管怎么知道单胎双胎十四天-抗体检测


电焊考试管子视频-生姜汤怎么做


三代试管婴儿筛选成功率-孕育拼音


试管促排可以蒸梨吃吗-碧螺春减肥吗


中山医院试管婴儿要排多久-油渍时间长了怎么洗掉


试管尿促打了多少针-性生活多久会怀孕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23: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8505.html

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