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自缚小说中医感冒方子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1-22 18:49

试管宝宝会出现水囊瘤-优天力

2020年11月22日发(作者:项安世)
一、感冒,

感冒的分类论治

1.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
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1荆防达表汤;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 枳壳5克 茯苓5克 荆
芥5克 防风5克 桔梗5克 川芎5克甘草3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蒿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7. 很怕冷而无汗的,加入麻黄5克,桂枝5克。


2荆防败毒散;羌 活9g、独活9g、柴胡9g、前胡9g、枳壳9g、茯苓9g、防风
9g、荆芥9g、桔梗9g、川芎 各9g,甘草3g。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 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
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
疏肝理气。

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
等以 宣肺化痰止咳。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 ,咯
痰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力。可加人参益 气解表,或改用参苏饮加减。如
病情进一 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
配合麻黄 温阳解表。

6.如外寒逐渐化热,里热偏盛而表寒未解,出现外寒内热,症见发热恶寒,心
烦, 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表清里。

加减2:

1.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若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咯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3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2.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

3.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4.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

5.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

6.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

7.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

加减:

1. 咳喘、痰白者,加厚朴、杏仁、半夏宣肺化痰平喘;

2. 食纳欠佳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健脾;

3.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4. 头痛项强者,加白芷、葛根疏风止痛。

5. 如小儿反复感冒,营卫不和,汗出者,加黄芪、龙骨、牡蛎等。

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无汗)甚者,

4麻黄汤;麻黄9克(包)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6克

1.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2.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3.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

4.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5.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风寒夹湿证:身体热不扬,恶寒 汗少,头重如裏,肢体骨节疼痛,咳嗽声重,
鼻塞多涕,舌苔白腻,脉濡。

5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6克 独活6克 藁本3克 防风3克 炙甘草3克 川
芎3克 蔓荆子2克

加减:

1.如果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入酒汉防已3克。

2.如果病较轻则加入附子3克更效。

3.如果病情较重则加入川乌3克更效。

4.如果汗少加入豆卷5克。

5.如果头痛、身痛加入白芷5克;防风、藁本都加到5克。

6.如果脘痞(胃胀)加入苍术5克、厚朴5克。

7.如果咳嗽痰粘的加入半夏5克,陈皮3克。

8.纳呆腹胀,加陈皮、半夏、厚朴燥湿除满;

9.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健脾化湿;

10.若有咳嗽,可加杏仁、桔梗、前胡。

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楚等表证,且兼有口渴等里热者,

6九味羌活汤;羌活9克 防风9克 苍术9克 细辛3克(后下)川芎6克 白
芷6克 生地黄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

1.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

2.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

3.如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

4.无口苦,若微渴者生地、黄芩当酌情裁减。

5.里热甚而烦渴者,可加石膏、知母。

7若夏季风寒感冒,香薷饮;香薷10克 白扁豆5克 姜厚朴5克

若风寒兼的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

8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干姜9
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

8.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外寒内热证:风寒外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因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
为寒遏 。

9麻杏石膏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24克

加减:

1.如果比较怕冷的,加入豆豉9克、薄荷5克(后下)。

2.如果内执热甚,加入黄苓6克、山栀子6克、芦根10克。

3.如果咳甚加入前胡6克、桑白皮6克。

4.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5.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6.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

7.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8.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9.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0.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10清解汤;薄荷叶12克 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 甘草4.5克

若风寒束表,肌腠郁热,证见恶寒发热,身热渐增,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口
干鼻干,心烦不眠 ,眼眶疼痛

11柴葛解肌汤;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
3克白芍6克 桔梗3克 生姜3片红枣2枚石膏5克

1.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

2.若热邪伤津者,宜加天花粉、知母。

3.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
用石膏。

若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目赤,咽喉不利,咳
逆喘满 ,便秘尿赤,苔腻,脉滑实

12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 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麻黄1.5克 栀
子1.5克 连翘1.5克 川芎1.5克 当归1.5克薄荷1.5克 白术1.5克 桔梗
3克 黄芩3克 石膏3克 甘草6克 滑石9克 生姜1片 葱2根

1.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

2.无憎寒者,去麻黄;

3.内热不盛者,去石膏;

4.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

5.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

恶寒发热阵作,午后热重,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心烦懊侬,头眩口粘腻,咳
痰不利 ,舌红,苔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13柴胡达原饮;柴胡4.5克生枳壳
4.5克川朴4.5克青皮5 克炙甘草2.克黄芩5克苦桔梗3克草果1.8克槟榔6克
荷叶梗10~15克

加减:

1. 头痛甚者,加羌活、葛根疏风止痛;

2. 表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解表化湿;

3. 里湿重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健脾燥湿。

若邪入少阳,热郁腠理,证见寒热往来 ,或壮热不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赤,或呕吐,或口渴,大便干结,

14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
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
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风寒兼气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较 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
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15参苏饮;人参6克紫苏叶6克葛根6克姜半夏6克橘皮3克前胡6克 茯苓
6克 木香4克 枳壳4克 桔梗4克 炙甘草4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

2.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3. 无汗、恶寒者,加羌活、防风解表散寒;

4. 鼻寒者加辛夷、苍耳子通窍散寒;

5. 纳谷不香,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

6. 表虚自汗的,加入黄芪6克、白术5克、防风5克。

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 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眩
晕嘈杂,怔忡哕逆。

16香 苏散;紫苏叶23g葛根23g姜半夏23g前胡23g人参23g茯苓23g,木香
15g、枳壳15 g、桔梗15g、陈皮15g、炙甘草15g

风寒兼阳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
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舌淡胖苔白,

1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包) 炮附子5克 细辛6克

加减:

1. 鼻塞者,加苍耳子通鼻窍;

2. 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疏风散寒止痛;

3. 背寒者,加葛根疏利太阳经气;

4. 无汗者,加防风、荆芥穗解表发汗;

5. 有汗者,去麻黄,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6.如果兼气虚的,加入黄芪5克、炙甘草3克。

若阳气虚弱风邪较甚之头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

18参附再造丸;党参10 g,附片6g,桂枝10g,黄芪15g,羌活10g,防风10g,
细辛3g,炙甘草5g。

风寒兼血虚感冒证:感受风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
唇甲 色淡苔白,脉细无力。

19葱白七味饮加减;葱白9克 豆豉6克 葛根9克 生姜9克 地
黄9克 麦冬9克

1.恶寒重,加入苏叶6克、荆芥6克。

2.热重,加入银花6克、连翘6克或黄芩6克。

3.若有出血症,加入阿胶珠6克、藕节15克、三七5克(粉服)、白芨6克。

4.若脾失健运,加入陈皮3克、砂仁5克。

加减2:

1. 头痛者,加羌活、白芷止痛;

2. 鼻塞加苍耳子通鼻窍;

3.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4. 无汗者,加苏叶、荆芥穗发其汗,但不可大发汗;

5.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

6. 血不养心,又因血虚感邪,邪阻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脉结、代者,可加桂
枝、红花、丹参以通阳养血, 活血宣痹。

风热证受热而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 br>肿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或黄。

20银翘散或葱豉汤:银花10克(可用30- 60克)连翘10克(可用15-30克)
苦桔梗6克薄荷6构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4克 淡豆
豉5克 牛蒡子6克

1.头胀痛较甚的,加入桑叶9克,菊花9克。

2.咳嗽痰多的,加入贝母6克,前胡9克,杏仁6克。

3.咯痰稠黄的,加入黄芩6克,知母6克。

4.热甚的,加入生石膏30~50克,鸭跖草9克。

5.热毒症状明显的,加入大青叶9克,蒲公英9克,蚤休9克。

6.咽喉肿痛的,加入一枝黄花6克,土牛膝6克,玄参9克。(加用冰硼散吹咽
部)

7.口干咽燥的,加入南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犁皮15克。

感冒加减2: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渐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 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辨证加减】

1.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症,加黄芩、葛根、石
膏、知母、天花粉

2.如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
声哑 ,可加石膏、麻黄清宣肺热。

3.如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去荆芥,酌加板蓝根、玄参、马 勃、山豆根或土牛
膝根、一枝黄花、射干等清热利咽。

另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敷咽部。

4.兼夹湿邪,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郁金以芳香
化湿。

5.如感受时行病毒,症状明显者,配合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草河车等以
增强 清热解表之功。

6.秋令感受温燥致病,或风热化燥伤津,兼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 少津,
脉数者,酌加南沙参、天花粉、

梨皮等清热润燥,此时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7.兼见里热者,加细生地黄、玄参、黄芩、知母以清热生津。

8.如 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
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予滋阴解表,方用加减
葳蕤汤化裁。

加减: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风热表虚证:发热,微恶风寒,有 汗,头痛,咳嗽心烦,咽干口渴,舌边尖红,
苔薄黄,脉浮数。

21茅苇汤;白茅根 芦根 白芍 竹叶 桔梗 杏仁 葱白

加减:

1. 头痛者,加菊花疏风热以清头目;

2. 咳嗽者,加渐贝母清热化痰宣肺;

3. 咽干者,加麦冬以养阴;

4. 咽痛者,加射干、马勃、土茯苓清热利咽解毒。

若感冒重症,高热恶寒,时而寒战,头痛, 大便燥结,或见咳嗽,咯淡黄稠,
胸痛、气急,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洪数。

22清瘟败毒饮;生石膏60克 生地9克 水牛角120克(先煎) 黄连3克 栀
子9克 桔梗4.5克 黄芩9克 知母9克 玄参9克 连翘9克 甘草4.5克 丹
皮9克 鲜竹叶6克

加减:

1. 咳嗽、痰多者,加渐贝母、前胡、瓜蒌宣肺化痰;

2. 大便燥结者,稍加大黄通腑泻热。

风热兼燥证:(风热化燥伤津 ,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身热头痛,鼻燥咽干,
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多见于秋季23银翘散合 桑杏汤加减;银花5克 连
翘5克 苦桔梗3克 薄荷3克 竹叶2克 生甘草2克 荆芥穗4克 淡豆
豉2克 牛蒡子3克 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贝母3克 香附3克
栀子皮3克 犁皮3克

加减:

1. 温燥之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蔓荆子疏风止痛;

2. 燥热口渴者,加麦冬、竹叶清热除烦;

3. 干咳者,加炙枇杷叶、炙紫菀润肺止咳;

4. 咽痒者,加蝉蜕、僵蚕情网利咽;

5. 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解毒利咽。

6. 凉燥之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防风疏风止痛;

7. 无汗、脉浮紧者,加羌活疏风散寒;咳嗽者,加百部止咳。

风热兼阴虚感冒:身热微恶寒,无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
苔,脉细数。

24减葳蕤汤;玉竹9克 白薇9克 葱白9克 薄荷6克(后下) 桔梗9克
豆豉9克 甘草3克 红枣5枚

1.咽干口渴甚的,加入沙参10克、麦冬10克;

2.心烦口渴较甚,加入黄连6克,竹叶9克、天花粉10克;

3.咳嗽咽干,咯痰不爽的,加入牛蒡子9克、射干9克、瓜蒌皮10克。

若发热 ,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寝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
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 舌质红,25蓝地汤;板蓝根 生地 麦冬 知
母 桑叶 苦桔梗 蝉蜕

加减:

1. 心烦口渴者,加黄连、竹叶、天花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2. 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可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宣肺化痰利咽;

3. 咳嗽胸痛、痰中带者,可加鲜白茅根、生蒲黄、藕节凉血止血。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 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流浊涕;心烦,口
渴,小便短赤;胸闷,脘痞,泛恶,便溏,26新加香 薷饮加减;香薷6克 银
花9克 扁豆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辨证加减】

1.暑热偏盛的,加入黄连9克、山栀子9克(或黄芩9克、青蒿9克(最后下)
或 鲜荷叶10克、鲜芦根20克);

2.湿困卫表的,加入豆卷9克、藿香9克 佩兰9克

3.里湿偏重的,加入苍术9克、白蔻仁6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

4.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入滑石18克、甘草3克、赤茯苓9克

5.如暑热偏 盛,身热明显,泛恶,肢体昏重,头昏且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
可加黄连、青蒿,酌配鲜荷叶、鲜芦 根清暑泄热。

6.湿困卫表,身重肢楚,胸闷脘痞,可加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

7.如里湿偏重,纳呆,脘痞,大便溏,可加苍术、陈皮、半夏和中化湿。

8.暑湿下注,小便短赤,可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9.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10.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11.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

12.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13.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14.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5. 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16. 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或黄芩、青蒿清暑泄热,亦可配合鲜荷叶,鲜芦根,

17. 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

18. 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陈皮化湿和中,

19. 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27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麻黄9克、杏 仁9克、甘草9克、法半夏6克、陈皮
3克、茯苓9克、生姜6克 红枣2枚

【辨证加减】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气虚感冒

28参苏饮【组成】木香15克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 前胡 人参 茯苓各23克 枳
壳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15克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

29玉屏风散: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30再造散 黄芪6克人参3克 桂枝3克甘草1.5克 熟附子3克 细辛2克羌活3
克防风3克 川芎(3克 煨生姜3克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31加减葳 蕤汤:玉竹10g,白薇10g,葛根10g,生姜3片,葱白6g,薄荷6g
(后入),桔梗6g,豆 豉6g,甘草5g,大枣10g。

。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 ;心烦口渴较甚,加
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经方治疗感冒

1)出现出汗,并且周身肌肉疼痛,怕风吹,怕寒冷,食欲减退,没有或者略有
发烧 时,就用桂枝汤。

其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红枣十枚, 切。每付
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一般服用后会有微汗出,
效果最 好。如果没有出汗,就喝点热的米粥以帮助发汗。注意发汗后要马上换
衣服,以防受风后反而会加重感冒 。

2)出现无汗,并且周身肌肉关节非常疼痛,甚至于痛得就如鞭打一样,而且非
常怕冷,发烧,怕风吹,怕寒冷时,就用麻黄汤其方:麻黄20克,桂枝20克,
杏仁20克,打碎,炙 甘草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空腹
时服用。

3)出现发烧, 甚至于高烧40度,但病人自觉体内热而体外寒,怕冷,无汗,
且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渴能喝水,食欲 减退时,就用大青龙汤。其方:麻黄
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 克,生姜五片,
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
服 后会汗出。当年毛主席感冒后引起发烧,诸西医措手不及,最后还是请山东
的刘惠民老中医用此方,一付 而烧退。

4)如果发烧后先去挂水吃西药,久之高烧既退,却低烧不断时,那就表示人体< br>的阳气被伤害了,对病邪的抵抗力下降了,因此,已经发不出高烧了。这时就
要用当归四逆汤配合 四逆汤来扶阳气,退低烧了。用;附子20g干姜15克甘草
炙10g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 (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
(8枚,擘[bo])炙甘草(6克)

5 )出现后项强痛,头痛,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症状,就
用葛根汤。其方:葛根30 克,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
炙甘草20克,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 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
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葛根汤是治疗感冒后脖子后面紧,或者咽 喉痛
的好方子。一般小孩如果感冒后发烧,喉咙痛,或者出现脊柱强直抽搐时,就
用此方。往往 一付而烧退。

6)、病人外感风寒湿邪,如果出现咳嗽,痰多且色白,病人自觉身体冷痛且 沉
重,无汗,不渴,也没有胃口,喉咙痒,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片冷
冷的区域,转动 肩胛有不顺畅感,或伴有发烧,此时就用小青龙汤。

其方:麻黄20克,白芍20克,干姜 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
20克,法半夏20克,细辛10克,后下。每付药加入六 碗水,大火煮成两碗,
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寒湿的主方。此时病人所患之感冒,不单独有寒邪,还有湿邪。因此用此方时,病人多有在水中或
者雨中受寒史。小青龙 汤治疗寒湿型感冒,服汗出即烧退,咳嗽就会好转。用
小青龙汤治疗过数例久年咳嗽,配合金沸草散,效 果十分明显【组成】旋覆花
(90克)麻黄(90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 克)半夏(姜
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功效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恶
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克),
水一盏,加生姜、大 枣,同煎至六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7)病人外感风寒,出现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畏 寒怕冷,反复发作,数天不愈。
食欲尚可,不渴。此时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其方:桂枝10克,白芍1 0克,
麻黄1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10克,大枣4枚,切,杏仁10克,打碎。每付
药加入 五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这个方子
也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寒热反复发 作。如果感冒风寒或者风热,病人或热或寒,
或汗出,或症状不明显。辨不清该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时, 即可先处以此方以
开表透邪。

8)、病人外感风寒,如果出现自觉忽冷忽热,恶心 ,口苦,咽喉发干,食欲减
退,心烦,眼睛发花,同时两胸肋部位有胀满感时,即可用小柴胡汤。其方:
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生姜三片,大枣十枚,切,
炙甘草10 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各喝一碗。
感冒后往往不康复。因为正虚,所以 经常反复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紧接着
又来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处于感冒状态之中。此时也 可用小柴胡汤
配合桂枝汤来治疗虚人感冒,往往效果明显。

9)病人如果不知道是 不是感冒了,反正经常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
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 力等症状时,就用麻黄附子细辛
汤。其方:麻黄20克,细辛20克,后下,制附片20克。每付药加入 六碗水,
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个帮助机体排除
外邪的常 用方子。服这个方子时一般病人没有发烧,但多伴随有面色苍白,平
素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阳虚症状。 也就是说,这是典型的少阴体质所用的方
子。凡是少阴体质,多需长期扶阳,但也要时时用此方来扶少阴 以开太阳,祛
邪外出。一般服后面色转为红润,畏寒减轻,即是佳兆。

10).体虚之人出现感冒。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

其方:柴胡1 5,桂枝20,白芍20,黄芩12,法半夏15,生姜三片,大枣6枚,
切开,炙甘草10,党参15 。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
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如果不出汗,要喝点热 的稀粥,以帮助出汗,这
样才有效果。

虚人反复感冒,这次感冒初愈,下次尚未感 冒时,及时服此方可以有效地预防
再次感冒。遇到流感或者天气大的变化,正常人也可连服三付此方,可 以帮助
预防感冒。平时总觉得身体虚弱,似有病又无病,但又浑身不适的人,即是虚
人,可服用 此方十余付,既可消除不适的各种症状,又能改善体质,调整阴阳
气血平衡。其实,这是从少阳与太阳两 个层面来修复机体的。

11)常服玉屏风散亦是不错的扶正固表的好方法。其方:防风30 克,生黄芪60
克,白术60克。一付,共研成极细末,每日2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但要
求是感冒已愈时服用此方。如果正在感冒期间,以不服为好,以防敛邪之弊。

12)阳气素 虚之人若有外感,就可试用参苏饮这个方子,也有不错的效果。其
方:苏叶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 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前胡10
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切, 党参10克,木香10
克,葛根1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咳< br>嗽,涕唾稠黏,胸膈满闷等症。

感冒单验方

(1)治风寒感冒方羌活、防风、紫苏各10g,生姜2片,苍耳子10g,水煎服,日
1剂。

(2)治风热感冒方

①野菊花、大青叶、鱼腥草、淡竹叶各lOg,水煎服,日1剂。

②大青叶20g,鸭跖草15g,桔梗6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感冒食疗方

(1)治风寒感冒方

①姜葱粥:糯米60g,生 姜5g,连须葱白5茎。粥熟时,加入姜葱,再煮数沸,
并加白糖少许。。食后可出汗。

②葱白7根,豆豉9g,鲜生姜5g,陈皮6g,煎后加红糖30g调服。

(2)治风热感冒方

①黄豆香菜汤:黄豆20g,干香菜3g,水煎服,连服3g。

②薄荷芦根饮:芦根30g,薄荷3~5g,水煎饮用。

(3)治暑湿感冒方

①荷叶粥:粳米60g,鲜荷叶1张。以常法煮熟,加白糖适量,将荷叶盖于粥上,
或将荷叶切碎,另用水煎,调入粥内 加白糖适量。

②二豆羹:豆腐250g ,淡豆豉15g,葱白15g,糖适量。先将豆腐切成小块,放
入锅中略煮,后将淡豆豉加入,放水一大 碗,煎取小半碗,再放入葱白,煎滚
后取出·趁热内服,盖被取微汗,每日1剂。

(4)治时行感冒方

①绿豆饮:绿豆50g,熬汤,加菊花5g,煎服。

②冬瓜粥:粳米30g,小块冬瓜适量与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用。

(5)治气虚感冒方党参30g,茯苓15g,生姜6g,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

感冒简验方

(1)春风寒当令,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i0克、甘草3 克,水煎顿服,
连服三天。 .

(2)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

( 3)如为流行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或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
等,煎汤服,一日一 剂。

名医经验方;

1·风寒感冒正柴胡饮组成;柴胡(9克) 防风(3克) 陈皮(4.5克) 芍药
(6克) 甘草(3克) 生姜(三五片)

2·风热感冒解毒合剂.药用;紫苏、荆芥16,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0,

3.体虚感冒泽泻汤.加味药物;泽泻20焦白术16牛膝11生姜3片,冰糖159,
每日1剂,保 温瓶中用开水15冲泡后服

4. 病毒感冒.药用;石解、玄参、生地、远志各13,生大 黄(后下)7,薄荷(后下)、
杏仁泥各10,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6,体弱者加生黄芪,

试管 美中宜和-手臂骨头疼痛是什么原因


试管移植后腰疼后背疼-暖情酒


无锡妇幼 试管-猪蹄炖黄豆


试管引产后多久移植-宝宝过敏症状及图片


制取氧气时试管破裂-参苓白术


试管移植成功后会分泌物增多吗-醋香附


为什么做试管之前要做宫腔镜-120毫升等于多少克


西安有做三代试管-人体35度正常吗



本文更新与2020-11-22 18: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6730.html

中医感冒方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