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深去九洲-味精加可乐女人喝了有什么反应
董 氏 小 儿 推 拿
第一节:了解孩子的身体:
正常情况下,我 国儿童的面色应该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受遗传因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孩子的面色会稍有差异,有的小 孩子肤色白净,有的小孩子肤色比较黄,有的小孩子皮肤会
黑一些。但总体上以微黄而润泽为孩子的正常 面色。
(一)观面色,知五脏
面色红:属心,主热、主惊。孩子面红耳赤且伴有咽痛,一般为外感风热; 孩子午
后颧骨附 近发红,为阴虚内热;颧骨红得如同化过妆一样,说明病情危重。新生婴儿面色红
嫩是正常的。
面色青:属肝,主寒、主痛、主瘀、主惊。孩子面色青黯,神志不清,抽搐,为惊风
和癫痫发作;孩子 面色青白,多数是里寒腹痛;孩子嘴唇显紫色,脸色发青,呼吸急促,是
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面色黄:属脾,主伤食、湿滞或体虚。孩子身体和眼睛同时为黄色可能是胎黄或黄疸;
面色呈黄色且颜 色鲜明为湿热,面色呈黄色但颜色晦暗为寒湿;面色黄中带白斑可能是蛔中
病:面泛黄并且发黑说明脾曾 蓑;面黄并且委白则可能是疳积,
面色白:属肺,主虚、主寒。孩子脸色咣白,大多是因为肺气虚;脸 色黄白,多见于
吐泻后;脸色苍白,四肢厥冷,为阳气暴脱之象。
面色黑:属肾,主寒、主痛 、主水湿停饮,主恶候。孩子脸色青黑,多为阴寒证候;
脸色黑得像煤炭一样,有可能是药物或食物中毒 ;孩子脸色青黑晦黯,为肾气衰竭,不论病
情刚刚发作还是生病时间很长,都非常危险,家长要高度重视 。
(二)审苗窍,知疾患
苗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耳、口、鼻、舌和前阴(生 殖器和尿道口)、后阴(肛门)。
中医认为,苗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 肺开窍于鼻。脾开窍
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苗窍出现异常,通常说明其所对应的脏腑发生了病 变。
眼:观察孩子眼睛时。主要是注意孩子的眼神和眼皮、眼白、瞳仁。孩子目光有神,眼
珠黑白分明,光亮灵活,说明肝肾精气充足,身体健康。孩子眼皮稍稍肿胀,多数是刚刚开
始发 生水肿。孩子眼白红赤,为感受风热。发热咳嗽且眼泪汪汪,可能是要出麻疹。或者是
重感冒,孩子眼白 发黄,一般是有黄疸。孩子睡觉的时候上下眼皮合不拢,多为脾虚,慢惊
风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孩子的眼 睛凹陷,啼哭无泪,一般是呕吐、腹泻后脱水所致。
耳:主要是注意观察孩子耳朵的外形、 颜色、有没有分泌物等。如果耳朵以耳垂为中心
弥漫肿胀,一般是痄腮;如果孩子耳朵内疼痛,而且有脓 液流出.一般是中耳炎。
口:主要是看嘴唇、牙齿、牙龈、咽喉、扁桃体、口腔黏膜的情 况。如果孩子嘴唇颜色
淡白,为气血亏虚;牙齿逾期不出,多半是肾气不足:牙龈红肿,一般是胃火上冲 所致-如
果孩子咽喉肿痛、发热。是外感风热;扁桃体红肿,是外感风热或者肺胃之火上炎;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但又擦不掉, 是患有白喉:如果两颊黏膜有白色的小点,且周围有红晕,
是麻 疹黏膜斑;孩子嘴里出现很多像雪花一样的白屑,是鹅口疮。
鼻:注意观察鼻子 的外形、颜色及有没有鼻涕、鼻涕的性状(色、质、味)如何。如果
孩子鼻塞、流清鼻涕,是风寒感冒; 鼻涕为黄色且浓稠,为风热感冒;鼻衄多为肺经有热;
鼻翼扇动,一般是肺气闭塞所致。
< br>舌:主要是注意察看孩子的舌体、舌质、舌苔的变化。小孩舌体柔软,颜色淡红润泽,
活动自如, 舌面上有干湿适中的薄薄的舌苔,为健康之相。新生儿舌头呈红色且没有舌苔、
吃奶的婴儿舌上有乳白色 舌苔也为正常现象。如果舌体肿大,呈青紫色,可能是中毒。如果
舌质淡白,则为气血亏虚;舌苔黄腻, 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等。有些小孩吃进一些带颜色
的食品,也可能让舌苔的颜色产生变化,要注意加以 区别。
二阴:主要是看前后二阴(生殖器与肛门)的外观和颜色。男孩阴囊不紧不松,稍有色素沉着是正常;阴囊松弛,多为体虚或者发热;阴囊和阴茎一起肿胀,可能是肾炎水肿。女孩前
阴发痒, 一般是湿热下注,或是患有直肠阴道瘘及蛲虫病。
(三)看指纹,知百脉
3岁以下的孩子,皮薄肤嫩,特别适合用望食指络脉的方式来诊断身体状况。
所谓食指络脉, 就是指虎口至食指侧的浅表静脉,是寸口脉的分支,与寸口脉同属肺经,其
形色变化可以反应寸口脉的变 化,所以,望孩子的食指络脉与把脉的意义相同,可以直接诊
察身体内的病变。食指靠近手掌的第一节为 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家长可以抱起孩子,向着亮处,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孩子的 食指末端,再以右手大拇指
在孩子虎口至食指侧的浅表静脉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用力适中,使指纹 显露,这样才
容易观察。
看指纹时,可以记住这一歌诀: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 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表现:孩子身体状况正常时,指纹多数隐隐有浅紫色,并且不会显示到风关以 上的
位置。
病症指纹对应表现:
浮沉分表里:指纹浮露为病邪在表:指纹深沉为病邪在里。
红紫辨寒热:指纹显红色,主寒证 :指纹显青色,主惊、主痛、主抽搐:指纹显黄色,多为
脾虚;指纹显青紫色主热毒深重、血络郁闭的危 症。
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主虚,色深郁滞,推之不畅主实证。
三关测轻重:指纹现于风关,说明病情轻,容易治疗;指纹现于气关, 说明病邪深入。 病
情较重: 指纹现于命关或者透过命关直到指甲,说明病情危重。
以上方法可以为家长观 察孩子身体状况供一定的参考,要确诊孩子的病症,还是需要去看中
医师,以免延误孩子病情。
若浅表静脉看起来浮显,多属感冒,就是病灶附着在皮肤浅表,只要发发汗,毒素随着
汗液出来了就会 好,给孩子捏捏脊,休息几天很快就痊愈了;若浅表静脉看起来沉隐,那说
明病躲在身体内很深的地方, 很难出来,就只能通过小儿按摩慢慢调理好身体,等孩子体内
的正气强壮了,才能一步步地把病根彻底拔 掉。
若浅表静脉的颜色鲜红,属于外感感冒;呈紫红色,属于里热证,就是热邪在身体内较深的
部位,需要经常清天河水才能慢慢把热邪清除掉。天河水在孩子的前臂内侧正中线,父母用
食、中二指 腹从孩子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3分钟。
若浅表静脉的颜色是青色,表示孩子经常有疼痛或者惊风 ,有的孩子经常哭闹,一看虎
口到食指侧的浅表静脉是青色的,就要仔细全面检查;若浅表静脉的颜色是 紫黑色,表示孩
子血络郁闭,需要给孩子捏脊。若浅表静脉颜色很淡,表示孩子脾虚、气血不足,这就要 推
脾胃经,就是从大拇指一直推动到手掌。
这种方法也能反映孩子病情的轻重,若 病得重,浅表静脉长;若病得轻,浅表静脉短。
络脉透过三关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病多半比较凶险 ,应抓紧医治。
浅表静脉增粗,分支显见,得的病就是实证、热证,给小儿推拿时应该用泻法;浅表静 脉变
细,分支不显,就是虚证、寒证,给小儿推拿时应该用补法。一般同一种手法中,向心方向
直线推动为泻法,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为补法。
五脏、五行与儿童经络
中医学上 有这样的说法:脾属土,脾土就像一位母亲一样无私地给全身输送各种营养,
脾胃消化食物,转化成能量 ,人才能生存。把五行相生的道理套用到五脏的关系上,有脾土
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 生心火;心火生脾土。在前的是母亲,在后的是孩
子,这就是五脏相生的顺序。
有生亦必 有克,没有克的话,各个脏腑之间没了制约,都想坐头把交椅,那就成为无政
府状态,肌体就不能正常工 作了。所以,根据五行相克的道理,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
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克的就是强者,被克的就相对处于弱势,这就是五
脏相克的顺序。
如果不明白五脏生克的 道理,运用小儿推拿法的时候就会搞不清楚补和泻的方法。很简
单,只要牢牢地记住这个就行了:实症就 泻它的子,虚症就补它的母。何为“母”?何为“子”?
例如:脾土生肺金,即脾为母,肺为子。有了这 个总方针,具体的手法做起来就更简单明了:
所谓“泻”就是向手掌方向直推,“补”就是按着顺时针方 向旋转推动。
在进行儿童经络推拿时,我们要遵循的补泻之道很简单:、五脏之症,实证需泻子,称< br>作“实则泻其子”;而虚证要补母,称作“虚则补其母,例如:脾病的虚证,应补脾土,同
时按母 子关系,还要补心火,这就是“实子益母法”,同时肺为脾之子,所以还要补脾;脾
虚之时,往往肝木过 盛,这时要清肝。补心、补脾、补肺、抑肝,称为“补三抑一法”。如
果脾有实证,应该清脾经,按照“ 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还要泻肺经,火为土之母,清心经
也可以抑制脾的实证,这就是“泻母益子法”。
第二节:操作手法:
推、揉、点、按、摩、擦、提拿、掐捏等手法,手法要轻,不能损伤小儿的皮肤。
第三节:操作步骤:
开门五法
+
治疗穴位手法
+
収诊法(总收法)
开门五法:1、开天门 2、推坎宫 3、运太阳 4、掐总筋 5、分阴阳
总收法:拿肩井
第四节:介质:
以姜汁、爽身粉、清水、葱汁、香油等为介质,以不擦伤小儿皮肤为度。
第五节:常用穴位操作方法,功能及主治:
1、 开天门:以攒竹为起点,双手拇指分推至发际。
主 治:外感风邪、内有郁积、开窍醒神、神疲乏力、发热、头疼、惊风。
2、推坎宫:以攒竹为起点,沿眉梢分推向两侧。
主 治:感冒、发汗解表、目赤痛、发热、头疼、开窍醒神。
3、运太阳:以双手食指和中指在两侧太阳穴 按揉,向眼睛方向旋转为补,向耳朵方向旋转
按揉为泻,此为揉太阳,向耳后方向直推叫推太阳。
主 治:明目醒神、头疼、发热、无汗、止汗。
4、掐总筋:内侧掌后横纹中点以指腹按揉。
主 治:清心火、畅四肢、止惊搐、肠 鸣、呕吐、泄泻、受寒、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
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搐。
5、分阴阳:内侧掌后横纹以大陵为起点向两侧分推,至于阳池和阴池。
主 治:调 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痛二便、也可用于惊风、痈症、昏迷、
抽搐、黄疸、咳嗽、痰喘。
1、 拿肩井:(1)提拿肩井穴。(2)一手拿肩井穴,一手握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摇数
次,无论何种疾病进行推拿都以此种手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手诊法).
主治:风寒感冒、胃脘痛、顺畅一身气血等。
“推五经”是在患儿左手五指的第一指节拇指面 进行推治操作的方法,按拇指、食指、中指、
无名指、小指的顺序,依次是脾经穴、肝经穴、心经穴、肺 经穴、肾经穴,合称“五经”。推
五经有直推、旋推两种手法。医者用右手拇指面从患儿指端直线推向指 根的方法称直推法,
有清热泻实的作用;在患儿指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的方法称旋推法,有温阳补虚 的作用。
现将董氏小儿推拿疗法“推五经”的运用要领介绍如下,供参考。1按五脏进行病候归类运用小儿推拿治病,首先必须按五脏进行病候归类,以确立主病之脏,抓住了主病之脏就抓住了
主要矛 盾,据此才能确定推五经的主次关系,脾病主推脾经,肺病主推肺经,这又称为归经施
治的原则。
以两岁的小儿的剂量,或大小相对的增减,取小儿的左手(不分男女)。
1、脾土穴,即脾经 :取拇指指腹(也叫指肚),顺时针方向按揉300圈,称为补脾土,直
推为清,称清脾土,主治:消化 不良,腹胀,泄泻,呕吐。
2、肝木穴,即肝经:取食指指腹,称清肝木,操作同脾经,200次,宜 清不宜补。主治:
烦躁不宁,惊风昏迷,目赤肿痛。
3、心火穴,即心经:取中指 指腹,称清心火,操作同上,200次,宜清不宜补。主治:高
热神昏,惊风抽搐。
4肺金穴,即肺经:无名指指腹,称补肺金,操作同上,300圈。主治:感冒、咳嗽、气喘。
5肾水穴,即肾经:小指指腹,旋推为清,称清肾水:直推为补,称补肾水,300圈。主治:
遗尿、 先天不足。
其他穴位及主治:
2、 百会穴:头顶中央,用拇指指腹或掌心作揉按,主治:惊风、烦躁,肝风内动头痛。
3、 大肠穴:食 指桡侧缘,用拇指指腹从指尖推至“虎口”,称为“推大肠”。从“虎口”
推至食指桡侧缘,称为“清大 肠”
4、 板门穴:拇指本节后鱼际肉处,主治:呕吐、腹泻、消化不良。
5、 天河水穴 :掌后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条直线。用拇指侧推或食、中指螺纹面做直
推,称“推天河水”。主治 :一切热证。
6、 外劳宫穴:手背中央,无名指掌骨骨缝间,用中指尖端作揉法,称“揉外劳宫”。 主治:
肚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
7、 三关穴:前臂大指侧,用拇指侧推,或中食指螺 纹面推,自掌后横纹推至肘横纹,称“推
三关”主治:高热无汗、疹出不透。
8、 六腑穴: 前臂小指侧,用拇指侧推,或用中食指螺纹面推,自肘横纹推至掌后横纹,称
为“退六腑”。主治:内热 、烦躁、惊风。
9、 膻中穴:两乳头中点,(1)用中指尖作揉法。(2)用拇指分左右推至乳头, 称为“分
推膻中”。主治:呕吐、嗳气、胸闷、咳嗽、痰鸣。
10、 乳根穴:乳头下2分,用中指间揉,主治:咳嗽、气喘、痰多。
11、 中脘穴:胸骨下端至肚脐的中点,(1)用指尖作揉法,名为“揉中脘”,(2)用
中、食 、无名指三指指腹作摩法,名为“摩腹”,(3)用中指指腹作按法,名为“按
中脘”。主治:呕吐、腹 泻、腹胀、痞满、食积、痰喘。
12、 丹田穴: 脐下2寸,(1)用中指或拇指指腹作揉法,(2)用中、食、无名指的指
腹摩小腹,名为“摩丹田” 。主治:小腹胀痛、遗尿、小便少而赤黄、癃闭不通、疝气、
体质虚弱。
13、 脐中穴:肚 脐中央,用中指端或掌根作揉法,名为:“揉脐”,主治:腹泻、腹胀、
腹痛、食积、小便癃闭、大便燥 结。
14、 足三里穴:膝下三寸,用拇指端按或揉,称为“按、揉足三里”。主治:消化不良、
腹胀、泄泻、呕吐。
15、 涌泉:足心偏前凹陷中,用拇指指腹自穴位向足趾推,称为“推涌泉”,用拇指端
揉, 名为“揉涌泉”,左旋止吐,右旋止泻。主治:呕吐、泄泻、发热。
16、 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处,用拇指指腹作揉法,名为“揉大椎”。主治:发
热、惊风、感冒、咳嗽。
17、 肩 井穴:肩胛冈上窝上方,(1)用食中指或中指端作按法,名为“按肩井”。(2)
用拇指、食指作拿法 ,名为“拿肩井”。 本穴常作为总结手法,即以此手法结束,故
名为“总收法”。主治:风寒感冒、胃脘痛。
18、 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两拇指或食、中指尖端作揉法,名为“揉
肺俞”,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痰壅、潮热。
19、 脊柱穴:自大椎至龟尾穴,用食、中指指腹直推,由上而下,称为“推脊柱”,主
治:高热。
20、 七节穴:自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的指腹作推法,自上而
下或 自下而上均可,名为“推七节”,向下推,泻热通便。向上推,止泻。
21、 龟尾穴:尾椎骨端,用拇指端作揉法(右旋),名为“揉龟尾”。主治:泄泻、痢
疾、脱肛、便闭
疾病治疗:
1、感冒发热:组方:开天门24次,推坎宫24次,推太阳30次,清肺金40 0次,揉外劳宫
5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大椎30次,揉肺俞50次,按肩井5次。
发热 无汗加推三关500次,咳嗽加揉、推膻中各50次,揉乳根50次,
高热加推脊柱200次,退六腑2 00次。
2、呕吐: 组方:开天门24次,推坎宫24次,揉太阳(向眼睛方向)24次,补 脾土500
次,清大肠100次,推板门50次,推膻中30次,摩中脘5分钟,按
足三里10 次,揉涌泉(左旋)50次。伤食、伤乳加揉摩中脘各3分
钟,呕吐兼泄泻加揉龟尾300次,推七节2 00次。
3、泄泻: 组方:补脾土500次,推大肠120次,揉板门50次,摩腹3分钟,揉 脐5分
钟,推七节(向上)200次,揉龟尾500次,按足三里20次。内伤乳
食,泻下物秽 臭而完谷不化加清脾土100次,清大肠200次,食入即
泻加捏脊3遍。
4、疳积: 表现:身体消瘦,腹部胀大,胃口不好,有口臭,夜间烦躁,大便酸臭,小便
混浊。
组方:补脾土500次、清肝木200次,清心火120次,补肾水160次,揉板门
50次,摩中脘5 分钟,摩腹3分钟,揉脐3分钟,捏脊5遍。
5、遗尿: 表现:3岁以上的孩子,轻的一夜尿床一次或一点,重的一夜尿床2—3次不等。
组方: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摩丹田20分钟,按百
会50次。孩子较 大的可以按成人推拿手法中的手法:平推肾俞、八髎,
以热为度。
6、脱肛: 表现:直肠 脱出肛门外,多因体质虚弱或泄泻日久所致。症状为:精神萎靡,
胃口不好,肛门脱出不收,肿痛难受。
组方:补脾土500次,推大肠100次,补肺金200次,推三关300次, 揉外劳
宫50次,揉丹田5分钟,摩腹3分钟,推七节(向上)300次,揉龟
尾500次,按 百会100次。
手法:推天河水:
穴位:捏法
补大肠:
揉太阳
掐总筋、分阴阳
退六腑:
清肝木:
四指摩、掌摩:
推中脘:
揉百会:
揉天枢:
揉丹田:
清心火:
揉外劳宫、推三关:
推涌泉、揉涌泉:
清肾水、补肾水:
揉脐:
揉中脘:
推摩胁肋:
揉板门:
清脾土:补脾土:
小儿手部穴位:
伊能静是试管婴儿吗-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做试管婴儿告诉爸妈吗-最好丰胸产品
试管婴儿移植几天见胎心-黄花菜的药用价值
做试管检查结果有效期-治疗闭经的
试管婴多少钱抉择 协和妙手-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试管促排期间雌激素突然下降-拉拉裤是什么
试管移植时可以喝水吗-圣荷丰胸
试管婴儿医院排行榜 锦旗 好孕帮-怎样治疗红眼病
本文更新与2020-11-21 12: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4788.html
-
上一篇:陈姥姥小儿推拿汇总
下一篇:儿童保健 小儿推拿法健脾胃强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