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移植早孕试纸图片-喝水就尿多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0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儿科医学论文
40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吴利英
摘 要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
年10月~2013年4月新生儿病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喂养不耐受新生
儿40例,分析其发 生原因,探讨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结
果:40例患儿给予相关护理后,除2例家属 自动放弃外,38例治愈出院。38
例患儿中,恢复出生体重最短时间5 d,最长时间11 d,平均8 d;达到完全肠
内喂养时间最短4 d,最长8 d,平均6 d;总住院天数最短5 d,最长15 d,
平均10 d。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新生儿是喂养不耐受的高危人群,< br>对其采取早期肠内微量喂养、谨慎禁食、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促进排便、
体位干预等护理措 施,能预防和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 doi:10.3969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在 喂养过
程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主要病因为此类患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
力和免疫 功能极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消化酶含量少且活性低,
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 生胃食管反流。临床上胃肠喂养往往不易耐受
[1],近年来已逐渐受到重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2 年10月~2013年4月
收治4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窒息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 的
喂养不耐受,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40例,患儿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 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早产儿,适宜胎龄儿。(2)出生后2 h内入科。(3)出生体重1500~3500 g,平
均2500 g。胎龄32~37周。(4)需经胃管间断喂养和静脉营养。(5)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8分。(6)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1.2 喂养不耐受判定标准[2] (1)呕吐≥3次/d。(2)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
续3 d以 上。(3)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4)腹胀,排便不畅。喂养耐
受情况判定时间在出生1周 内。
1.3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入暖箱保暖,对症治疗,预防感染,加强体位护理。
早期肠内微量喂养,谨慎禁食,配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促进排便,促胃
肠动力药物、肠道微生态 制剂的应用,同时静脉营养支持。本组40例患儿中有
8例患儿在首次开奶24 h内出现胃内滞留奶液 ,滞留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2,
滞留次数3~4次/d,伴有轻度腹胀;25例患儿在开奶48 h后出现不同程度
的腹胀,胃内滞留,需要减量喂养;5例患儿在开奶4 d后出现呕吐奶液,并伴
有腹胀,呕吐次数3次d;2例患儿胃管内抽出咖啡或胆汁样胃液。
2 结 果
40例患儿经上述综合治疗后,除2例家属自动放弃外,38例治愈出院。38< br>例患儿中,恢复出生体重最短时间5 d,最长时间11 d,平均8 d;达到完全肠
内喂养时间最短4 d,最长8 d,平均6 d;总住院天数最短5 d,最长15 d,
平均10 d。
3 护 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儿有 无呕吐及呕吐的次数、性状。每次喂奶之
前,观察患儿有无腹胀,检查胃内有无残留,残留的量、性状, 听诊肠鸣音的次
数,观察患儿大便的次数、性状。每日测体重,监测体重增长情况。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2 喂养
3.2.1 早开奶,进行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是指早产儿出生后早期以10~20 < br>ml/(kg·d)的奶量进行喂养的方法。早期微量喂养进入肠腔的奶类可以直接营养
肠道细胞 ,促进肠道黏膜消化酶的分泌以及胃肠激素分泌,是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和增强胃肠动力的良性刺激,有利 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减轻黄疸[3]。本组40例患儿中,最早喂养是在入院 后4 h,最迟开始喂养在
入院后60 h,以1~2 ml/次开始,每6 h 1次,24 h后如果患儿能够耐受,缩短
间隔时间至每2~3 h 1次。以后根据患儿消化情况,每天加奶1次,每次加奶1~
2 ml;当患儿喂奶量达到160~180 ml/(kg·d)时,停止静脉营养。
3.2.2 缓慢增加喂奶量。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初期胃肠道能耐受的喂养量很低,
缓慢增加喂奶量可提高喂养的耐受 性。本组5例患儿在出生4 d内病情稳定,
耐受喂养,因加奶过快而出现呕吐奶液,并伴有腹胀。对于胎龄32周,体重1.5 < br>kg的患儿,经口喂养,如吸吮有力,吞咽动作协调,喂奶后无呛咳,可逐渐增
加经口喂养奶量, 并保留胃管;如经口喂养不足,再给予胃管喂养,保证患儿正
常需求。
3.2.3 谨慎 禁食,并缩短禁食时间。在胃肠道喂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喂养不
耐受,包括胃管吸出咖啡样物、腹胀、 呕吐等症状,常规应禁食。但禁食时间应
谨慎,尽可能缩短,保持微量喂养。食物刺激口腔及吞咽过程改 变调节胃肠道动
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食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4]。激素
可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促使食管、胃肠道动力发育完善。本组25
例患儿在开奶48 h 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胃内滞留,我们给予禁食1~2次
后采取减量喂养,提高了患儿喂养耐受度。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2.4 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指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新生儿给
其吸空的橡皮奶 头。NNS可改善吸吮、吞咽协调能力,防止呛奶、窒息,增加
经口喂养的安全性及适应能力;NNS能 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成
熟,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改善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分泌,明 显提高胃泌紊、
胰岛素的水平[5]。本组40例患儿均接受NNS,在每次喂养前后10 min给予
其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5~10 min,7~8次/d。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
头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诱发吸吮反射,对暂禁食的患儿仍然给予NNS。
3.3 体位干预 适当的体位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方法。喂
奶30 min后给患儿取右侧卧位或俯卧 位,抬高头肩部15°~30°。俯卧位能促进
胃的排空,降低反流的频率,减少反流物的吸入,俯卧位 头部抬高15°不仅改善
早产儿肺功能,也是改善早产儿消化功能的适宜体位[6]。但俯卧位时必须有 新
生儿监护设备,严密监测,防止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3.4 促进排便 低出生 体重儿因胃肠动力功能差及摄入少而形成粪便少,常发
生胎便排出延迟和(或)不畅,大便不畅可加重喂 养不耐受。胎粪尽早排尽,可
促进胃肠蠕动,避免或减轻新生儿腹胀,腹胀时间明显缩短[7]。本组病 例中
22例患儿给予开塞露2~3 ml灌肠,1~2次d。使用5 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
2~3 ml,去掉针头,经石蜡油润滑后,将开塞露缓慢注入肛门,10 min后更换
尿布。如第2天仍没有排便,则再进行灌肠,直至恢复自行排便为止。
3.5 新生儿抚触与穴位按摩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各个穴位与其内脏器官系
统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 系,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如
通过腹部、足三里、补脾经等穴位的按摩可增强 胃肠运动,增加食欲,使大便次
数增多。本组30例患儿在出生24 h后给予每日2次新生儿抚触与穴位按摩,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7 d后患儿肠道适应,增奶顺利。
3.6 合理用药
3.6.1 本组有20例患儿予红霉素3~5 mg/(kg·d),加入5%葡萄糖液中,以
微泵静脉输入,1次/d,疗程5~7 d。许多实验均 证明红霉素能有效改善极低
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病情。本组20例患儿有15例在应用红霉素第3天 后,
胃滞留次数明显减少,增奶顺利。
3.6.2 本组患儿全部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散剂,1 g次,2次/d,共
5~13 d。肠道微生态制剂能直接补充早产儿肠道内有益的生理菌群,这些菌群
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胃排空。
4 小 结
新生儿开奶的第1周是新生儿肠道逐渐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喂养不 耐受的
高发时期。临床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筛选出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儿等新生
儿喂养不 耐受的高危人群,及早发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征兆,对其采取早期
肠内微量喂养,谨慎禁食,非营养 性吸吮、腹部按摩、促进排便、体位干预等有
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和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常艳美,刘惠丽,葛美如,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l临床特征 分析[J].中
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l(5):268-270.
[2] 牛 志民.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0例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
院学报,2007,24(2) :196-198.
[3] 雷晋莉,李胜利,王 列,等.微量喂养及机械通气对早产儿血促胃 液素
水平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494-495.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姚 泰主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4-234.
[5] 宋韶鸣,邵肖梅主编.实用新生儿科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5:3.
[6] 李巧芬.早产儿2种体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 005,21(2):18-19.
[7] 廉伟林.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 耐受[J].实用儿
科临床杂志,2006,21(9):544-566.
(收稿日期:2013-05-08)
(本文编辑 崔兰英)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试管移植后第二天胸不太痛了-白萝卜海带排骨汤
试管用进口药和国产药姐妹-丰胸仪器哪个牌子好
宫腔粘连分离后多久能做试管-电褥子对身体有害吗
美国试管婴儿成功率信任美颐健康s-来益牌天然维生素e
试管移植6天后胸不胀了-长期喝豆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试管卵黄囊只有3mm正常吗-皮肤遇冷过敏
武汉第三代试管婴儿的费用多少-前列腺好治疗吗
金门试管的医院-宝宝周岁抓周物品清单
本文更新与2020-11-21 01: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3981.html
-
上一篇:综合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老年人一周营养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