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关节响是怎么回事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病发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1-19 17:14

试管移植第十三天有褐色分泌物-擦伤

2020年11月19日发(作者:彭玉)
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病发率的调查研究
乳糖是奶类中的特有的碳水化和物,也 是婴幼
儿食物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乳糖的消化吸收对于人类正常的生长发育
起着重要作用。当机 体缺乏乳糖酶时,奶中的乳糖不能在小肠消化和
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菌丛的作用下,引起发酵 、水解从而
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腹涨、肠鸣、气多、或腹泻等,称为乳糖不耐受。
据报道乳糖酶缺 乏和种族、遗传、地理环境有关[1],因而各国儿童乳
糖活性降低或消失出现的年龄不同。随着乳制品 对人类营养重要作用
的认识和摄入量的逐步提高,乳糖的吸收利用的问题将成为营养学界
重要研 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儿童乳糖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发生
的年龄,乳糖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率及与牛奶不耐发生率的
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国广州、上海、北京和哈尔滨的3~13 岁的健康儿童
1168名,所有调查对象近期无胃肠疾病、无服用任何药物,无急慢
性病史、身 体健康的本地出生的儿童。


1.2 材料和仪器
乳糖(食品 级,美国AMPC,IUC公司);奶粉,市售产品(红星牌),
测定乳糖含量为260~280mgk g;标准氢气,中国计量科学院标准物
中心提供;气体收集专用试管,英国Labco.公司;微量氢气 气相色谱仪
QSP-X3,北京高宝城电子传感技术研究所。



1.3 方法
1.3.1 乳制品摄入量调查 膳食频率法。
1.3.2 乳糖耐量试验 受试者禁食12h,收集早晨基础呼气
为基础空白管,然后空腹服用精确称 重的乳糖25g(约200ml的乳糖水
溶液)。分别在服用后的60、120、180和240min 收集0-4h的呼气(肺
部13处的尾气)于气体收集管中,密封待测。
1.3.3 症状记录[2] 详细记录受试者在服用乳糖后0~8h内
的乳糖不耐症状如腹涨、肠鸣、气多、头晕、 肠痉挛、稀便和腹泻等,
并给予量化为0~6级。其中0为无症状,1分为腹涨、2分为肠鸣、
3分为气多、4分为头晕、肠痉挛、5分为稀便、6分为腹泻。
1.3.4 牛奶不耐受试验 部分儿童接受牛奶耐量试验,奶粉
用量50g,乳糖含量(13~14mg)相当于日常摄入量,试验程 序同上述
乳糖耐量实验。


1.3.5 氢气测定 微量氢气敏色谱法[2]。
1.3.6 判断标准 服用乳糖后,受试者氢气值比基础数值上升,并大于1.786mgm3(20ppm)者为乳糖酶缺乏;出现腹涨、气多等
上述临床症状2 项以上者为乳糖不耐受。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四个城市的1168名儿童均为托儿所和学校的学生,全部为本
地出生 的身体健康儿童,一般情况见表1。在乳制品的态度行为调查
中发现,多数儿童认为奶制品对自己不重要 ,在所调查的三大类乳品
中,50%的儿童喜欢喝酸奶或酸奶饮料,5%~10%儿童不喜欢奶制品(表2)。
表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s)
年龄组
(岁)
n
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男生百
分数(%)
3~5 387 4.5±0.78
104.9±9.2
18.7±4.71
50.1
7~8 399 7.4±0.72
26.4±5.28 54.4
11~13 382 12.2±0.65
44.5±10.12 52.2
表2 观察对象的乳制品态度行为百分率
年龄组
%
126.0±6.4
154.2±8.1










(岁) 态 度 选 择 行 为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鲜奶或
奶粉 酸奶或
酸奶饮料 奶饮料
3~5 36.6 54.3 9.1 46.8 58.5 29.5
7~8 37.1 55.2 7.7 49.7 51.0 27.1
11~13 45.3 49.4 5.3 53.1 52.2 22.4
2.2 儿童乳糖酶缺乏
以25g乳糖为负荷做乳糖耐量试验,受试者严格控制试验前
晚餐的膳食 纤维和乳酸菌饮品的摄入量的基础上,1168名3~13岁
的儿童饮用25克乳糖。
由表3结果可见,以呼气中的H2数值>1.786mgm3(20ppm)
判断为乳糖酶缺乏或 乳糖轻度吸收不良,在3~5岁组,7~13岁和
11~13岁组,乳糖酶缺乏率分别为38.5%、8 7.6%、87.8%。儿童乳糖
酶缺乏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各城市间乳糖酶缺乏的< br>趋势大致相似,基本上无南方、北方之别。






表3 不同城市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1) %
年龄组(岁) 北京 哈尔滨 广州 上海 (总)均数
3~5 33.3(2472)
37.5(3080)
30.9(2581)
52.5(4280)(1)


38.5(121316)
7~8 83.6(6173) 82.5(6680) 87.7(7181) 94.9(7579)(2)
87.8(273311)
11~13 91.5(8694) 86.3(6980) 91.4(7481) 81.2(6580)
87.8(294335)



注:与均值比较 (1)P<0.01 (2)P<0.05
2.3 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率
儿童出现乳糖不耐受症 状多以腹鸣、气多、肠痉挛为主,其
次为腹涨、稀便和腹泻,约有6%的儿童出现严重的不耐受症状如腹
泻、难忍的肠痉挛。在三个年龄组(3~5岁、7~8岁和11~13岁)中,
各城市间儿童不 耐受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别,北方城市,北京、哈尔滨
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13.95%、45.5 %和43.8%)高于南方城市广州、
上海均值(10.5%、21.2%和17.4%)。详见表4~ 5。








表4 不同城市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1) %
年龄组(岁) 北京 哈尔滨 广州 上海 (总)均数
3~5 16.7(1697)
11.0(11100)
13.6(1181)
7.5(680)
12.2(44358)
7~8y 54.1(4074) 37.5(37100) 25.9(2181) 16.3(1380)
33.3(111335)
11~13 46.8(4596) 37.5(3698) 21.7(1883) 12.5(1080)
30.5(109357)












注:(1)()内为例数
表5 儿童乳糖不耐受症状出现的频率(1) %
症 状 120min 240min
腹 涨 4.2
2.4
腹 鸣 39.6 26.8
气多、打嗝 31.3 43.9
痉挛、肚子痛 22.2 14.6
稀便和腹泻 2.1 12.2
注:(1)乳糖不耐受总数n=258
2.4 牛奶吸收不良和不耐受
随机选取部分儿童,用同样的程序做牛奶耐量试验, 并分别
测定呼气中的氢气和记录乳糖不耐受的症状。研究发现儿童摄入50g
的奶粉(含13~ 14g的乳糖)后,牛奶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的症状大大减
少(见表6)。但仍可发现随年龄增加,牛奶吸 收不良、不耐受症状增
加的现象。




表6 儿童牛奶吸收不良的发生率 %
年龄组(岁) H2>1.786mgm3 牛奶不耐发生率
3~5 11.7(760)
0.25(277)




7~8 43.3(2660) 16.7(1060)
11~13 39.0(2359) 14.0(857)
3 讨论
乳糖是机体组织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机体器官、肌肉
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乳糖的分 解产物-半乳糖,参与
脑组织及其神经系统的构成,对于胎儿、婴幼儿非常重要,有研究表
明乳 糖及其分解产物乳酸对于钙、磷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在西方国
家,乳制品的摄入量较高,乳糖消化吸收 及其营养作用也受到高度重
视。中国营养学会在新的膳食指南中,把提高乳类摄入量作为优良膳
食模式、提高全民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乳糖酶缺乏和乳糖
消化吸收不良的现象也应在中国受到 重视。
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的问题。根据其发生的原因,
乳糖酶缺乏一般分 为3种,即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原发性)乳
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其中多数人属于成人 型乳糖酶缺乏,
即在一定的年龄,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
区而异。如 欧洲白人在5%~30%左右,亚洲黄种人76%~100%,非
洲95%~100%左右。日本发生乳 糖酶缺乏的年龄在7~8岁,非洲在
3~5岁[1]。本研究证明我国87%的儿童乳糖酶下降的年龄在 7~8岁,
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较高,各地区无明显差别。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多
以腹鸣、气多、 肚子痛为主,其次还有头昏、稀便、腹涨和腹泻等症
状。80%以上的儿童处于虽有临床症状,但能忍受 或照常学习和玩耍。
6%左右的儿童有哭叫、拉稀多次、腹痛或头晕难忍的情况。乳糖不
耐受发 生率有地区差别,似乎北方高于南方。
乳糖不耐受发生率与乳糖剂量有关[3]。目前国际上研 究牛奶
耐量试验常用奶粉和鲜奶中含12g和18g乳糖为负荷;乳糖耐量也有
25g和50g 两种。欧美国家多报道以50g乳糖为耐量负荷,本研究以
25g乳糖和含12~13g乳糖的奶粉为基 础,发现两个试验中,乳糖不
耐受的发生率和吸收不良(氢气值大于20ppm)的人数完全不同,后者
发生率几乎降低一半。提示乳糖不耐受发生率与乳糖剂量有关,同时
乳糖酶缺乏的儿童可以耐受 少量乳类,而不表现酶缺乏和不耐受的症
状。据此,乳糖酶缺乏的个体,可以少量多饮或与其他食物同用 ,减
少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症状;或改用发酵奶—其中发酵后的
乳糖已有20% ~30%被降解,易于消化吸收;另外喝奶时可同时服用乳
糖酶[4],帮助消化吸收。
试验未发现儿童乳糖酶缺乏、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儿童的喂养
史和奶制品摄入量情况有关。不支持乳糖酶可 被诱导的学说。



试管婴儿生两个女孩儿-贫血怎么治


广州南山医院可做试管婴儿一场-黄油曲奇


俄罗斯试管机构海参崴诚挚-睡觉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试管移植 意念灰-来例假可以吃巧克力吗


美国试管移植多少钱专注梦美-拍ct多久出结果


试管后塞安琪坦黑色-无痛人流价钱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胡萝卜汁怎么榨最科学


弱精症能试管受孕吗-不勃怎么办



本文更新与2020-11-19 17: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1757.html

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病发率的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