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非常6十1骨科的基本技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1-09 13:50

染头发后可以移植试管婴儿吗-3d电影怎么看

2020年11月9日发(作者:莫叶)
骨科的基本技术
=>石膏绷带固定&夹板固定
1,石膏绷带CaSO4 + 稀孔绷带;
优点在于固定确切,便于运送;缺点在于须包括骨折上下关
节而致关节僵硬;注意垫衬保护骨
常用类型有:石膏托,石膏夹板(适用于肢体肿胀),石膏
管型,躯干石膏
适用于小夹板难固定不适合小夹板固定者,病理性骨折,
关节融合术后
注意:平整勿扭转,塑捏成型(足弓,),足趾手指露出(注
意血运情况)
2, 小夹板固定术=小夹板+固定垫
适用于:不全骨折,稳定性骨折,四肢长骨闭合性骨折(股骨牵
引为主)
=>牵引技术
1, 持续皮肤牵引(胶布),一般重量<5kg;下肢牵引式,牵引带
勿压迫腓骨头,腓总N。
适应证:小儿股骨骨折;年老体弱股骨骨折+夹板固定;术前辅
助(股骨头颈转子间…)
2,骨牵引:穿针(克、斯)引线
适应证: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肌强大易移位(股、胫、骨
全、颈椎)。需观察创面者(复合损伤)
骨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不宜用皮肤牵引)
常用的有:
股骨髁上骨牵引→股骨骨折、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
先天陈旧髋关节脱位术前准备(体重110-13)
胫骨结节骨牵引→适用范围大致相同;注意进针由外而内,
勿伤腓总N。
跟骨骨牵引→胫腓骨不稳定骨折、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
早期治疗:4-6kg
尺骨鹰嘴牵引→肱骨干、颈、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肿
胀重不能立即复位者;肘关节90°,2-4k g
颅骨牵引→颈椎骨折脱位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1, 时机:伤后1-4h,局部肿胀不重,利于复位;全身情况稳定
2, 方法:麻醉止痛镇静,肌松弛位,对准方向,拔伸牵引,反折、
回旋(横骨折、成角)
回旋(斜形、背向),端提(掌、背侧移位),捺正(尺桡
侧移位),扳正,分骨

(整理:王健)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
外13最弱,为骨折好发部位;但中段骨折最好发
间接暴力多造成横形、斜形损伤,直接暴力多造成粉碎形损
伤;儿童多为青枝骨折;
移位:中段→近段向上、后(胸锁乳突肌),远端向前、下,
并有重叠;
外端→近段向上(幅度大者,应怀疑喙锁韧带损伤),
远端向下(上肢重力);
表现:健侧手托肘部,头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friction;
可有锁骨下血管、臂丛N损伤)
诊断:特征性PE结果;XR,上胸正位&45°斜位(前后移位);
锁骨外端 骨折,加照头侧倾斜40°位
处理:儿童青枝骨折,成人无移位骨折时→三角巾悬吊3-6wk
成人移 位的中段骨折→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复
位后1wk-2wk内径常检查本代
是否可靠)
※切开内固定:适应证包括: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神
经血管损伤,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肩胛
颈损伤
=>肱骨骨折
1, 外科颈
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大小结节,与关节盂、肩峰共同 组成肩关节;
肱骨头与肱骨干存在130°-135°夹角为易折基础
大小结节间的斜形部分为解剖颈(发生骨折时,易致肱骨头血供障碍)
解剖颈下方2-3cm为外科颈(松密质骨的交界部位,也为骨折部位)
肱骨头的血供来自腋动脉发出的旋肱前后A(以前为主,以后为辅,
有动脉弓形成)
病因以暴力作用为主(特别间接暴力---上肢伸展时摔倒)
分类:无移位骨折:裂纹骨折,嵌插骨折、分别由直接间接暴力引

表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瘀斑为主,轴位叩击
痛;诊断:肩部正位,腋间位XR,必要时
处理:不需复位;三角巾悬吊上肢3-4wk
外展型骨折:间接暴力引起,患肢外展位;
表现:骨折的一般表现; X线可见近端内收位,肱
骨大结节与肩峰间隙赠宽,远端外展位,可
合并向内向前的侧方移位;
处理: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U形固定;
内收 型骨折:间接暴力;X线可见骨折远端位于肱骨头外侧,
大结节与肩峰间距离减小,可合并向外向前的侧
方移位
处理:手法复位,外固定于肩外展70°(外展支架)
粉碎型骨折: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者;
分为以下情况:
(1)外科颈+大小结节骨折;(2)外科颈合并肱骨
头碎裂
(3)外科颈骨折+肱骨头脱位;(4)外科颈骨折端
有碎裂骨片;
处理:全身差的无移位粉碎骨折:三角巾悬吊任
其愈合;
青壮年粉碎骨折内固定困难,可先行尺骨
鹰嘴骨牵引术4-8wk后,继续夹板固定
其余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关节面产生损伤,N&V损伤,肩胛颈肩袖损伤
2,肱骨干骨折 指外科颈下2cm至外上髁以上2cm范围内发生的骨

=>解剖:肱骨干中下部,有其主要滋养动脉入骨→下13骨折损伤血

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N沟→容易发生桡N损伤,伸
腕无力(垂腕),桡侧3个办手指背侧感觉减 退。
=>病因:直接暴力多为中段,开放性,横形/粉碎型骨折
间接暴力多为中下13,斜形/螺旋形骨折
移位:三角肌止点以上:近端向前内移位(胸大肌,背阔肌 ,大圆
肌),远端向外近端移位(三角,二三头
肌)
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段向前、向外移位(三角肌),远端向近
端移位(二三头肌)
=>表现:以桡神经损害为主要特征表现
=>处理:手法复位外固定 + 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儿童4~6周;
成人6~8周)
手法复位后有轻度成角,可用加热固定法;复位后稳定,用
U形石膏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应症与前相同(但肱骨干下13骨折慎用
切开复位——血供差)
3. 髁上骨折 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骨干轴线与肱骨髁之间有30~50度的前倾角, 为松密质骨之交界
处,好发骨折的解剖因素;肱骨髁内前(肱动脉,正中神经);内(尺
神经) ;外(桡神经),可因骨折移位而损伤;多发于儿童。
=> 伸直型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肘 关节过伸,手掌着地);
近端向前下移位,远端向后上移位,还可侧向移
位。
分型:无移位——Ⅰ;远端向后倾或有横向移位——Ⅱ;完全移
位——Ⅲ
表现:手着地史,肘部后突并于半屈位;肘前可触及段端,肘后
三角正常,神经血管损伤表现
X线诊断:正侧位(由后上之前下的骨折线);
处理:手法复位(Ⅰ、Ⅱ型;注意恢复前倾角,提携角;屈肘外
固定时角度宜)100度,但注意血供)
切开复位(Ⅲ型;成人;神经或血管损伤) 儿童一般手法
复位 + 石膏托
=> 屈曲型髁上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着地
表现:X线近端向后移位,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前下至后上;
多合并皮肤刺伤,少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处理:基本原则与伸直型相同;手法复位 + 外固定;
儿童发生时,如桡尺侧移位未纠正,骨折愈合后=>肘内外翻
畸形(或合并骨骺损伤者)
4. 尺桡骨骨折
肱尺关节(尺骨鹰嘴窝与肱骨滑车);肱桡关节(桡骨关节与肱
骨小头) ;上下尺桡关节;桡骨茎突直接与腕骨形成关节。骨间膜在
中立位最等张,而在极度旋前旋后时松弛;方 向为由尺下至桡上(传
递暴力造成双骨折)
(1)尺桡骨干骨折
=> 原因:直接 暴力多为同一平面的横行粉碎型骨折;间接暴力多
造成高桡低尺斜行骨折;扭转暴力造成高位尺骨低位桡 骨
螺旋形骨折
=> 表现:X线应包括肘腕关节;对合并桡骨头尺骨小头移位者下
述;可合并尺桡神经损伤
=> 处理:移位以旋转移位典型(与骨折部骨、旋前圆肌止点有关)
手法复位原则( 双骨折):先复位稳定骨折,再通过骨
间膜复位另一骨;均不稳定
时,上13——先尺后桡,下
13——先桡后尺,中13——
一般先尺;斜行骨折斜而呈
背向靠拢,应认为远折端旋

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在尺骨干,合并桡骨远端粉
碎型 骨折;Ⅱ、Ⅲ度开放骨折,复杂
骨折首选。2周练习手腕,4周练习
肘肩,8~10周X线显示 愈合才前臂
旋转。术后抬高患肢,警惕Corn syn.
(2)Monteggia骨折:尺骨近端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为A1③

=> 分类:伸直型——尺骨近端13骨折掌侧成角,桡骨头掌侧脱

屈曲型——尺骨近端13骨折背侧成角,桡骨头向后脱

内收型——尺骨干骺端骨折,桡骨头向外,向前脱位;
儿童多见
特殊性——尺桡近端双骨折,同时合并桡骨头向外,向
前脱位
=> 表现:除一般表 现外,可在肘前后触及桡骨头;伸直型可有正
中神经损伤,桡骨头向外后可损伤桡神经深支
=> 处理:手法复位:儿童多可采用,首先复位桡骨头(一般在关
节后稳定),复位后试行前 臂旋转;如桡骨头
脱位——环状韧带骨片嵌入——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术后屈肘90度固定3周
(3)Gleazz骨折 桡骨远端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 分类:Ⅰ——稳定型:桡骨横行骨折;Ⅱ——不稳定型:桡骨
斜行粉碎型骨折;Ⅲ——特 殊型:尺桡骨远侧13同时
骨折
=> 处理:Ⅰ型手法复位;Ⅱ、Ⅲ型切开复位
5. 桡骨远端骨折:距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掌倾角10~15
度,尺倾角20~25度

(1)伸直型骨折 Colles骨折
=> 机制:肘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手掌着地
=> 表现:侧面银叉样,正面枪刺样;腕关节活动障碍
=> X线:桡骨远端骨折向桡侧, 背侧移位并有掌侧成角;近端可嵌
入远端;桡骨远端旋转,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茎突
撕脱 骨折,三角骨损伤
=> 处理:手法复位(局麻);切开复位(适应症:手法复位不稳定;
广 泛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关节向外破坏)
(2)屈曲型骨折 Smith骨折
=> 机制:腕关节掌屈,手背着地;前臂旋后,手掌着地
=> 分型:Ⅰ——关节外骨折(横行);Ⅱ——斜行骨折;Ⅲ——关
节内骨折
=> 表现:腕下垂,腕背部皮下淤斑;
=> X线:远折端向尺侧、掌侧移位,可有背侧成角;少有嵌插骨折,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 处理:主要为首发复位
(3)远端关节面骨折
=> Barton骨折:动作与Coll es骨折相同,有相似银叉;X线桡骨
远端背侧缘关节面骨折,腕关节随骨折片一起向背
近侧移 位
=> 反Barton骨折:动作与Smith相同,腕关节向掌近侧移位;处
理均主要为手法反应
△手外伤
=> 肌腱损伤:
检查方法:屈肌腱鞘——浅(固定伤指以外3指,屈D IP)深(固
定中指节,屈DIP);伸肌腱鞘——近中指骨背侧伸肌腱;肌腱修补
关键是防止 粘连。
修补:尽量一期修补(注意保护浅屈肌的短腱组和腱鞘)。“无人
区”单纯浅屈肌肌腱 损伤无需修补。
=> 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拇短收肌麻痹——无法对掌
尺神经:骨间肌或蚓状肌麻痹——爪型手;froment征:尺桡骨
间肌,拇收肌无力
桡神经:手部无运动支,仅感觉缺失

(整理:王健,张星)
§下肢骨折和关节损伤
(1)股骨颈骨折 与股骨头骨折同为束内骨折
=> 解剖:颈干角:股骨头颈长轴与股骨干形成 130±7度变角。平
异常会造
成关节应
力变化
片测定注意干肢内外旋影响。大于137度为髋外
翻,小于123度为髋外翻
前倾角:正常股骨头颈长轴与身体额状面形成的角度。
正常10~15度
股骨矩:颈干交界处松质骨内的密质骨板
股骨头血供:股骨头圆韧带动脉(闭孔 动脉,老年人多
闭塞)。支持带血管(旋股内外动脉,外侧
动脉支配股骨头绝大部分血供)。股 骨头滋
养动脉(一般达股骨颈)
=> 分类:骨折线走形部位:头下骨折(股骨头下,支持带血管破
坏,但较稳定)
头颈骨折(头下至颈下,不稳定;常
发生股骨头坏死和骨折
不愈合)
经颈型骨折(极少见)
按Pauuels角(骨折线与水平线所成):
Ⅰ型:外展骨折,Pauuels角小于30度,
稳定性最好
Ⅱ型:Pauuels角30~50度,稳定性居

Ⅲ型:内收骨折,Pauuels角大于50度,
稳定性最差
骨折移位程度(Garden分型):Ⅰ(不完全——外翻位
嵌插型)
Ⅱ(完全骨折无移位)
Ⅲ(完全骨折,不完全移位,股骨
头外展位)Ⅳ(完全骨折,完全移
位)
=> 表现:症状:下肢短缩,外展,外旋畸形(若外旋角度近90度,
应疑转子间骨折);轴 叩痛,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压痛
体征:Nelaten线,Bryant三角
X线:X线CTMRI
并发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期——修复期——塌
陷交形期)骨折不愈合
=> 处理:无移位:多采用内固定,亦可牵引下轻度外展位
移位股骨颈骨折:除不耐受者均应手术治疗;多不用手
法牵引复位。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减少全身并发
症,有益于愈合
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应症:大于65~70岁(广泛损伤可
放宽至55~60以上)
合并内科疾病但耐受;
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
合并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骨关节炎(半髋:股
骨头;全
髋:股骨
头+髋
臼)
儿童多采用手法复位,X线引导下内固定。
(2)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基底~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很少不愈
合股骨头坏死
=> 解剖:“转子间”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受骨质疏松影响大;血供
丰富
=> 特点:粉碎型多见可因松质骨压缩形成骨缺损——髋内翻
=> 分类:改良的Evans分类:
ⅠA(无移位)或ⅠB(有移位)——骨折线沿转子间线的
两部分骨折;
ⅡA(累计大转子)或ⅡB(累计小转子)——3部分骨折;
Ⅲ——累计大小转子的四部分骨折。
=> 表现:与颈部骨折相似;但髋部疼痛,肿胀更明显 ,外旋更突
出。
=> 处理:首选内固定
(3)股骨干骨折:小转子下至股骨髁上
股骨后倾角:用于骨折复位对线标志;机械轴:股骨头中心至双髁
中点连线;解剖轴:转子 间中点至膝关节中点
=> 移位:上13:近折段屈曲,外展,外旋畸形(分别由髂腰,臀
中 肌,外旋肌牵拉)远折端向上向内向后;
中13:远折段向内牵拉,向外成角;
下13:近折段内收,远折段向后(腓肠肌)
=> 表现:上13骨折有时合并髋关节脱位,股骨颈转子区骨折;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DVT等
=> 处理:儿童:小于3岁:Byrant架,臀离床的双下肢垂直牵引,
3~4周
3~12岁:Russel牵引,4~6周全愈合
成人:牵引:大腿Thomas架;小腿Pourson附架;6~8

外固定:软组织损伤广泛者;
内固定:首选;尤其对于股骨干远端骨折
(4)股骨髁上骨折:腓肠肌起点以上2~4cm;
=> 分类:伸直型:骨折线由前下至后上,损伤腘血管;屈曲型:
由后下向前上
=> 表现:注意血管损伤;Comp Syndr 膝内外翻畸形;关节粘连
僵直;继发OA 等并发症;浮膝损伤:髁上骨折+胫腓骨
折;合并膝关节的撕裂可引起不稳定。
=> 处理:胫骨结节骨牵引(适用于较稳定者)6~8week,注意骨
折段内外翻、旋转畸 形;手术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者。
(5)髌骨&半月板损伤
1.髌骨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影响髌骨关节&伸膝功能(髌
骨研磨试验)
=>解剖:股四头肌与髌韧带之间的夹角为Q角,正常<14°;
髌骨使股四头肌腱与股骨髁之间的摩擦减小;维护膝关节稳
定;
=>分类:横行骨折=>间接暴力;半屈膝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所致(以
股骨髁为支点);






粉碎骨折=>直接暴力;
纵行骨折=>多发生于外侧,屈膝+外翻动作;
撕脱骨折=>多发生在下极而不累及关节面;
=>表现:髌前肿胀,关节腔积液征,伸膝功能障碍&膝关节半屈曲位;
X线应采取侧位 及下肢外旋45°斜位(外侧损伤;内旋损
伤类似);纵行骨折(Merchant切线位)
=>处理:原则为尽量保留,解剖复位,使关节面尽量平整;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或轻度移位的骨折;10°屈膝位长腿前
后石膏托固定;
手术治疗:内固定方法有多种:唤醒缝扎张力带缝合适用于
横行骨折;

2.膝关节韧带损伤,侧副韧带在半屈位最松弛;
内侧副韧带(股内上髁→胫骨内髁)
外侧副韧带(股外上髁→腓骨头)
ACL前交叉韧带(胫骨隆凸前部→外髁内侧面,限制胫骨前移、
膝过伸)
PCL后交叉韧带(胫骨隆凸后部→内髁外侧面,限制胫骨后移、
膝过伸)
=>分类:屈曲、外展、外旋损伤:主要造成前内侧旋转不稳定;一
般先伤及内侧结构,然 后
是前交叉韧带、半月板,称为
O’Donoghue三联征;


前后移位损伤:屈曲位前方暴力,PCL损伤;
过伸损伤:主要造成后侧不稳定;损伤顺序为ACL—PCL—
后侧结构;
屈曲、内收、外旋损伤:前外侧不稳定;ACL—外侧副韧
带—腘肌腱;
=>表现: 膝关节损伤时的病史(机制)重要;
PE:侧方应力试验(0°、30°位):0°不稳定提示ACL,内侧副韧
带损伤;
抽屉试 验:(旋转中立为:外旋15°、内旋30°、屈膝90°);
Lachman试验在屈膝 10~15°时,阳性率更高。
轴移试验pivot test:控制踝部,使小腿内旋、膝外翻,屈
伸膝关节,在20°~30°范围内错动为
(+),提示前外侧不稳定,ACL损伤;
旋转试验:双膝90°(45°、0°)时被动内外旋;
应力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韧带损伤不稳定;关节镜检查;
=>治疗:由急性不稳定者均应手术治疗;少数韧带不完全断裂无急性
不稳定者可保守;
胫侧副韧带股骨侧损伤不保守,胫骨侧可保守;

3.半月板损伤:具有稳定、缓冲、润滑作用;内侧呈C型,外侧呈O
型,外侧稳定性较大;
=>机制:膝关节活动中半月板的矛盾运动&膝关节运动的突然性;周
边血供佳,余差;
4个因素:膝关节半屈曲、内收外展、重力挤压、牵拉剪
切;冠状韧带环绕“CO” ;
=>表现:外侧>内侧2倍;
病史:外伤史[多为旋转暴力,关节一侧疼痛,关节内撕裂声];
疼痛[伸屈到一定位置出现,一侧疼痛];
交锁locking:[膝关节半屈曲固定,可屈不可伸;缓摇摆旋
转膝可unlocking];
失控感giving way:[“腿软”,突感关节不适,跪倒趋势];
PE:
◎半月板旋转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膝完全屈曲,在
内外展×内外翻共4 种方式下屈伸膝,若有疼痛弹响
(+)
◎Appley研磨试验:俯卧屈膝90°;握足沿小腿纵轴按压&
旋转小腿,疼痛为(+);
影像学:MRI诊断价值大;XR了解并发症;关节镜:
=>处理:急性期——抽出积血,加压包扎,长腿石膏托固定;
手术治疗——半月版修复切除术
(6)胫腓骨骨折
1.胫骨平台:粉碎者居多,可并发周围半月板韧带损伤;
=>分类:轴向压力多造成split&depression:内外翻可造成边缘撕脱;
Schatzker分型:Ⅰ外侧平台楔形split;Ⅱ 外侧平台split+
平台塌陷;
Ⅲ 外侧depression;Ⅳ 外侧平台;Ⅴ 双侧平台;
Ⅵ 其余复杂;
=>表现:可有膝内外翻畸形;注意腘血管神经损伤;半月板、韧带
损伤;
XR+MRI诊断最全面;
=>处理:无轻度移位的SchatzkerⅠ型,塌陷≤1㎝; SchatzkerⅡⅢ
型,可用长腿石膏固定;


2.胫腓骨干 胫骨中下13交界处,为三棱形与四边形骨干形态移行部,为骨
折多发部位;锐性胫骨嵴是骨折复位 标志;
胫骨营养动脉自中上13交界处后外侧入;胫骨与肌之间丰富的
吻合支;
骨间膜由胫上至腓下行走(胫骨上折段有下内方滑移趋势);
小腿有四个骨筋膜室CompSyndr;
=>分类:改良Ellis分类,为轻、中、重3度:Page 998
骨折特点
移位
径)
2个或更多片或
粉碎程度 无或轻微

软组织伤
(Gastilo)


(Tscheme)
暴力
骨折形态

螺旋形

横形、斜形
高能,压伤
横形、多块
合0°
闭合Ⅰ° 闭合Ⅱ°~Ⅲ°
放Ⅰ°
开放Ⅱ° 开放Ⅲ°~Ⅳ°
无或1个蝶形片

轻度
0%~50%(直
51%~100% 100%
中度 重度
其余主张早期切开内固定;
=>表现:注意血管神经损伤,及CompSyndr(足背动脉搏动);
=>处理: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法失败可用牵引(软组织损伤重者);
&ACS者
手术(外固定器——开放、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钢板内固
定;髓内针固定)
附:跟腱断裂
青壮好发:自发断裂见于局部类固醇注射;完全断裂足不能跖屈,
部分断裂可;
Thompsons test:俯卧,双足垂于床沿,挤压三头肌,足不能跖屈
为(+)
(7)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胫腓远端(踝穴顶)+距骨上方(圆顶);踝穴;
踝关节韧带:复合下胫腓韧带联合(前、后、横、骨间,骨间最
强);外踝韧带(距腓前后,跟腓);内 踝三角韧带;
1.踝韧带扭伤:多在足内外翻情况下发生,损伤内外侧副韧带;
损伤时足屈位置对判断损伤的韧带较重要;应力X线可判断内
外侧副韧带损伤;
损伤轻者弹性绷带固定在伤时相反位置×2周,保护×2周;手术
治疗后固定4~6周;
2.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 Danis-Weber分类
(8)足部骨折
距骨骨折为颈位最多见距骨坏死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Hawkins
距骨颈骨折分类;

做试管什么证件-5点到6点醒要警惕


试管要打胰岛素吗-肌酐应该是多少


试管可以吃安心平吗-鸟贝的做法


做试管婴儿后需要注意什么-大龙虾怎么洗


试管多久知道怀孕了-b超看不到孕囊我药流了


广东试管婴儿哪里做-发酵粉哪里有卖


试管取卵少怎么办-脸部皮肤过敏怎么处理


试管移植第六天拉稀-红枣泡水可以天天喝吗



本文更新与2020-11-09 13: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49665.html

骨科的基本技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