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上网聊天-碟鱼的做法
护理操作技术课件理论知识整理
无菌技术:
无 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
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灭菌处理的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受到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未被污染的物品(或
区域)
操作前必须:
洗手, 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
无菌物品的保管
1、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2、无菌物品应置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
3、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
4、无菌物品必须注明名称、灭菌日期。
效期为1周。过期或受潮的无菌物品应
重新灭菌。
正确操作技术
1、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2、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3、手臂、无菌物品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4、未经消毒的用物、手、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5、不可跨越无菌区。
6、污染或疑有污染的物品不可使用。
7、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持物钳的种类:
1. 三叉钳 2.持物钳 3.长短、镊
持物钳的存放方法
消毒液保存
盛有消毒液(2%戊二醛)的大口容器中
钳与容器的比例为5:3
浸泡深度为钳轴节以上2-3cm; 镊的12 ;
一罐一钳
每周更换灭菌2次
干燥保存
使用前打开,4小时更换1次
无菌持物钳使用注意事项
取放持物钳“五不”注意事项:
1、不得从孔中取放
2、不得碰及容器口缘
3、手持钳时钳端向下,不得倒转
4、手不得触及钳(镊)的浸泡部分
5、放回容器后不得闭合钳轴
夹取无菌物品“五不”注意事项
1、不可夹取非无菌物品
2、不可夹取无菌油纱布
3、不得用于皮肤消毒及换药
4、不得到远处取物
5、污染后不得放回
无菌容器使用注意
1、容器应有标记。
2、打开容器(开盖)盖不可在容器上方翻转,手臂不可跨越;
3、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4、用钳、镊取物时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无菌包使用注意
1、无菌包打开后,包内剩余的物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
2、如果包内物品有污染或潮湿,应重新灭菌。
无菌盘使用注意:
1、手不可触及内面;
2、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3、无菌盘不可打湿;
4、4小时内使用,有效。
检查溶液内容:
(1)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
(2)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纹
(3)溶液质量:(变色、澄清度等)。
取用无菌溶液注意
1、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盖内面;
2、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中;
3、打开后保存24小时。
戴、脱手套注意:
1、戴时或脱时动作要轻。
2、戴手套时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
3、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
4、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内面。
5、如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注射给药:
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身体的不同部位,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
临床应用于需迅速产生药效时,不宜口服时,昏迷、呕吐、吞咽困难的病人
注射法 注射器 针 头
皮内注射 1ml 4~ 412号
皮下注射 2 ml 5~ 512号
肌肉注射 2 ml 、5ml 、10 ml 6~7号
视药液量而定
静脉注射 5 ml 、10ml 、20 ml 6~ 9号
50 ml 或 视药液量而定
静脉采血 2 ml 、5ml 、10 ml 6~ 16号
视药液量而定
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
注射原则
消除顾虑 摆好体位 两快一慢 特殊药物
注射前排尽空气;排气防止浪费药液。
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避开炎症、硬结、疤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皮内注射术(intradermic injection, ID)
皮内注射术是指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皮内注射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协助诊断人体对细菌或病毒的易感性
结核菌素试验 锡克氏试验
4.局部麻醉时的起始步骤
皮内注射常用部位
1.皮内试验与协助诊断 前臂掌侧下段注射
2.预防接种 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处
皮丘标准
①坚实的、圆形隆起的皮丘
②局部皮肤变白
③皮丘处毛孔变大
皮内注射要点:
1.禁碘:勿用碘酒消毒
2.勿深:刺入皮肤勿过深:进针角度小于5°(针尖斜面进入即可)
3.勿按:拔针勿按揉。
4.量准:注入药量要准确
若病人对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作皮内试验,应与医生联系,更换其它
药物
皮下注射(H)
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
用于 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各种菌苗、疫苗的
预防接种和胰岛素、肾上腺素、阿 托品等药物注射,以及局部麻醉用药。
皮下注射常用部位与定位方法
1.注射部位选择原则 皮下组织肥厚
2.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最常用
上臂外侧、腹壁、后背、大腿前外侧
皮下注射操作重点
1.注射器与针头型号: 1~ 5ml注射器 5~6号针头
2.进针角度: 30°~40°
3.进针深度: 针梗的23
皮下注射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强的药物;
经常注射者,注意交替使用注射部位;
少于1ml药液者,应用1ml注射器;
注射时应避开了硬结、疤痕及感染处;
观察并评价用药疗效与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 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肌肉组织的特点: 1、肌肉内的毛细血管丰富。
2、肌肉丰厚。
3、肌层感觉神经末梢少。
4、骨骼肌活动幅度大
肌肉注射的目的:
1. 用于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2.药物刺
激性较强或药液量较大时
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及定位方法以及体位
★ 臀大肌:最常用
★ 臀中肌、臀小肌
★ 股外侧肌群
★ 上臂三角肌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
股外侧肌以及三角肌注射定位:
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上10cm,中部宽7.5cm
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病人手指)
肌肉注射操作要点
1.注射器与针头型号 2~5ml注射器 512 ~7号针头
2.消毒法 常规消毒
3.进针深度:针梗的23
4.注射部位应处于水平状,以便垂直进针。
三角肌肌注法常用于预防接种(乙肝疫苗),过瘦者捏起三角肌进针
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臀大肌尚未发育好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选臀中肌、臀小肌
或股外侧肌注射较好
2.不能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难以取出
3.抽吸时若见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消毒、注射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术是指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静脉注射目的:1.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是治疗急重症时
2.药物不宜口服、皮下、肌肉注射时
3.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
4.股静脉注射适宜于抢救危重病人时注入药物或置管加压输血
输液
静脉注射常用部位:
四肢浅静脉
上肢 肘窝: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 腕部浅静脉 手背的浅静脉
下肢 足背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 额上静脉、眶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
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
静脉注射操作方法:
(一) 选血管的方法
原则:保护血管 由远到近、先小后大、左右交替
理想血管:粗大、浅直、固定、充盈、弹性好
(二)扎止血带的方法
静脉进针点上5-6cm,拉止血带两端朝上拉紧在侧面扎紧,开口端朝近心方向;
松带时拇指、食指拿止血带两端,中指固定轻轻一拉。
(三)消毒方法
以进针点为圆心,向外螺旋消毒,棉签也随着转动。
消毒范围达到6×8cm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 针尖斜面一半在血管外,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到深
层组织。
3.针头刺入太深,穿破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
如只推注少 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查对制度,排尽空气。
2. 保护血管,进针时要沉着、准确,切勿乱刺以免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增加
病人痛苦。
3. 刺激性强的药液,防止漏出血管外,引起剧痛或组织坏死。
4.根据药性和病情掌握推药速度,如钙剂、强心剂应慢推。
静脉输液概念:
是利用流体静力学原理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通过输液装置,直接滴入静
脉内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的原理:
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
直接输入静脉内。
静脉输液的目的: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维持血压 改善微循环
●输入药物 治疗疾病
●补充营养 供给能量
常用溶液
晶体液特点:
分子量小、易透过半透膜,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电解质平衡
有重要作用。
葡萄糖溶液—5~10%葡萄糖
等渗电解质---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葡葡萄糖盐水
碱性溶液---4%NaHCO3 11.2%乳酸钠
高渗溶液--- 20%甘露醇、25%山梨醇 25~50%GS
胶体液特点:
分子量大、不易透过半透膜 ,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右旋糖苷
代血浆---羟乙基淀粉(706)
血液制品--- 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静脉高营养液:
脂肪乳 复方氨基酸
输液原则:
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宁少勿多的原则
尿量增至40mlh时补钾,并注意补钾的
“四不宜”原则:
不浓(不超0.3%)、不快(不超20mmolh)、不多(成人不超5 g日
0.1~0.3gkg)、不早。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优势:
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便于保暖、方便哺乳、不限制肢体活动
颈外静脉输液:
静脉特点:颈部最大浅静脉
表浅、显露
位置恒定
易于穿刺
适应证:需补充大量高热量、高营养液患者
须测中心静脉压者
长时间接受化疗的患者
需迅速输入大量液体、提升血压者
穿刺部位的选择:
(1) 最好使用上肢手臂静脉。
(2) 尽可能使用病人的非惯用手。
(3) 尽量使用健侧肢体。
(4) 避开临近关节或关节处的静脉
静脉局部选择要求:
(1) 选直、粗、有弹性的血管。
(2) 避开水肿、疤痕、损伤处。
(3) 不可用血液透析的端口。
(4) 抢救时选择近心的大血管
(5) 长期输液者:先使用远心端静脉。
(6) 刺激性药、化疗药等选择大血管。
输液速度:
成人:40~60滴/min 小儿:20 ~40滴/ min
输液四注意一掌握:
注意输液速度
注意保护血管
小儿
注意配伍禁忌
注意巡视观察
掌握留置针时间
常用输液故障
1.滴液不畅
① 针头滑出血管外
②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③ 针头阻塞
④ 静脉痉挛
⑤ 压力过低
⑥ 导管扭曲
2. 滴管内液面过低
3. 滴管内液面过高
4. 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处理方法看视频
输液滴速的调节原则
1.根据年龄
成人:40~60滴分 儿童:20~40滴分
2.根据病情:
体弱、心肺肾功能差者慢
脱水严重、休克者快 (80~100滴分)
根据药物性质:
一般溶液:快
高渗溶液、含钾药物、血管活性药:慢(20~30滴分)
静脉输液反应与处理
1. 发热:
症状: 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 体温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后,
体温恢复正常.
重者: 初期寒战,继之体温达41℃以上。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
原因: 输入致热物质 输液器具污染
溶液制剂不纯 消毒保存不良
无菌操作不严
处理:
① 减慢或停止输液
② 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③ 按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类药
④ 严密观察病情作好安慰解释工作
⑤ 保留余液和输液器送检。
2.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
量急剧增加,使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急性肺水肿。
症状: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气促、咳嗽、面色苍白、心前区压迫
感、咯粉红色泡沫痰
听诊:
两肺布满湿性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处理: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体位:端坐位,两腿下垂 给高流量氧气吸入 ,
6—8Lmin
20%~30% 酒精湿化给氧 ③给予强心、镇静、平喘、扩血管、
利尿等药物
④必要时做四肢轮扎 ⑤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 静脉炎:
症状
局部: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红、肿、灼热、疼痛
全身:可伴发热、畏寒反应
原因 静脉受化学性刺激-浓度高、刺激性强药
静脉受机械性刺激-放置导管时间过长
静脉受细菌性感染
处理 ①患肢抬高、制动。
②局部湿热敷(50%硫酸镁或95%乙醇)
③中药外敷
④超短波理疗
⑤合并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对刺激性大的药液充分稀释、缓慢滴注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3. 空气栓塞:
症状:
①胸部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
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
②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的“水泡声”。
③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
原因:输入气体所致---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或者加压输液时无人守护
处理:①立即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②高流量吸入 纠正缺氧
③严密观察病情,作好心理护理
④大量气体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预防:①输液前排尽导管内的空气
②加强巡视,连续输液及时换瓶
③加压输液时要专人看守
怎么看生男生女-四个月宝宝扯着嗓子喊
西安儿童福利院-性感黑丝
无痛人流手术-8岁女孩乳房发育正常吗
羊水检查出脑瘫-药妆护肤品
五星红旗 歌词-囟门怎么读
tvb播过的动画-牛奶加热
南宁割包皮-非典能治好吗
麻烦中的女人-益生菌
本文更新与2020-11-05 07: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4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