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石怎么办-孕妇感冒了能吃什么药
三一、治小儿厌食证秘方(8首)
三一、治小儿厌食证秘方(8首)
31.1 温中运脾汤
【来源】蒋仰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制附子3克, 肉桂1克,干姜2克,炒白术6克,
炒苍术5克,茯苓6克,鸡内金5克,焦山楂、神曲各10
克,炒枳实6克,青、陈皮各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其中鸡内金应研末
冲服方不破坏其有效消化酶素。
【功用】温中运脾。
【方解】小儿厌食证,一般病程较长,多以不思饮食为主要
症状 ,究其原因,不外乎先天脾胃虚弱,加之后天调理失当,
如恣食生冷之物等等,而致寒湿困阻,脾虚食滞 ,导致运化
失司。《名医方论》云:“阳气始动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
方中附子、肉桂去脏 腑之寒湿,补火暖土;配干姜以增强暖
中除寒之功;苍术、白术皆可升可降,一为阳、一为阴中之
阳,一为补中除湿,一为益气和中,且能强脾土,伍茯苓共
奏燥湿健脾之功而温运脾胃;枳实能消胃中 之虚痞,逐心下
之停水;青、陈皮破滞气、削坚积,且消食宽胃,相伍而行
气导滞;鸡内金、焦 山楂、神曲皆为消食开胃之品。诸药相
伍,中宫得温,脾土始运,磨谷消滞,升降调和,恙疾皆降
矣。
【主治】小儿厌食证(寒湿中困、脾失健运型)。
【加减】本方加减后还可疗寒湿中 阻之滞泻、呕吐、积滞等
脾胃运化失司之证。兼泄泻者,加砂仁3克,苡仁米30克;
兼呕吐者 ,加姜半夏、苏叶、苏梗、旋覆花(包煎)各6克,
蔻仁3克;兼积滞者,加槟榔5克,莱菔子6克,谷 麦芽各
10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服5~7剂
见效,10~15剂可愈。
【附记】本病在城市小儿中较为多见,尤其在独生子女中每
每易见,临床投用本方治之,疗效卓著。如 果小儿的发育营
养比较好,只是偶有食欲低下,或正在患病的小儿而出现的
食欲不振,均不是厌 食证。
31.2 桂枝汤加味
【来源】董延瑶,《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
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小半碗,分2次温服。患
儿喜食。
【功用】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方解】目前流行的小儿厌食证,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 br>溺爱,加上喂养不当,滥进滋补,久之使脾胃生化机能失常。
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 儿精神紧张、营养紊乱、
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等症状。经仔细观察,发现
患儿大多舌 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
凡此种种都因营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此证既无积可消 ,
又胃不受补。董氏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
气血”的理论考虑,此病是由脾 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采用
鼓舞营卫、振奋胃气之法,故方用生姜助桂技以和表,大枣
助白芍 以调营阴,甘草合桂枝、生姜可辛甘化阳,甘草合白
芍又能酸甘化阴,甘草合大枣则养脾胃、资汗源。药 仅5味,
但它们之间这种内在复杂的联系,形成了本方的多面性和临
床运用的广泛性。在长期实 践观察中,验明此方实为一个体
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
足, 潜在的虚的一面的调节剂。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
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所 以此方能调和
营卫,以促醒胃气,使之思食。
【主治】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加 减】如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花剥、阴液
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如玉竹、百合、石斛、 麦冬、生
扁豆、生地等酌情选入;鼻衄,加白茅根、藕节;便秘,加
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 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
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加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
糖…… 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另作化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一般服数剂后即营卫和、胃
纳开而获愈。
31.3 凉肝健脾汤
【来源】王益谦,《江苏中医》(12)1990年
【组成】乌梅、白芍、川石 斛各6克,夏枯草、炒扁豆各10
克,生麦芽、炒麦芽、生谷芽、炒谷芽各15克,糯稻根5
克 ,生甘草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6剂为1疗程。
【功用】抑肝扶脾、养胃清热。
【方解】厌食一证,古称“恶食”。乃脾胃虚弱土虚木强,肝
郁化热,胃阴亏损之本虚标实之挟杂证,治疗当以清肝补脾
养胃为大法。然小儿脏腑娇嫩,脾胃 虚弱,不耐攻伐,故只
宜凉肝,切忌大苦大寒以伤脾胃生化之气,病延日久,中焦
气馁,“虚不 受补”,故补脾切忌甘温厚味;脾胃居中土,脾
升则健,胃降则和,故养胃切忌滋腻壅滞。故方中以乌梅 、
白芍之酸直入肝经,柔肝养肝;配以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
炒扁豆、麦芽、谷芽甘淡平,一 升一降,以健脾益胃;更以
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配以石斛以养胃生津;糯稻根
培土止汗 退虚热。诸药相合,凉肝除热而不伤正气。健脾益
气而不壅滞,养阴生津而不碍胃气,共奏抑肝扶脾、养 胃清
热之功。即或有兼证,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每能取得
较为满意的效果。
【主治】不思纳食,伴内热,渴喜冷饮、寝汗、消瘦、性情
急躁等症。
【加减】内热 甚者,加胡黄连、青蒿或地骨皮、丹皮;口渴
甚者,加炒知母、瓜蒌根;汗多者,加牡蛎、淮小麦;挟食
滞者,加炒山楂、炒神曲;夹虫积者,加使君子、榧子肉。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一般服3~6剂即可痊愈。
31.4 补脾益胃汤
【来源】李志文,《四川中医》(6)1987年
【组成】太子参、山药、茯苓、白术各10克,陈皮、佩兰
各7.5克,乌梅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平补气阴、益胃健脾。
【方解】 厌食一证,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者居多。方用太
子参、山药滋脾益气;白术、陈皮行气益胃;乌梅滋养 胃阴;
佩兰芳香醒脾;茯苓健脾渗湿。合之共奏平补气阴、益胃健
脾之效,故用之多效。
【主治】小儿厌食证。
【加减】脾虚重者,加扁豆、龙眼肉;湿重者,加白蔻仁,
减 乌梅;渴加黄精;便干加麦冬;夜喘者,加蝉蜕;腹痛,
加元胡;烦急者,加莲子心;虫积者,加使君子 。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31.5 和胃进食饮
【来源】陈厚忠,《湖南中医杂志》(2)1988年
【组成】神曲、山楂、炒麦芽各15克 ,法半夏6克,茯苓8
克,陈皮5克,炙甘草4克,木香2.5克。
【用法】上药加水700 毫升,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武火
煎沸,再以文水煎20分钟,取汁,再水煎1次,二汁混匀
煎至250毫升,分3次饭后半小时内服,每日1剂。
【功用】和胃消食、健脾助运。
【方 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不和则纳呆,
胃不开则食不进,脾胃不和则精微不得四布以滋养 全身,故
消瘦、烦躁、厌食,方中神曲、山楂消肉食而健胃;炒麦芽
消食和脾,食滞中脘用之最 良;二陈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消滞。诸药合用,共奏和胃消食、健脾助运之功。
【主治】小儿厌食证。
【加减】脾不健运者,加土炒白术,重用茯苓;胃不纳食者,
加鸡内金,重用焦三仙;气虚体弱者,加太子参、怀山药;
胃阴虚者,酌加木瓜、乌梅;平素易感冒或稍 兼外感者,加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疗效】治疗50例,年龄6个月至6年,结果痊愈(症 状消
失,纳食量如同龄常儿,身体无恙,不偏食,不择食,4个
月内无反复者)35例;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但稍有偏食择食,
2个月内有反复者)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为96%。其中服药3剂起效者28例,5剂起效者20例,服
10剂还未起效者2例。
31.6 健脾饮
【来源】赵斌,《陕西中医》(8)1990年
【组成】木瓜、 乌梅、茯苓各6~9克,山药12~15克,扁
豆、苡仁、麦芽各9~12克,薄荷叶20克(后下), 甘草3~
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10剂为1疗程。
【功用】健脾消食、和胃进食。
【方解】方中木瓜、乌梅,现在药理研究含有苹果酸、维生< br>素C等物质,可促进胃液分泌,使胃的蠕动增加、排空加速;
山药、麦芽含有淀粉酶、蛋白分解酶 、糖转化酶;扁豆、茯
苓、苡仁含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钙、磷、铁等;薄荷
叶养胃生津。诸药同 用,能增加胃液的分泌和排泄,促进消
化吸收,从而改善小儿的食欲。
【主治】小儿厌食证。
【加减】积滞,加焦山楂、神曲各6~9克;脾胃虚弱,加
党参9~12克,白术6~9克;脾 虚湿阻,加藿香9~12克,
砂仁6~9克;阴虚胃热,加沙参6~12克,丹皮6~9克;
肝 脾不和,加柴胡6~9克,白芍9~12克;虫毒扰脾,加
槟榔6~9克,白芍9~12克。
【疗效】治疗86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结果痊愈58
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 有效率为97.7%。
大多数患儿服药2~3剂后即见饮食有所增加。服药最少5
剂,最多13 剂。平均服药8剂。
31.7 消疳汤
【来源】周文川,《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青皮、莪术各10克,胡黄连6克,山药15克,制
鳖甲12克。鸡内金,山甲珠各5克,明 党参15克,甘草3
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液去渣,再
煎1次,将两次药液混匀,加白糖适量,分两次温服,或共
研细末,每次服10克,1日3次,用温开 水送服。
【功用】理滞清热。
【方解】小儿疳积厌食,多责肝胆积热,耗伤脾胃阴津,肝< br>胃有热则咬牙盗汗,脾阴耗伤则因之厌食,化源不足,血枯
不荣,则见消瘦青黄,毛发不泽。本方 以理滞清热为主旨,
脾肝胆积热得清,则脾胃阴伤自复。药以青皮、莪术、胡黄
连理滞泄火;二 甲,内金软坚消积;辅以山药、明党参、甘
草以扶脾胃阴津,并可制约理滞泻火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故< br>疳积日久、肝脾肿大、形瘦肢枯、厌食困乏者皆宜。
【主治】小儿厌食,疳积,虫积,证见面黄消瘦、印堂色青、
夜卧盗汗、毛发不泽。
【加减】如伴消化不良、饱闷、便溏,尤可加用焦三仙或砂
仁、扁豆以助消导。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颇佳。
31.8 调解散
【来源】江育仁,《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苍术、山楂、六曲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3岁以下,每次服1克,
日服3次,饭后服;3岁以上每次服1.5~2克,日 服3次,
饭后服。服用时以少量蜂蜜,开水调服。
【功用】芳香助运、醒胃化滞。
【方解】遵“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旨,故方中以苍术芳香
助运;山楂醒胃化滞;六曲清运兼备,与苍 术相配伍,助运
作用更强。苍术一味,历来医家嫌具有伤津劫液之弊,小儿
一向慎用。《本草崇 源》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
脾,则用苍术。”其运脾与补脾之区别,在于白术的性能是守< br>而不走,苍术的性能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
实际上所见脾失运化的患儿,临床上均 无阴伤之明证。
【主治】长期食欲不振,厌食,拒食,面黄消瘦,大便稀或
夹有不消化食物残 渣等一切脾胃失调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一般连服15日左右,即收
佳效。
小儿红疹-李湘二胎
ca4413-原谅我歌词
天龙八部太古龙魂-激光脱毛永久吗
男宝宝小名大全-儿童节优美句子
sd敢达自定义扭蛋机-下眼袋的治疗
国产奶粉-纪梵希小熊宝宝香水
合生元奶粉积分-手上湿疹怎么治疗
关于双胞胎的电影-去胎毒
本文更新与2020-10-29 21: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5344.html
-
上一篇:小儿厌食症的分型治疗
下一篇:于娟教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