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9c8821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29 14:3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2020年10月29日发(作者:郦能敬)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邓传怀 2012446070
摘要 为了详 细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本文综述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临
床特征、诊断及预防,并介绍其疫苗的 相关情况。
Abstrac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detai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parotitis and epidemic parotitis vacci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symptoms、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and introduce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of its vaccine.
Key words Epidemic Parotitis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is Vaccine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是一种多发于4 ~ 15岁儿童和青少年 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
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
。该病是由腮腺炎病 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
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该病毒还可广泛侵入各 脏器和神经系
统,可以引起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及卵巢炎等并发症
[2]
。该病四季 均有流行,
以冬、春季常见,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
途径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
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 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
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
[3]。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
抗生素治疗无效。该病容易爆发流行于人群密集场所, 如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
等儿童密集地方,对易感人群的加强教育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1、 流行性腮腺炎
1.1临床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症状是腮腺炎, 双侧比单侧更为常见, 并且在暴露后
平均16~18 d 出现,一般在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发病早期会
伴有发热、头痛、疲乏、无力、肌 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出现
[4]
。发病的


1-2天里会 出现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并不断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轻触有疼
痛感,咀嚼刺激会刺激唾液分泌加剧 疼痛。通常一侧腮腺发生肿胀后1~4天波
及另一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 水肿,容貌变形,并
可出现吞咽困难
[5]
。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 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
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一般为10~
14天。生理生化检测结果为尿和血中淀粉酶含量增高,血白细胞数量正常或稍
低,淋巴细胞相 对增加
[6]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患流行性腮腺炎后表现出的非特
异性症状或是呼吸 道症状比例明显比成年人要高,成年人患病后可能是隐性感
染,且成人并发症的发病率远高于儿童
[7]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并发症见下表
[8]


表一:腮腺炎常见并发症
症候
腺体
腮腺
颌下腺
睾丸附睾炎
卵巢炎
神经系统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耳聋
其他
轻度肾功能异常
心电图异常


1.2发病机制
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属副粘病毒科,直径为
90nm ~ 600nm , 平均为140nm , 含不分节的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基因
[9]

发生率(%)
60-70
60-70
100
25
4

1-10
0.02-0.3
4

30-60
5-15


腮腺炎病毒为球形,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刺突(HN)和 融合因子刺突(F)。腮腺炎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或鸡胚细胞中增殖,
可出现细胞融合,但细胞病变不明 显。腮腺炎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较弱,
56℃ 30min被灭活,具有不耐酸和对紫外线及脂溶剂敏感的特点
[10]

人是腮腺 炎病毒惟一宿主,病毒经飞沫传播,易感者为学龄期儿童,好发于
冬春季节。本病潜伏期约2~3周,病 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
殖后,进入血流,然后经血流侵入腮腺及其它腺体器官如睾丸、 卵巢、胰腺、肾
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青春期感染者易并发睾丸炎(20%)或卵巢炎(5%),约0.1%的患儿可并发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症,腮腺炎也是
导致儿童期获得 性耳聋的常见原因。
多认为该病毒首先侵入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
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殖再次进入血
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 ),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
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 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有人分
别人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出本病毒。根据本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始终无腮 腺肿胀而
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可出现于腮腺肿胀之前等事实,也证明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
口鼻粘 膜经血流累及各种器官组织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病毒对腮腺有特殊亲和
性,因此入口腔后即经腮腺导管而 侵入腮腺,在腺体内增殖后再进入血循环形成
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各种腺组织如睾丸卵巢、胰腺、肠 浆液造酶腺胸腺、甲
状腺等均有受侵的机会,脑脑膜、肝及心肌也常被累及,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可能
分离出病原体。
1.3诊断
单侧和双侧腮腺和(或) 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 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
食物时疼痛加剧, 即可诊断为流腮疑似病例。目前, 使用ELISA 方法检测流
腮IgG 和IgM 抗体被广泛的应用于商业领域。IgM 抗体检测的使用可由急性期
血清分析结果而做出流腮诊断, 与补体结合实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溶血
试验相比, ELISA 方法检测IgM 抗体更敏感< br>[11]
。而对于腮腺炎的常规检查可以
从以下几点来进一步确定是否患病。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有肾炎并发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及红、
白血细胞。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
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即抗
S和抗V抗体 ,抗S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抗V
抗体在发病1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 逐渐下降,2年后达低水平并持续存在。恢
复期双份血清测定v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4)病毒分离 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 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
的可疑病例,可按上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 诊断。发热,畏寒,疲倦,食
欲不振,1~2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吃酸 性食
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
巴细胞增加 ,发病前1~4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等均可以作为诊断的依
据。
1.4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其唯一的寄
主,具有传染性,尤其是以儿 童群体多发。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
感人群三大流行基本条件
[12]
, 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治,控制腮腺炎的
流行和传播。
(1) 管理传染源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是其易感群体,所以要加强校
园教育,宣传关于腮腺炎基 本常识和临床症状,使人们加深对腮腺炎的认识。家
长、学校、医院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做到早发 现、早治疗,积极治疗,达
到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和蔓延目的。
(2)接种疫苗 对于腮腺 炎的防治,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适龄儿童都应该
在计划免疫内接种疫苗,一般15岁以下儿童都该 接种。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接种
覆盖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3)加强宣传教育 腮腺炎一般多发于冬春季,所以要提前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大
众自我保护 意识,增加对腮腺炎的了解和认识。在疾病流行阶段做勤开窗通风,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 炼,增强体质
[13]

2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2.1疫苗概述
美国1948年批准了一种灭活腮腺炎疫苗,并在1950-1978年间使用,该疫
苗诱导的免疫力持 续期短,保护效力较差。其后日本、前苏联、瑞士和美国研制
成功减毒活疫苗。不同的腮腺炎病毒株被用 于研发各种疫苗。而且,即使使用同
一株亲本株病毒,由于传代过程、细胞培养基和生产工艺的不同,疫 苗制剂也不
完全一样。所有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都是冻干剂型,使用前必须稀释。目前, 国
内外 使用的腮腺炎疫苗株有JL、Rubini、Urabe、Leningrad-3、RIT4385、S79 等
[14]
。据一些国家长期观察, 使用腮腺炎疫苗后流腮发病率明显降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S79 株腮腺炎疫苗在中国已被广泛使用, 其免疫效果较好, 临
床反应轻微
[15]

腮腺炎病毒分离成功后接种于鸡胚羊腔或人胚肾 细胞,故二者疫苗减毒程序
有差异。美国的JL株和前苏联的L3株,都是从鸡胚羊腔分离后在原代鸡胚 细胞
上减毒
[16]
。70年代末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以S79腮腺炎减毒株在 原代鸡
胚细胞上制备疫苗,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内。腺炎病毒S79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
经培养 ,收获病毒液并加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冻干疫苗为乳酪色疏松体,经
溶解后为橘红色。生产疫苗国家 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每剂疫苗应含有的减毒
腮腺炎病毒的最低含量。不同厂家在腮腺炎疫苗中使用不 同的稳定剂,有的使用
水解明胶,有的使用山梨醇,有的两者都使用。
2.2疫苗免疫效果
在国内外报道中,经过系统的观察和实际调查发现,接种腮腺炎疫苗后腮腺
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如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在1993-1995年期间腮腺炎患
病下降率达到99%以上
[ 17]
。最早开始使用疫苗的美国有一开始每年多达100万的
患病人数,推广疫苗十年后每年 患病人数不足两万
[18]
。因各国生产疫苗毒性、减
毒株以及工艺的差别会有不同的 免疫效果,但总体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我国


在90年代开始S79减毒株疫 苗就被广泛应用,公开报道中疫苗的保护率达到80%
左右,具有较高的免疫力,并且临床反应轻微[19]

2.3接种后的副作用
一般腮腺炎疫苗的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少见 。除接种部位轻度肿、痛外,最
常见的反应为腮腺炎和低热,偶见睾丸炎、腮腺肿大和感音神经性耳聋, 也可出
现短暂性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极少出现中度发热,曾报道过无菌性脑膜炎,
但报道发 病率差异很大(例如从1400至150万)。疫苗相关无菌性脑膜炎发病
率的差异不仅反映了疫苗毒株 和配方的不同,也与研究设计、诊断标准和临床实
践的不同有关。被动监测时,难以发现迟发性无菌性脑 膜炎。无菌性脑膜炎一般
在接种后2-3周发生,间隔的中位数时间为23天(腮腺炎疫苗范围为18- 34天)。
部分脑膜炎患者可见脑脊液白细胞增高,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20]


参考文献:
[1]马晓玲、李小荣.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24 期2012年8月.
[2] 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中国计划免疫2004 年4月第10卷第2期.
[3] 王涛.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第39 卷第22期.
[4王涛.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现代预防医学2012 年第39卷第22期.
[5]马晓玲、李小荣.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24期2012 年8月.
[6] 宋炳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临床合理用药2013年6月第6卷第6期.
[7] 王涛.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现代预防医学2012 年第39 卷第22 期.
[8] 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4月第10卷第 2期.
[9] 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4月第10卷第 2期. [10]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应及其副反应.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2月第3卷1
期.
[11] 王涛.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现代预防医学2012 年第39 卷第22 期.
[12] 马晓玲、李小荣.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24 期.2012 年8月.
[13]马晓玲、李小荣.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24 期.2012 年8月.
[14] 王涛.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现代预防医学2012 年第39 卷第22 期.
[15] 胡新三.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效力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7年1月20日第13卷第1
期.

[16] 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4月第 10卷第2期.
[17] 刘成文、张正稳.流行性腮腺炎研究进展.临床内科杂志 年第 卷第 盛期.
[18]陈志慧.流行 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应及其副反应.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2月第3卷1
期.
[19] 孙家明、李明珠、袁国平.国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效果观察.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0 年
11 月第 6 卷第 4 期.
[20]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应及其副反应.中国计划免疫 1997年2月第3卷1


期.










天天有喜有多少集啊-我什么时候能上你


神武宠物怎么交易-口水多是怎么回事


手部脱毛-狼与香辛料结局


童宝乐-臭氧消毒碗柜


女人洗澡不关门-深宫谍影大结局


1段奶粉哪个好-贝亲奶嘴大小


苹果 是真的做了 -感恩父母的歌曲


传染病有哪些-合生元价格



本文更新与2020-10-29 14: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4847.html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