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孕妇吃什么干果好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25 05:32

怎么增强自身免疫力-hvs

2020年10月25日发(作者:纪玉良)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前言:
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 后全身现疹子,去
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
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
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 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
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 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
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请千万别
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 及出疹前后机
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
下 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
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
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 果
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 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
斑病。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发高烧、眼 睛充
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
【出疹发烧顺序】 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可
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 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
【形状、颜色、部位】 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
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 发烧和出疹性 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如无力、发烧
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时,必须赶紧 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
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


2、风疹(风痧、痧子)
3、水痘
4、麻疹
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
6、痱子
7、手足口综合症
8、小儿猩红热
9、伤寒
10、川崎病
11、湿疹
12、荨麻疹
13、药疹

一、幼儿急疹:
也叫婴儿玫瑰疹
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
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婴儿,一 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以冬春
季为多。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潜伏期是8~14天。
【临床表现】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的孩子可能高热惊厥。
热退疹出是 本病的特点,发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退热后或体温下
降时体表开始出皮疹。
皮疹多 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淡玫瑰红色,初起时散在分布,以后相邻
近的皮疹可以融合成大片。用手按压 皮疹可以退色。全身均可以见。一般1~2天
消退,不留痕迹(不留色素沉着及脱屑)。
同时 有的孩子还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
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 。
【治疗及护理】
注意休息,让孩子卧床至皮疹完全消退。保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
盖得太厚太多。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多喝些开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 毒物排出。适当给宝宝吃些营养且易消
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 果孩子高热可以用退热药,如果有的孩子出现
烦躁或者惊厥可以用镇静药。

二、风 疹:
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时期常见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
急性传染病。传染原可能是已 经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没有发病但是带病毒者。
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流行。一般潜伏期是10 ~21天。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中等度热,少见有高热。持续1~2天,发热3天的少 见。同时有的
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头痛、呕吐、结膜炎。
发热1~2天出现皮疹,之 后出疹迅速遍及全身。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
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
皮疹色淡,略高于皮,初起呈充血性、淡红色、细小但比较密集的斑疹
或斑丘疹,直径2-3厘 米,一般早则在出疹后2~3天消退,多则4~5天,个别
病人在疹退后遗留色素斑。
耳后、 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即有肿大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随着病
情好转,淋巴结逐渐消退。
本病可以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炎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及护理】 发热时可以多喝水,可以吃抗病毒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体温高于
38.5℃可以用退热 药。
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饮水,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
本病隔离从发疹至出疹5日后, 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容易引起胎儿畸型、
白内障、先天型心脏病。
目前我国的儿童已经接种风疹疫苗,保护率达95%,注射后6~8周保护抗体达
到高峰。

三、水痘:
是常见的、较轻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现带状疱疹。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
孕晚期也可以通过胎盘传 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期出水痘。冬春季发病多见,一般1
次发病,终身免疫。潜伏期11~24天。
【临床表现】
发热,一般在39℃以下。
发热当天即可出皮疹,也有的在发热1~ 2天后出现,以躯干、头、腰以及头皮
多见。一般丘疹、疱疹、结痂的疹子同时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 部和结膜也可
以见红丘疹。
【治疗及护理】
发热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 皮肤清洁,勤换衣服,不要抓破水疱,
以防感染,只要水疱不破,一般痊愈后不留疤痕。
可以吃抗病毒药物或者注射维生素B12。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

四、麻疹:
是婴幼儿 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麻
疹病毒。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 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
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 ,
晚春最多。潜伏期6~18天。
【临床表现】
发疹前3~4天可见高热、流涕、 结膜炎、流泪、轻咳。口腔内可见口腔麻疹黏
膜斑,这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发热第四天出现 皮疹,先见于耳后,继而象一盆水从头泼下一样出现皮疹:发
际、颈部、脸、遍及全身最后达四肢。皮疹 大小不等呈暗红色。疹出2~5天按出
疹顺序从上向下逐渐消退,
如果发疹不透,或者高热不退容易出现合并症: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
心肌炎等。
【治疗及护理】
在家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直接吹风。做好眼、鼻 、
口腔护理,不能急于降温,最好采取物理降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透疹的中药。
病情有变化 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丘疹性皮疹:
丘疹性皮疹又叫“沙土皮疹”。 此病主要发生在夏天,
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孩子的皮肤娇嫩,经过沙土或水的多次刺激,使得皮肤表面< br>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防御能力降低,由于天气炎热,孩子出汗,就导致皮肤发
炎,形成皮疹。
【临床表现】
轻的出现皮疹,重的可以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糜烂,渗出。好发孩子的腕部,< br>手背,有的也会在孩子的前臂,大腿,臀部出现。
【治疗及护理】
局部外用氧化锌软膏,口服维生素C。
如果有糜烂或渗出可以将化毒散用水调后外用。
如果已经感染,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六、痱子
: 小婴儿的皮肤很娇嫩, 其防御功能差,对外界的刺激抵抗力低,
很容易受到感染或伤害。尤其是婴儿的体液含量比成人高,植物 神经系统发育不
成熟,因此调节的功能差,孩子出汗多。有的孩子因为汗液排泄不畅,潴留在皮
肤内就引起汗腺周围发炎,生起痱子。
【临床表现】
主要分布在孩子的脸,颈部,胸及皮肤 皱折处。有痒,灼热,和刺痛的感觉。
严重者可以感染成为“痱毒”形成疖子乃至败血征。
【治疗及护理】
预防是关键: 首先室内要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
使用空调,保持24~26℃。室内每天必须保证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
勤洗温水澡,使用 对皮肤无刺激的婴儿浴液,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孩子的
衣着应该是吸汗的薄棉布衣服。
让孩子多喝水。勤给孩子翻身。
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直晒。
可以使用含有薄荷及 樟脑的婴儿爽身粉,严重者可以用氧化锌软膏外用。“宝
宝金水”采用天然配方,内含野菊花,金银花, 大黄等外用药水。具有很好的祛
痱、止痒、防蚊虫的功效。每天沐浴时,只要将“宝宝金水 ”加入到洗 澡水中,
既可以有效避蚊,也可以直接擦抹宝宝裸露在外的肌肤或痱子处,即刻可以止痒、
消肿 。

七、手足口综合症: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
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
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
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病儿说话时的口水飞沫中带有此病
毒 ,可传染其他小孩;病人玩过的玩具或拿过的食物上也可带有此病毒,其他孩子
再拿这些东西时,可通过 手将病毒吃进嘴里而患病。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
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 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同时
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临床表现】
发 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
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 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象。1~2天后,孩子的手
上、脚上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 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
疱疹,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疱疹破溃 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
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的疱 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
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 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
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治疗及护理】
目前对手足口 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服用抗病毒的药
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保证患儿有足够 的休息。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
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 感染;对破溃处,可
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定时让
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

八、小儿猩红热: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通过呼吸 道飞
沫传播的。该病的潜伏期一般2~4天,也可长达10 天。

【临床表现】
发热第二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基础上散布针头大小的点状猩红色斑疹,排列
密集,有时融合成 片,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严重者有
的出血疹。面部充血潮红,无皮疹。 < br>起疹部位始于耳后、颈部、胸部,一天内蔓延全身。在皮肤褶皱纹处特别密集,
形成紫红色线条样 褶痕(称“帕氏线”)。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宝宝发烧,还 会感觉喉咙痛,看看宝宝的咽部红红的。
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
扁桃体炎,舌苔有一粒粒 小隆起,称为杨梅舌。在口唇周围有一层苍白圈。
胃口差、不愿吃,精神不好。
【治疗及护理】
一旦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医生通过验血常规(白细胞
明显增高)、咽拭子培养(如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可以确诊是猩红热),使用有效
的抗菌素, 宝宝体温即会降低,皮疹逐步消退。
发高烧时,除了给他服用退热药,还要多饮水,帮助毒素排泄。
皮疹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脱屑,应及时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猩红热患儿用抗菌素治疗, 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足疗程,如果觉得孩子热退了,
就停用抗菌素,不彻底治疗,细菌没有最终杀灭。表面 上烧退了、皮疹也消退,
似乎疾病痊愈了。但细菌并没杀灭,两周后可能会衍生其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
肾炎、风湿热等。
由于猩红热没有疫苗,因此预防猩红热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九、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发热,到发热的第6天,约一半患者会出现典型皮疹
疹子呈淡红色丘疹(医学上称玫瑰疹) ,数量不多,一般是几个到十几个消退
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起疹部位散布于患者的前胸、腹部,大部分会在2—4日内消退。
其它症状: 疲倦、食欲不振、严重头痛、脾脏胀大、便秘或腹泻。并发症较
多,如恢复期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治疗及护理】
患儿须隔离,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可适当予以物理降温。
必须保持皮肤与口腔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和口腔炎。
为防止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故应特别注意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
素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少食多餐。
恢复期患儿 常有明显的饥饿感,宜给少渣饮食,饮食需限制,保持大便通畅。
要保证足够水分,促进伤寒杆菌毒素排 出体外。
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接种伤寒及副伤寒疫苗。

十、川崎病 :
一种血管炎综合症,病因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
多为突然发热,发病后2-3日,出现皮疹。
疹子的疹型不一,可呈弥漫性红斑、猩红热样 或麻疹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
不见疱疹或结痂。
起疹部位: 面部躯干较四肢重,接种卡介苗处尤易发红斑。
起疹约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状:急性 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有红斑。结膜充血、发红,通常
无分泌物。唇部潮红、干燥、皱裂并有血痂 形成。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口腔、
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不化脓。
【治疗及护理】
急性期体温发烧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量,保护心脏。注意观 察
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处理。
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进食时,应将食物晾凉后再吃。
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剪短指甲 ,脱皮处千万不可撕皮,以免引起皮肤感染,衣
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保持口腔清洁。
注意观 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一
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
定期复查,恢复期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心肌梗塞。

十一、婴儿湿疹
:发病原因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和身体素质。
【临床表现】
长疹子的部位会出现红肿、斑点,还可能会脱屑或有小水泡,有些部位因为经< br>常搔抓,可能会变厚、结痂。
起疹部位随年龄增长部位不同,婴儿期多在脸、胸口、臀与肘外 侧;小儿阶段
多在颈、手肘内侧、膝盖关节及膝窝等。
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
【治疗及护理】
有过敏史的 家族,要特别预防宝宝发生湿疹。湿疹发作时,可使用医师开的药
膏加以治疗。平时要注意居家环境清洁 ,让宝宝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已知某些
食物会引起过敏,就要避开。

十二、小儿荨麻疹:
病因复杂,过敏性体质和食物过敏最常见。
【临床表现】 < br>疹子突然发生、大小不一、数目不定的水肿性风团,界限清楚,高出周围皮肤,
呈浅红色或苍白色 ,四周皮肤发红。风疹块边缘不整齐,可以相互融合成片,并
引起剧痒。
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起疹,发作大多少于24小时,但常反复发作。
如果除了局部搔痒外 ,还伴有腹痛、下痢、呕吐,甚至呼吸困难时,就是全身
性急性荨麻疹,必须赶紧送医治疗。
【治疗及护理】
如发现与接触、进食有关,应加以禁用、禁食。按医嘱用药。

十三、药疹:
是由于病儿对某种药物过敏或过量中毒所引起的皮疹,一般
先有用药史, 用某种药后不久或用药后几天身上出现皮疹,其形态多种多样,内
服、注射或外用均可引起药物性皮疹。 药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一般比
较痒,孩子出皮疹后常用手去抓,而且烦躁,爱哭。
【临床表现】
由于对某些药过敏而引起的皮疹。可引起药疹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链霉< br>素、安乃近、阿斯匹林、巴比妥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
药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 躯干,一般比较痒,孩子出皮疹后常用手去抓,而
且烦躁,爱哭,同一种药在不同小儿身上可表现出不同 的皮疹,在出皮疹的同时
有发热、全身不适。
常见种类:
1、固定性红斑型: 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
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 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
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2、红斑性发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
粒大小的红色斑片 ,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
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3、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
明显的瘙痒,部分 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
常见药物力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 狂犬疫苗等。
4、大疱表皮松解型: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
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
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 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
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 小水,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内脏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 儿,若抢救
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肾衰或脑出血而死亡。此型
药疹 较常见的致敏药物为安痛定、鲁米娜等。
【治疗及护理】
家长配合医生仔细观察,停用一切引起皮疹的可疑药物,以后不要再用该药。
按医嘱进行局 部治疗。如发现孩子病情严重,形成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或剥脱性
皮炎性药疹,一定带孩子住院治疗。

卖卵子是怎么取出来的-天津失眠医院


鸡皮肤怎么治疗-月月舒卫生巾


传奇离线挂机-长老年斑怎么办


女人的小鸡-轮流发生x关系


乳房和月亮-幼儿园辞职书


女性斑秃的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怎么办


肺癌晚期可以治好吗-胸围90是多大


冰火两重天安全套-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文更新与2020-10-25 05: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1689.html

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