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婴儿放屁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25 02:56

电炒锅有辐射吗-在家挣钱的活

2020年10月25日发(作者:文光浚)
三、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 病史要点 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 病,注意各器官感染的症状询问,特别是呼
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发热时的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的应 用情况。特别注意
以下几点:
(1)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
等。
(2)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 体格检查 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 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
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 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的临界阈值为 <5
×10
9
L或>(15-17.1)×10
9
L;中性粒细胞绝 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
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
9
L ~10.6×10
9
L。小儿的泌尿系感染
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 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
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 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时,
PCT的判断价值优于CRP和血WBC计数; 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
PCT优于CRP。PCT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 ,细菌感染时PCT升
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 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
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
9< br>L,或>15×10
9
L时也应考虑
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 全面了解病史
2. 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 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
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 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
局部叩痛等。
(3)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
3. 辅助检查
临床上的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的的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
查血、尿 、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 病原体培养;
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
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 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
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 等。


(3)恶性肿瘤性疾病:B超、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内窥镜检查
(支气管镜、胃镜、肠镜、膀胱镜等);骨髓、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穿刺活检或手
术探 查。

分析:通过进一步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和腰穿检查,患儿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热性惊厥。发热性疾病在病因明确的情况下,进行诊断病因的特异性治疗,
以及退热、止痉等对症 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性疾病
泌尿系感染
1-3天发热

症状体征
常规检查

肠道感染

其他部位感染



特殊部位B超, X线

感染性


特殊病原病原学检查


4-14天发热

结缔组织病免疫学检查

非感染性

血液疾病细胞形态学

其它



症状
病原培养, 抗原,
确诊
感染性疾病

抗体, 影像, B超
体征

不能确诊
风湿免疫性
症状
免疫学检查
确定类型

者: 停药观
体征
疾病
长期发热
察;试用抗

症状
组织穿刺, 活检, B
血液肿瘤
菌药物或
肿瘤性疾病

实体瘤
超, 影像
体征
激素

药物热, 功能性,
其他
其 它密切观察

体温调节失衡




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思路


四、发热的治疗原则
(一)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低度发热不主张治疗,多采用物理降温。
(1)少量多次给孩子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2)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 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
部擦拭5~10分钟。
2.退热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与 布洛芬为患儿最常用的退热剂,体温≥38.5℃和(或)
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
(1)3个月以上儿童常用退热剂剂量为: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次<
600m g),口服,间隔时间≥4小时,每天最多4次(最大剂量为2.4gd)。用药
不超过3天。布洛芬5 -10mgkg(<400mgd),口服,每6小时1次,每天最多
4次。3个月内的婴幼儿是否应用 退热剂,没有RCT研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
法。
(2)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 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持续时间久,
特别是用药后4~6小时;而对乙酰氨基酚的体温下降起效比布 洛芬早。对乙酰氨
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剂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发生。不能从退热剂的退热效果来
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3)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可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方法。包括:①先用布洛 芬
10mgkg,4小时后对乙酰氨基酚15mgkg;②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小时后布洛芬5mgkg,4小时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4)其他退热药物:安乃近可致中性 粒细胞数减少;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
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增加胃溃疡、出血及Reye综合征 风险;尼美舒利有
低体温、胃肠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以上三种药物不推荐作
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5)糖皮质激素: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二)
1. 对症处理
(1)侧卧位或仰位,头偏向一侧,解松衣领、裤袋,将纱 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牙
刷柄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牙关紧咬者,不可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2)有青紫或惊厥时间较长者要及时吸氧。
2. 止痉
(1)首选药 物安定,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剂量为每次0.2~0.3mgkg,一般婴
儿用量不超过3mg,幼儿 不超过5mg,年长儿不超过10mg。
(2)苯巴比妥,肌注,5~10mg(kg·次)。
(3)另外还可采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3. 针刺或按压
人工、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一般仅需1~2个穴位。
4. 防治脑水肿
对于频繁、持续抽搐继发脑水肿者,可在应用止痉药的同时应用呋塞米、甘
露醇或地塞米松。
(三)抗感染治疗
在临床诊断感染性发热时,采用抗感染治疗。治疗前先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
养及药敏试验,然后进行经验性治疗;病原明确后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一般
不主张预防性应 用抗生素,尤其是不主张静脉途径应用广谱抗生素。

五、转诊指证
1. 持续发热或反复高热,当地治疗效果不佳。
2. 病情较重、全身情况差,怀疑有重症感染,如脓毒症、心肺功能不全、颅内
感染等。
3.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患儿。
4. 新生儿发热。

感恩节为什么吃火鸡-55115 com


q宠结婚-结肠扭转


乳酶生-清穿小说四四


产后恶露颜色-七点十二分


爱妈交流圈-怀孕日历


孕妇病假条怎么写-happy song


小燕子穿花衣简谱-幼儿园元旦节目主持词


孕妇 电热毯-心电图t波改变



本文更新与2020-10-25 02: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1613.html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