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园地内容-冰冠冰川任务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 ?
在健康(健康食品)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 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
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 ℃~37.3℃),而不因外 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但人
体正常体温并不是指某一具体温度,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如对大多数正常 人来说,口腔体温
范围在36.7℃~37.7℃之间 (而37.19℃仅是一个平均值),腋窝温度 范围在36.0℃~
37.4℃,直肠温度范围在36.9 ℃ ~37.9℃。人体的体温虽然比较恒 定,但人类个体之
间的体温有一定的差异,少数人的标准体温可低于36.2℃,也可高于37.3℃。 即使同一人
体温在一日内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昼夜间体温的波动可达1℃左右。
人体各个 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
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 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
口腔温度低0.3℃~0.6 ℃,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
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 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
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 期亦有些许变化。超过正常体温就是发烧。
常用的腋下正常温度是36~37.4 口腔舌下是36.7~37.7。
体温受影响后变化范围在0.3~0.6度左右。
以口腔舌下温度做标准:低热37.3~38度中等热38~38.9高热39~41超高热>41
人体正常温度参照表
年龄 正常温度范围
0-2岁 36.4~~38.0度
3-10岁 36.1~~37.8度
11-65岁 35.9~~37.5度
65岁以上 35.8~~37.4度
测量部位 正常温度范围
耳温 35.8~~38.0度
口温 35.5~~37.8度
腋温 34.7~~37.4度
肛温 36.8~~38.0度
额温 34.8~~37.4度
正常来说,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少数人个
体差异不同温度有所不同.
假设人体温度在20℃时会感觉到 冷还是热?人体体温超过37.5℃时呢,比如40摄氏度,
不存在发低烧和高烧的情况。
我们知道,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但这并不是说在衣服内或房屋内保持37℃的
温度,人就最舒 适。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必须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发散。若环
境温度过高,这些热量不能发 散,聚积在体内,人会感到非常难受。这时,人体就要排出大
量汗液,借蒸发作用发散热量,以降低体温 。只有当气温较体温低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才得
以畅快地散发。然而当气温过低时,热量发散太快,超过 了人体正常散热的速度,人体又会
感到寒冷,这时就要穿上适量保暖的衣服,阻止人体热量向外发散。
舒适温度的上下限 根据国内外的实验,夏季,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24℃,冬季是17—22℃。人体总要保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
热,若 超过 37℃时就感到酷热,一般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相反,当环境温度
低于舒适温度下 限时,人就感到凉、冷;若低于0℃,就感到严寒。对于一般从事室外活动
衣着合适的人,能够忍受的温 度下限约为零下34℃。
感觉温度还与风速和湿度有关 以上只是从温度的高低谈论冷、热, 这还不全面。其实,
所谓冷、热,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它与实际气温不完全是一回事。感觉温度除与气温 有关外,
还与风速和湿度等有关。例如冬季南方的阴雨天,人们感到透心的冷;而在北方刮大风时,就感到刺骨的寒。在夏季台风或暴雨到来之前,由于气温高于体温,气温对人体起加热的作
用,人只 能靠出汗耗热来维持体温平衡,如果这时空气湿度大,汗又不易挥发,人体就会感
到闷热异常。如果这时 清风徐来,加快了人体热量的散发,人体马上就感到凉快。这都说明
谈论冷、热时不能忽略风和湿度的作 用。
风和湿度在感觉温度中起作用 风和湿度究意在感觉温度中起很大作用?一可增强人
体的 对流换热,二可加快空气蒸发,从而也影响着排汗的散热效率。这两者的影响又由于气
温高于皮肤温度或 低于皮肤温度而有所不同。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风的作用一方面是对
流换热而加热于人体,另一方面 却增强了蒸发,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如夏季当有热风吹来
时,由于汗水蒸发快,入体虽感到干热但并不 闷热。反之,在冬季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风
的作用使对流换热快,散热效率也高,所以在气温相同的情 况下,有风时人体会感到更冷。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它决定着排汗的散热效率。在舒适温度的范围 内,湿度的影响还
不太明显,但在高温时,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高则愈加明显。这是因为湿度大时,皮肤 完全
是潮湿的,此时,蒸发率及由之而产生的散热量仅取决于空气的蒸发能力。
.散热方式:主要(90%)以皮肤散发出去的。汗液蒸发。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 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温度可以通过
流经皮肤血流量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 br>当外界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当
高于正 常体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在常温条件下,
皮肤汗液分泌少, 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直接散热不能发
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 散热方式。
体温受脑控制
1.控制:通过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
2.增加散热:增加汗的分泌,使血管舒张。
减少失热: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
当人体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兴奋传入下丘脑
的体 温调节中枢,引起产热中枢兴奋和散热中枢抑制,从而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
皮肤散热量减少同 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发生所谓“鸡皮疙瘩”),骨胳肌也产生不自主地
战栗,使产热量增加。这样, 人体通过对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调节,在寒冷环境中一般也
能维持正常的体温。相反,人处在炎热的环 境中,皮肤里的热觉感受器受刺激后所发出的兴
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散热中枢兴奋和产热中枢抑制 ,从而反射性地使肌肉松弛,皮肤
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多等,这样散热增多,产热减少,体温仍可维持 正常。
人体是怎样维持体温稳定的?
位于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担负着调节人体产生 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的任
务。当热平衡时,人体体温保持稳定。若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 若散热超过产热,则
体温降低。产热过程包括: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 和寒冷
刺激时,肌肉收缩发抖,产热增加;肝脏等内脏器官代谢加强时,产热亦增加。散热过程包
括: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四种方式。因皮肤表面面积大,故主要通过皮肤散热。
感冒病人为什么会发热?
感冒时,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内,致中性粒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使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失衡,产热过程加强而散热过程减弱,于是体温便升高,维持在
一较高水平。若病原体被杀灭,致热原刺激消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恢复,减少产热,增加
散热 ,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感冒时人体发热是机体对入侵病毒的一种反应,清
除病原体是恢复正 常体温的根本方法。
发热对人体有好处吗?
感冒时发热,对人体亦有有益的一面 。由于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
它可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使外 周血中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活跃,肝
脏解毒能力加强,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有利于病原体的灭活和局限 。同时,高热还可在一定
程度上直接杀灭感冒病毒。
感冒发热如何处理,应注意什么?
感冒发热有利也有弊,应根据患者体温高低和身体素质状况加以处理。
青壮年患者, 当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时,体温处于38.5℃~39℃时,可予以物理降温,
当体温超过39℃时,可考 虑行药物降温。
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当体温超过38℃~38.5℃时,应考 虑药物降
温,以防止出现心衰或高热抽搐。
物理降温方法:①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 冷毛巾及冰帽放于患者头部,同时,也可
将冰袋放于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②酒精或温水擦浴: 用30%~50%酒精或32℃~
34℃ 温水,擦浴患者颈、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下肢及脚心、脚背等部
位。每次 15~30分钟,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
药物降温方法:①柴胡注射液4毫升或安痛定2毫升肌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
② 消炎痛栓: 1/4~1/2枚,放入肛内;③阿司匹林0.3~0.6克,每日3次,哮喘患者
及有出血倾向、活动 性出血患者禁用;④扑热息痛:0.25~0.5克,每日3次,肝肾功能受
损者慎用。
因药物降温是通过全身大量出汗而达到降温目的,所以应缓慢进行,不宜太快过强,以
免汗出过多引起虚 脱和血压下降,尤以老年患者心功能较差时为甚。若汗出过多,发生虚脱
情况,轻者可自行喝淡盐水或糖 水,重者应立即输液,补充电解质(尤其是钾),以维持体液
平衡。
哪些药物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通过药物对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从而使 之获得一定的抵抗疾
病的能力,是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途径。近年来,生物制剂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实践 提示:
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和核酪等药物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中药黄芪、鸭跖草、
玉屏风散等亦有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及流感的作用。同时,黄芪加干扰素预防感冒的效果
优于单独使 用低浓度干扰素的效果。
很大吧8-刘满
女生有小胡子-没射进去
边境牧羊犬好吗-成都找工作
嘴里长了智齿-哪种腹泻奶粉好
夏天手心脚心发热-冬季幼儿食谱
新生儿鼻塞怎么办-尼罗河女儿结局
多肉墙-爱情公寓胡一菲热舞
金扬沙银屑胶囊-新北方主持人吴博
本文更新与2020-10-25 01: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1581.html
-
上一篇:体温
下一篇:常规产检时间表和项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