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是什么感觉-睾丸下坠
尿频的原因有哪些,尿频尿急尿不尽吃什么药,尿频的中医治
疗
尿频的症状有哪些:尿频是泌尿外科、男科疾病所表现
的主症,即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减少,严重 时数分钟
排尿1次,每次尿量仅数毫升。正常膀胱容量男性约400毫
升,女性约500毫升, 随年龄、气候、饮水量和环境等改变,
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亦有不同。一般白天排尿4~6次,夜
间0~1次。
尿频的原因有哪些引起尿频原因有泌尿、生殖道炎症使膀胱
容量减 少,下尿路梗阻致残余尿等,常伴尿急症状,大多数
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多采用抗菌消炎或降低膀胱
颈压力的药物。中医学将尿频归属“淋 证”范畴。中医临床将
尿频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辨治治疗。
一、脾肾亏虚型尿频的中 医治疗方法表现:尿频,但无疼痛、
无热感,夜间为甚,形寒肢冷,或小腹坠痛,舌质淡,脉细。
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治则:益肾补气,祛瘀通淋。
< br>处方:黄芪、党参、王不留行各30克,熟地、山萸肉、桃
仁、赤芍、泽兰各15克,升麻、柴胡 各3克。
1 阳虚.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肾阳虚导
致多尿、少尿的机理
肾具有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和温煦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多尿与少尿症状出现的原因与肾主水液和肾 温煦脏腑的生
理功能密切相关。肾主水液是指肾依靠气化功能,输布排泄
体内津液,维持体内水 液代谢平衡,气化功能又赖于肾阳的
蒸腾作用。当肾阳蒸腾气化体内水液,使水液中清者上升,
浊者下降,下降的浊液注入膀胱,就形成尿液。尿液的排泄
通过膀胱的开阖作用完成,膀胱的开阖作用又 依赖于肾的气
化作用,肾的精气充盛,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则排尿
功能正常。如果肾精气 亏虚,气化不利,膀胱开阖失司,则
使水液代谢紊乱,出现多尿、少尿。
多尿、少 尿可体现两种生理含义,一种是指尿液生成的量,
一种是指尿液排泄的次数。当肾阳虚衰,气化作用减弱 ,使
水液代谢不能蒸腾于上,就会出现过多水液下注于膀胱,形
成尿量增多。膀胱的气化功能可 维持人体正常的贮尿和排尿,
但其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4]。当肾阳虚衰,气化不
利, 同时又失于固摄,则导致膀胱过度开而少阖产生尿频症
状。当肾阳虚衰,气化无力亦可使水液清浊不分, 与体内污
浊相结壅滞于三焦,清液不得上升、浊液不得下降影响尿液
形成导致尿量的减少。壅滞 于三焦的污浊继而影响水液代谢,
加重肾脏负担造成症状进一步加重,当污浊累于精关,就可
出 现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等小便不利的症状。
2 影响肾阳虚病机导致多尿、少尿的因素
2.1不同种类疾病对肾阳虚的影响
< br>在中医“异病同证”治疗思路中,提倡一证一方的同时更要善
于运用同证异治的原则[5]。因为 不同种类疾病性质也不相
同,即使表现出相同证候,但不同的疾病性质会影响、作用
于机体产生 不同甚至相反的症状表现。例如,常见的“消渴”
与“癃闭”,可以同时出现肾阳虚衰病机,但其在临床 表现上
前者以多尿为主,后者以少尿为主,应是因为不同的疾病性
质影响了其临床表现的发展方 向。消渴病是以多尿为临床主
症的典型代表,其病因是津液的耗伤,其病根为阴虚津亏血
少,而 生内热[6]。中医学认为,消渴病主要有阴虚火旺、
气阴耗伤的证候特点,火旺津伤则多饮,胃阴亏燥 热而多食,
肾阴耗伤,虚热内生造成气随阴亏,气虚失于固摄就会出现
多尿。肾阳虚衰消渴病患 者,由于阴虚火旺导致多饮,过多
水饮入内,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使水液不能上蒸却下疏于
膀 胱形成过多尿液。再结合消渴病患者气阴不足的特点,使
膀胱失于固摄,排尿频次也会增多。如此循环往 复,消渴病
致病特点就会影响肾阳虚衰病机向多尿方向发展变化。
明代李中梓《医 宗必读》曰:“新病为溺闭,盖滴点难通也;久
病为溺癃,盖屡出而短少也”[7],指出癃闭是以小便 不利等
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强调肾阳虚衰,气
化不利,导致水液内停而尿少 ;标实以膀胱蓄热,湿热互结为
主[8]。癃闭初期患者多有湿热瘀结等特点,瘀滞使水液代
谢 不通,甚则堵塞尿道,可表现为尿点滴而出或不通,在《医
宗必读》中对此描述为“溺孔之端也”[7] 。癃闭疾病本身具
有郁滞、阻塞的特点,而肾阳虚衰患者自身气化不利,容易
使水液代谢停聚于 体内,结合癃闭疾病阻塞、瘀滞的特性,
更易让瘀、水互结。导致过多水液不能顺利下疏膀胱,影响尿液的形成,同时瘀水互结造成过多病理产物的堆积,继而
累及尿道、阻塞尿道,加重小便不利症状 ,则产生尿少甚至
无尿的临床表现。综上所述,即使是同种病机、病证仍会出
现截然相反的临床 表现,这与疾病本身的致病特点对证候病
机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忽视疾病本身特性对病机发展演变的影响力。
2.2不同体质类型对肾阳虚的影响
在发病学和病理学中,人类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
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具有差异,原因归结为人 类个体体质差异
[9]。可见体质因素对于疾病所呈现的证型、转归和预后均
具有一定程度的影 响[10]。体质可以影响病机变化,从而
影响疾病、证候的发展方向,不同体质的生理特性会影响肾< br>阳虚证患者病机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多尿或少尿两种相反
症状的产生。现以阳虚质、气虚质、瘀 血质、湿热质举例论
述可影响肾阳虚病机产生多尿或少尿情况的原因。
阳虚质人群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因此常以虚寒表现为主要特
征,例如多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
脉沉微无力等,阳虚质患者发病也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
这类人群阳气本身不足,当肾阳进 一步虚衰,导致气化无力,
尿液生成量增多,随之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使开阖失调,形成
尿频。阳 虚质患者发病易寒化的特性也促使体内肾阳日益衰
微,加重多尿症状。
气虚质人群 主要为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为主要特征。这类人群患病易向虚损方向发展加重,或是 伴
有气虚损耗,逐渐累及其他脏腑,使脏器下垂或功能失调等。
气虚质人群本身元气不足失于固 摄,容易导致尿频,当肾阳
虚衰时,气化无力使水液下疏膀胱导致尿量生成增多,就会
出现多尿 。
瘀血质人群多有瘀血停滞,或血行不畅的症状表现,瘀血又
会导致气虚、气郁、 津停等病理状态[11]。瘀血质人群本
就有“瘀”,而气郁、津停都会加重瘀这一病理产物堆积,结< br>合肾阳虚衰会导致水液停聚,瘀水互结就会出现尿少的表现。
其中气虚可能会导致膀胱失于固摄, 但肾阳虚衰时水液与瘀
互结,使尿液生成受阻,在根源上尿量已经减少,所以当瘀
血质人群肾阳 虚时可能会出现尿少的病理状态。
湿热质人群因体内多有湿、热,两者互结可出现面垢油光 、
口干口苦、眼睛红赤、身重困倦、小便短赤等症状。这类人
群因体内有热,所以口渴多饮,但 湿邪易困脾土导致水湿不
蕴,湿热蕴结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当肾阳虚衰时,水液
停聚与湿热 相结,困于三焦更加阻碍了水湿运化,同时湿热
质人群的“内热”也会耗伤阴液,使尿液生成乏源最终导 致少
尿的病理状态。
2.3不同脏腑盛衰变化对肾阳虚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强调,五行学说相应的五脏也有相互影响、关
联、制约的关系,所以单一脏腑的病变必然 会累及其他脏腑,
同样也会被其他脏腑影响。同时人体生理功能具有复杂性,
并非是单一脏腑能 独立完成,例如,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就涉
及水液代谢及水液运化的生理功能,除了肾脏以外与膀胱、脾脏及肺脏都密切相关。这些脏腑的功能强弱同样会影响肾
阳虚病机的变化向多尿、少尿两个相反方 向发展。
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为储尿之器,司开阖,主尿液排泄,
故尿液的多少 与膀胱关系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
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当膀胱 气化功能
失常,导致津液无法气化而出,则表现为小便不利、汗出异
常;津液蒸腾输布受阻,津 不上承则表现口渴[12]。当肾阳
虚患者气化无力,使膀胱气化无权,就会导致少尿,同时膀
胱气化失司导致小便不利,反作用于肾脏,依靠肾阳蒸腾气
化,加重肾脏负担,日久必然耗伤肾阳导致肾 阳虚衰,二者
相互影响逐渐加重小便不利症状,出现少尿表现。
《素问·经脉别论 》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
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指出肺为水之 上
源,肺主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
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的作用[1 3]。当肺气失宣,津液不
能营养周身,则导致水液下行注入膀胱形成多尿症状,正如
《素问· 气厥论》所言:“肺消者,饮一溲二”。肺肾两脏之间在
生理上相互为用,金水相生;病理上互为影响, 母病及子,子
盗母气[14]。肾阳虚衰患者本就气化无力使过多水液下注
膀胱,子盗母气导致 肺气虚失于宣肃,则大量水液不得气化
向上而下注形成尿液;相反肺气虚母病及子,使肾气虚进一步演变为肾阳虚,出现多尿表现。脾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
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停聚,部分水 液形成湿、痰病理
产物,另一部分水液泛溢肌肤形成肿满。《脾胃论》曰:“脾病
则下流乘肾。 ”脾病不能制水则下注乘肾,致肾失开阖而出现
水肿[15]。二者相互影响,使体内水液不能下注膀胱 而外
溢肌肤形成少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脾脉者土也,……
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提示脾主运化功能失常会导致尿道
不通,排尿困难甚至尿闭,所以脾功能失常也会影响肾阳虚
病机朝少尿的方向发展。
3 从温肾阳角度治疗多尿、少尿的代表方剂
《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肾气丸主之。”
《丹溪心法》记载小便不禁,内里虚寒 者用秘元方、暖肾丸、
《三因方》家韭子丸,温肾阳以固摄。《伤寒论》曰:“少阴病,
下利, 白通汤主之”。都是从温补肾阳角度治疗多尿表现的代
表方剂。岳美中曾用温化肾阳法成功治疗肾炎.h 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慢性 肾炎水肿,其主要
临床表现为尿少、浮肿。《伤寒论》曰:“少阴病,二三日不
已,……小便不 利,……真武汤主之”;“少阴病,四逆,其人
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四逆散主之”。《金匮要 略三
家注》中赵以德提出肾气丸可有效治疗虚劳中的腰痛、小便
不利症状,《医学心语》记载用 桂附八味汤温肾阳可治疗妊
娠小便不通。
在古今众多医家学术典籍中不乏用温补肾 阳之法治疗多尿
少尿症状的代表方,从侧面印证了肾阳虚衰可导致多尿、少
尿两种相反临床表现 ,体现了中医病机演变的复杂特性。
4 小结
中医病机的变化发展具 有复杂特性,常出现相同病机引发相
反症状,例如肾阳虚病机既可以导致多尿也可导致少尿。影
响这一变化的因素多样,本文从“肾阳虚”出发,探讨分析影
响病机复杂变化的因素。肾脏与尿液的形成 、排泄密切相关,
但人的生理功能是需要多个脏腑协调配合方能正常运行,膀
胱、脾、肺都参与 了水液代谢,这些脏腑功能盛衰可以影响
肾阳虚病机发生不同变化。当前提倡个体化医疗,因为不同人群体质特点不同,而这些差异可以对病机发展产生不同影
响,所患疾病自身特性同样会影响病机演 变,所以病机的复
杂变化是通过疾病、体质、脏腑盛衰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作
用的结果,这提示 在临床辨证论治中要综合四诊信息分析,
谨守病机。
医案1:
老伴儿几年前开始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尤其在晚上,刚睡
下不久又要去厕所。由于晚上经常在卧室与 厕所来回跑,搞
得连睡觉都睡不好。后来,邻居推荐了一条专治尿频尿急的
偏方,老伴儿在服用 一段时间后,夜尿频多的问题改善了不
少。
偏方组成:菟丝子12克,覆盆子、韭 菜子、金樱子各6克。
加适量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有补肾固精的功
效。
专家点评: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邓
力表示,中医认为肾有“ 藏精、主水、司二便”等作用,调节
着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而老年人肾之阳气、精元逐渐亏虚,
肾气不固,导致对尿液固涩作用减弱,出现尿频、夜间尿多
的症状。因此,需要应用中药补肾固精的药材 来治疗。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平补肾阳,是补益肾精很好的药材。
韭菜子可温补 肝肾、温阳固精,两味药对肾阳虚引起的尿频、
可起到固精缩尿的作用。而覆盆子味甘酸,性微温,是收 涩
药中的代表药材,《本草备药》记载覆盆子“益肾脏固精,缩
小便”。金樱子味酸涩,可固精 缩尿,涩肠止泻。
可见,该偏方菟丝子、韭菜子偏于温补肾阳、固精缩尿,覆
盆子 、金樱子偏于收涩固精,四药配合可温补肾阳、固精缩
尿,对老年人肾阳亏虚型所致尿频适合使用。
医案2:
彭某,男,24岁,2011年8月18日初诊。患者诉尿频 ,
每晚10余次,遗精,失眠,畏冷,乏力,苔薄白,脉细略
数。2009年8月曾接受“精索 静脉曲张术”。
辨证:肾气不固。
治法:补肾气,涩小便。
主方:缩泉丸合秘精汤。桑螵蛸20克,益智仁20克,覆盆
子20克,菟丝子20 克,金樱子20克,五味子6克,芡实
15克,莲子肉10克,山药.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怀山药15克, 麦冬10克,知母10
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10剂水煎服。
二诊( 2011年8月25日):尿频减轻,每夜3~4次,遗精
渐止,余症皆轻,舌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 ,继以前方加
减服用20剂。
三诊(2011年10月20日):尿频、遗精均止 ,各症皆平,
嘱用原方10剂以善其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主症为尿频 ,其病位在肾与膀胱,《素问·脉要精微
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缩泉丸合秘精汤,< br>补肾缩尿固精,故诸症悉除。
医案3:
在寒冷的冬夜,一晚上 起夜三四次的老人不在少数。过频的
夜尿,不仅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更是肾虚受寒的典型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这多属于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
的虚寒病证,其中与肾阳 的关系最为密切。肾阳为人体元阳、
真阳,肾阳虚衰则无以生火,会出现一派寒象。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人体感受寒邪后,最易损伤阳气,出现阴寒偏盛
的寒象。肾阳对全身起着温煦、推动、气化的 作用。老年人
大多素体肾阳虚衰.阳虚则寒。中医认为,肾主水。司膀胱,
老年人肾阳虚衰则对 水液的蒸腾气化无力,不能制约膀胱,
膀胱失约而出现夜尿频数.甚至小便失禁。除此之外.肾虚
受寒的老人还常伴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
头目眩晕、精神委靡,面色淡白或青黑.大 便久泻;甚则出
现腹部胀痛、心悸等多种症状。中医传统的“吴茱萸热敷法”
是治疗老人夜尿多 的一剂良方,它可祛除内侵入肾的阴寒邪
气,消除夜尿多症状。
从中药店购买吴茱 萸60克,粉碎成末。装入密致的纱布袋
巾,然后封口。将纱布袋放置于锅中,隔水略蒸5~10分钟< br>然后取出,待温度适宜,敷于腰部两侧肾区部位。每次15
分钟,每日1次。每剂药可加温后重复 使用3~5日。
需要注意的是,如药包温度较高时,可以在腰部先铺上一块
毛巾, 然后再行热敷。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散寒止痛、
温阳补肾的功效,对肾寒所致的夜尿频繁有良效。 通过热敷
的方法.使得药性直达病所,助生肾阳,从而祛除肾寒,可
治疗小便失禁、夜尿多、尿 后余沥等症。
治疗脾肾亏虚型尿频的偏方:
老辈人传下来一个“红枣 姜汤”的方子,可以治疗尿频。具体
做法为:首先,把150克生姜去皮洗净,再取100克红枣放入锅中。然后,加入500毫升清水,煎煮10~15分钟后,
取汁(每剂可煎3次)。最后,加入 适量白糖,当茶饮,一日
内服完。连服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症状可明显改
善或消失。
专家点评:
红枣生姜汤的确能起到滋阳补气的作用,对气阳两虚引起的
尿频具有一定疗效。干红枣可以益气补脾,煮汤饮前,先将
其浸泡一会儿,再切成两半,能更好 地发挥其滋补作用。生
姜具有温中解表的功效,入汤前最好将其切成碎末。其中,
如果尿频的症 状较轻,饮用此汤一周便可见效;若症状较严
重,则需要连续饮用一个月。但是,建议把此方中的白糖替
换成红糖,疗效会更好。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白糖属湿
性食物,而红糖性温味甘,益气补血 、健脾缓中的作用更好。
二、阴虚内热型尿频的治疗方法表现:尿频,以白天为甚,
伴下腹胀痛,腰膝酸软,多梦失眠,梦遗,耳鸣,口干,舌
质淡红,苔少,脉细数。常见于慢性前列腺 炎患者。
治则:滋肾清心,行瘀凉血。
处方:王不留行30克,山药 20克,黄柏、知母、熟地、山
萸肉、桃仁各15克,沙苑子、女贞子、茺蔚子各12克。
病案:
龙某,女,53岁,2015年11月17日初诊。该患者因夜尿
频影响睡眠来寻求中医治疗,在问诊中得知患者白天小便基
本正常,夜间尿意频频,每晚3~4次,以致 影响睡眠,偶有
头晕,易溃疡.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 atedlink'>口
腔溃疡,大便先干后稀,舌淡苔薄黄,脉双尺沉弦紧。既往
史: 糜烂性胃窦炎、胃窦多发性溃疡、低T3综合征、乳腺
增生。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辨证 为:膀胱
气化不利,水浅不养龙;方用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化裁:
熟附子(另包, 先煎)10克,炒龟板10克,川黄柏10克,
淡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玉桂皮10克,茯苓.h 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白茯 苓15克,猪苓片
20克,建泽泻30克,生白术15克,7剂,水煎服,日1
剂。
2015年12月1日复诊时,患者述前药后夜尿频繁基本痊愈,
偶有夜间起来小便一次即可, 睡眠亦随之好转。守方再进7
剂。
按:夜间多溺常与失眠互为因果,因失眠而思小 便,再因小
便而影响睡眠,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类病人一定要问清楚是先
因小便影响睡眠,还是因 失眠导致尿频,如若一概于安神方
内加补肾涩尿之药,效果常不甚佳。若因小便而影响睡眠者,
当重在治疗其小便,虽夜尿频为肾虚证之一,但夜尿频又不
仅仅因为肾虚,且膀胱气化不利才是导致尿频 的直接原因。
因此,其治疗应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助膀胱气化。
广东气候湿热, 凉茶风行,熬夜多,易导致水亏于下,火失
其制,于是离位上奔;常可见舌淡苔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br>等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刘志龙教授常用潜
阳封髓丹合五苓散治疗此证,如此案患 者即是。潜阳封髓丹
在温肾阳的同时亦可降虚火,再结合五苓散利湿行水助膀胱
气化,气化得权 ,尿频自可减少。尿频得减,夜寐梦甜亦可
得。
三、肝郁气滞型尿频的中医治疗方 法表现:性兴奋或性生活
后尿频,伴会阴、小腹、睾丸疼痛,情绪焦虑,舌质暗红,
苔少,脉弦 。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治则:疏肝行气,凉血通淋。
处方:橘 核、川楝子、荔枝核、槐花、白芍、丹参、黄芩等
各15克,生地12克,柴胡、黄连各5克。
肝郁气滞型尿频的中医医案
张某,女,47岁,于2014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小便频数半月余。半月 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尿频,白
昼1天8~10次,每晚3~4次,尿清量少,无尿急、尿痛,
尿 后似尽未尽,少腹胀痛,曾于2014年2月15日因子宫内
膜肥厚行刮宫术,1月前又因崩漏住院治疗 好转出院。就诊
时面色萎黄,神情欠佳,常自感体虚乏力,舌淡苔薄少津,
脉沉弦细。郭诚杰辨 证为淋证,属肝郁气滞兼气血两虚。以
疏肝利尿,补气养血为治则。予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泽
泻9克,黄芪15克,西洋参10克( 另包),当归15克,山
药15克,熟地15克,制首乌15克,大枣3枚,共5剂,
水煎服, 日1剂,分早晚服。
二诊(2014年5月24日):药后小便次数白天1天5~6次,< br>夜晚1~2次,少腹胀满减轻,乏力、腰背酸困感好转,舌淡
苔稍厚,脉沉,守上方续服7剂。2 个月后,其家人告知疾
病痊愈,未再复发。
临床思辨:此患者虽行刮宫术及出现崩 漏不久,又伴腰背酸
困,周身乏力等症,但其尿频因生气而发,且尿少不尽,少
腹胀痛,据此郭 诚杰判定本病并非虚证,而是肝郁气滞,膀
胱气化不利所致之气淋。《医学入门》言:“内因七情,心肾
气郁,小肠膀胱不利,或忿怒……干于肝经,廷孔郁结。”
治疗气淋,郭诚杰往往注重调节肝气 ,除肝郁为致病主因外,
肝脏还是调节气机升降的枢纽,肝气得以舒畅,膀胱气机得
以通利,故 以疏肝行气利尿为治疗大法。因其伴有气血虚弱,
当兼补气血。郭诚杰采用四逆散疏肝理气止痛,调畅膀 胱气
机,茯苓、泽泻通因通用,达利尿通淋之效,黄芪、西洋参、
山药、熟地、当归、白芍、制 首乌补益气血。
四逆散主治少阴病,阳郁厥逆证。但郭诚杰临证中,依据其
疏肝理 气之功随症加减治疗六腑病,疗效显著。六腑以通为
贵,以降为顺。郭诚杰认为气机之通降要借肝脏之疏 泄调节。
若肝失疏泄,气机失常,六腑失于通降,疾病乃生。故郭诚
杰提出六腑病应以调肝为先 导,认为只要病证结合,辨证准
确,凡与肝失疏泄相关的六腑病均可应用四逆散治之。他对
四逆 散的运用广泛而灵活,积极应用于六腑病的治疗,扩大
了四逆散的适用范围。他的经验值得总结,腑病治 肝的学术
思想值得发扬。
四、湿热蕴结型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表现:尿频,伴尿急 、
尿痛、尿灼热、尿末浑浊滴白,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或膀胱结石 患者。
治则:清利湿热。
方剂一:
处方:滑石 25克,虎杖、土茯苓、蒲公英各15克,黄柏、
栀子、扁蓄、瞿麦、赤芍、桃仁、车前子各10克,大 黄、
甘草各5克。
以上方剂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方剂二: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之功甚著,余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
症 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者常用《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中的癃清片方,改片剂为汤剂,服 之甚效。
方用:白花蛇舌草、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金银花、牡丹
皮、赤芍、仙 鹤草、黄连、黄柏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2次分服。
方中用白花蛇舌草、 败酱草、金银花、黄连、黄柏清热解毒,
用牡丹皮、赤芍凉血,用泽泻、车前子通淋,诸药合用,治热淋最为中的,但体虚胃寒者不宜服用。
方剂三:
我的孙子今年 五岁,前几天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发现孩子总
说要小便,特别是他做错了事我们批评他时,他就总往厕所
跑,一天差不多要小便七八次。幼儿园的老师也向我们反映
这个问题。我以前曾用过一个治尿频 的方子,挺好使的,后
来又到书上查了相关材料,决定试一试。
我在中药店买了3 0克车前草和一些竹叶,回家煎药水给他
喝,一天三次,一次一杯,喝时顺便加些冰糖。不到三天,孩子的毛病就全好了。
中药书上讲车前草性味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
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 肿疮毒。竹叶也是
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淡竹叶
可清热除烦,生津 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
血,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
编辑提示:本方仅适用于湿热引起的尿频,肾虚尿频者忌用。
五、肺脾阳气虚型尿 频症《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
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 br>出现咽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伤寒用治伤
寒误治伤阳,引起四肢厥逆,烦躁吐逆 等证;《金匮》则以
此方治疗虚寒型“肺痿”。本方以炙甘草12克,干姜6克组成。
笔者临证 遇一例顽固性尿频,而获显效,现举病案说明之。
案例:王某,男,39岁。患小便频数2 年余。尿频不分四季,
不分昼夜,平均每天达15~20次。无尿痛,颇为痛苦,四处
求医。详 询就诊治疗经过,曾在二甲、三甲医院就诊。每次
查尿常规正常,B超未见异常,膀胱镜(-),服补肾 壮阳,
缩尿之中药,以及清利湿热之中药,观其方有:金匮肾气丸、
缩泉丸、滋肾通关丸、八正 散、五苓散,以及偏方等,外敷
神阙,涌泉穴等,服西药有抗胆碱及植物神经调节药,维生
素、 谷维素、康复锻炼均无效。患者花费1万余元。经人推
荐余诊治。刻诊: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能自控 ,出汗、
易感,手和背怕冷,面色苍白,乏力、时气短,食欲欠佳,
舌淡、苔白、脉微弱。辨证 为肺脾阳气虚、尿频证。方用甘
草干姜汤:炙甘草60克,干姜30克,4剂。仅服2剂,患
者 欣喜若狂。告知小便明显减少。服完后多年顽疾而获痊愈。
按:本例顽固性尿频一证,虽经 中西医久治未愈,尿常规正
常,B超未见异常,膀胱镜均未见异常,花费近万元。患者
十分痛苦 。常常尿频量少,有尿不干净的感觉,意犹未尽,
白昼达15~20余次。自感不胜其烦,受尽小便折磨 ,余忽思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善治肺脾阳虚疾病,方证对应,施治
收效。《内经》:“辛甘发 散为阳”,甘草、干姜以复阳气。《素
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灵 兰
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气化则能出也”。
《灵枢·十问》:“中气不足 ,溲便为之变”。肺气虚宣降失常,
不能将水液布散周身。脾气虚运化无力,升清无能,津液不
能上输于肺而布全身,导致水液布而不行,上虚不能制下,
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化无权,而发生小便频 数,淋漓不畅,
本方炙草补中益气,干姜辛热温阳,主温肺脾之阳,辛甘合
用为助阳之剂,使肺 脾膀胱迅速恢复制约,调节小便之功能。
而从现代医学来看,副交感神经支配膀胱逼尿肌,抑制尿道括约肌,是与排尿有关的主要神经。干姜辛辣,服后刺激口
舌黏膜,可能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 起对抗副交感神经
作用,甘草则对膀胱平滑肌,尿道括约肌有解痉、松弛作用,
从而取效。临证 务在善辨证候,分清虚实寒热,务在善思,
心悟经方的宏大功效。
甘草干姜汤,可 治由虚寒引起的小便失禁。这一类型的小便
失禁,是因上虚不能制下,下元虚寒,以致肾与膀胱气虚阳< br>微,失其制约小便的功能,因而小便失禁,尿频,并兼不喜
饮水或手足不温等证。
病例一:
任xx,男,60岁。偶尔小便淋漓失禁,自己认为这是 一般
老年人的普通现象,未引起重视。年复一年,竟然发展到小
便完全不能自己控制,随时 溺 出,痛苦万状。以炙甘草15
克,干姜15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服30剂以后小便基本
能自 己控制,后将此方改为散剂,日服9克,以巩固之。
病例二:
乔xx,女,19岁,徒工。自幼有尿床的习惯,一直到现在,
仍然是每晚尿床,不论冬夏,几 乎夜夜如此。近几年来四出
求医,间或有短期疗效,但不能巩固。年岁大了有此病患,
颇为所苦 。患者当时,面色不华,不喜饮水,手足不温,脉
沉。诊为肺虚不能制下,下元虚寒所致。
炙甘草15克,干姜15克,白果10克,益智仁10克,水煎
服,日服一剂。服到十剂时感到 有明显效果,已经不是每晚
尿床了,而是隔二、三日一次。照此方共服40余剂,又以
此方配制 蜜丸,继服半年多痊愈。
按:本例之小便失禁与猪苓汤之小便失禁有根本上的区别,
此为上焦虚寒不能制下,致肾与膀胱气虚阳微,不能制约小
便。猪苓汤为热伤津液,膀胱气燥引起的小 便失禁。又与单
纯肾气虚寒不能制约小便有别。所以在治疗方面,此类型的
小便失禁是以甘草干 姜汤侧重温补中、上二焦,方能获得效
果。
六、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职引发尿频患者 是位42岁女性,因
春节期间和亲戚朋友打牌,从晚上七点一直打到凌晨一点,
喝水没间断,可 是没上厕所,因为光顾着打牌去了。一点钟,
牌局散了,这才觉得小腹很胀,想解小便,马上去厕所,可
是解完后小腹还是很胀。第二天、第三天,同样如此,而且
症状更为严重,每次小便虽解犹觉未 尽,以致小便次数明显
增多,白天还可以忍受,到了晚上则严重影响睡眠,若强忍
不解,小便则 会自行排出,也就是我们说的遗尿。到医院检
查,结论是膀胱炎,打了针,吃了药,可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
别人就介绍她来找我看看。患者症状为:小腹胀,小便频数,
精神疲乏,舌苔薄白滑,脉象细 缓。
这到底是个什么病?我们首先要考虑这是不是淋证。淋证是
中医病名,是以小 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
的疾病,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又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
泉州鬼屋-发的食物有哪些
生理卫生知识-治疗阴虚
北大双胞胎-吃什么对卵巢好
friso-你是谁铃声
小儿难养大结局-婴儿白眼球发蓝
每伴米粉-来日方长是什么意思
美赞臣腹泻奶粉-神剑情天2加点
北京治疗牛皮癣的医院-慢性阑尾炎吃什么药
本文更新与2020-10-24 01: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0708.html
-
上一篇:男性感觉尿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着凉尿频尿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