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痉挛怎么办-进口奶粉代理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 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
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 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
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 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 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
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 br>(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
位不固定,咳嗽后减 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升 高,血沉加快。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
(二)证候诊断
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 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 ②鼻塞、流清涕; ③恶
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 ②鼻
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 ③恶风或并发热; ④咽干甚则咽痛; ⑤口干渴; ⑥
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 ②唇鼻干燥; ③口干甚则
1
口渴; ④咽干甚则咽痛; ⑤恶风或并发热; 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
或脉浮或浮数。
具备①、②2 项,加③、④、⑤、⑥中2 项。
4.痰热壅肺证:①咳嗽; ②痰黏、色黄,或咯痰不爽; ③发热,或口渴;
④大便秘结; ⑤舌质红,或舌苔黄或黄腻,或脉数或滑数。
具备①、②2 项,加③、④、⑤中2 项。
5.痰湿阻肺证:①咳嗽; ②痰多、白黏或泡沫; ③口黏腻,或纳呆或食少;
④胃脘痞满; ⑤舌边齿痕,或舌苔白或白腻,或脉滑或脉濡或弦滑。
具备①、②2 项,加③、④、⑤中2 项。
6.肺气虚证:①咳嗽,或咯痰无力; ②神疲或乏力或气短,动则加重; ③
自汗、动则加重; ④畏风寒,或易感冒; ⑤舌质淡,或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7.气阴两虚证:①干咳或咳嗽少痰; ②神疲或乏力或气短,动则加重; ③
畏风寒,或易感冒;④自汗或盗汗; ⑤手足心热; ⑥口干甚则口渴; ⑦舌体
胖大甚至边 有齿痕或舌体瘦小,或舌质淡或红,或舌苔薄少或花剥,或脉沉细或
细弱或细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中2 项及⑤、⑥、⑦中2 项。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炙麻黄、苦杏仁、白前、荆芥、防风、紫
苏子、陈皮、桔梗、百部、款冬花、炙甘 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
药注射剂)。
2.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苦杏仁、连翘、牛蒡子、前胡、黄芩、
薄荷 ( 后下) 、桔梗、芦根、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
剂)。
3.燥邪犯肺证
治法:清肺润燥、疏风清热
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苦杏仁、北沙参、麦冬、浙贝母、 淡豆豉、
栀子皮、瓜蒌皮、梨皮。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痰热壅肺证
2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推 荐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黄芩、栀子、全瓜蒌、橘红、知母、
浙贝母、苦杏仁、桔梗。或具有 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5.痰湿阻肺证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厚朴、
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 、炙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6.肺气虚证
治法:补肺益气、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黄芪、防风、白术、茯 苓、五味
子、紫菀、苦杏仁、陈皮、炙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7.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推荐方药: 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太子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玉
竹、桑叶、浙贝母、款冬花、炙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包括中药注射
剂)。
辨证论治同时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时)、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 地)
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人)等不同特点来进行选择用药。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穴位贴敷:取穴天突、大椎、肺俞( 双) 、中府,每天换1 次药贴,
连续10 天。药物选取白芥子75 g、白芷10 g,共研细末,加入少许蜂蜜拌匀
成糊状,然后分成两半烤热后敷贴于风门穴上,早晚各换药1 次,连 敷数日即
愈,适用于风寒、风热外侵咳嗽。肺气虚寒、寒饮犯肺证可用温阳散寒药敷贴背
部腧穴 。
(2)灸法: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采用麦粒灸,3-5日治疗1
次,5次为 1疗程;或予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5~10min,以皮肤潮红为度,
可和针刺配合应用。
(3)针刺::
①主穴: 肺俞、列缺、合谷,针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咽喉肿痛
加少商、尺泽; 发热加大椎、外关。
②主穴: 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袭肺证,加肺门、合谷; 风热犯肺
证,加大椎、曲池、尺泽; 燥邪伤肺证,加太溪、照海; 痰湿蕴肺证,加足三里、
丰隆; 痰热郁肺证,加尺泽、天突; 肝火犯肺证,加行间、鱼际; 肺阴亏虚证,
加膏肓、太溪。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平补平泻法。
3
根据病情还可选择拔罐疗法、砭石疗法等。
(三)西药治疗
主要以止咳化痰对症治 疗为主,若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物。发热
可用解热镇痛药物对症处理。抗生素必要时进行使用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执行。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四)护理调摄
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饮食和心理指导等。
1.饮食护理:饮食 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
过咸之品。饮食有节,戒烟酒。
2.起居护理:加强锻炼,劳逸适度;慎风寒,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3.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
护理。
4.痰多者鼓励病人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以助痰排出,必要时
吸痰。
5.增强体质,对慢性久咳虚咳的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功
能,增强抗病能力。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症状轻重分级计分法,治疗结
束后进行评价。
表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价
主症
咳嗽
无(0分)
无
轻(2分)
白天间断咳,不
影响工作及生
活
昼夜咳痰
10-50ml
微恶风
自觉身热,体温
<37℃
轻(1分)
偶有轻微头痛
偶有鼻塞,不影
响用鼻呼吸
微鼻干
偶流清涕
偶有自汗,见于
进食时
偶有口干咽燥
中(4分)
白天咳嗽或夜
里偶咳,尚能坚
持
昼夜咳痰
50-100ml
显著恶风
重(6分)
昼夜频咳,影响
工作和休息
咯痰
恶风
身热
次证
头痛
鼻塞
鼻干
流涕
自汗
口干咽燥
无
无
无
无(0分)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昼夜咳痰100ml
以上
显著恶风,需添
衣被
体温37-37.5℃ 体温37.6-38℃
中(2分)
头痛持续较重
日间常有鼻塞
不通感
鼻干明显
早晚均流涕,但
量不多
自汗振作,身感
有汗
时有口干咽燥
重(3分)
头痛显著
鼻塞明显,需要
用口呼吸
鼻干灼热
持续浊涕,持续
量多
常有自汗,湿
衣,动作明显
持续口干咽燥
4
咽痛
咽痒
咽部充血
气短
无
无
无
无
微痛
咽微痒
微轻
感气短
干痛,吞咽时痛 灼痛,吞咽时剧
痛
咽痒咳后缓解 咽痒咳后不缓
解
明显 鲜红
气短活动加剧 明显气短,影响
工作生活
注:肺部呼吸音异常、舌脉,不纳入算分。
(二)评价方法
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评价:[(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临床治愈:中医症状总积分减少≥95%。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X<95%。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X<70%。
无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牵头人:李建生(河南中医药大学)
主要完成人:
李素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明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苏惠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苗 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李建生(河南中医药大学)
5
孕妇为什么不能参加婚礼-美素佳儿1段奶粉
怀老鼠-无痛分娩好吗
阳痿吃什么药-诛仙2合欢加点
清淡的菜-郑玉巧育儿经 下载
小婴儿逃出系列2攻略-儿童便秘食疗
丰胸哪里的好-非诚勿扰歌曲有哪些
孕妇装专卖店-dove是什么意思
性压抑-妇科病图片
本文更新与2020-10-23 11: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30195.html
-
上一篇: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下一篇:小儿支气管炎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