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舍力丹早期教育与天才[教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21 08:26

什么歌做铃声好听-晚安的特殊含义

2020年10月21日发(作者:马季)
早期教育与天才[教育]
早期教育与天才
第一节 早期教育的起始时间
许多家长向笔者咨询“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早期教育应该从
什么时间开始,”其实这 两个问题很多专家都作出了正确的回答。结论只有一个
“那应该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在这里, 我们假设一个定律,如果一个人
的智力商数最高值为100的话,6岁以前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将占50% 。那么如果从
孩子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并在婴幼儿阶段不间断地进行正常的教育,这个人的
智力商数就可能达到100。如果从1岁时开始教育,这个人的智力商数最多能达到
90。人的整个婴幼 儿期是6年,每晚开始教育一年,人的智力商数发展的可能值就
会降低1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婴 幼儿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早期教育,那么
这个人的智力商数发展的可能值最多只能达到50。
1914年美国的哈佛大学毕业了一位15岁的大学生,即威廉?詹姆斯?塞德兹,
他是著名心理学家 塞德兹博士的儿子。由于塞德兹博士在儿子出生就给予了良好的
早期教育,结果小塞德兹3岁时就能用本 国语言自己自由地阅读和书写,5岁时开
始学习生理学不久就取得了行医考试的合格成绩。小塞德兹6岁 时上小学,上午上
学报到时是一年级学生,中午他母亲接他时,已经被编为三年级了,当年小塞德兹就在小学毕业了。小塞德兹7岁时上初中因年龄小而被拒绝,只好在家里学习了一
年高等数学,8岁 时上初中,因其知识水平远超过高中生,随即退学。9岁时一位
大学教授将一道博士生考试的难题让小塞 德兹解,结果小塞德兹即席完成。此后两
年中小塞德兹在家里学习,11岁时上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就 做了一次有关第四
象限的数学难题讲演,使得教授们非常吃惊。
这个事例证明,在孩子出生时就给予良好的教育,就可以造就天才。1814年4
月,德国的莱
比锡大学有一位未满14岁的少年卡尔?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816年这个
天才少年又 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教授。他在23岁时成为
研究但丁的权威,但仍然以法学教 授为主业。小卡尔?威特的成才就是他父亲早期
教育理论实践的成果。小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卡尔?威特 是一位乡村教师,他曾经宣
称“对于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一般的孩子都可以成为 不平
凡的人才。”
小卡尔?威特刚刚出生时被发现可能属于先天智力障碍儿童,但老卡尔? 威特并
未丧失信心,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对孩子进行教育。结果小卡尔?威特在8、9岁的
时候 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德、法、意、英、拉丁语和希腊等六国语言并通晓动物
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并 擅长数学。9岁时上莱比锡大学,此后的发展可谓是
惊动世人。
第二节 早期教育的误区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儿童及早成才的观点虽然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接
受,但在对婴幼儿 的早期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拔苗助长式的早期教育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 心切,希望孩子一生下来就能够成才,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对
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由于这些家长不懂得早期 教育的规律,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智力
或能力开发,实际上进行的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这种做法是极其有 害的。我们提
倡的早期教育绝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或对儿童进行无休止的教育训练。因为婴幼儿
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其思维能力正在形成时期,机体的协调能力还不完
善,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 早期教育必须讲究方法,尊重科学、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
规律。也就是说,科学的早期教育是以开发婴幼 儿的潜在能力为主,以促进其发展
为主要目的,而
不是看孩子学会了多少知识。受“早才”论 的错误影响,一些家长认为对幼儿
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 次较低,于
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把孩子的时
间 安排得满满的,几乎不给孩子自由欢乐的时间。如,一位孩子家长为了让女儿早
日成才,给孩子报名参加 了三个学习班,有钢琴、舞蹈、美术。她为了让女儿能够
学习好,将自己的工作申请退职,专门接送孩子 在三个学习班中来回奔跑,一天到
晚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在家长的精心看护下,孩子虽然学会了不少 技能,也获
得一些幼儿大奖。但是这个五岁的孩子却是非常痛苦的。有人问她:“你最大的愿
望 是什么,”孩子回答:“最好让妈妈得一场大病起不来床,我才能好好玩上一
回。”这个孩子后天的发展 并不理想,上小学后其智力能力均未表现出她妈妈希望
的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拔苗助长式教 育对幼儿身心造成的负作用。笔
者曾经看到一个漫画,画中一个人问小孩子:“世界上谁最幸福啊,”孩 子回
答:“小花猫最幸福。”“为什么啊,”“因为小花猫不做作业。”这两个事例都告
诉我们 一个道理:早期教育应该进行,但必须尊重科学,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
规律,否则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
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 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
“填鸭式”的拔苗助长教育,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 幼儿的
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 育小学化是目前早期教育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误区。许多家长信奉孩子上
学越早越好,纷纷把孩子送到附设 在小学或个体的学前班中,让孩子提前接受小学
教育。这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 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
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采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 小
学教材进行教育。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
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 ,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这些孩子虽然
提前学会了小学的一些文化知识,但并没有使其智 力和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幼
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这些儿童受到的是“夹生饭教育”。 所谓的
“夹生饭教育”是指幼儿提前接受小学教育后,在入学后仍然与其他儿童接受同样
的教育 ,而对这些幼儿来讲,这种教育是重复教育。由于学前班的教师素质参差不
齐,不懂得教育规律,使用的 教材也不规范,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
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 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入学后,学习成绩会急剧 下降,
出现了学习成绩和智力倒退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提前接受小
学教育 的儿童在真正入小学后,与其他儿童学习的是同样的知识,由于小学老师与
学前班老师的讲解不同、教学 方法不同,儿童就会对老师的教育和教学产生疑问。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孩子的学习水平往往不如未提前 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我们都
知道一个常识,如果饭煮夹生了,即使再回锅也无法煮熟。而幼儿期接受的 小学教
育,如果一旦出现了错误,这种错误所形成的记忆定势是很难改变的。
三、传授知识就等于开发智力
许多家长把婴幼儿的教育看作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这种观念是 极其错误的。曾
经有一孩子母亲向笔者眩耀:“我的孩子还不满一周岁,但他已经认识五六十个字
了。”当笔者问她:“你的孩子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时候,孩子母亲告诉
我:“我把平时生活中常 用物品都贴上大字块,经常用这些物品和大字块训练孩子
认字。现在我把物品隐藏起来,只用大字块,每 念一个字时,孩子都能从字堆里把
我念的字找出来。”我听完了孩子母亲的介绍后,不客气地说:“你的 孩子并没有
认识这些字,他目前的表现其实与一些算命的人利用动物的条件反射功能骗人的做
法 差不多。你只不过是把自己骗了。”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算命的人是利用喂黄雀
吃粘在纸片上的黑米的做 法使之形成条件反射,
然后将写算命内容的卡片背面点上黑墨点让黄雀叼出来,欺骗前来算命的人。< br>而黄雀根本不认识卡片上的字,它怎么能给人算命呢,而这位母亲只不过利用了类
似的训练方式, 让孩子在还不会说话时对这些字产生了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
对大字块所形成的记忆,将随着孩子的 长大以及掌握的词汇增加逐渐淡化。另外还
有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教孩子认字写字,让孩子 做计算题,教孩子背
古诗。按道理来讲,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仅把认字、写字和计算作为对< br>幼儿的教育内容就不大合适了。因为孩子需要学习的是周围生活常见的知识和经
验,需要掌握是学 习的方法,需要发展的是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
力、注意力、动手能力等)。而文化知识仅 是诸多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
四、 重智轻德
重智轻德的是目前幼儿早期教育中最令人 担忧的问题之一。在幼儿的身心发育
过程中,其品德个性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极大。重智轻德是当 前独生子女家
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
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
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 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
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 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当前在幼儿期所反映出来的品德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有 这样一些方面:
1、 骂人并缺少必要的礼仪素质。许多孩子在学会说话的同时也学会了骂人。其主要原因是在其刚刚会骂人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反而作为一种乐趣予以
鼓励的结果。而中 华民族传统的礼仪文明教育传统,在许多家庭中基本上不见了。
以致于许多孩子从小就缺少礼仪教养,这 种现象已经引起许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做起。
2、 不尊重父母和长辈。尊重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独
生子女的特殊环 境,许多忽视对孩子这种道德观念的教育,以至于许多孩子投入对
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观念和孝顺观念。这 是最危险的道德缺失。
3、缺少同情心。缺少同情心,不愿意帮助他人的道德缺失现象已经成为当前
的社会问题,而幼儿期如果投产这种同情教育,将使一代人投产必要的社会道德,
而影响未来人 才的素质的提高。
4 、勇敢品质差。勇敢是人类的在与自然界六十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必要的< br>品质,在现代人类社会中,这种品质已经上升为道德要素,成为人们所必备的道德
品质。然而在当 前的幼儿教育中,家长一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勇敢品质教育,更不
愿意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以到于 这些孩子长大后胆小怕事,不敢面对困难,
也无力去克服困难。
5、缺少奉献品质。许多人 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其实造成孩子自私
品质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中的失误。许多家长以自私 心理培养和教育孩子,这种
教育观念影响的孩子自私会有奉献精神呢。
五、“树大自然直”式
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 育是小学
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
送进 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
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 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
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 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树
大自然直”的观念是“早期教育有害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种反映,这种 观念忽视

儿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作用的评价,所以会使儿童的早期教育被放弃而导致儿童早期教育的缺失。尽管持这种观念的人数不多,但其影响绝不可低
估。
六、不重视对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因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在
特殊家庭
环境影响下,许多家长在孩子身心发展教育过程上往往忽视对儿童其个性心理
品质的健康发
展。使许多儿童形成了不良个性品质。幼儿不良个性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独霸型。孤僻独 霸型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儿童的群体意识差,自我意识强烈而顽
固,不喜欢和其他同伴分亨快乐,喜欢单独 活动不合群。在小朋友的群体中经常称
“王”逞霸,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达目的不肯罢休。这种不良个性 品质在很大程度
上是家庭教育的不良所致。在许多家庭中,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中心,一切都围绕
这个中心转,结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心理畸形发展,形成
了目中无人,只知有 己不知他人的孤僻独霸个性。如某地一儿童因为母亲经常打
她,便在妈妈做好饭菜里投毒,然后向爸爸举 报“是母亲投毒,想害死爸爸。”以
此向妈妈报复。
恋物贪占型。恋物贪占型的不良个性品 质是指儿童对物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只要他认为某种东西好,就想要获得或占有。在幼儿期这类儿童经 常会抢夺或偷拿
其他儿童的东西。在小学阶段,如果这种占有物品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
发展为偷盗行为。贪占的不良个性与家庭过分满足子女对物品的要求或因贫困而不
能满足子女对物品的 需求有很大关系,也有的是家庭不良教育因素影响所致。如某
地有五名小学生利用商店下班比较混乱的机 会潜进百货商店,盗窃了大量物品的案
件就非常典型。
依赖型。依赖的不良个性品质主要是 指儿童从小受到过度娇惯而未形成独立生
活的能力,从而表现为对父母特强的依附性。在学校里,这类儿 童表现为自立性较
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娇气较足,生活上追求奢华,有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惯。这类儿童一般都出自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如某地一学生从小过分依赖父母,上大学
后因没有独立生活 能力便退学回家,当受到父母反对后,便跳楼自杀的悲剧,告诉
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独立自强的能 力。
怯懦型。怯懦型不良个性主要是指儿童因从小受到的心理压抑和限制过重,而
形成的一 种胆小怕事的畸形心理品质。造成这种不良个性的原因主要是粗暴或恐吓
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所致。有些家 长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封建信条,对子女的
过失经常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神经系 统和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他
们一见到成人的严厉面孔就会胆战心惊或手足无措。这类个性的儿童一般不大 敢于
参加集体活动,很少在集体活动中有突出的个人表现。他们的性格一般比较内向,
意志脆弱 ,不能经受挫折。一旦犯了错误或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就会表现的情绪
低落,精神衰弱,有的还可能会 有癔病型表现。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小学生自杀
的事件一般都是这类儿童。
逆反型。逆反 个性主要是指儿童的性格表现出与成人强烈的敌对或抵触情绪。
这类儿童对成人不信任感特强,特别是当 他们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时,就会表现
出强烈的对抗情绪或行为。逆反个性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粗暴的家庭
教育方式使子女形成了对抗心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粗暴教育方式既可以使一部分儿童形成怯懦个性,也可以使一部分孩子产生对抗或仇恨心理。二是欺骗式教
育方式的多次重复 ,使子女对父母的教育要求不再相信而形成的对成人的不信任
感。我国古代的“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就 是要教育子女诚实。三是家庭成员对子
女的教育方法不一致,或家庭成员感情不合,使孩子形成了反复无 常、虚伪或对抗
的品质。四是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对儿童的影响,也会使儿童形成逆反个性品
质。逆反心理是一个危险信号,很多坏毛病都是从
这里开始发展的。而独生子女中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个性。
第三节 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
近年来许多对超常儿童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以至于许多人都在挖掘神童或研究< br>神童现象。其实关于早慧儿童现象古代早就有人研究过,比如中国古代的“孔融让
梨”和“伤仲咏 ”的故事,其实都是这方面的研究。而最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开
始借助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对超常儿童 现象进行研究。并创造了许多研究理论。我
们在这里不可能系统地阐述超常儿童的培养,只能从诸多研究 成中分析一下超常儿
童和低常儿童的教育与培养问题,给读者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果
一、判断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标准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商数超过正常儿童的幼儿。所谓的智力商数,是指人们在研
究儿童智力水平
IQ”。 时所使用的专门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所得出的数值。通常称为“
“IQ”是用来表示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代表数值。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的种类较多,其中
“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 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几
种测量方法影响较大。这几种测验方法都有相同之处,即每一种 测验都是按照儿童
的年龄设计出不同组的测验题目,其中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如图形的,操作的,答问的等等),运用这些题目对儿童进行能力测试。让儿童在回答或操作这些
题目的过程中测试 儿童的理解能力,复述数字能力、记忆力、分辨力、分析力、归
纳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最早出 现的“比奈智力测验”是把各种难易不同
的题目,按年龄顺序加以编排,对儿童进行测试,被测儿童每通 过组题(3—6套测
验题)就表明儿童所达到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超过实足年龄就表示比较聪明,反< br>之就表示智力稍差。后来修订的“斯坦
福,比奈智力测验”,除内容上有所增删外,编排方式也 是按年龄分组的。但
是他提出了“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或lQ)的概念以及计算智商的公式:
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如有两个八岁的儿童,一个儿童通过了九岁组的题目 ,他的智商就是
9?8×100,112;另一个孩子只通过了七岁组的题,他的智商就是7?8×10 0,87。
只要是在正确的环境和方法下进行的测试,其测试智商的结果如果是100,就
表明这个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年龄相当。如果测试结果在100以下的就表明被测
儿童智力上有些缺陷 ,可能稍笨些。如果测试结果在70以下就属于低能儿童,学
习必然有困难。如果测试智商在120以上 ,就表明被测儿童比较聪明,其智力也比
较优秀。若测试结果在140以上则应该考虑被测试儿童就属于 超常儿童。一般来
讲,正常人的智商多在90,110之间,140以上或70以下的人数极少(各占总 人口
的3%左右)。因为用智商来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比较简明,便于比较不同年龄儿
童的智 商高低状况和经过培养教育后智力变化水平,所以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采
用。
上世纪五十年 代出现的“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则采用了新的编排方式与计分
法。它把智力内容按照一定的编排原则分为 12个方面,每一方面编制出一套分测
验题组,每套分测验中包括许多由易到难排列的条目,被测试的儿 童每答对一条,
可以得到1,3分不同的成绩。测试结束后,把12个分测验所得到的总分(即原始分< br>数)按照一张专门设计的对照表换成等级分数或智商,就可以看到被测试的儿童的
智力水平及其在 同年龄儿童智力中所占的地位,此外这个测验量表还可以根据分测
验的单项成绩,了解被测试的儿童智力 在某一个侧面的高低情况。
专门的智力测验由专家和学者事先系统地集中了大批典型的实验项目,使 用了
定量分析与常模(即事先按团体测验的资料所确定的评分标准),所以测试方法比较
科学。 经测试取得的结果也比较客观和准确。但这些测试工具原则上必须由经过专
门训练的主试,其效果才可以 比较准确。另外人
的智力水平有时还受到主客观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用测试方法来判断某个
人的智力水平,有时还需要慎重。即使在理论界对智力测验也还有一定范围的争
论,许多人也还在研究 新的测验方法。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对上述测试工具进行了中
国化的研究,并取得进展。
有人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统计,并对人群中的智商水平进行了如下的划分。
智商在140以上 的人,其智商级别为非常优秀,约占人群的1%-3%;智商在
120-13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优秀 ,约占人群的10%左右;智商在110-119之间的,
智商级别为中上,约占人群的15左右,智商 在90-10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中等,
约占人群的45左右;智商在80-8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 中下,约占人群15%左右;
智商在70-79之间,智商级别为临界智商,约占人群的8%左右;智商 在70以下,
智商级别为低下,约占人群1-3%。
二、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最初没有什么不同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才,尽管人们争论了许多年 ,其实结论应该是公认的,即
自古以来天才不断。而我们认为:所谓的天才,是指生来在某一方面就具有 一定天
赋,在经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后成为某一方面专门人才的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生
来都可 能具有一定的天赋,而这种天赋如果没有经过教育和训练,也未能得到发
展,那么任何一个可能的天才也 会成为庸才。
人刚生下来的第一年内,即使有一定的天赋,也很难被成人发现。因为婴儿期
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所以在婴儿期要发现哪个孩于是智力超
常的“神童”是比较困 难的。盖塞尔在研究超常儿童现象时认为:超常儿童在婴儿
阶段发育速度不一定很快,但他们反应灵敏, 掌握某种动作或技能的“质量”较
好。这种小儿语言发育往往很快,常在2岁以前就显示了高水平的 < br>,3年,理解力和判断力也都很强。特曼和奥登研究了美国加州1528个智商语
言能力。在出生 后2
在135以上的的儿童时,发现这些儿童会走路和开始说话的时间比对照组要
早。他们兴 趣广泛,充
满好奇心,注意力持久,富有创造力,约有一半在入学前就能读书。他们在阅
读、 语言、数学推理、科学知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他们常被家
长首先发现,表现为理解快 ,对为什么都感到好奇,不停地问,记忆力强,能掌握
大量词汇,对数的关系感兴趣,对图谱及百科全书 感兴趣。这两个研究结果都表明:
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天赋,也只有在出生一年后才可能被人所发 现,而许多
教育实例证明: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接受的教育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19世纪
20年代在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子”,具有完全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因为在婴幼
儿阶段生活在野生动物 的环境中,结果这两个孩子即使后来回到了人类社会,至
17岁死时,智力水平也仅相当于3,4岁的幼 儿。假如狼孩卡玛拉在婴幼儿阶段是
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因素的上层社会的人家里,谁能怀疑她不会 成为高智商的
人呢,
三、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相互转化
由于近年来神童教育 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超常儿
童,如果有条件,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参 加某一方面的早期教育,如果有机
会,他们都会把孩子送去某一测试机构进行测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 得到一个令
人鼓舞的评价结果。其实这种神童教育念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天才,如果没有
得 到有效的教育或教育错误,那么天才变庸才是非常容易的。相反,一个早期被发
现有一定智力障碍的低常 儿童,如果早期教育方法得当,那么也会成长为一个天
才。
如我国古代关于“伤仲咏”的记载 ,就是一个天才可以变庸才证明。仲咏小时
智力超常,远近闻名,由于后天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最后变 成一个连正常人也不
如的人。这个转化的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天才的成长都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后天< br>的努力,否则天才就会坠落。
前不久某报报导了一位母亲,她为了女儿的成长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教育和培
养,其女儿在三五
岁时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于是这位母亲把自己的一切都花在对天才女儿的
培养上。为了培养 女儿,她请高级家教,让孩子参加不同的训练班,不让孩子做任
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结果孩子尽管在同 龄孩子中表现出学习成绩超常,但生活能
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却十分低下。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后,要求家长 配合学校对这位学
生进行全面教育而遭到学生母亲的反对。这位母亲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没有为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是同学和老师嫉妒她女儿的成
就,而故意找毛病。 最后这位母亲虽然让孩子提前在少年阶段上了大学,终因孩子
在人格、社会性以及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表现 的低能而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最终导致
精神失常被迫退学。而这个事例则说明:即使是天才儿童,如果给 予的期望值过高
或进行的是错误教育,天才也会陨落。
前面我们介绍了德国的卡尔?威特的成 长经历则从另一方面证明:即使是天生低
常儿童,如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教育也会成为天才。小卡尔?威特 出生后不久,他的
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理特征都属于低常儿童。但孩子的父亲却声称:“既然上帝把这个孩子赐给了我,我就有义务让他成才。”孩子的父亲按照
既定的教育计划对 小卡尔?威特进行了专门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终于使小卡尔?威
特少年成才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为一个著名的专家学者。这个事例则证明:
儿时的庸才经过专门的教育训练也可以成为天才。
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与身心发展的许多因素都有较大的关系,表现为智力水平的
读、写、算等学习能力的 发育既与智力高低密切相关,又与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期
及围产期情况、环境、教育、营养等多种因素有 关,但小时候学习有困难,并不意
味着孩子将来智力低下。很多有成就的人小时也曾有学习困难。如英国 解剖学家亨
特17岁时才会朗读。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小时由于不会写、不会念,被学校称为
“ 校内最差的学生”,甚至被父亲认为是“白痴”,但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艺术
家。还有一些著名人物,如 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巴顿将军、德国细菌
学家欧立希等,都有
过这样的幼年历 史,但他们最终都成为天才。尽管这是一些特殊的例子,但它
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任何事物都 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尊重科学,按
照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教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 为超常儿童,都
可以培养成为天才。
四、判断超常儿童的标准
超常儿童的判断 虽然可以用智力量表来进行,但这种专门测量需要由专业人士
进行操作,也不甚方便,而且在测试过程中 往往要受到测试人员及测试环境和儿童
临时发生的身心状态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笔者并不主张对所有的儿 童都通过专门测
试来判决其智力水平。其实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许多学者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验,已
经总结出许多判断超常儿童或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品质标准,这些判断标准看得见,
容易掌握。但一般来 讲,超常儿童的一些特性品质是比较衡定的。
(一)超常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超常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敏锐的感知观察力。
感知观察能力是对客 观事物迅速而灵敏的获知和辨识的能力,是精细地感知事
物的特征,辨别相似事物和发现新异事物的能力 。有人讲,感知观察力是智力活动
的门户和源泉,是非常有道理的。
感知观察力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感知能力,即迅速觉察获知事物的能
力。这种能力主要依靠感觉器官的直接获知。比如听觉 灵敏,视力准确,触觉、味
觉均比一般儿童灵敏等等。最近在吉林省发现了一位儿童,可以通过听他人按 电话
键的声音,能感知到他人所按的不同数字键,并报
出来,其准确力达100%。而这个儿童的听觉就属于超常水平。
第二方面是观察力,这是超常儿童普遍所具有的特性品质。比如在一些复杂的
事物中可以迅速
地察觉到所需要的事物特征和现象,并及时作出判断。瑞文测验中的图形观
察、点线观察等都属 于对儿童观察力的训练,而观察力强的儿童可以迅速看出正确
的答案。又如,同是天文学者,观察满天繁 星,有人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要观察的对
象,而有人则需要很长时间都能找到,这就是观察力的区别。
2、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智力品质中的重要因素,注意力是能够较长时间观察事物和
学习知
识的品质,它是人在学习过程中,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使之指向和集中于认
识对象的能力。这是人获取 知识、组织和维持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凡智力水平高
的人,其注意品质一般都比较强。而记忆力则是识 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客观事物
所反映的内容和主观体验的能力。可以说,和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所必需的 智力条
件,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凡智商高的人,其记忆能力一般也都超常。
判断儿童的 注意力和记忆力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如,认识和学习某种知识或事
物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如果一个 儿童能够在5-10分钟内始终集中自己的注意安
心学习,那么这个孩子的注意品质就比较好,反之就差 。同样道理,学习某个问
题,该知识在儿童的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其记忆力就越强。当然这种和有时 需
要强化才能形成,但我们主张的记忆力是儿童在正常识记过程中形成的记忆,而不
是通过强化 后形成的记忆。如果一个儿童在学习某个知识后很长时间又看到了该事
物,能够立即认识并进行分析,那 么这个儿童的记忆能力就可能超常。相反,其记
忆力可能就较差。
3、 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理解能力强,具有独创性。
这一品质实际上是指儿童的思维能力。思维、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是一个综
合能力,
这是智力的核心品质。这种智力品质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与再造的能力。
思维敏捷,就是 要求能够对所认识的事物迅速进行抽象和概括并进行相应的分
析,以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比如,我们曾 经对一些儿童进行这样的测试“两匹马
加两头牛等于多少个什么,”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无法回答,少数孩 子经过启发后能
够回答出:“等于四个动物。”极少数孩子会立即回答“等于四个动物或等于四个
牲畜。”从思维敏捷性来看,多数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一般,少数孩子
比较优秀,极少数孩子非常优秀。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条件,很多科学发现都与想象有关 。可以讲,借助于
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后进行的创造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想象也是一种推理性智力活动。想象丰富的儿童,能够对各种事物进行联
想,从中发现相同 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并进行一定研究。如某
个儿童画了一贴画建筑工人建楼的画,他 把太阳画成了绿色。他对老师说:“天气
太热,画一个绿色的太阳,工人叔叔就不热了。”这个儿童的想 象看起来比较荒
堂,但仔细一想,也有其合理之处,太阳虽然不能变绿,但如果发明一种遮挡阳光
的用具,降低阳光辐射的热量则是可以实现的。
理解能力则迅速消化知识的能力,这对于智力发展 来讲非常重要。比如,幼儿
对二分之一的概念很难掌握,但某幼儿园在一次搬家时,一个大玩具柜怎么也 无法
搬进房间,一个孩子看到后说:“如果能够把大柜子分成两半,每次搬二分之一就
可以搬进 房间了。”这个事例证明:该幼儿已经完全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概念。
独创性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创造新知识或新结论的能力。所谓独创,就是
具有新颖性和排他性。比如有一道古老的智力测验题,“一 张桌子四个角,切去一
个角,还剩下几个角,”这个智力
问题多年来只有一个答案,即“五个 角。”然而这个答案却在实践中被彻底推
翻了。因为切去一个角的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 启发儿童分析和解
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都能得出“3、4、5个角”的结论。然而有的孩< br>子在使用纸和剪刀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现象,由于运用剪刀的力量和角度的
不平衡,结果将 一张纸在剪去一个角过程中,将纸剪成了不规则的矩形,使剩下的
纸出现了若干个角。于是孩子们又获得 了一个新的答案“一张四个角的纸,剪去一
个角后,会剩下若干个角。”这个结论就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 答案。
4、 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智力品质的 重要因素。虽然兴趣和求知
欲并不直接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但它却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很大。兴 趣有
不同情况,有的人兴趣广泛,对任何新异事物都有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种
兴趣可以 使人在广泛的求知活动中促进各种智力活动从而使其最感兴趣的知识能力
获得充分发展。有的人则兴趣单 一,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有
求知欲,如果能够满足他对这些知识的求知,那么他就 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表
现出与他人不同的超常品质。由此可见,不管兴趣广泛还是兴趣单一,浓厚的 学习
兴趣是智力发展动力,强烈的求知欲望都能保证智力的充分发展。
5、 有强烈地进取心,学习勤奋,有恒心。
进取心和勤奋、恒心不属于智力品质的范畴,也不直接参与智 力活动。但这些
心理品质却是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强烈的进取心能够让人永不满
足,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恰恰是影响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而能否勤奋学习,能否
坚持刻苦、努力、不怕 困难的恒心则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程度。所以要想培养超
常儿童,则必须让孩子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训练 形成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有人通过长期研究和观察认为,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够成为富有创造力的
人,这一点应该
引起我们的重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确实如此,一个高智商的人可能会在茉一
方面或某几方面表 现超常的智力水平,然而当他们从事实践活动时,往往受知识范
围的限制却不能表现出超常的创造貹工作 成绩,这说明:高智商只是创造力的基
础,要想形成一定的创造力还需要其他条件。经过研究,多数人认 为创造性人才还
应具有以下心理品质:
? 中等以上的智力。这是起码条件。
? 长期发奋努力学习或工作。这是恒心的表现。
?善于发现并善于提出新问题。这是观察力和思维力品质。
?能够长时间进行思考并具有较长时间的坚持力。这是注意力和意志品质条
件。
?具 有创造力的学习方法并具有创造性的抱负和自信心。这方面的心理品质既
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创造性的 心理因素。

健丽堂-少儿多动症


奶水不足的原因-产后有效减肥


小孩发烧怎么退烧-陈琳前夫


乙肝五项化验单-小儿慢性荨麻疹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吗-成人尿不湿打一人名


肛肠息肉-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补钙产品排行榜-高烧惊厥


多大年龄算晚育-问道鬼宠



本文更新与2020-10-21 08: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8358.html

早期教育与天才[教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