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哺乳动物-电话号码找人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1、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多形性皮疹 的皮肤病,以水疱最
为突出,无明显的过敏原因;本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起缓急不一,瘙痒
显。损害为多形性,开始为红斑,在其基础上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等,而以
水疱最为突出。偶亦可见 大疱。水疱自绿豆至葡萄大小,排列成群、环形或不
规则形,疱壁紧张,不易擦破,棘细胞松解症阴性。 水疱抓破后即成剥蚀面,
愈后常有色素沉着。长期搔抓可使皮损湿疹化或苔癣化。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 br>肢伸侧,特别是膝、肘、臀,亦可累及腋、肩、躯干、头皮等处,口腔粘膜罕
见。诊断要点是全身 情况良好,多形性皮损以簇集性水疱为突出,分布于四肢
伸侧;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本病应与大疱性多形性红斑
鉴别,后者亦多为多形性损害,但常有特征性的靶样红斑及大疱,皮损分布 呈
泛发性,粘膜常受侵犯,瘙痒不是特征。病程一般在2月左右,愈后无疤痕。
2、急性蜂窝 织炎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炎症可深入皮下组织,故损害界限
不清,并可化脓坏死。多发生于下肢、 面部、外阴等处。患处皮肤红肿、灼热、
坚实、表面紧张,扩展迅速,边界不清,可有大疱形成。局部淋 巴结常肿大,
有时形成脓肿、出血及坏死。主觉疼痛。全身症状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硬
结性 蜂窝组织炎好发于下肢,常围绕踝上部,有时见于颈部、腹部或上肢。损
害是板样硬化,暗红色并有色素 沉着。久之有皮肤萎缩。
3、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接触致病物史,发病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 较
清楚,去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 性炎症,表现为红
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本病应与湿疹相鉴别。湿疹的原因
复杂,不易发现,皮疹呈多种疹形,境界不明显,常全身泛发或对称分布,反
复发作,易慢性化。
下肢湿疹呈对称性,局部无静脉曲张的表现,也无下肢水肿。
4、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 湿疹,早期症状主要是小腿下三分之一轻度水肿,
以后踝部和胫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胫前内侧常有红斑 和褐色素沉着,局部搔
抓继发改变,有糜烂渗出结痂的皮肤病。
5、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主要特点为多种疹形的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
较剧,常泛发或对称分布,病程较长,易迁延而慢性化 。本病的表现有红斑、
肿胀、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及苔癣样变等,常同时有多种形态的发疹。
急性湿疹:先在皮肤上出现弥漫性红斑及小丘疹,若发生在皮肤松弛 部分,
可伴有局部水肿,病变较快发展为小水疱,由于搔抓可形成点状渗出或浅在糜
烂面,病变 中心部症状多较重,易融合成片及渗液,边缘部炎症较轻,可见散
在的小丘疹或丘疱疹。好转时皮损干燥 结痂、潮红及肿胀消退。自觉症状可有
灼热及瘙痒感,急性湿疹的渗出面继发感染时,皮损往往潮红, 分泌物呈黄稠
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亚急性湿疹:皮 疹主要是小丘疹、丘疱疹及小片糜烂渗出,可有结痂或落屑,
多由急性期的潮红、水疱及渗出等明显消退 所形成。
慢性湿疹:皮损多呈局限性,有浸润、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病 变中心部常有搔痕、血痂及点状渗出等,周围可见散在的小丘疹。伴有皲裂。
诊断:湿疹呈多形性发疹,分布常对称,有瘙痒,易渗出,常慢性发复发作,
不难诊断。急性 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有明显的接触致病物史,发
病部位多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较清楚,去 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慢性湿疹应
和神经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先有瘙痒,再发扁平丘疹,后呈苔藓样变, 不易渗
液;常局限于颈、肘、膝等及易摩擦部;可耐受多种治疗,不易对外用药过敏。
6、神 经性皮炎:开始先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和摩擦,出现多数米粒至高粱大
淡红色、黄褐色或皮色的园形或 多角型坚实而有光泽的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
片,表面有轻微鳞屑,可有抓痕和血痂。皮损以中央最显著 ,边缘较轻。时久,
由于搔抓刺激,皮肤浸润肥厚,形成苔癣样变,触之坚韧,类似皮革。尤发生
于下肢者,久后可呈疣状。偶有呈条状排列者。好发于颈侧、项部、肘、骶等
部位。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分布广泛,泛发全身各处,为多数弥漫性苔癣样斑片。
自觉阵发性剧痒,以夜晚及神经过度兴奋时为著, 常因此影响患者睡眠。经过
缓慢,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不倾向湿润,好对称发生。
1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眼变而来,经过中倾向湿润变化,发病部位不鉴别:○
2
扁平苔藓: 皮损多为暗红或紫红色、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定。○
有蜡样光泽,表面有W
ic k-ham
纹。亦可发生颊粘膜、龟头。组织病理象具有特
3
皮肤淀粉样变;本病常对 称,好发于小腿伸侧。损害为圆形、点,可资鉴别。○
半圆形高粱至绿豆大棕褐色密集性丘疹,外观有蜡 烛样光泽。皮损处皮肤粗糙
4
遗传过敏性皮炎;皮损亦多为苔藓曾厚。活检用结晶紫染色,有诊 断价值。○
样斑片。好发于肘、腘窝、颈部等处,与神经性皮炎不宜鉴别,但本病在婴儿
期有婴 儿湿疹,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7、带状疱疹:本病发病前常先有轻度全身不适,低热,食欲不 振,局部皮肤刺
痛或感觉过敏,继即出现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很快成为水疱,疱壁紧
张 发亮,周围有红晕。水疱少则一、二簇,多则十余簇,常沿神经分布排列成
带状,簇与簇间隔以正常皮肤 。一般发生在身体一侧。本病须与肋间神经痛、
急性阑尾炎及坐骨神经痛等鉴别。
8、点滴状 类银屑病:初发损害为帽针头至米粒大红斑或扁平丘疹,渐渐增大呈
园形或椭圆形,颜色为淡红色、黄褐 或红色,表面有少量粘着细薄鳞屑,剥离
后,表面光亮,无点状出血。
9、玫瑰糠疹:特点为 多数大小不等带园形或椭圆形玫瑰红或黄红色鳞屑斑,其
长轴与皮纹一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皮 疹表面附有环状糠样鳞屑,中
心呈细薄皱纹纸状。
10.荨麻疹:又名风疹块,是在皮肤上突 然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性风团,有剧痒,
可反复发作,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
11.毒性红斑 :也称中毒疹,根据发病急,面颈部、躯干及四肢等处多见,初起为
孤立的小丘疹及斑疹,很快融合成大 片,压疹可退色,粘膜也可发疹。
12.银屑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寻常 型银屑病:损
害初起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在损害中央,部
分鳞 屑附着较牢固,刮除鳞屑后,下露红色光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刮破薄
膜即可出现散在的露珠状小出血 点,称点状出血现象或Auspitz征。损害边界清
楚,周围有0.2-0.5cm淡色晕。
13.环形红斑:是指皮肤上出现环状红斑性损害的总称。皮疹多发生在躯干和四
肢,损害呈多数鲜红 或淡红色环状红斑。边缘较窄,无浸润,1-2日内可自行消
退,不留痕迹,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皮疹 时隐时现,迁延很久。
14.离心性环状红斑: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游走性环状红斑,皮疹可见于躯干和四
肢 ,好发于臀部及大腿内侧。对称分布。初起为玫瑰色红斑、丘疹或风团样丘
疹,逐渐离心性扩大,中心消 退,呈环形、弧形或多环形,有时一日内即可看
出明显扩展,直径可达10cm以上。1-2周后红斑可 部分消退,但又有新疹出现。
有时在原环状红斑内又出现新的红斑而呈同心圆的靶样。堤状隆起的边缘部 内
侧可有轻度脱屑,偶见小水疱及结痂。病程慢性,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有轻度
痒感。预后良好 ,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易复发。本病应与多形性红斑鉴别,
后者皮疹较小,多有虹膜状典型损害,重症 者有大疱及糜烂,常侵犯粘膜。
15.持久性图状红斑:也称持久性回状红斑,本病有家族发病史,故 又称家族性
环形红斑,多在婴儿及儿童时期发病。皮疹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肩、臀、
大腿 部多见。初起为多数小红斑及风团样红斑,数日内扩大成直径数厘米的环
状损害,边缘有橡皮样硬度。扩 展的边缘内侧有领圈样鳞屑。进行期可出现小
水疱,伴有剧烈瘙痒。数日后,部分皮疹消退,留下色素沉 着斑。新皮疹断续
出现,呈慢性病程。一年可复发数次,有持续数年者,侵犯舌部时呈地图舌样
外观。本病多见于小儿,红斑呈环状,反复不愈,有家族史,诊断时应与匐行
性回状红斑鉴别,后者皮疹 疣木纹样外观,常伴有乳腺或内脏的恶性肿瘤。
16.匐行性回状红斑:是一种少见的以播散性回状红 斑为特征的皮肤病,也属于
慢性多形红斑类,可能是对肿瘤组织的一种过敏反应。皮疹为主要分布在躯干
及四肢近端部位的红斑,有轻度浸润,呈环状,波浪状或螺旋状条纹,象木材
的纹理,边宽1- 2cm。皮疹形态变化很快,初起时呈荨麻疹样,以后呈离心性
向外扩展,有细小鳞屑及色素沉着,可有 痒感,常伴有邻近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17.多形性红斑:又称多 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组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的急性
炎症皮肤病。临床分为轻重两型:轻型丘疹型多形 红斑或称单纯性多形性红斑,
前驱症状可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或咽痛等。皮疹多对称分布于手足背、 腕、
肘及膝部,也可见于掌跖、面、颈,较少见于躯干部。开始为风团样丘疹或红
斑,1-2日 后呈暗紫色,有时红斑呈一亮环,与暗紫色中心之间有一苍白带,所
谓虹膜样红斑,为本病的特征。有时 红斑中心出现小水疱或血泡。出血性损害
增多时,称出血性多形红斑,很似过敏性紫癜。可有轻度瘙痒, 一般于2-3周
自行消退,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预后良好,可有季节性复发。重症大疱型多
型 红斑,亦称多腔口糜烂性外胚层病。较少见,发病急,突然寒战、高热,全
身泛发,红斑上有水疱及大疱 ,或伴有紫癜及血性水疱,口唇及口腔粘膜糜烂,
上有灰白色伪膜及血痂,疼痛影响饮食。可有卡他性结 膜炎、结膜水疱及伪膜,
重者可有角膜炎、角膜溃疡和穿孔,或发展成全眼球炎。眼睑皮肤常疣红斑、< br>水疱、糜烂、结痂。可伴有尿道炎、龟头炎、肛门周围糜烂、关节炎肾衰竭等。
18.慢性迁移 性红斑:是一种虫咬后引起的环形红斑雷疾患,主要见于背欧。皮
疹常从小腿等叮咬处开始,多为单已损 害,初起为浸润性红色斑片,渐向四周
蔓延,呈0.5-2cm宽的浸润硬结环,以后逐渐向周围扩大, 数周或数月后直径
可达20-30cm以上。中心消退,不留痕迹,偶呈淡紫色。红斑圆形,也可呈不< br>整形,随皮疹扩展色渐变淡,无鳞屑,病程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自觉灼热及
瘙痒,全身症状不显 。
19.持久性色素障碍性红斑又称着色性红斑或灰色皮肤病,是一种以皮疹变灰色
为特征的 慢性红斑性皮肤病。开始为红色斑疹,逐渐扩大,中央渐变为灰色,
边缘呈红色,略高出皮面。损害大小 不一,直径从数mm至数cm,可融合成片,
有时呈带状。分布不对称。多见于躯干、四肢,也可见于面 部。皮疹经久不退,
可反复加重,再发时可扩大。偶见在同一斑片中色素增加及色素减退并存者。
20.酒红斑: 患者在饮酒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在口唇、面颊、颈项、耳部、上臂
及大腿内侧、龟头等处发生红斑,自觉 灼热和瘙痒。较重者全身皮肤粘膜潮红,
似腥红热样红斑,也常疣结膜充血及过敏性鼻炎。一般于数小时 至1-2日后即
可自行消退。
21.丹毒:本病好发于下肢、面部及外耳等部位,常先有畏寒 、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部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紧张,有触痛及压痛。红肿的边缘清楚隆起,扩
展较快。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发生大疱、出血及坏死。全身症状包括发
热、倦怠及纳差等。本病 须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有接触刺激性或致敏性无
物质史,损害表面有密集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有痒 感,无全身症状。急性蜂
窝组织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炎症可深入皮下组织,故损害界线不清,< br>并化脓坏死。
22.臁疮(深脓疱疮):是由化脓性球菌引起的脓皮病。本病多见于成人,常发
于小腿,其次为臀部、面部。初起为小脓疱,基底充血及浸润较著,以后逐渐
扩大,层层堆积呈 蛎壳状污褐色结痂,痂下有不规则溃疡,常多发、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及疼痛。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 本病应与硬红斑鉴别,后者为身在硬
结性浸润,有时形成溃疡,常见于小腿后内侧,无蛎壳状结痂。 < br>23.疖与疖病:疖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复发及多发者称疖病。
损害初起为红色 丘疹或小结节,中心贯穿毛发,数日内肿胀和浸润显著,其直
径可达1-3cm左右,有疼痛感。此后化 脓,中心形成脓栓,顶端出现黄色脓头,
破溃后排除脓栓和脓血。疖与痈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炎症浸润大 而较深、有多
个脓头,疼痛更重及全身症状显著。囊肿性痤疮损害呈半球形囊肿,可有急性
或慢 性炎症,无脓头及脓栓,与毛囊无关。假性疖肿是小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
症,常为红痱及脓痱的并发症, 多在夏季发生于小儿头部,无脓头及脓栓。
24.痈:是由数个疖肿聚集并为皮下纤维组织分膈及包围 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
发于上背、项部等皮下组织致密部位。全身症状显著。损害初起时是局限性浸润、呈紫红色、表面紧张发亮、疼痛剧烈。以后深部组织坏死化脓,形成多个
脓头和脓孔。
25.头部毛囊周围炎:是一种以穿掘性脓肿、瘘孔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皮肤病。
初起为毛囊炎性丘疹 ,常兼有黑头粉刺,逐渐扩展成浸润性结节,继而形成脓
肿。脓肿柔软呈半球形隆起,常与邻近脓肿融合 而呈长圆形。表面毛发脱落,
但愈后可再生。数周后脓肿穿破,形成慢性瘘孔。常有增生性瘢痕及瘘孔同 时
存在。
26.穿通性毛囊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四肢,尤其上臂伸侧多见,偶见于臂< br>部及股外侧。皮疹特点为毛囊角栓性丘疹,色红,直径约为2-8mm,除去角栓有
出血现象,遗 留凹陷性小疤痕,自觉瘙痒。
27.正圆形糠疹:又名连圈状糠秕疹,原因未明,有认为系与鱼鳞病相 类似的疾
病。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斑,淡褐色至深褐色,中央与边缘色调一致,皮损愈
小,颜色 愈浓;皮损愈大,颜色愈淡。基底无炎症,表面附有淡褐色菲薄糠样
鳞屑,基底较固着,轻轻剥离后可呈 现灰白色鱼鳞样光泽,表面可出现多数皱
纹,极似蛇皮样鱼鳞病。境界明显,边缘稍高于皮肤或与皮肤平 齐。大小不一,
小者仅有4-5mm,大者可达10-20cm或更大,通常以4-5cm为多见。数目 单发或
多发,一般多在10个以下,但有达150个者,数个皮损可相互融合呈花瓣形,
好发于 躯干,初发多在腰、背、胸、腹部,其次为臀、大腿、上臂内侧等部,
小腿、腋窝、腹股沟及 露出部位少见。一般缺乏自觉症,亦可有轻重不等瘙痒。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但亦有发于儿童及老年者。 经过缓慢,可自然消退,但也
有再发倾向。可存在数年甚至终生无变化,亦有短期内迅速发展者。根据圆 形
褐色鳞屑斑,好发于躯干,边缘境界清楚,缺乏自觉症,慢性经过等,可以诊
断。须与鱼鳞病 鉴别,鱼鳞病可呈指盖大灰褐色或灰色角化性有光泽性鳞屑,
但皮损一般较圆形糠疹小,边缘境界不明显 ,系先天遗传性,幼时发生,持续
终生。
28.石棉状糠疹:又称石棉状癣,症状为头部发生 厚积粘着性鳞屑,堆积如板状,
呈银白或灰白色,带有光泽,类似石棉。初起时发根部形成银白色鳞屑, 逐渐
包裹头发,形成鞘状角质套,头发可因厚积鳞屑而集成束状,但毛发本身不受
侵犯,间或有 形成暂时性脱发者。基底一般无炎症,搔抓或继发感染时可发生
潮红、湿润、渗液,散发难闻臭味。可局 限于部分头皮,亦可蔓延全头皮,甚
至延及颈部。本病经过缓慢,常持续多年,预后良好。根据头皮有厚 积石棉状
灰白色鳞屑、炎症轻微,不侵犯毛发等,易于诊断。应与以下病鉴别:1.头皮
银屑病 :基底炎症浸润较明显,不倾向湿润,身体其它部位常证明有银屑病损
害。2.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类 似,但脂溢性皮炎炎症明显,有油性鳞屑,可
波及发际外皮肤,易继发湿疹化,瘙痒显著。3.头癣:鳞 屑较少,不呈堆积板
状,有断发。
29.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炎症皮肤病, 临床特点为多数大小不
等带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或黄红色鳞屑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常先由一个母斑在胸、腹、大腿等部出现一个直径2-3cm或稍大
的黄红色斑疹,略 呈椭圆形,表面复有灰白色细薄鳞屑,称为先驱斑或母斑。
经1-2周后,全身开始出现多数皮疹。继发 疹初发时为帽针头或稍大的圆形或
椭圆形斑疹,可逐渐扩大如指盖大小,皮损颜色可因肤色不同而呈鲜红 ,玫瑰
红或黄红色,发于胸背者与肋骨走向平行。边缘不整,略呈锯齿状,表面附有
环状糠样鳞 屑,中心呈细薄皱纹纸状。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泛发性体癣:
炎症较明显,边缘除鳞屑外可见有小 疱,镜检可查见霉菌2.药物性皮炎:可出
现玫瑰糠疹样,有用药史,皮损部位广泛,不限于躯干及四肢 近心端,停药后
易于消退。
30.体癣:除头皮、胡须、掌跖、腹股沟等处外,其它平滑皮肤 的癣菌感染,统
称体癣,原发损害为丘疹、水疱或丘疱疹,损害为针头到绿豆大小。从中心等
距 离向外发展,产生中心痊愈、外围扩张的圆形损害,几个损害可互相融合成
多环形,边缘隆起而狭窄,由 散在的丘疹、水疱、丘疱疹、痂和鳞屑连接而成,
具环状倾向与活动性、瘙痒。复发的体癣常在原发部位 呈散发的鳞屑状红色丘
疹和丘疱疹,没有环状排列的明显边缘。服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发生的体癣,有以下特点:1.分布常较广泛呈大片形,可累及躯体大部分,即使在
冬季,也大片发生, 反复发作2.无明显的红色线状边缘和丘疹、丘疱疹3.顽固
难愈。
31.关节型紫癜:发病 前常有发热、咽痛、乏力等全身不适,皮疹除紫癜外,还
可有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血疱、坏死和溃 疡也不少见。患处可有痛感。
皮损亦可发生于粘膜或局限于关节附近。本型关节疼痛显著,其中膝关节最 易
受累,其次为肘、踝及腕关节等,呈固定性或游走性,尤以皮疹发展时为重,
以致关节变形、 功能受严重影响。常伴小腿下1/3肿胀。
32.胃肠型紫癜:腹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位于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或疼痛,
可 伴有纳差,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因肠蠕动亢进或麻
痹而发生肠套叠,或因肠壁出 血导致肠穿孔。部分病例仅有腹痛而无皮疹,易
误诊为阑尾炎、肠套叠等而施手术。皮疹同关节型。亦可 伴发关节症状及不规
则发热。
33.肾型紫癜:特点是皮损与肾脏病变同时或先后发生。血尿 有时肉眼可见,蛋
1
局灶性肾炎型,白尿、管型尿以致肾功能不全皆可发生。紫癜肾病分三类: ○
2
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型,少见,病情重;○
3
慢性肾小球肾炎型,最常 见;○
以慢性反复发作为特征。
34.单纯性紫癜又称皮肤型紫癜。损害局限于皮肤。起病突 然,为针尖至黄豆大
的瘀点或瘀斑,对称分布于两下肢,尤以小腿伸侧为多,有时发生于臀部及前
壁,在儿童中也常发生颈部及躯干,分批陆续出现,消退后易复发。少数伴有
疲乏,低热及头痛不适。
35.老年性紫癜:易发生在手背、前额、小腿、上胸以及前臂伸面,偶也发生于
面部,特别是 鼻背与眼镜架接触压迫处。紫癜形状不规则,从帽针头至掌大。
由于缺乏炎症反应,紫癜的色泽很少变化 ,常呈暗紫色。境界鲜明。紫癜退后
遗留长条形色素沉着。反复发作。
36.瘀积性紫癜:损 害为瘀点,可融合成1-几个cm大小,不规则的瘀斑。可为
毛囊性。黄至褐色,表皮正常或由轻度湿疹 性改变。可伴有水肿、溃疡、硬化
和其他静脉功能不全体征。好发于下肢,可蔓延至足背、脚趾。 37.中毒性紫癜:又可称药物性紫癜,有氯霉素、氯丙嗪、阿托品、非那西丁、
水杨酸等,其紫癜 大小与轻重不一,可从少数瘀点至广泛瘀斑,并可累及重要
脏器。药物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迅速而严重。损害初为瘀点、
瘀斑,或为大片大疱性出血性坏死和口腔粘膜出血性大疱,6-12小 时后可有胃
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亦可伴发溶血性贫血和多种神经及精神症状。
38.暴发性紫 癜又称坏死性紫癜、坏疽性紫癜。是以突然发生对称的大面积触痛
性瘀斑为特征,病情险恶,形成一种综 合征。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危重。
损害常对称发生于下肢、臀部、躯干及面部,偶可累及,为大片 触痛性瘀斑,
倾向融合,在瘀斑上可出现大疱和严重坏死,亦可造成肢端缺血性坏疽。患者
常伴 高热、寒战、痉挛、呕吐、腹泻等严重中毒症状,以致2-3天内迅速进入
休克状态,常因循环衰竭或脑 出血而死亡。根据暴发性、泛发性、触痛性大片
瘀斑,进展迅速,病情险恶等特点,若在感染后发生,诊 断较易确立。
39.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本病以血清中球蛋白异常高值及紫癜性损害为特点。
好发于小腿以及易受压迫处。发病前患处先由轻度肿胀感,继而出现不规则分
布之瘀点,消退后留色素 沉着。由于反复发作而遗留显著色素斑。一般情况良
好。偶可侵犯唾液腺、泪腺等而出现眼、口腔异常干 燥。部分病例淋巴结合肝、
脾肿大,有时伴发癌肿、淋巴瘤、骨髓增值综合征及慢性感染等。
40.色素性紫癜性皮疹:包括进行性色素沉着病、毛细管扩张性环状紫癜、色素
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 湿疹样紫癜。
进行性色素沉着病:初起损害为针头大的红斑及瘀点,成群出现,融合成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斑片。片状皮疹边缘不断有新损害出现,中央逐渐消退而
留有棕黄色色素沉着,偶 亦见毛细管扩张和轻微的萎缩。损害主要发生在小腿,
常为单侧,也可为对称性,并可累及股、臀、腹和 前臂。
1
毛细管扩张期:在两小腿、足背对称 毛细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病变分三期○< br>2
出血性色素沉着期:损害融地发生毛细管扩张性红斑点,并可伴少量瘀点。○
合成片,呈环状,大小不一,中央色素沉着,边缘瘀点密集,偶可呈线状、星
3
萎缩期:色素 沉着逐渐消退,遗留轻微萎缩,毳毛可脱落。状、匐行状排列。○
损害除小腿外,可累及股、臀、腹及前 臂。偶有轻微瘙痒。
色素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损害为光滑的圆形小丘疹,直径约1-2mm,可为< br>紫癜性,毛细管扩张性或色素沉着性,呈现不同颜色,由鲜红、橘红至铁锈色,
数目较多,融合成 苔藓样斑片,边界不清。好发于小腿,但股、臀、腹、上肢
也可累及,常对称分布,伴瘙痒,病程慢性。
湿疹样紫癜:又称瘙痒性紫癜。主要损害为紫癜性斑点。有特征性的桔红
色,散在分布,偶可融 合成片,由于剧烈瘙痒而使皮损呈湿疹样或苔藓样变。
常初发于踝部伴水肿,数周后蔓延整个小腿,也可 累及身体其他部位,尤以衣
着摩擦部位为多。主要见于男性,好发于春、夏季节。
本组疾病基 本损害为瘀点、毛细管扩张性斑点及色素沉着,主要发生在下
肢,病程慢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病以色素沉 着为主;毛细管扩张性环状紫癜以
毛细管扩张为主,呈环状。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以苔藓样变化为突 出;湿
1
匐行性血管瘤:损害为疹样紫癜以湿疹样变为主。主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2
高球蛋白血症紫血管瘤性红色小丘疹,无紫癜和色素沉着,青年女性多发。○
癜:主要与小腿 反复出现出血性斑点,无毛细管扩张,病程慢性,女性对见。
3
郁滞性皮炎:以小腿下13为主 ,伴多株峰高球蛋白血症,血沉快,贫血。○
皮肤呈青红色,伴浸润肥厚湿疹样变,常有溃疡。多伴静脉 曲张。
41.血栓性静脉炎:皮损多发生在小腿,偶也见于手、臂、腹壁等处的表浅静脉,
损 害成批发生,为绿豆至枣核或更大的结节,常沿静脉行径呈条索状或卵圆形,
并迅速游走或缓慢移行,呈 阶段性分布,数个或数十个,质地较硬,表面皮肤
可正常或淡红色。2-4周后渐消退,可残留轻度色素 沉着,最终不留疤痕,常
反复发作数周至数年。急性发作时,结节疼痛,并有明显局限性触痛,患肢可< br>轻度肿胀和弥漫性潮红,局部淋巴结肿痛,常有低热。需与本病鉴别的有变应
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 、结节性红斑等。
42.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常发于成人,有发热、疲乏、头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 br>状,但一般不重。损害分布于臀及两下肢,特别是小腿,有时在上肢或其他部
位,损害呈多形性, 急性者成批发出,分布广泛,而以红斑、瘀斑、丘疹、风
团、坏死等为主,常可复发;慢性者以丘疹、斑 块、结节、坏死溃疡等为主。
43.结节性血管炎:是发生在两下肢的慢性结节性损害,多见于青壮年 女性,小
腿后侧是主要发病部位,大腿及臀部亦可累及。损害为小结节或较大斑块,几
个至几十 个不等,两侧多少不一,不完全对称。病程缓慢有疼痛和压痛。一般
不产生溃疡,发病史“血沉”、抗“ O”、粘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可升高。本
病须与结节性红斑及硬红斑鉴别:前者一般较急性,损害为在 小腿前面,病程
短,不破溃;后者系慢性,损害为在小腿后面,可以发生溃疡,并可能与结核
有 关。
44.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小腿胫前、大腿和前臂的结节性血管炎性皮肤病,
病程 急性,一般经3-6周消退自愈。本病多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发疹前
发热、寒颤、头痛、乏力 、喉痛、肌肉或关节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以后
成批发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结节,葡萄到杨梅大小 ,稍高出皮面,带水肿性,
光滑发亮,中等硬度,散在分布,数个至数十个,互不融合,皮疹好发于小腿
伸侧,其次是大腿和前臂、偶发于面、颈部。有显著疼痛及压痛,常伴踝部肿
胀。结节持续数天 后逐渐变软,颜色由鲜红变暗红、紫红,最后呈黄绿色如乌
青的色素变化,终至消失,遗留暂 时性色素沉着,无化脓或形成溃疡倾向。本
病应与结节性血管炎鉴别,后者结节分布于小腿两侧和屈面, 较小且质稍坚,
经数周后各个相继消退,遗留皮肤凹陷或纤维化。
45.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 :是多脏器受累的急性细小血管炎性疾病,发病前常疣
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皮肤损害可发生于全身各处 而以下肢为多,对称分布,
表现为红斑、瘀斑、风团、水疱、结节、斑块、坏死、溃疡以及下肢水肿等。
急性发作时损害呈多形性,如红斑、瘀斑、水疱、坏死等,慢性者以结节为主。
内脏受累时,临 床表现更为复杂,可有血尿、蛋白尿或管型,甚至肾功能衰竭
或肾性高血压。心血管受损时可有心肌炎、 心包炎、静脉炎,周围血管功能不
全等。关节疼痛或红肿,类似风湿性关节炎,但愈后无畸形。肌肉有疼 痛和压
痛,活动受限。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发生肠出血,粘膜坏死溃疡。
肺部有弥 漫性浸润或结节,或并发胸膜炎。此外,尚可发生周围神经炎,视网
膜出血等。本病需与过敏性紫癜和结 节性多动脉炎鉴别,前者是以毛细管病变
为主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常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或肾脏 ,皮肤损害主
要是紫癜。后者是以中小动脉病变为主的坏死性血管炎,常累及肾、心、周围
神经 、肌肉、消化道等产生多系统疾病,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46.亚急性结节性迁移性脂膜炎:其特点 为:在小腿前或侧面出现向四周扩展,
多数为女性,开始时在小腿近踝处的前或侧面散发小结节,直径1 -3cm,逐渐
各向四周扩大,边缘鲜红,中心渐变淡白,互相融合成10-20cm的扁平斑块,触之坚硬。本病需与结节性红斑及硬红斑鉴别。
47.脂膜炎:是一类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 炎症,临床上以出现皮下结节或
斑块为特征,皮损一般不破溃。常见的有:
结节性脂 膜炎出现于四肢躯干的皮下脂膜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发复发作
的皮下结节和斑块,消退后脂肪组织萎缩 ,遗留凹陷为特征。大多为妇女,发
病除多数有低热、乏力、胃纳差和关节痠痛等,少数有高热或无热, 在躯干四
肢脂肪较多的部位如乳房、臀、大腿等出现皮下结节或斑块,直径从0.5-10cm
不等,一般2-3cm,上覆皮肤稍隆起,轻度充血,界限不明,质硬如树胶,对称
分布,有压痛,几周 后损害变软缩小消失,患处皮肤塌陷;但新损害又可分批
出现,如此反复发作,可持续几年。损害一般不 破溃。少数可液化变软,触之
有波动感,与皮肤粘连,以后变黑、破溃流出棕黄色脂性液体,然后愈合称 为
液化性脂膜炎;病损偶可累及内脏和骨髓如网膜、肠系膜、脏器周围的脂肪发
炎,可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胸痛等症状,若内脏广泛受累称为系统性脂膜
炎。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为 特发性局限性脂膜炎:多数为儿童,皮损出现于躯干四
肢,为发硬或有弹性的皮下小结节,对称分布,多 发在大腿前侧和胫前,偶发
于脸部,一般结节不大,但融合后可成10-15cm直径斑块,表面充血或 正常肤
色,触之有轻痛,结节不破溃,无全身症状。
类固醇后脂膜炎:在停用皮质激素 30天左右,于面颊、上臂、臀、躯干等
处出现直径0.5-4cm皮下结节,坚硬,有压痛、上覆皮肤 发红,可有瘙痒。结
节好发在激素治疗脂肪储积最多的部位。
新生儿冷性脂膜炎:为初生婴儿 脸部暴露于寒冷后出现局限性脂肪坏死。
在脸颊部出现界限清楚的紫红或紫绀色斑块。患部温度较低,有 明显浸润。较
邻近皮肤为硬。
48.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坏死性小血管炎和血管壁内外肉芽肿。皮损主要
分 布于四肢及腹背等处,典型表现是多形性红斑、紫癜和结节,少数有网状青
斑、肢端动脉痉挛等伴发热、 体重减轻、无力、关节疼痛和内脏损害等。累及
心脏时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律紊乱及广泛性坏死性血管 炎;肺部病变呈一过
性浸润和结带状阴影。胃肠道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多发性溃疡及穿孔;神
经系统可发生脑出血、抽搐、昏迷及周围神经病变;肾脏受累时有血尿及蛋白
尿。
49.痒疹:系一组瘙痒性皮肤病,可分为急性单纯性痒疹、痒疹及成人痒疹。
急性单 纯性痒疹即丘疹性荨麻疹多自儿童期开始,故称为早发性痒疹。基本
损害为淡红色绿豆至黄豆大的风团, 奇痒,1-2天后风团渐轻,中心出现小丘疹
或小丘疱疹,抓破后有血浆渗出而结痂。可留下轻重不等的 灰黑色素增加。损害
数目较多,常分布于四肢伸侧,重时亦可见于背部及腹部。
成人痒 疹可分为亚急性痒疹及慢性痒疹。其痒疹损害多见于头皮、面部、肩、
颈、臀及腹部等处。皮疹常被抓破 ,痒重,病程可历数周。
成人慢性痒疹皮疹为多数散在瘙痒性丘疹,多见于四肢伸侧、躯干上部 及臀
部等处,常有较重的抓伤,病程慢性,易复发。
50.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具有角化过度 、小结节的慢性瘙痒皮肤病,本病初起时
可为一小丘疱疹或瘙痒性丘疹,淡红色,瘙痒较剧。数周后逐渐 角化增厚及隆起,
顶部粗糙钝圆,呈灰褐色,较硬。病期较久及瘙抓过重者可达0.5-1cm左右。表
面可抓破结痂,周围有苔癣化。皮疹多见于四肢,重者亦可见于躯干甚至面部。
伸侧多于屈侧, 数目多少不一,病程慢性,经久不消。根据四肢伸面显著高起、
较硬、灰褐色散发的结节、剧痒、慢性病 程不难诊断。
51.瘙痒症: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瘙痒为主要症状,没有原发性皮肤损
害,但常因搔抓而发生各种继发性皮肤病。症状初甚轻微,逐渐增剧,也可开始
即有剧痒,每日发作次 数不定,可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饮用烟酒、茶、咖啡,
或食用其它刺激性食物,衣服摩擦及气温变化 等诱发或加重。晚间睡前容易发作,
多为阵发性,每次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由于强烈搔抓,常继发抓伤 、血痂、色
素沉着甚至皮肤肥厚或毛囊炎、疖肿等。患病日久可有失眠,精神抑郁或易于激
动、 食欲减退,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本病可分为泛发性及局限性两型:
(1)泛发性瘙痒症:多见于成人 ,瘙痒呈阵发性,常自某一部位,如颜面、颈
侧、肩胛或阴部等处开始,然后延及全身。初期瘙痒轻微, 历时亦短,数分钟即
止,在以后病程发展,逐渐加重,搔抓次数频繁,时间显著延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润微内衣
泰安人流医院-旱泄怎么治
小港城区幼儿园-波斯猫儿vip
济南青华医院-上幼儿园前的准备
怎样治痘坑-杉杉来了结局
我的宝贝演员表-被鬼附身怎么办
风中奇缘西单女孩-脐带绕颈怎么办
心脏在左边还是右边-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本文更新与2020-10-19 13: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7150.html
-
上一篇:常见手足皮肤病
下一篇:遗传过敏性皮炎[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