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14 06:11

怀孕几个月做唐氏筛查-转奶的正确方法

2020年10月14日发(作者:毕松)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一节 产后病小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 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
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多 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
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 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
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 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
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 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
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 、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
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 不慎便可发
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 “三审”,即先审小
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 的行
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同时,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
析 ,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了亡血伤津的
情况下产生的“新 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
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 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
所论的“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 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
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 冲胃者,腹满胀痛,呕
吐,烦乱。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 十全一
二。”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
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
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
虚证,然有虚者 ,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
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 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
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 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
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 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
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 禁大汗,
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二节 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 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
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
塞等病症, 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
生他疾。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心神失养,致
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血瘀气逆,扰 乱心
神,而致晕厥。
[辨证论治]
产后血晕的治疗,首当辨其虚实,分清脱证与闭 证。本病属产后。三冲”范围,无论
虚实都属危急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
一、血虚气脱型
主要证候:新产去血过多,突然昏晕,面色苍白,心悸馈闷,甚则昏不知人, 眼闭口
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证候分析:血去过多, 心失所养,神明不守,则令昏晕,心悸愦闷,或昏不知人;阴
血暴脱,不能上荣于目,则瞑冒眼闭;气随 血脱,脾阳衰微,故面色苍白,口开,手撒肢
冷;营阴暴虚,孤阳外泄,则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 欲绝或浮大而虚,为血虚气脱
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固脱。
方药举例:清魂散(《丹溪心法》)。
人参、荆芥、泽兰叶、川芎、甘草
方中人参 、甘草补气固脱;荆芥理血升散以达清空;川芎活血上行头目,合泽兰辛散
芳香以醒神。全方共凑益气固 脱醒神之效。
心清神醒之后,继之则应大补气血,方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医理真传》)去葱白、甜< br>酒,加人参、熟地;黄芪当归鹿茸麦芽炮姜炙草葱白甜酒
二、血瘀气逆型
主要证候: 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心下满闷,气粗喘促,
恶心呕吐,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两手握拳,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感寒,内袭胞中,余血浊液遇寒则凝滞 ,停蓄于内不得下出,故恶露
不下,或下也甚少;瘀血内阻,故小腹疼痛拒按;败血停留,气机不畅,逆 上攻心、攻肺、
攻胃,攻心则扰乱神明,清窍闭塞,以致神昏口噤,不省人事,攻肺则肺失清肃之职,症
见心下满闷,气粗喘促,攻胃则胃失和降,而见恶心呕吐;瘀血内停,筋脉失养而拘急,
故两手 握拳,为闭证之象。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逐瘀。
方药举例: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当归、川芎。
没药、血竭
方中没药、血 竭活血理气,逐瘀止痛,加当归、川芎以增强活血行瘀之力,瘀去则气
机条畅,逆气可平,晕厥除则神自 清。
若血瘀里实,症见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神昏谵语者,宜祛瘀通腑,方用牡丹散(《三
因 极一病证方论》)。
牡丹皮、大黄、芒硝、冬瓜子、桃仁
方中大黄、桃仁、牡丹皮活血行瘀 ;芒硝软坚散结,与大黄配伍能通腑泻热;冬瓜子
清利湿热排脓。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三节 产后血崩
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产后血崩”。
本病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 它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
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虚脱, 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故为产后
危急重症之一。如系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宫内,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的产 后阴道大量出血
时,应及时手术止血。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有气虚血失统摄;瘀血留滞,新血不得归经;或产伤损伤脉络。
一、气虚
产妇素体虚弱,或因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
致血崩。
二、血瘀
产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而人,余血浊液为寒邪凝滞,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而
致崩下不止。
三、产伤
产时助产不当,或产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或胎儿过大, 以致产道损伤,脉络破损,
遂使流血不止,而致血崩。
[辨证论治]
辨证时应注意 本病主要是指产后7天内的出血,而且以产后24小时内出血为主,以区别
于产后恶露不绝,治疗时除按 虚实辨证施治外,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 出血,血色鲜红,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
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
证 候分析:因产气虚,冲任不固,统摄无权,故令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因无瘀
滞,故无腹痛;气虚不 摄,营血下脱,清窍失养,故头晕目眩;血脱不能上奉于心,心失
所养,则心悸怔忡;气虚下陷,故气短 懒言;气虚,腠理不密,卫气不固,则肢冷汗出;
气虚血少,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 ,为气虚血脱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固冲,摄血止崩。
方药举例: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炙草、升麻、当归、熟地、麦冬、川芎、白芷、黄连、黑
芥穗 方中参、芪、术、草、升麻、乌贼骨益气升提,固冲摄血;熟地、当归、川芎补血益
精;麦冬养阴生 津;白芷辛香醒神;黑芥穗、地榆炭固经止血。
若昏不知人,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 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若
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腹痛减轻,
舌淡黯或 有瘀点瘀魔,脉沉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妄行,故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 ;瘀
血留滞,胞脉阻痹,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胞脉瘀阻稍缓,则腹痛减轻。
舌淡黯,有瘀点瘀班,脉沉涩,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学》)。
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芎、三七粉
方中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止痛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炒蒲黄、三七粉活血止
血,理血归经;沙参益气养阴,使祛瘀而不伤正。全方共 奏活血祛瘀,理血归经之效。
三、产伤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血色鲜红, 持续不止,软产道有裂伤,面色苍
白,舌淡,苔薄,脉细数。
证候分析:由于急产、难产损伤 软产道,经脉破损,故使阴道大量下血,持续不止,
血色鲜红;血失过多,故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 细数,为失血伤阴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生肌固经。
方药举例:牡蛎散(《证治准绳》)。
煅牡蛎、川芎、熟地黄、白茯苓、龙骨、续断、当归、炒艾叶、人参、五味子、地榆、
甘草 < br>方中人参、甘草益气;;熟地、当归、川芎养血;续断补肾强腰以续筋脉;龙骨、牡蛎
育阴潜阳, 生肌固经;茯苓、五味子交通心肾而宁神;炒艾叶、地榆止血。全方共收益气
养血,生肌固经止崩之效。
若软产道裂伤明显,应及时缝合止血,继以中药调治。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四节 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者,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宫缩痛及产褥感染引起的腹痛。
[病因病机]
产后腹痛的主要机理有不荣而痛与不通而痛虚实两端。
一、血虚
素体虚弱,气血不 足,因产重虚,复因产后失血过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又气随
血耗,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而致 腹痛。
二、血瘀
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起居不慎,当风感寒,风寒乘虚而人,血为寒凝 ,或因情
志不遂,肝气郁结,血随气结而为瘀,瘀阻冲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三、热结
素体阳盛,或产后胞宫胞脉空虚,邪毒内侵,人里化热,损伤冲任经脉,热与血结,
阻痹胞脉,败血浊液不得下行,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辨证论治]
产后腹痛有虚 实之分。血虚者,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血瘀者,小腹疼
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有块;热 结者,小腹灼痛,按之剧痛,恶露初则量多,继则量少,
甚如败脓。
一、血虚型
主 要证候: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怔忡,
大便秘结,舌淡红,苔 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营血亏虚,胞脉失养,或气随血耗,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致令< br>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阴血亏虚,冲任血少,则恶露量少,色淡;血虚上不荣清窍,
则头晕眼 花;血少内不荣心,则心悸怔忡;血虚津亏,肠道失于濡润,则大便秘结。舌淡
红,苔薄白,脉细弱。为 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益气。
方药举例:肠宁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熟地、阿胶、人参、山药、续断、麦冬、肉桂、甘草
方中当归、熟地、阿胶养血滋阴; 人参、山药、甘草益气健脾以资化源;续断补肝肾,
益精血;麦冬养阴生津;佐以少量肉桂以温通血脉。 全方合用,养血益阴,补气生津,血
旺则胞脉得以濡养,气旺则率血以行,其痛可除。
若血虚 兼寒者,症见面色青白,小腹疼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或大便溏薄,舌淡,
脉细而迟。治宜养血温中 ,方用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当 归、白芍养血和血;饴糖、甘草、大枣温中补虚;桂心、生姜温中除寒;芍药
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 养血温中,祛寒止痛之效。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恶器量少 ,色紫黯,夹有血块,块下痛减,
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
证候分析: 产后血室正开,百脉空虚,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滞而成瘀,瘀阻冲
任,血行不畅,则小腹疼痛拒按 ,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血遇热则行畅,故得热痛减;
血块下后,瘀滞暂时减轻,故块下痛缓;寒为 阴邪,易伤阳气,故面色青白,形寒肢冷。
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为产后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举例: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方中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桃仁化瘀止痛;炙甘草补气缓急 止痛;炮姜温经止痛。全
方寓攻于补之中,化瘀血,生新血,血行流畅,通则痛止。
若兼小腹 冷痛、绞痛者,酌加小茴香、吴茱萸以增温经散寒之功;若伴肢体倦怠,气
短乏力者,酌加黄芪、党参以 益气补虚;若兼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小腹胀甚而痛者,酌
加郁金、香附以舒肝理气,行滞止痛。
三、热结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或灼热疼痛,恶露初则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 如
败脓,其气秽臭,高热不退,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或起
芒刺 ,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毒内侵,人里化热,热与血结,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或灼热疼
痛;初时热迫血行则恶露量多,继之热与血结则量少,色紫黯,邪毒熏蒸于血,故恶露如
败脓,其气秽 臭;邪毒化热,热与血结,故高热不退;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在上则口渴
喜饮,在下则大便秘结,小便 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起芒刺,脉弦数,为热盛阴伤,
瘀滞在里之征。
治疗法则:泻热逐瘀,活血止痛。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方中大黄、芒硝荡涤瘀结,通腑泻热;桃仁、丹皮凉血祛 瘀,与大黄同用逐瘀力更强;
冬瓜仁清热消痈排脓。本方有急下存阴,逐瘀止痛之效。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五节 产后痉证
产褥期间, 突然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证”,
又称“产后发痉”、“产后 痉风”。
本病血虚型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搐搦症,感染邪毒型相当于西医学产后破伤风。后者
病情变化迅速,若治不及时,常可危及产妇生命。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有二:一是亡血伤津,筋脉失养;二是邪毒感染,直窜筋脉。
一、阴血亏虚
素体阴血亏虚,产后失血伤津,因产重虚,血虚津伤,筋脉失养,拘急抽搐,致令发
痉。
二、邪毒感染
多因接生不慎,或产创护理不洁,邪毒乘虚而人,损及脉络,直窜筋脉,以致筋脉拘
急而发痉。
[辨证论治]
治疗时首当辨其虚实,分清是血虚,还是邪毒感染所致。属血虚者,治宜养血熄 风;
属邪毒感染者,治宜解毒镇痉。
一、阴血亏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出血过多,突 然头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面色苍白,舌淡红,
苔少或无苔,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 因产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血虚肝风内动,则头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
紧闭;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 色苍白。舌淡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无力,为阴血亏虚之
征。
治疗法则: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举例: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
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阿胶、麦门冬、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
方中阿胶、干地黄、白芍、 麦冬滋阴养血柔肝;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天麻、
钩藤平肝熄风;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 平肝潜阳,熄风镇痉之效。
若阴道出血不止者,酌加党参、黄芪益气摄血,山茱萸敛阴止血;汗出过多 者,酌加
浮小麦、山茱萸、麻黄根敛汗防脱。
二、邪毒感染型
主要证候:产后头项 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抽动,面呈苦笑,继而项背强
直,角弓反张,舌正常,苔薄白,脉浮而 弦。
证候分析:产后气血亏虚,产伤不洁,感染邪毒,初起邪人未深,正邪交争,故发热
恶寒 ,头项强痛;继而邪窜经脉,致使牙关紧闭,口角抽动,面如若笑;进而邪毒人里,
直犯筋脉,筋脉拘急 ,则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脉浮而弦,为邪毒感染之征。
治疗法则:解毒镇痉,理血祛风。
方药举例:五虎追风散(《史传恩家传方》)。
蝉衣、天南星、天麻、全蝎、僵蚕
方中全蝎、僵蚕解毒镇痉,熄风定搐,配天麻、南星、蝉衣以增祛风解痉之功。
若证轻者,方用止痉散(经验方)。
全蝎2个、蜈蚣1条
方中全蝎、蜈蚣为解毒镇痉,熄风定搐之要药,以豆淋酒送服,其效更佳。
若邪毒内传攻心,病势笃重,如伴高热不退,抽搐频繁发作者,应急以中西医结合抢
救。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六节 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相当于西医学产褥感染,其重症,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应予重
视。
[病因病机]
引起产妇发热的原因很多,而与本病关系密切的主要病因病机有感染邪毒,正邪 交争;
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外散;败血停滞,营卫不通。
一、感染邪毒 < br>产后气血耗伤,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或不禁房事,致使邪毒乘虚
而人,稽留于 冲任、胞脉,正邪交争,因而发热。
二、外感
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以致风寒之邪,袭表犯肺,营卫不和,因而发
热。
三、血虚
产时产后血去过多,阴血暴虚,阳无所附,以致虚阳越浮于外而令发热。
四、血瘀
产后情志不遂,或为寒邪所客,瘀阻冲任,恶露不下,败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
通,而致发热。
[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有虚有实,其证各异。在注意多虚多瘀的基 础上,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主。
感染邪毒者,其证危笃,变化多端,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感染邪毒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继则 量少,
色紫黯,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而干,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胞脉,正邪交争,
致令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
色紫黯 ;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如败脓,其气臭秽;热忧
心神,则心烦不宁;热 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
黄而于,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方中银花、连翘、黄芩、葛 根、柴胡、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当归配
之以和血;桃仁、红花活血行瘀;枳壳理气行滞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之效。
本证之发热,因产妇体质之强弱不同,所感邪毒种类之差异,其 临床表现也颇复杂,
而且病情变化快,故当随证而治。
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 大而数者,属热盛津伤之候。治宜清热除烦,
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若高热不退,烦渴引饮,大便燥结,恶露不畅,秽臭如脓,小 腹疼痛拒按,甚则全腹
满痛,神昏谵语,舌紫黯,苔黄而燥,或焦老芒刺,脉滑数者,为热结在里,应急 下存阴,
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如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若高热汗出,心烦不安 ,斑疹隐隐,舌红绛,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数者,此为热人营
分。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方用清营汤 (《温病条辨》)。
玄参、麦冬、生地、金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黄连、水牛角
若壮 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可配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或紫雪丹(《和剂局方》),
或清开灵注射 液(每日40ml,加人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若高热持续不降者,
或加用穿琥宁注 射液(160ru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ral中,静脉点
滴,1日2次) 。
二、外感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产后元气虚弱,卫阳失固,腠理不实,风寒袭表,正邪交争,则发热恶寒,
头痛身疼 ;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
冒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举例:荆防四物汤(《医宗金鉴》)加苏叶。
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地黄
方中四物汤养血扶正,荆芥、防风、苏叶祛风散寒解表。
若感冒风热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 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口渴欲饮,咳嗽,痰黄,
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温病条 辨》)。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芦根
若外感 暑热者,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倦怠乏力,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清暑
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 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三、血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恶露或多或少,色淡 质
稀,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亡血伤津,阴血骤虚,阳无所 依,虚阳越浮于外,则身有微热;血虚
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少寐;气随血 耗,气虚冲任不固,则
恶露量多;血虚冲任不足,则恶露量少;气血虚弱,则恶露色淡而质稀;血虚不荣 ,则小
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举例: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
若血虚阴亏者,症见午后热甚,两颧红赤,口渴喜饮,小 便短黄,大便秘结,舌嫩红,
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清热,方用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加白薇。
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
方中熟地、白芍、麦冬滋阴养血;生地、地骨 皮、知母、白薇滋阴清热凉血;甘草和
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清热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乍寒乍热,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
紫黯,或有瘀点瘀 斑,脉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产后瘀血内阻,营卫不通,阴阳失和,则乍寒乍热;瘀血内停,阻滞胞脉 ,
则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色紫黯有块;胞脉瘀阻不通,则腹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
瘀斑 ,脉弦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和营除热。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七节 产后身痛 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身痛”,亦称“遍身
痛”、“产后关 节痛”。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
本病的发生与产后营血亏虚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
一、血虚
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养,则肢体麻木、酸痛。
二、血瘀
产后恶露去少,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故使身痛。
三、外感
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人,客于经络、关
窍。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举例: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
独活 、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白芍、干地黄、桂心、茯苓、杜仲、
人参、牛膝、甘草 < br>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固表;独活、秦艽、防风祛风除湿止痛;
桂心、细辛 温经散寒止痛,杜仲、年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方扶正祛邪,有
养血益气。祛风散寒,除湿 止痛之效。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八节 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恶
露不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晚期出血。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为冲 任不固:恶露乃血所化,出于胞中而源于血海,气虚冲任不固,或
血热损伤冲任,或血瘀冲任,血不归经 ,均可导致恶露不绝。
一、气虚
素体虚弱,产时气随血耗,其气益虚,或产后操劳过早,损 伤脾气,中气虚陷,冲任
失固,血失统摄,以致恶露日久不止。
二、血热
产妇素体 阴虚,因产亡血伤津,营阴更亏,阴虚则内热,或产后过食辛辣温燥之品,
或肝气郁滞,久而化热,热伤 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恶露不绝。
三、血瘀
产后胞宫、胞脉空虚,寒邪乘虚而入,血为寒凝 ,结而成瘀,或七情内饬,气滞而血
瘀,瘀阻冲任,新血难安,以致恶露淋漓不绝。
[辨证论治]
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如恶露量多,色淡, 质稀,
无臭气者,多为气虚;色红或紫,粘稠而臭秽者,多为血热;色黯有块者,多为血瘀。当
然也要结合全身症状。治疗应遵循虚者补之、瘀者攻之、热者清之的原则分别施治,且不
可轻用固涩之剂 ,以致助邪,变生他病。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 无臭味,精神倦怠,四肢无力,
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证 候分析: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恶露过期不止,血量较多;血失气化,则色
淡,质稀,无臭味;气 虚中阳不振,则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中气不足,失于
提挈,则小腹空坠;气虚清阳不升,则 面色光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摄血。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二、血热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 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质稠粘,气臭秽,口燥咽干,面色
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产后营阴耗损,虚热内生,气郁化热或感热邪,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故
恶露过期不止,量 较多;血被热灼,则色深红,质稠粘,气臭秽;虚热上浮,故面色潮红;
阴液不足,则口燥咽干。舌红, 苔少,脉细数无力,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举例:保阴煎加煅牡蛎、炒地榆。
若兼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恶露中夹有血块,口 苦咽干,脉弦数者,此属肝郁
血热之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
三、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 舌
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则恶露过期不止,淋 漓量少,色黯有块;
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瘀滞稍通,故使痛减。舌紫黯,脉弦涩 ,为
瘀血阻滞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生化汤加牡蛎、茜草、三七。
若兼口干咽燥,舌红,脉弦数者,酌加地榆、黑黄柏以清热止血。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九节 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后小便不通”。
本病相当于西 医学的产后尿潴留,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是产
后常见疾病之一。
[病因病机]
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赖膀胱气化的调节,膀胱气化不利,可致小便不通。常见分 型有
气虚、肾虚、气滞、血瘀。
一、气虚
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 气随血耗,以致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
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二、肾虚
禀赋薄弱,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振,气化失司,膀胱气化不利,
致令小便不通。
三、气滞
产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四、血瘀
多因滞产,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辨证论治]
产后小便不通有虚、实之别。治疗时,虚者宜补气温阳以化之,实者宜疏利决渎以通
之。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精神萎靡,气短懒言,面色咣白,舌淡 ,
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产后 小便不通;
脬中尿液滞留而不得下行,则小腹胀急疼痛;气虚中阳不振,故精神萎靡,气短懒言;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生津,宣肺行水。
方药举例:补气通脬饮(《女科辑要》)。
黄芪、麦冬、通草
方中黄芪补益脾肺之 气,气旺则水行;麦冬养阴滋液;通草甘淡利小便。全方共奏益
气生津利尿之功。
若汗多不止 ,咽干口渴者,酌加沙参、葛根以生津益肺;伴腰膝酸软者,酌加杜仲、
巴戟天以补肾壮腰膝。
二、肾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宁,腰膝酸软,面色晦黯,舌淡 ,
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证候分析:素体肾虚,因产肾气受损,肾阳不振,不能化气 行水,膀胱气化不利,故
令小便不通;尿蓄膀胱不得出,故令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宁;腰为肾之外府, 肾主骨,
肾虚失养,则腰膝酸软。面色晦黯,舌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为肾阳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举例: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炮附子、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黄
方中附子、 官桂温肾助阳;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滋阴;茯苓、泽泻、车前子、牛
膝利水通溺;丹皮泻肾中伏火。 诸药合用有补肾阳,益肾阴,助气化,通小便之功效。
若腰痛甚者,酌加巴戟天、炒杜仲、续断以补肾 强腰;小腹下坠者,酌加黄芪、党参、
升麻以益气升阳。
三、气滞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胸胁胀痛,烦闷不安,舌象正常,
脉弦。
证候分析:因产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致清浊升降之机壅滞,膀胱气化不利,故小
便不通,尿 液潴留,久之则小腹胀痛;肝气郁滞,失其条达,故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烦
闷不安。舌象正常,脉弦, 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行水利尿。
方药举例:木通散(《妇科玉尺》)。
枳壳、槟榔、木通、滑石、冬葵子、甘草
方中枳壳、槟榔理气行滞,气行则水行;木通、滑石、冬葵子利水通小便;甘草和中。
诸药合用有理气行滞,调畅气机,通利小便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舌黯,苔薄白,脉沉涩。
证候分析:因 难产,产程过长,膀胱受压,气血循行受阻,瘀血阻滞,气机不畅,则
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尿潴膀 胱不得出,则令小腹胀满刺痛;瘀血内阻,阴阳乖格,
故乍寒乍热。舌黯,苔薄白,脉弦涩,为血瘀之征 。
治疗法则:养血活血,祛瘀利尿。
方药举例:加味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方中熟地、 白芍养血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蒲黄、桃仁、牛膝活血祛瘀止
痛;木香宣通气机;瞿麦、滑石 、木通、草梢通利小便。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十节 缺乳
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肝气郁滞。
一、气血虚弱
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以 致气
血虚弱无以化乳,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二、肝郁气滞
索性抑郁,或产后七 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
乳汁运行,因而缺乳。
[辨证论治]
缺乳有虚实两端。一般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乳汁 浓稠
者,多为实证。虚者补气养血,实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一、气血虚弱型 < br>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
无华,舌淡, 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少或全无;乳腺空虚,故乳房< br>柔软,无胀满感;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脾失健运,故神倦食少;气虚血少,不能上荣,
则面色无 华。舌淡,苔少,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举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人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
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补血通乳;木通宣络通乳;桔
梗载药上行 。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宣络通乳之效。
若纳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止泻。
二、肝气郁滞型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 胁胀闷,
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涩少;
乳汁淤积,则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 ;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
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 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热,则身有
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穿
山甲、王不留行、甘 草
方中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
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之效。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附] 回乳
产后不需哺乳,或因产妇有疾,不宜授乳,或婴儿已届断奶之时者,可予回乳。
(一)麦芽煎
炒麦芽60g,煎汤频服。
(二)免怀散(《济阴纲目》)
红花、赤芍、当归尾、川牛膝
水煎服,连服3剂。
(三)朴硝外敷
朴硝120g,分装纱布袋内,置两乳房外敷,待湿后更换之。

如何选奶粉-新生儿吃奶粉上火


破腹产月子餐-转奶的正确方法


孕妇不能吃的食物-吸收不好怎么调理


九个月宝宝会什么本领-小孩睡觉打呼噜


孕妇营养-天然洗发水


乳腺是什么-三岁宝宝


脑黄金-婴幼儿便秘


羊水破了是什么颜色-宝宝不吃奶怎么办



本文更新与2020-10-14 06: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1506.html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的相关文章